先声明:我是《终结者》铁粉,经过北京首映IMAX一刷、豆瓣观影团普通2D一刷、业务看片会IMAX二刷,0点场IMAX三刷,香港未删剪版IMAX四刷,IMAX五刷,IMAX终刷,总共完成7刷。我认为:如果你是《终结者》的粉丝,除非你觉得该系列结束在《终结者2》的“阳光结局”已足够完美,再拍只是狗尾续貂,否则《黑暗命运》就是目前系列继续下去的最佳选择,它完胜了《终结者3》《终结者2018》《终结者创世纪》,它就是你期待了28年的《真.终结者3》!
我个人对之前五部《终结者》评分参考如下(10分制):
《终结者》《终结者2》经典毋庸置疑,满分。
《终结者3》 4.5分 、《终结者2018》 5分 、《终结者创世纪》5.5 - 6 分
具体原因看我这三部电影的评论。
《终结者黑暗命运》我给 7.5/10分
接下来我将做详细分析,以下涉及剧透,不想被透的就先不要看了。
感谢《终结者创世纪》口碑糟糕,票房失利,导致两部续作被砍,引起《终结者》制片人们考虑正本清源,否则我们或许还要再晚3-5年,才能看到这部《终结者:黑暗命运》。
《黑暗命运》是《终结者2》的正统续集,为什么是“正统”?因为系列缔造者、经典的前两部电影导演卡梅隆回归担任监制,并亲自提供剧本大纲,规划“新三部曲”,而此前他老人家没有参与,又令粉丝频频失望的《终结者3》《终结者2018》《终结者:创世纪》将从官方正统时间线中去除,抹去这三部续集不代表摒弃它们的创意,稍后我会逐一分析。也就是说《黑暗命运》才是真正的《终结者3》。
截至目前,该系列的故事总共有四个走向:
这种做法在好莱坞并非首创,前些年曾传闻《第九区》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打算无视口碑不行的《异形3》《异形4》,拍摄衔接《异形2》的续作《异形5》,去年有无视《月光光心慌慌》(又名万圣节)N部续集,直接作为1978年首集真正续作的2018版《月光光心慌慌》……好莱坞老IP们在修正既往急功近利的错误路途上开始尝试,对于很多拍崩了的系列,算是个好消息。
《黑暗命运》与三部不成气候续集划清界限的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杀掉约翰康纳,二、请回正牌莎拉康纳。
约翰康纳
此前曾有4位不同的演员扮演过约翰康纳,从美少年叛逆康纳、青年废柴康纳、成年暴脾气康纳、坏蛋终结者康纳应有尽有,康纳的颜值巅峰在爱德华弗朗以及蝙蝠侠贝尔版本。↓↓↓
我们先来说说“杀掉约翰”吧,此举必然引起部分粉丝不满,约翰康纳是“终结者”世界观人机战争关键领袖怎可轻易被杀?当年《终结者创世纪》把约翰变成反派,已经让我等铁粉拍案而起“胡闹!”,一部由卡神亲自提供大纲的续集,竟敢这么大胆?
持这种观点的粉丝可以想想《终结者》前两部,“被保护对象”是不一样的,第一部保护莎拉康纳,第二部保护她儿子约翰康纳,也就是说灭世智能“天网”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刺杀目标,如果时隔28年的正统续集依然在保护约翰康纳,这跟2003年的败作《终结者3》就很像了,再者如果每次都是重复着刺杀约翰康纳的故事,而每次刺杀行动均告失败,那也是有点傻啊。
其次,曾经的正牌约翰康纳,美少年爱德华弗朗,年少成名后已早早被岁月和毒品纵欲摧残成了大叔,再请来担当主演不太现实 ↓↓↓
《黑暗命运》片头出现的少年约翰康纳与年轻T-800一样,实际上是通过CG换头技术重现,这项技术在《终结者2018》、《终结者创世纪》也曾用来带回年轻的T-800。以下这俩就是拍摄时的替身。↓↓↓
再者,时代在变化,女英雄越来越吃香,把人类反抗军领袖换成女性,适应当下潮流,我曾听说,丹妮拉莫斯(Dani Ramos)或许有黑客技能,但最终电影里没有提及也没有给出任何暗示,这我是觉得有点遗憾的,毕竟30年前卡神或许认为拯救人类的英雄应该是位“先知”一般的军事强人,而如今时代变了,世界正越来越依赖网络,作为新一代人类领袖的丹妮如果没有点厉害的技能,而依然只是个普通人就有点缺乏说服力了。↓↓↓
原来的救世主约翰康纳利用特效还原露个脸(小约翰的戏份真是少得可怜,10秒左右),情怀一下,然后新救世主丹妮上线,开启新篇章。
最后,其实杀掉约翰康纳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终结者3》的T-850曾说自己在2032年潜入人类反抗军总部杀死了约翰康纳,然后被捕获送回2004年保护青年时期的约翰康纳,这与《黑暗命运》卡尔先在过去杀死了小约翰,时隔多年“良心发现”保护新一代人类领袖丹妮拉莫斯异曲同工。↓↓↓
莎拉康纳
这位驰骋八九零年代大银幕、录像厅的经典“悍妈”,知名度不低于对着异形突突突的雷普利,从《终结者》到《终结者2》,我们见证该角色从弱女子到“悍妈”的成长蜕变(也同时见证她与卡神因戏生情结婚又天价离婚),《黑暗命运》带来的是迈入夕阳红,帅炸裂的莎拉康纳。↓↓
“莎拉康纳”回归并非新鲜事,2008年美剧《终结者外传》与《终结者创世纪》,“瑟曦”琳娜海蒂、“龙妈”艾米利亚克拉克先后扮演过这经典角色(《权力的游戏》两大死对头戏外联系真有趣。)↓↓↓
正牌莎拉康纳回归可是28年来首次。足够经典的ICONIC角色与扮演者本人产生紧密联系,正如观众认准T-800必须是施瓦辛格,正牌莎拉康纳,也只能是琳达汉密尔顿,他俩是堪称列之魂。
早在2003年,《终结者3》主创曾想请回正牌莎拉康纳,汉密尔顿在读过剧本后,以故事太烂为由回绝,以致主创痛下杀手改本,给莎拉康纳编了个“白血病不治身亡”由尼克斯塔尔扮演的约翰康纳“口述”,留下一大棺材枪支弹药表达对儿子无尽的母爱。↓↓↓
到了《终结者2018》,不知道主创们用什么方式,请到汉密尔顿“声的出演”,为影片录制两段录音,继续着对约翰无尽的母爱,然而并没能挽救影片口碑票房双失的败局。
《终结者创世纪》的主创们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干脆用重置时间线的方式,让年轻的莎拉康纳回归,不过没有请回正牌莎拉康纳不叫请回莎拉康纳,粉丝依旧不满意的。
直到卡神亲自打电话邀请,并撂下话:《黑暗命运》必须请回汉密尔顿!这才获得本尊的同意。
以上两点对《黑暗命运》至关重要,但同时为了表达本作“打造一个不让粉丝失望的《终结者》电影”宗旨,在其他方面也非常用心,下面我们逐条来分析。
《终结者2》有个阳光结局,老年的莎拉坐在阳光下自述那个可怕的审判日未来没有到来,约翰长大后从政,一家幸福美满。↓↓↓
另一个结局则是大家熟悉的“前路仍然未知”,卡梅隆当年确有想过在《真实的谎言》后拍摄第3部《终结者》电影,无奈后来去鼓捣《泰坦尼克号》,拍完大船,卡神认为也想不出什么好点子给终结者,续集搁置,版权转移,落到别的导演手上……后来就有了那三部很平庸很烂的续集。
如今《黑暗命运》决心从头再来,衔接《终结者2》,一个与“阳光结局”对立的“黑暗结局”,开启了——《黑暗命运》。
《黑暗命运》到底讲了什么?
