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兽之子》但从动画电影的技法上看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大海中贝壳吐出的梦。它的画风细腻的程度,隐隐超过了以细腻著称的新海诚。包括一些非常独特的大纵深推拉镜头,配合着整个环境的背景变化,镜头运动的感觉干脆又有张力。
所以《海兽之子》人物的塑造没有问题,画风没有问题,细节没有问题,甚至前段的剧情也没有问题,但是豆瓣6点几的评分,明显是低了呀。于是我带着困惑接着看了下去。直到我在这个晚场电影差点睡着。。。
是真的看不懂呀!
后段这些剧情表面浅显,内里却难以理解。而且几乎没有代入感。我有点难以对海和空这对儿“海尔兄弟”产生太多的同情感。这种共情的缺失,可能是导演太过于执着于讲解某些更深层次内涵的时候,忘记了把故事讲好吧。因为他俩所以十分特别,但是其实并没有在世俗社会受到什么伤害啊?寿命比普通人短也算吗?泰国的人妖寿命也不长啊,这不是特别的一种代价吗?
因为没看明白,所以我打开豆瓣查看大佬的解析。他的解析参考资料是这样式儿的。
我顿时感觉自己被划分到了学渣阵营。这年头看个电影对观众要求都已经这么高了吗?(捂脸。)
如果你和我一样没看明白,那么请看这个链接。
//movie.douban.com/review/12364144/
大神写的,我写不出来。就算写的出来也没有精力写。
所以经历了被动画的质量所吸引,到信息量过大没有理解。我有了这样的观后感悟:卿本佳人,奈何......是个理科学霸?看懂这部动画需要你懂宇宙学知识,海洋学知识,生理学知识,物理学知识,哲学知识。总之如果你的文化积淀不那么深厚的话,你很可能像我一样开开心心看片去,晕晕乎乎把家回。
豆瓣目前评分6.6,8000+人评价,其实本质并不是差,打低分是因为没看懂吧。院线电影是普世的大众艺术,太过高深的艺术电影确实难以传播。
最后,让我用一个中国古代的故事结尾吧。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宋玉,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歌唱家在京城唱歌。开始唱的是楚国最流行的民间歌曲《下里》《巴人》,这时围观的人中有好几千人跟着唱。接着他又唱起比较高深的《阳阿》《薤露》,跟着唱的就只有几百人了。当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就仅剩几十人了。最后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别和谐的最高级的歌曲。能跟着一块唱的人就仅仅几个人了。可见歌曲越是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啊!
因此后人以“下里巴人”代指通俗的艺术,“阳春白雪”代指不通俗的高深艺术。而这个故事,就是“曲高和寡”。
Q:请您谈谈本片的创作背景,听说是制作团队直接找您的?
渡边步:是的。我本人的话,从他连载的时候就有开始关注,是原作的粉丝。然后有一天,4︒C的田中荣子制片人跟我说有一部作品想拍成动画,我很好奇问她是什么作品,才知道是【海兽之子】。真的没有想到,刚开始真的很吃惊,这是最初的契机。
Q:这应该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吧?
渡边步:是的,我都快记不清了,好象是2013年左右的事。最初去见五十岚老师的时候差不多是这个时间,通过编辑聊了一些,所以花了6年左右吧。最开始整部作品如何构成是让我很烦恼的地方。从时间上来说的话,大概花了六分之一的时间,也就是一年左右来考虑如何构成,花了不少的时间。
Q:您对原作的感想是如何的呢?
渡边步:五十岚老师的作品主题都很大,而且都比较沉重。再来他的作品想要找到答案,需要读者自己去理解诠释才能得到。所以我们的读后感如何通过映像来表现也是很困难的一点,是当时课题中的一个。
Q:就像您所说的,比起是读漫画,更像是在体验。脚本的话,想要制作成一部2小时的电影是很难的,这次影片中是以琉花为主人公,他的冒险为主线拍摄的,您当时是如何决定的?
渡边步:电影的主线其实可以有两条,一条是世界各地生活在海里的少年们,然后另一条就是在其中插入的琉花的剧情。刚开始我很贪婪,像对两条线都进行完美诠释,所以试着做了剧本,但是完成后发现根本不可能完成,除非拍成5小时的作品,那样肯定没人会看。于是就在犹豫将那条线放在副位号,因为琉花的话能够衔接整个故事的发展,有助于整体构成所以在考虑了很多以后,还是觉得以琉花为主线拍摄。
Q:您写剧本的时候有和原作者五十岚老师交流讨论吗?