《终结者2》莎拉、约翰与T-800几经辛苦消灭T-1000,把天网扼杀在摇篮中,他们未曾想天网垮台前,派出更多终结者前往不同时空追杀约翰,确保约翰死透,1998年(也就是《终结者2》故事结束后3年),一台T-800成功在危地马拉一家海滩酒吧找到莎拉与约翰,趁莎拉享受闲暇之际,开枪击毙约翰,执行已无效的猎杀任务…莎拉几经崩溃,拯救了30亿人的性命,却救不了自己的儿子,改变未来,却改变不人类命运,天网垮台,全新人工智能“军团”(Legion)正在觉醒……约翰没了,丹妮拉莫斯接棒,同时“军团”意识到了丹妮的威胁,于是在2042年派出新一代终结者Rev-9,回到2020年刺杀年轻的丹妮,人类抵抗军绝地反击派遣强化人格蕾斯前往救援,一场惊心动魄的追杀再度展开
明显,《黑暗命运》作为“正统”续集,肯定了莎拉和约翰在《终结者2》做出的贡献,即阻止了1997年8月29日原审判日的发生,把即将暴走人工智能“天网”扼杀在摇篮阶段,但同时又沿用《终结者3》的思路:即“审判日”不可被终止,只会被推迟。只是“天网”很取巧地改成新一代暴走人工智能——“军团”而已,大差别基本没有,不过是换了个名字。
给天网换个名字,就可以名正言顺把约翰干掉,毕竟,约翰康纳这个角色,已经被之前的几部续集玩坏,《终结者创世纪》做得最过分,约翰竟然被转化成了反派终结者……
关于"I Won't be back"
有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阿诺已经72岁了,5年前,为使T-800作为系列之魂回归,卡梅隆想出终结者人类表皮会随着时间衰老的创意,编剧为留住老年阿诺继续出现在《创世纪》的后续影片,首次让T-800在电影最后存活,并且升级成T-1000(至今仍觉得很扯淡)↓↓↓
然而《创世纪》票房扑街,导致制作方意识到只无限收割T-800情怀也不是个出路,于是他们又带回了琳达汉密尔顿扮演的莎拉康纳,并且在《黑暗命运》沿用终结者人类表皮会变老的设定。
毕竟用《双子杀手》那样的技术带回年轻的T-800也不是不可能,就是太过烧钱。无论是在《创世纪》还是《黑暗命运》,年轻T-800的镜头都不会太多。
当然我相信这位一直有强烈人生追求的硬汉(当红巨星跑去当州长8年,也没几个人能像他这样吧,要不是出身不符合参选规定,估计他真会竞选总统),是不会满足于让观众只记得他年轻,巅峰时期的模样的(毕竟他这些年也用《丧家之女》证明过自己的表演实力。)但以年迈之躯把T-800无休止演下去也不是办法,谢幕就是必然。
所以在《黑暗命运》里,天网实锤垮台,新一代反叛智能“军团”上线。未来没有了天网,也就不再有经典的“T”字号终结者,本作反派终结者是“Rev”字号的。T-800正式成为过去。
《黑暗命运》带来了一具不同以往的T-800
阿诺施瓦辛格扮演的T-800,是史上唯一既入选经典反派又入选经典正派的角色,在《终结者》是“冷冰冰的杀人机器”,《终结者2》成了“有温度的守护者”, ↓↓↓
对T-800挖掘最失败的当属《终结者3》,主创没有提供任何新鲜创意,除了T-800升级成T-850,只让阿诺继续扮演守护者,且失去《终结者2》的温度,T-850成了“冷冰冰的守护者”。↓↓↓
重归正统的《黑暗命运》,当然会延续1、2部的挖掘,主创让阿诺尝试“更人性化的守护者”,该创意早在美剧《终结者外传》的“卡梅隆”、《终结者创世纪》的“老爹”身上得到过实验,但并不算成功,甚至有些浅尝辄止,同样在人间生活了几十年的T-800,《创世纪》里的连笑都没学会,显得非常僵硬。↓↓
《黑暗命运》就着创意更进一步,结束刺杀任务的T-800,因为天网已经垮台,没有收到新的指令,自己选择了保护一对母女作为自己新的任务,有了工作(“卖窗帘的”),还有人类名字“卡尔“,年复一年工作生活在人类社会,使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更接近人类,在成为“人类”的过程中,产生了意识,明白自己当年杀掉约翰代表了什么,产生负罪感,一心“赎罪”,要不是最后金属骨架的露出,你甚至会真的觉得这具T-800就是位和蔼可亲的大爷。
简而言之,在这部电影里阿诺是个更像人类的机器人。与之对应的,是更像机器人的人类——强化人格蕾斯
强化人格蕾斯
强化人创意也非本片原创,《终结者2018》里的“马库斯”,就是个既有金属骨架,又有人类大脑和心脏的赛博格,二者的差别在于,马库斯起初并不知道自己被大幅改造,始终认为自己是人类,直到低头开到自己钢骨毕露的胸腔,格蕾斯面对莎拉说自己是“几乎跟人类一样”(Almost human)的终结者,她淡然回应:我是人类,只是被强化了。(I am human, just enhanced)。
影片用更像人类的机器人与更像机器人的人类带出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机器与人类的边界差异在哪?