渡边步:老师有说想拍成一部真正意义上关于海洋的电影,我吓了一跳。老师的故事很有深度,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诠释,是很有内涵的作品,所以基本随我们自由发挥。他也说了,这样的话,我也很想看看这种形式的【海兽之子】,很容易就接受了我们的建议。
Q:之前在日本国内公映时,我也有幸看了这部作品,虽然说是以琉花的经历为主线,但整部作品从一开始就让我觉得是一场体验之旅。和其他动画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画面中的人物背景的构成比可以说是5:5,在这方面您有什么特别讲究的地方吗?
渡边步:原作中的每一幅画给人的视觉冲击也是很有压迫感的,如何把这种感觉体现在映像中,不草草了事,把每个画面的密度都做到最高,是当时我们面临的挑战。所以如果观众能够从中感受到他其他作品没有的体验,有仿佛要被吸入画面中的感觉的话,可以说达到了我们了我们想要的效果。
Q:影片在美术方面您也花了很多心思吧?
渡边步:是的。木村真二老师是一位很厉害的画家,哪怕我们没有要求什么他也能画出震撼人心的画。最重要的一点是,看上去好像是照片一样的背景,其实是通过绘画来表现出来的,这是比较讲究的一点,会更有味道。然后从中溢出的生命感,比起真实感更重要的是生命感,是这样的一种诠释,所以我觉得很少有画家能做到这点,和这次的主题很吻合。
Q:用的颜色也是,很好的体现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还有小西(贤一)先生真的太棒了。
渡边步:真的是,我真的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让大家完全了解到他的优秀。
Q:从企画开始就是和小西先生一起讨论的吗?
渡边步:是的。可以这么说,制片人也想请小西先生,如果没有他的话,我觉得这部作品无法完成。
Q:20013年的话,还是在【辉夜姬】的时候吧?
渡边步:是的,那时候我责任很大,有很多工作都很费劲。
Q:这次的人物设计真的很棒,和漫画也有很大的区别,是从小西先生自己的观点来设计的吧?关于这点您怎么看?
渡边步:是的,您能这样想,我想消息先生看到很高兴。我个人的话,并不是想通过动画化,以动画来诠释后,减少了情报量,或者把它感想化,在这点上,我和小西先生是意见一致的。所以不是因为我的意见,而是他自己通过作品得到的感受,再提高密度,达到最后的主题。所以比起详细的指示,我们对原作的感想和这次想达到的效果不谋而合,所以不能说是操劳,而是从一开始就沉迷其中了。
Q:像您刚刚说的漫画和动画还是有区别的,关于这点有没有跟原作者五十岚老师商量呢?
渡边步:老师是一位很绅士的人。只要是以原作漫画为出发点,怎样的形式都可以,真的很宽容,都听凭我们的选择,像人物设计也是,从他的观点他觉得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但是从小西先生的观点的话可能是另外一种感觉的人物,在这方面他完全不在意。当然,作为我们来说,因为我们是原作粉,所以尽量还是追随原作的,但是五十岚老师说有挑战才更兴奋,这是老师的态度,在这方面我和小西先生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Q:作为一种体验,音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久石先生也是【辉夜姬】以来的第一次参与电影音乐制作吧?
渡边步:是的,而且是第一次做吉普力以外的作品。我也是他的大粉丝,从少年时期起就很喜欢他,小时候还怀抱着如果自己拍电影一定要找他做音乐的梦想。能够达成这次合作时通过了很多人的帮助,慢慢的接触促进才终于有机会和他见面。真的完成了一个大梦想。
Q:这次我觉得声音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在制作音乐的过程中也和久石先生进行了很多交流吗?
渡边步:在拜访久石先生之前,他的名字就已经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因为我觉得他的音乐风格很符合这部作品。之后有机会和他接触,他也读了原作。在第一次洽谈的时候,我希望要比较客观的音乐,然后他说这和我现在的风格很像,让我觉得梦想实现了,在进入详细的洽谈之前,我们对于原作的感受就很一致,真的是请了一位优秀的音乐制作。
Q:声优大家也很优秀,您特意选了和原作中的登场人物年龄相近的声优吧?是通过海选还是直接发邀请的?
渡边步:我也有考虑过通过海选这种方式,但在这之前一直都在想琉花应该有着怎样的声音。然后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在广告里听到了一个小女孩的声音,那个声音一直萦绕在我的耳中,觉得就是它了,然后查了一下,发现是芦原爱菜,本来就是很有名的小演员,不知不觉已经长到了14岁,我就要这个声音,就是这个声音,所以海选什么都不要了,直接找到制片人说想跟这个孩子合作,能不能让我们见个面。当时我都没想过如果被她拒绝了要怎么办,就希望她能够来配音。还好他答应了,所以声音以高中生左右为设定,是以她为中心成立的,其他的也选了年龄相近的,然后比较真实的声音,来构成了整体基调。
Q:五十岚老师对于完成作品有什么感想?
渡边步:老师说,不容易啊,能做到这一步,估计是我们尽情的发挥了。还有就是觉得观众的反应比漫画时更值得期待,我觉得应该是因为我们留了足够的空间让观众发挥想象力,能够自由的诠释。但因为我们实在太喜爱原作了,所以比起拍一部娱乐片,而是想通过电影手法在拍一遍原作,我们是这样的态度,所以如果观众能感受到我们的电影是【海兽之子】这个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话,我们会很高兴。
Q:确实,我在看网上的评价的时候,有很多观众都说看不懂,我觉得看不懂也是一种意见。
渡边步:谢谢您能这样说,这部电影的存在意义能够体现出来了。
Q:有很多电影爱好者都觉得这部作品和【2001年太空漫游】很像,您觉得呢?
渡边步:我去海外的时候,法国和美国也有这样的意见,但我个人的话完全是无意识的。最初看完成版的时候,我也觉得恩好像这个感觉在哪里看到过,或许真的挺像的。当然我喜欢的电影作品,或者说对我有影响的电影作品中,确实【2001年太空漫游】也是其中一部,可能在构成上会有相似之处,如果有人说两部作品很相似的话,我个人还是很高兴的。
Q:这次还参加了很多海外的电影节吧?海外观众的反应如何?
渡边步:是的。因为故事很有趣,所以到哪里大家的反应都一样。当然看不懂这方面的意见也有,但也有很多观众非常感动,反响都很好,可以说是跨越了语言的障碍。我个人的话能送到海外参赛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也对电影宣传有很大的帮助。
Q:本片这次在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动画片部门中上映,我认为东京国际电影节中最受关注的部门就是动画部门了,您怎么看现在的日本动画,近年原创作品或者说电影作品越来越多了,您觉得现在的现状呀日本电影怎么样?
渡边步:能有这样的盛况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各种各样形式的动画走入大家的视野,是得民心的好机会,希望能更多的向大家传达动画存在的意义,希望能有更多种类的动画出现。
Q:以前渡边导演您的作品【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2006】也在中国公映过,这是中国大陆院线公映的第一部日本动画电影,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国的动画界现在也在渐渐的崛起,您对中国的动画产业有什么看法吗?
渡边步:我觉得作为今后还会扩张的市场,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但我比起这些,我跟多的感受到的是大家对于动画的欲求,热忱,热情,比起技术,大家对于现在该创作的动画的思路是源源不断的,年轻的制作者们大家都寻求着刺激,互相切磋,让人感到很热血沸腾。所以继续下去的话,日本估计马上就要被超越了吧。从这方面来看,很有将来性,可以说是一个手握着能让动画更多样性的钥匙的国家。
【写在前面】各位家长最好不要带孩子看!!!虽然渡边步是个子供向导演,但是考虑到未成年三观不成熟,这个真的不太适合孩子看。
仔细思考了下,以一个剧情片的角度,女主的三观和行为非常不提倡。晚上改了评分,从五星改到了四星。
————————分割线————————
《海兽之子》一部一定会口碑两极分化的影片,推荐喜欢星空海洋幻想的观众去看,喜欢看剧情片动作片的观众以及有深海恐惧的人还是算了。 已经超越了青春爱情动画片的范畴,划时代的试听效果,文艺片的极致浪漫。 影片中后部非常明显的炫技环节但是还是有被深深震撼到。上一部让我前半无聊到吐槽,后半头皮发麻大脑缺氧的电影还是《2001:太空漫游》 愿意打到8分以上给更多观众看到他的机会。 不过推荐他并不代表我赞同女主的三观(我要有这种孩子分分钟心梗)
(剧透预警!!!)