作为强化人的格蕾斯只能短暂爆发(Short-burst)强于普通人类的战斗力,明显劣于作为纯机器人的Rev-9不知疲倦持续不断的战斗力,但格蕾斯拥有人类最本质的特征——感情,这是表情上优化升级的仿人类机器人(时不时会有个邪魅的笑容)Rev-9体会不到的。这也是莎拉康纳那句霸气的"you metal motherfucker!" 根本的含义。
至此,这支队伍里,守护者有:普通人类莎拉康纳、机器人T-800,还有强化人格蕾丝。↑↑↑
他们面对的,是号称史上最强终结者的Rev-9。
T-1000、T-X与Rev-9哪家强?
《终结者2》的反派液态金属人T-1000是不少八零后的童年噩梦,得益于罗伯帕特里克精湛表现以及当年惊人特效,从《终结者》到《终结者2》,T-800到T-1000,反派实现有骨到无骨的飞速升级,28年前曾有观众吐槽“这哪是科技,分明是妖术!”
正由于升级太快,一下把创意用尽,给后来者很大创新压力,《终结者3》就是例子,T-X竟然加上了骨架只是外表包着一层液态金属,包括我在内的不少粉丝看完直吐槽“这哪里是升级,分明是降级“,主创怕是也明白,硬是给T-X在手腕加多一门隐藏激光炮提高杀伤力,然而这么一改就违反”未来武器骗不过时光机“的根本设定。
另外从《终结者2》始,反派倾向花式猎杀,比如指针穿脑,手刀插喉等等,
给T-X装上一门大炮,不错,破坏力提升,但轰轰轰的就没了花式杀人的趣味,而且拥有如此大杀器怎么楞是打不中呢?估计编剧也意识到大杀器加入很难圆场,T-X的手炮没用多久就在追逐戏中被撞报废,降级成火焰喷射器。
我说了这么大一段想说明一点,不要去深究为何Rev-9不带火箭筒、手榴弹一炮轰了主角乘坐的汽车、直升机这些所谓“漏洞“,要是你杠这个(打不死又步步紧追还扛着火箭炮的大boss,我只在电玩游戏《生化危机3》里见过。)那么首先必须否认《终结者2》的动作戏合理性,要是T-1000会用火箭筒,那么T-800和约翰母子俩早就被炸成灰了。
Rev-9明显延续T-1000“花式猎杀“路线,虽说创新不足,但很保守地走了情怀路线,将强化T-800与强化T-1000一本满足(Rev-9皮骨分离后,可以看作是一具强化版T-1000及一具强化版T-800骨架),Rev-9之于T-1000,强化在于更迅猛的速度,之于T-800在于更坚不可摧的骨架,回想一下第一部,凯尔里斯可是用一个自制炸弹就能将T-800骨架炸成两截,而Rev-9骨架吃了莎拉康纳一火箭弹,毫发无损。
另外Rev-9还用”皮骨可分离“的方式揶揄了T-X“”皮骨无法分离“”导致最后拦腰断成两截的可悲又可笑下场。↓↓↓
Rev-9回归了T-1000的寡言少语快准狠追杀路线,时不时露出的微笑让人不寒而栗,万幸,这次主创也明白了反派不能像《终结者创世纪》那样把炮装嘴上,T-3000那样的嘴炮话痨终结者真心让人难以忍受。↓↓↓
最后,战损的Rev-9被T-800用格蕾斯的Power Source(不就是电池嘛)插到眼睛上,强大的能量把两位终结者一起烧毁同归于尽,慢着,这跟《终结者3》T-850取出了自己的电池,塞进T-X的嘴巴里一起炸毁同归于尽也太像了吧!!! ↓↓↓
所以我说,《黑暗命运》虽然无视了《终结者3》《终结者2018》《终结者创世纪》,却保留了这三部续集的不少情节创意并加以改进。
《黑暗命运》回归《终结者》系列的经典模式
4年前我说《终结者创世纪》最大的问题是颠覆了《终结者》电影的既定套路,系列一贯的“绝地反击”几乎没了,取而代之是轻车熟路进击(用重机枪对付T-800,用硫酸对付T-1000,用强磁对付T-3000……),仿佛从困难模式调到简单模式,如今《黑暗命运》可以说是重拾影片的经典模式,也就是困难档,所以“EMP”大杀器一次都没用就被Rev-9打坏,要力拼剩下的12%胜算。。。
卡梅隆执导的两部《终结者》电影为何经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塑造了几乎无坚不摧的强大反派,主角在逃亡中,一次又一次打退反派,反派又一次次爬起来继续追杀,好像没有办法被杀死,但最后千钧一发之际又总有合理方式解决。这样反反复复之间造成极强的紧张刺激压迫感,并一直保持到影片最后。
想想第1集的T-800,被烧毁外皮剩骨架继续追杀,骨架被炸断爬着继续追杀,最后被液压机床压扁才让观众长舒一口气……↓↓
再想想T-1000,子弹和爆炸对他毫无伤害,被液态氮冻结,打碎也可以重组,直到最后被打下炼钢炉焚毁,又让观众到最后才松一口气……↓↓
《黑暗命运》的Rev-9,模仿足了两位反派前辈,自然也是难对付的货色,刚才提到,Rev-9相当于强化版T-800+强化版T-1000,系列最强反派,但Rev-9被终结的方式并不及前两部让人印象深刻,我估计是编剧到最后都不知道该怎么为一个如此强大的反派收尾,所以被迫采用了“致敬”?或者“模仿”《终结者3》的方式,毕竟凭空搞出一个“电池大杀器”是编剧说了算的。
《终结者》前两集还遵循一个动作场面不断升级的法则,第一集从小车追逐到大卡车碾压,第二集从大卡车追撞摩托车,到后面的直升飞机追撞警用运输车,
到了《黑暗命运》,主创要提升动作场面观感,再用追车什么的就达不到升级的效果,毕竟论车子大小,《终结者3》的T-X可是连工程吊车都开过了↓↓↓
于是《黑暗命运》用一场铲车追小车的戏份致敬《终结者2》后,随即把场面从此前的地对地,空对地,变成系列少有的空对空,升级成大型飞机追撞。
当年卡梅隆认为,能突出终结者的“无坚不摧又破坏力惊人”,只能以重型车辆匹配合适,于是彼得比尔特、福莱纳重卡在前两部电影大放光彩。↓↓↓
要是此次换成飞机,肯定不能像《终结者创世纪》弄俩单薄的直升机对付一下,而是要选择飞机中的霸王,美帝的C-5运输机。↓↓↓
编导很明智地把这段运输机追撞大戏放在了影片的中后段,而没有重蹈《终结者3》《终结者2018》把最大的动作场面放在影片中段偏前,结尾高潮的格局小得可怜的愚蠢做法。