~
~
~
关于星空和海洋的梦真的是宇宙的终极浪漫。星空与海洋的交媾诞生了物质与生命。海与空是倒退的生命状态,生命的尽头就是生命的起点,这个构思真的太妙了。
个人感觉最高潮的部分是女主和男主争夺陨石的那一部分。一开始琉花抢下海快要吞下的陨石,是因为认为他吞下陨石就会和空一样,永远地消失。但是他们当缠绕着通过了漫长的阴道,他守护的海成为了婴儿。她终于意识到海和空的消逝是生命的轮回,是宇宙与海洋交媾诞生的全新生命。从她把陨石还给海,她就从个人的情感私欲里超脱出来,凌驾于宇宙之上,以一个高维生物的身份见证生命的诞生。从这一刻起,这部影片赋予了宇宙生命以全新的意义。
说起近几年登陆中国的日本动画电影,“自然系”占了不小的比重。
就拿2019年来说吧,有新海诚的《天气之子》,汤浅政明的《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石田祐康的《企鹅公路》,这三部电影的主题都与“水”息息相关。
而2020年备受期待的一部电影,也与“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就是:
《海兽之子》
影片讲述了少女琉花偶遇神秘少年“海”和他的哥哥“空”,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海天之间的奇幻冒险经历。
这部电影不论是从主创、画风、题材上来说,仿佛都在叫嚣着要爆要爆要爆。
首先,当然是因为影片超华丽的卡司阵容。
《海兽之子》改编五十岚大介的同名漫画,曾获得日本漫画家协会奖优秀奖。
他也是以豆瓣9分强势霸占Top 250的两部电影《小森林 春夏/秋冬》的漫画原作者。
动画电影的导演渡边步,是自1979年起TV版《哆啦A梦》系列的原画和作画导演,他曾执导的《恋如雨止》 《宇宙兄弟》也获得了超高口碑。
角色设计兼绘画总监督小西贤一,曾参与过《红辣椒》《东京教父》《红猪》的制作。
制作公司STUDIO4℃,创立人有《阿基拉》的动画监督森本晃司,曾是吉卜力制作人的田中荣子,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和高端的动画作品。
曾参与制作大友克洋的《回忆三部曲》,让公司享有国际知名度的是《黑客帝国动画版》。
音乐方面有宫崎骏的老朋友久石让负责配乐,主题曲由一首《非自然死亡》的《Lemon》火遍中国的米津玄师创作并演唱。
配音卡司有咱们熟悉的天才童星芦田爱菜,文艺女神苍井优。
正是在这样高水准的主创团队之下,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动画电影征服所有观众的一个优点。
那就是,美,太美了!
第一点,画面美到极致,有着令人惊叹的细节表现。
如果说新海诚的作品是随手一截都是壁纸,那么《海兽之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影片专门找了生物和海洋专家当顾问,水族馆和海洋中的每一条鱼都是现实中存在的。
鱼鳍的鼓动,鱼背上五彩缤纷的花纹,巨大的观赏屏发出蓝色的光与周围黑暗形成对比。
趴在肩膀上的天牛一节一节的触角,小溪边反射在脸上的光斑,雨中骑自行车衣服湿透透出的皮肤。
夕阳染红的海面,夜光藻与满天星空。
座头鲸跃出水面泛起的层层水雾,连货车车尾甩下的雨水都变成了各种鱼形。
璀璨的“人魂”划过夜幕的光斑,留在瞳孔里的双线轨迹。
面部特写镜头甚至可以看到每根睫毛,以及复杂的虹膜深度。
宏观上色彩与光影的融合、对比带来整个画面的美不胜收,微观处又死扣细节,足见功力。
画面叹为观止,简直是细节控的福音啊。
第二点,没有主旋律的配乐与画面真正融合。
久石让没有使用重复的旋律,而是采用更加灵活生动的旋律融入画面。
鲸鱼的歌声,海鸟的叫声,海浪冲刷岸边带来的隐隐的沙石响动,各种“海洋之声”与或隐或现的配乐相融,多以钢琴曲作配,显得空灵又带有几分忧郁。
正是由以上这两点,带来了《海兽之子》极致的视听享受。
按理说,画面这么美,好评没跑了吧?
然而,目前豆瓣仅有6.8分,很多网友说道:
“三星全给画面,故事就是垃圾。”
“除了画风优美外,剧情跳跃毫无逻辑可言。”
“画面好看,音乐好听,音响震撼,但是我没有看懂。”
可以看到,大家对它的吐槽都是集中在故事不够好。
那影片的故事真的不好吗?