而运输机追撞也只是本片末尾连串疯狂动作戏的开端而已,这也与《终结者2》一脉相承。
关于影片的幽默元素
导演蒂姆米勒曾经说过自己并不想把《黑暗命运》做成一部纯突突突的动作片,而是更希望在影片中展现一些幽默元素,于是我们看到了T-800卖窗帘,说自己“极度风趣幽默”,还有“这里是德州”之类的幽默对白,恰到好处,不像系列头两部那么严肃,也不会像《终结者3》那样恶搞得过了头,这是我不喜欢《终结者3》的其中一个原因。
比如这样↓↓
T-X看完维密的广告,调整了自己的胸部大小……↓↓
还有那场难看到炸裂的厕所动作戏,T-X居然进攻T-850的裤裆。。。。↓↓
这些不适宜的笑点使《终结者3》变得更加尴尬。对比之下,《黑暗命运》在这方面又是完胜。
片中一些有意思又没那么容易被发现的彩蛋
关于龙标版(内地公映版)删了什么内容:
总删剪时长约66秒,总体影响不大,除非你是冲着R级去看的,而且是个细节控。
1.格蕾斯和Rev-9穿越回来都裸身从高处坠落,坠落的镜头被删。格蕾斯有个背面全裸的镜头应该也被删。
2.莎拉康纳被删了两句带有“Fuck”的台词,其中一句是预告片霸气十足的“you metal motherfucker!”
3.Rev-9操纵无人机之前杀死的两个美军,身上和脸上的血迹被抹。
4.Rev-9在边境管理局大开杀戒,当中所有刺杀砍杀的血喷都被抹去。
5.最后T-800的皮肤被烧毁,未删剪版是一点一点露出金属骨架,会看到肌肉和机器的细节,删剪版把这些细节模糊化了。
6.邓紫棋的Walk on Water 是龙标版特供,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欢迎指正
更新迭代是历史和现实的常态,但那不是人性应有的追求。如果不想单方面的适应环境而随波逐流,初心和信仰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这也是为啥一首经典老歌可以传唱千年的原因。
约翰的生存和机器与人类的父子情,已经成为了终结者2里面那个传奇t800存在和消亡的意义。黑暗命运让他草率死去,还那么惨,无疑就是为了让情怀兑现而不择手段的抹杀过去的意义。
知道对方安好,但是此生无法相见,已经很残忍了。但比这个更残忍的,就是当面打死刚获得生存希望仅一年的少年,并看着他躺在地板上抽搐痛苦流泪死去。
所以我不喜欢这部黑暗命运……,它毁了我的约翰,价值观上也不善待儿童。并打算搪塞我一个毫无魅力靠大吼大叫拼命刷存在感的中二女权洗车婊。
1997年8月29日,审判日。这天,代号为“天网”的服务于美国军队的人工智能系统产生自主意识,它萌生意识后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消灭人类。它控制系统把战略导弹都射向了美国的敌国,从而引发全面核反击,人类社会被摧毁,世界进入机械人时代,天网研发了一种人形机器,终结者,型号T600,到处猎杀幸存的人类。但幸存者们被一个叫约翰康纳的人组织起来,对抗机器的邪恶统治,反击终结者的进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就在约翰康纳带领反抗军攻进天网核心地带试图完全摧毁天网之际,天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时间机器把一个升级版的人形机器(金属骨骼,人类组织外壳,型号T800)送到1984年,任务是杀死约翰康纳的妈,莎拉康妮,那会儿她还没怀孕,妈死了约翰康纳就不存在了,省得给后来的天网找麻烦。约翰康纳也派一名手下的士兵,卡尔里斯,穿越到同一年去保护还没有当妈的莎拉康妮。卡尔里斯唯一的优势,就是他知道莎拉康妮是谁在什么地方,而终结者不知道,因为人口档案资料在战争中被摧毁。所以终结者的任务方式是,把这个城市中所有叫莎拉康妮的女人全杀死,有错杀不放过。经过一番战斗,莎拉康妮和卡尔里斯联手摧毁了T800,卡尔里斯牺牲,但莎拉康妮怀了卡尔里斯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约翰康纳。
1996年,约翰康纳12岁,是个叛逆期的小孩,在领养家庭生活。莎拉康妮经过上一次跟终结者的战争,由萌蠢清新的傻白甜变成一个令政府头疼的恐怖分子,她在美墨边界地带养活儿子,跟走私犯、退伍特种兵一类人疯狂交往,囤积武器,用跟这些人学到的战斗技能教育儿子,要把他培养成领袖。然后她因为一系列破坏活动被逮捕,关在一所精神病院治疗,约翰康纳由一个正常人家收养。实际上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了T800机器残骸,也感觉莎拉康妮跟这事有某种联系,所以把她关疯人院,试图研究出个结果来。但莎拉康妮疯言疯语攻击性强,相关人员得不到正确信息。在未来缓过来的天网,又用时间机器送了一个新型的机器终结者(T1000,液态金属质地,可变形变身,隐蔽性更强)到这个时代,任务是杀死年幼的约翰康纳。未来的反抗军领袖约翰康纳在战斗中捕获了一个T800终结者,更改了他的系统,把他送到过去,保护小时候的自己。T800在首次战斗中从T1000手中救出年幼的约翰康纳,约翰康纳这才知道他妈告诉他的事情都是真的,他以前也以为她妈是疯了。随后两人到疯人院救出莎拉康妮,在逃亡路上,莎拉康妮从T800口中得知政府有上一个被摧毁的T800的技术残骸,交给一家公司进行逆仿研究,研究成果就是后来的天网。于是莎拉康妮母子和T800又要备战T1000又要摧毁这家公司,阻止审判日的发生,战斗结果是公司摧毁样本销毁T1000被打进钢铁熔炉,T800选择了自我销毁。莎拉康妮认为未来被拯救了。
十年后,成年的约翰康纳还是个小年轻,儿时给终结者追杀和对未来担忧造成的应激障碍让他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变成一个流浪汉。他有一个青梅竹马,是他被T1000追杀前在学校的女同学,这个女同学的父亲是军中高级官员,负责军队的智能网络系统,也就是天网。未来的天网再度派出一个型号为T3000的人形机器终结者,硬质金属骨骼,液态金属外壳,不能变形但能变身为其他人的模样。任务有两个,一杀死约翰康纳,二激活还未上线的天网,未来的约翰康纳则派出改造过的T800保护过去的自己,阻止天网阴谋。战斗结果是T800过载了自己的核电池与T3000同归于尽,但是未能阻止天网被激活,约翰女朋友的父亲知道自己犯下大错,把女儿和约翰骗到一个封存的地下设施,该设施是冷战期间建造用于在核战争时转移安置美国政府。审判日终于还是到来,只是晚了几年,约翰康纳和他女朋友在秘密基地里躲过一劫。
审判日之后的2018年,人类抵抗军和天网的战争还在继续。反抗军高层乘一艘核潜艇指挥全球部队,约翰康纳此时只是一名反抗军的指挥官,尽管他和他领导的部队战绩突出,但高层并不完全相信他,不过越来越多的反抗军愿意追随约翰康纳。天网派出一个改造人终结者,半机械人类,混进反抗军组织,寻机刺杀约翰康纳和找出反抗军高层加以歼灭。在最后的战斗中反抗军高层团结灭,但半机械人终结者人性复苏,约翰康纳身负重伤心脏碎裂,半机械人终结者选择用自己的身体救了约翰康纳,约翰康纳成为抵抗军领袖。
天网派出不同型号多个终结者在多条时间线上猎杀不同阶段的莎拉康妮和约翰康纳,约翰康纳派出改造过的T800终结者到莎拉康妮小时候去保护她,又派出卡尔里斯到同一条时间线上寻找被终结者养大的莎拉康妮,与之结合,生下自己。然而在战斗中约翰康纳被被天网俘虏,又被天网改造成机器控制的傀儡,再送到审判日之前的时间线去杀死自己母亲。这条时间线上的莎拉康妮从小被T800终结者机器人养大,强悍无匹,连卡尔里斯都无法与之亲近。机械化的约翰康纳也败在莎拉康妮的手中……
在多条时间线上派出的T800终结者机器人的其中一个终于得手,杀死了12岁的约翰康纳,但天网自身亦被终结。若干年后,一个名为军团的人工智能系统产生了自主意识……
小学三年级暑假的一个晚上,我滚在凉席上看地方台放的外国片。电视屏幕上,一辆卡车从桥上坠下,撞墙起火爆炸,接着从火焰中走出一个液体组成的人形轮廓,慢慢变成一个警察的模样。
《终结者2》的特效在今天已经不算什么了,但当时的我被这个画面震惊到喘不过气,甚至反复擦了好几次眼睛以为自己看花了眼。电影还可以做到这样?好不可思议!
这个水银泻地的机器人后来多次出现在我的噩梦里,包括他刺穿牛奶杀人和从地板浮现的瞬间。大学里看书得知,卡梅隆最早创造终结者的灵感,是来自梦里被一个骷髅追杀,于是我自觉荣幸地算是分享过天才的体验。
从1984年诞生至今,35年出过6部终结者电影,期间经历了软重启和硬重启,于是不同的主创,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时间线,让逻辑支离破碎。所有的观影指南都会告诉你应该怎么把它们分隔开,但我还是固执地把它们视作同一个宇宙中的故事。
它们的因果也许咬合不上,它们的调性也许参差不齐,但它们合在一起,或许可以更清楚地告诉我们,有终结者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这些电影的规律之一是,好的终结者几乎原地踏步,坏的终结者总在更新换代,坏人当然要比好人强大才够看,但我们也会问,这样的尽头是什么?
这部《终结者:黑暗命运》开头不久发生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桥段:工作效率低下的小哥被机械自动化抢走了工作。
所以,机器统治人类,真是要以核弹爆炸、网络夺权的方式进行吗?在人类的默许甚至是促成下,它们不是正在一步步取代人类吗?
这个疑问在T-800出现后得到了更多的回答,那也是全片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设定。我们看到他发展出了自我意识和人性,无微不至、毫无破绽地履行着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职责。
初看也许会觉得温暖或好笑,但细想之下一定还会不寒而栗。一个仅仅被设计来杀人的机器人,一个外形体重很容易露馅的人工智能,却做得比大多数家庭男人更出色。
从前我们只觉得,机器在战斗力和计算力上胜过人类,但如今他们在情感领域让我们溃不成军。还有什么是我们擅长的吗?以至于这个大块头说人类文明有72%的概率崩溃,我都怀疑他是在安抚我们。
所以一代代从天而降的坏终结者,是天网还是军团派来的?没有区别。他们都一样是时间的代言人。不可理论,不可感化,不可阻挡,象征的不过是未来末日的殊途同归。
你当然可以一次次压碎他们,炸烂他们,融化他们,审判日也会随之一次次推迟。比如要不是1984年的凯尔·里斯和萨拉·康纳,2019年的我们早已活在机器末日中了。
但他们会越来越先进和强大,他们所代表的势力只不过换了名字就卷土重来。没有完结,没有例外,审判日就在时间长河的不远处等候,这是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至少在那个宇宙里是的。
而出现在每一部电影里的阿诺·施瓦辛格(是的,别跟我说哪部没有),是被困在这个拉锯游戏里的一张悲情脸孔。我们看着他从年富力强,到须发灰白,从真人出镜,到CG辅助,在刺客和保护者的身份之间不断跳跃,逆着时间和宿命一次次back。
而这一次,他终于放下了那副标志身份的墨镜,也说出了那句我们不曾听过但知道他终有一天会说出的“我不会回来了”。是伤感,是不舍,还是解脱?
这么多年,我们看着他不断死去,在液压机,在炼钢炉,在防空洞,在天网基地,在磁力场中,在大坝之底。而这一次,年迈的西西弗斯终于不用再去推那颗没有终点的石头,他卸走了宿命压下的沉重砝码,可以起身离去。
电影的结尾,幸存者奔向没有假期的远方,新的终结者也会源源登场,危机不会停止到来,世界仿佛没有变过,还需要更多次的拯救,如果不是无数次的话。但无论再有多少天崩地裂的战役,终于可以放过那个魁梧而疲惫的老人。
就像这个系列的每一部,这个续集再度挖出无数的新坑,但它难能可贵地画了一个动人的句号。那个钢筋铁骨的老人,他眼中的红光最后一次黯淡,他安然退场。
《终结者》电影,是影史中科幻类型片高山仰止的大IP。
尤其是1984年的首部《终结者》和1991年的《终结者2:审判日》,更是无数人心目中的经典。
这两部电影都由卡神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豆瓣评分分别为8.1和8.7。
《终结者2:审判日》是难得的超越前作的续集电影,不但故事精彩刺激,还塑造了几个经典银幕形象。
一是施瓦辛格饰演的终结者T800,一个肌肉健硕,面无表情,勇猛无比,坚守使命的机器人。
二是创意十足的经典反派终结者T1000,液体机器人,打不死砸不烂,几乎不可战胜,如梦魇般的存在。
三是英雄母亲,硬汉女战士莎拉·康纳,这样的女性形象也似乎成了卡神电影的标配,包括后来的《异形2》。
这部电影,既有动作片的惊险刺激,又有对科技与人类关系的哲思,还不乏幽默与温情。
另外,《审判日》也是那个年代CG技术的集大成者,它利用数字特效制作出的很多视觉奇观,为后来整个电影视效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开创了先河。
可惜的是,在《审判日》之后,詹姆斯·卡梅隆就没有继续制作或执导该系列的电影。
但这样的一个大IP必定不会被好莱坞搁置。在之后的二十多年,《终结者》系列又拍过三部续集。
分别是2003年的《终结者3:机器崛起》,2009年的《终结者2018》,以及2015年的《终结者:创世纪》。
这三部都跟卡神无关,倒是施瓦辛格都有出演,尽管《终结者2018》不过是用CG重现了他年轻时的脸,却也再难称经典。
与先前这三部不同,11月1日上映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才可谓最正统的终结者续集。
詹姆斯·卡梅隆时隔28年重新掌舵,亲自参与剧本创作且担纲制片人,执导过《死侍》的导演提姆·米勒也是卡神钦点。
演员方面,莎拉·康纳的饰演者,今年已经63岁的琳达·汉密尔顿回归,是本片最大亮点。
汉密尔顿与卡梅隆正是因为《终结者》结缘,后来还曾有一段失败的婚姻,并育有一女。
在卡梅隆几次的软磨硬泡下,他的这位前妻才终于答应重新出山,与他再度合作。
72岁的阿诺·施瓦辛格同样再度出山,在银幕上重现与莎拉·康纳并肩作战的场景。
《终结者:黑暗命运》剧情的时间线则直接衔接《终结者2:审判日》,设定在审判日发生年份1997年后的22年后,也就是现在。
故事一开始,年轻的莎拉·康纳、约翰·康纳,以及同样年轻的施瓦辛格饰演的T800再度出现,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回到《审判日》的记忆中。
只不过,T800一枪让约翰·康纳领了便当,这也相当于将之前三部续集的故事线直接否定掉。所谓的“正统”续集,便是以这样的开场开启了全新的故事。
好莱坞近些年对于经典电影的重启,J·J·艾布拉姆斯的《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绝对称得上成功的案例。
熟悉的人物设定和角色关系,各种向前作的致敬场景,都充分迎合了影迷几十年间积攒的情怀。
《黑暗命运》显然也是如法炮制。来自未来的改造人女战士格蕾丝(麦肯兹·戴维斯饰),要拼死保护一个貌似普通但将来会成为人类反抗军领袖的墨西哥女孩丹妮(娜塔利娅·雷耶斯饰),而追杀她的则是同样来自未来的“终结者”机器人。
这样的设定,像极了1984年的第一部《终结者》。只不过,除了“终结者”还是男人形象,保护者和被保护者都成了女性。
再加上莎拉·康纳这个在《审判日》中就已经成为强悍女性角色的出现,跟格蕾丝、丹妮一起组成了新的铁三角。与之对应的是《审判日》中,T800、约翰·康纳和莎拉·康纳。
全女性主角让这部电影女权味道十足。
莎拉·康纳自不必说,老而弥坚,在剧中还成了专门猎杀终结者的全美通缉犯。
格蕾丝也是身高腿长,一头干练短发,身着灰色背心,作为改造人超级能打。
女孩丹妮也在躲避追杀中从稚嫩柔弱逐渐成长为愈发镇定主动反抗的战士。连莎拉·康纳一开始都以为丹妮跟她一样是反抗军领袖的母亲,结果丹妮本人就是未来领袖。
而男性都成了配角和陪衬,除了反派是与T1000一脉相承的液态金属机器人REV9(加布里埃尔·鲁纳饰),连老年施瓦辛格饰演的T800也成了拯救过落难母子,保护女铁三角的帮手。
有了人类意识觉醒的机器人T800在解释与所照顾女人的关系时,都特意强调无关肉体,而是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慰藉。这简直是女权者心中理想的男人形象。
再加上,带领人类对抗命运的不再是美国硬汉,而是个墨西哥少女,好莱坞在政治正确方面真是愈演愈烈。
融合了前两部故事套路的《黑暗命运》,也注定了无法超越前两部的经典。
但至少在动作戏方面,这部新的《终结者》还是带来了比其他三部续集更多更精彩的场面。
REV9既有机械骨骼,又有液态金属,还能一分为二的变态设定,让这个反派更加难以对付。加布里埃尔·鲁纳的表演也为角色增色不少。
厂房内单挑生猛过瘾,公路卡车追车致敬前作,飞机上天、悍马入水的激烈打斗,以及最后在水电站的决战场面,都足够精彩。
更重要的依然是情怀。看着已经六七十岁的琳达·汉密尔顿和阿诺·施瓦辛格近30年后,在《终结者》中再度合作并肩战斗,还是能让人不禁对过去的回忆和岁月的流逝心生感叹。
更何况,州长的那句经典台词“I’ll be back”由莎拉·康纳说出,而他自己则说出了“I won’t be back”。T800在镜子前注视着苍老的自己,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戴上那副墨镜。
种种迹象似乎都在暗示,《黑暗命运》或许真的会成为已72岁高龄的施瓦辛格在《终结者》系列中的绝唱。
电影中T800给自己起的人类名字卡尔,与第一部中为保护莎拉·康纳牺牲的未来战士凯尔的名字如此相似,而他也正是约翰·康纳的父亲。
似乎导演用这种方式,明确和致敬了《审判日》中T800对约翰康纳亦父亦友的关系。
影片最后一幕,又一次牺牲自己的T800和最后一句“为了约翰”,让人不禁回想起《审判日》他自我牺牲时竖起拇指的经典画面。
也许,随着《黑暗命运》带来的系列重启,终结者的故事还将延续。但留在我们记忆中,在那个年代有电影伴随的逝去时光却再也回不来了。
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但奇(强)迹(行)存(续)活(命)至今的三大科幻系列中,同属(已故的)20世纪福斯的《异形》和《铁血战士》,在漫长岁月里推出的诸多续集和交叉续集,可以说是眼花缭乱和喜忧参半。而亲爹不疼的《终结者》,在《终结者2:审判日》后就成了一只喉咙被掐住的鹅,下出的蛋也迅速从金色褪成了屎黄色。
对《终结者》来说,其创作上最大的限制反而是在亲爹詹姆斯·卡梅隆所设定的框架上:对抗来自未来的终极杀手的“狗屁机器人电影”。与另外两个天外来客相比,这一系列显然被框在了时间旅行这一概念的死循环里:对抗命运的目的就是创造新的命运,但这与制片方所希望的,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商业模式相悖。
如果未来真的修正了,下集又要讲什么呢?如果未来没有修正,上集的爆炸追车和瞎折腾,又希望带来什么样的意义和答案呢?
由此,《终结者》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系列电影”,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翻拍和原地踏步。过去的糟糕续集,也并不是在CG和大场面的“现代化”上出了问题,而是无法对钉死的框架实现升级/突破。唯一的一次突围出现在《终结者2018》,但“无法调和的创作分歧”令其难以成为《异形》系列的《普罗米修斯》。
谁能将《终结者》从怪圈中彻底拯救出来呢?强而有力、富有创意且接连不断的动作戏,让《黑暗命运》成为了2019年最出色的动作片之一;然而,当《黑暗命运》来自三个编剧和五个故事创意者,口口声声是“直接接续《审判日》”的正统续集,却又拾起前三部电影的“液金骨骼”“改造人”“CG阿诺” ,甚至《十二猴子》 的时候,《终结者》作为一套电影的命运还真是“黑暗”极了。
《终结者》的“终结者”们并非来自天网或者其他的贴牌替代品,而是来自对“黑暗命运”的放弃治疗。
与过去三部《终结者》的导演类似,提姆·米勒也在中等预算电影上有着出色的履历。而与《黑暗命运》高达1.85亿美元的预算相比,其处女作《死侍》的投资还不到前者的零头。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黑暗命运》提供了高度密集且极具可看性的动作戏,除了一头一尾的CG感过重,以及麦肯兹·戴维斯生硬而又尴尬的花拳绣腿(车头翻车厢简直毫无视觉说服力),整部电影的动作场面都非常赏心悦目,新终结者REV-9和饰演者加布里埃尔·鲁纳,也轻易成为了电影的最大亮点。
比起开销同样超过1.5亿美元的《双子杀手》,《黑暗命运》的钱显然花的更直接有效。
然而,与优秀的动作戏形成对比的,是时而畅通时而堵塞时而跳跃的情节——这在很大比例上是编剧们的锅——多人多处对白生硬,几条情节线没下文,情绪也没能接续。更不用提令人窝火的故事主线了:开场就让救了两集的强·康纳领了便当,不仅抹杀345,连12的存在意义也一并抹掉;强化人的存在意义几乎为零,换成也普通人加麦格芬也毫不违和。
更令人无语的,是给莎拉·康纳从被拯救者到自我拯救,再到打破宿命的伟大转变,降格成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接力赛——甚至整部电影都像是一次对《审判日》剧本的重拍。
而这种看似古怪的做法,与迪士尼在新《星球大战》三部曲上的策略是基本一致的:表面上营销的是“原班人马”的怀旧情绪,实际兜售的却是新时代伪女权——经典对位角色的强行性转,到处都是刻板印象和水土不服。这一点,在挫骨扬灰的T-800金句“I'll be back”的易主上,显得格外明显。
这种从人类命运降格到迎合社会正义的变化,或许体现的是詹姆斯·卡梅隆在个人心境上的转变,但更重要的,则是体现了整个好莱坞在商业逐利上是愈加地厚颜无耻。《银翼杀手2049》这样对得起原作地位的续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将会更加罕见;而《黑暗命运》《侏罗纪世界2》和新《星战》这样在社会议题上敲边鼓的跟风作,也不会轻易偃旗息鼓。
与之相比,尽管落伍却坚守老本行的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和他的《第一滴血5》,反而像是鹤立鸡群了。
系列门脸担当的阿诺已经过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在《黑暗命运》中的表演也可以说是系列最佳和复出后最佳。但作为詹姆斯·卡梅隆在2019年推出的第二部电影,一瘸一拐的《黑暗命运》让人不禁思索,这一系列是否真正地该结束了。
《终结者》的明天会来自何处?是基于科幻理念的大胆创新,还是更加紧凑和连贯的剧情?无论如何,仅仅是挂着卡梅隆的大旗并不能起死回生,仅仅是有着抢眼的动作戏也只是应急之需。或许即将面临无牌可打的派拉蒙,应该好好看看《碟中谍》的生气是从何而来的。
如果这一部的意义是卡梅隆联手老伙计阿诺和前妻汉密尔顿给终结者系列钉上棺材板上最后一颗钉子,从而避免继续搞出“创世纪”那种比“天网”还可怕的玩意儿的话,我还是可以说服自己去接受这种连番不断的视觉轰炸。
直接承接自第二部的正统续集,重新回到了正轨。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双双回归也够硬气,不只是打情怀牌。剧本工整且不缺巧思,比如有了人性、度过一生的T800与年轻的新角色“改造人”格蕾丝,构成了双重对于“I won't be back”的互文。而这也让系列的粉丝如我,感受到了这部有着“谢幕意义”的电影中的情感。REV-9简直是系列中最打不死的反派了,阴气森森的脸配合可以分身的技能,在打斗场面上还是够来劲的。
好莱坞的大制作还是太过于保守,畏手畏脚的续集电影,机械的复制情节和一味的恋旧情怀,迟早也会耗死这头“好莱虎”。
好莱坞的主流商业片还真是紧随时代的潮流,詹姆斯·卡梅隆把这个系列拿回来之后,找了三个女性角色,人设上绝对是非常的政治正确了,但他的重启就是换个墨西哥女救世主,给天网改个名字,继续把【终结者2】的剧情再玩一遍,除此之外就只剩所谓的情怀了。CG技术比当年更好了,但动作戏带来的快感却更少了,文戏拍的没法看,一直以为电影要结束了,大反派却一直打不死,观感比隔壁厅一直要结束却总是结束不了的《六欲天》还让人烦躁。看完这部,希望州长说不再回来能是真的。
收割情怀的用意太过明显,但我认了,小时候录像带里的终结者那简直就是天外飞仙啊!
施瓦辛格不会再回来 姬圈又出了一道天菜
这反派差点给我看睡了,翻来覆去就那套路
就是融合了《终结者1-5》,丹妮相当于约翰·康纳,格蕾丝相当于凯尔·里斯。《终结者2018》和《终结者5》中尤为明显。《终结者5》中小时候的凯尔·里斯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遇到了约翰·康纳;《终结者2018》中约翰·康纳誓死保护凯尔·里斯,因为凯尔·里斯不能死,未来还需要穿越到1984年和莎拉·康纳生下自己。看来下一部应该是讲终结者穿越到过去杀死小时候的格蕾丝了,对应《终结者2018》天网抓凯尔·里斯。丹妮以为自己和莎拉·康纳一样,终结者的真正目标不是她,而是她儿子。她以为自己是无名之辈,唯一的作用是生育未来的英雄。后来她才明白,她不是英雄的母亲,她自己就是英雄。T-800的结局和之前相同,《终结者2》《终结者3》和敌人同归于尽,《终结者5》差点同归于尽。不同的是以前是“我还会回来”,这次是“我再也不会回来了”。
整个推倒天网重开军团的奇怪设定就不喜欢 片中无时无刻不在重复或者说是嚼梗系列中的经典桥段 然而重启的必要性让人感觉只是为了女权兴起所做的无谓之作 年迈的Sarah沦为累赘 T800杀死John只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 四人的战斗对剧情推进情感升华完全没有作用 终结者失去人性与未来的探讨 审判日之辉煌不再
打斗 精妙绝伦,动作 酣畅淋漓,爆米花指数 过!来说说其他层面:1、Grace一角带有浓重的阿丽塔影子,刚毅强大,但缺陷明显,是人性与机械性矛盾的交融体,有种错愕的美;2、多年后产生自我情感意识的T-800是个非常值得玩味的角色,是否预言着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产生情感和“人性”?;3、新终结者REV-9够酷,不死鸟 分身术 杀人阴,与登场时笑脸盈盈、和蔼可亲的暖男形象差别巨大,秒粉!
如果T800真的在第六部正式领便当了,我应该会真情实感地大哭一场,印象中第一次因为电影哭就是看审判日末尾,T800顺着锁链缓缓沉入钢水,竖起大拇指告别,当时我眼泪流得比约翰康纳还凶,现在想想还是好伤感
还是在收割情怀韭菜……但Mackenzie短发背心牛仔裤大长腿的战损look简直不要太帅噢(Gabriel演的反派也很帅!
女性救世主还是墨西哥裔,政治正确做足了,然而剧本照抄终结者2从头到尾不走心。“我不会再回来了”——希望州长说到做到…
T800完美谢幕,“I won't be back” 被戳到,谁能受得了硬汉柔情啊!同场的小伙伴说,是你演的反派吗?哈哈哈~ 我自己也在恍惚间有个这个错觉。
这部一出来,直接可以将前面三部续集丢进垃圾桶了。剧本通过平行宇宙设定来了个大拓展,两个新角色各有亮点,尤其grace身手太帅。更难得的是老角色的处理,完全不是那种消费粉丝情怀的回归,而是又进一步塑造了人物,T800对萨拉说的那句“目标”,瞬间打破了人类与机器人的距离。场面也是够硬,从头打到尾,公路追逐,监狱逃脱,飞机大战三场都足够精彩,最后还赚了把眼泪。经典续集拍成这样,真的可以。
这是一个讲述富士康工厂的流水线小妹,由于机械自动化,不幸下岗,而带领全人类反抗现代文明的故事。
又一次证明T2的成功无法复制。卡神监制+原创故事,“回归”是本作的主题,走情怀路线。模式几乎是T2的复刻,硬核女战士逃亡与“我的眼里只有你”的头铁小强追杀,动作场面和特效早已没有了当年那种奇观感。与时俱进之处则在于对人工智能的包装,无论是可衰老的T800,还是会讲笑话的REV9,人与机器的界限进一步被模糊。可是这个叙事啊,中段昏昏欲睡唉,唯有结尾那是历久弥新的感怀。作为粉丝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如果你是《终结者》粉丝,除非你认为系列中止在《终结者2》“阳光结局”已足够完美,否则《黑暗命运》就是继续下去的最佳选择,它是你期待多年的《真.终结者3》。本作单是秉承一二两部场面逐步升级并用无喘息追杀造成强压迫感就完胜《终结者3》《终结者2018》《终结者创世纪》了。虽否定以上三部续集,却保留延伸部分创意,集大成于一身,比如Rev-9分明是嘲笑当年T-X“皮骨不能分离”的弱点而做的升级,格蕾斯的赛博格强化人设定像“2018”的马库斯,老年T-800延续“创世纪”的做法等等...从1984年的冷酷杀人机器到1991年有温度的机器人,再到2019年更像人的机器人,完成对T-800的三部诠释后“I won’t be back”是意料中的必然,谢幕之作戏份也不多挺遗憾的。
多的一颗星给blockbuster女性做主角,还有是因为实在喜欢mackenzie。剧本太扭捏,常常太尴尬,可以明显感到男性主创的struggle,全电影写的最好的schwarzenegger。这样下去真的不好,让女性做主角的意义真的不大,这种剧本回本就不错了,根本无法大赚,最后还能再找女性来背锅,也是好棋一局吧。另外Natalia Reyes演这个角色太牵强,可惜。制片人到底是想不想赚钱呢,真是想不通。
别跟我讲什么情怀,就一普通动作片,剧情就是烂,就是配不上终结者的世界观,不配终结者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