其实,与其说故事不好,不如说影片的故事性比较弱,因而对没看过漫画的观众来说比较不友好。
既然很多人没看懂,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影片的核心。
首先,故事贯穿始终的是以祭典的开始到发展至最后结束为主要线索的。
而这场祭典就是生命的诞生祭,正如片名一样,讲述的是海兽的孩子的诞生。
海就是子宫,陨石代表精子,庆典就是受精的过程。
其次,影片通过祭典想探索的就是生命的奥秘,最终表达的是“我即宇宙”的生命循环往复观。
从三位主角的名字便可见一斑——海、琉花、空,代表的就是水、陆、空三个部分。
正是通过三个主角的合作,最终达成新生命诞生的目标,而这一切少不了水陆空的紧密相连和互动。
比如鲸鱼皮肤上的貌似集多双眼睛与乳房的人形图案,就隐含着鱼孕育生命,鱼与人相通的含义。
这里不得不说,有关“人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宇宙的起源”等问题本就属于生命尚未探索完毕的奥秘,因此影片充满隐喻的不确定性和未知的神秘感。
说完了大致内容,我们继续说回影片被网友吐槽的故事烂的问题。
一方面,从改编来说,这部电影抓到了漫画精髓还有所创新,发挥了漫改电影最大的视听魅力。
从源头追溯,五十岚大介的原著其实就是一部故事性不强的作品。
五卷漫画写实的素描风格,精细的画笔有如雕刻,就像是由一张张摄影照片组成。
而漫画中关于生命的起源,与宇宙的关系的哲思,涉及神话学、宇宙学、海洋学等,无疑增添了它的思想厚度。
影片中遭到吐槽的时不时插入的台词,不论是像蒂蒂说的:
“星辰万千,海为胞宮,人为乳房,天为乐园。”
还是安哥拉的:
“生物都是由同样的原料构成,原料都来自宇宙,世间万物都是由相同的东西构成的。”
与其说它神神叨叨,没头没尾,实际上它延续了漫画的片段式的台词展现方式。
更神奇的是,影片中的人物特写延续了漫画的处理方式,线条感十足,显得尤其粗糙。
一边是细致入微地追求完美的场景,另一边却是颇有糙感的人物面庞,有人说这是画风不统一。
晨晨反倒觉得,这构成了一种奇妙的碰撞,仿若固定在漫画书上的一页页纸突然活动起来,铺展在眼前,模糊了漫画与动画的界限。
另一方面,影片删除了漫画中的旁枝,聚焦于琉花的视角,将少女的成长与整个宇宙观结合。
漫画中铺垫了一些背景,介绍了一些起源和人物。
比如,影片中语焉不详的琉花为何是与空、海相同的一类人。
实际上,在漫画的设定中,其实人类不仅可以在陆地上生活,还可以在海中出生,琉花就是“海人”的后代,海与空都与此相关。
这种设定让人想到2013年同样是海洋题材的《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
而在电影中,它删去了支线,完全从琉花的视角展开,从她被孤立、与父母不和等青春成长伤痛,个人成长随着宇宙观的逐渐铺展,年少的狂想与世界的奇妙结合。
“不论是昆虫还是动物,发光都是因为想被发现。”
最后,被人发现的少女终于到意识到宇宙与我同在,认识到世界的规律而不再纠结于个人的烦恼。
从人的个体出发,宇宙的新生也是我的新生,真正诠释着我与宇宙同在的宇宙观。
可以说,电影改编能做到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
而它真正牛掰的,不止这两点,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当今面临危机的日本动漫产业,在立足于传统的同时,试图寻找突破的表现。
说起当今的日本动画,你能想出几个享誉世界的动画电影界的扛把子?
打破手冢治虫阴影,足以与迪士尼、梦工厂相抗衡的宫崎骏已经80岁了,他上一部执导的作品还是2013年的《起风了》。
有着《红辣椒》 《千年女优》 《东京教父》等神作的今敏已经去世10年了。
如今还能打的应该是常被称为“宫崎骏接班人”的新海诚,他一直以精美的画风见长。
从《言叶之庭》 《你的名字》开始注重剧情的探索,到《天气之子》又不可避免地暴露叙事的短板,想要hold住宏大叙事,诚哥的发挥还有待稳定。
而不论是《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导演庵野秀明表达的“逃避现实的死宅无药可救”的态度。
还是到宫崎骏“现在的日本动画产业已经走向没落,因为它完全成为了宅男的专属”的批判。
日本动画的衰落与日本的经济、社会问题相并行。
不过一直被唱衰的日本动画真的衰弱了吗?
在近几年,晨晨看到这个老牌动漫大国强大的自我更新潜力,《海兽之子》就是其中一例。
一方面,它根植于日本的传统文化。
在少女与少年的相遇的惯常套路下,对自然的尊崇与敬畏是常见的主题。
由于日本国土的狭小,宏观处幻想跳脱此地与太空一体,微观处便是万物有灵。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生物仿佛都有生命。
海豚的泳姿、游行的路线、风向和空中的气味,不需要语言,全凭自我感受。
“发光是因为想被发现,漂亮的光芒也代表着寂寞,真让人悲伤啊。”
日式美学与物共鸣的物哀,微妙深远的幽玄,简朴残缺之美的侘寂,在影片中得以细腻呈现。
另一方面,它模糊了2D与3D的界限,融合CGI在挑战2D动画的技术极限。
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莫过于影片的后三四十分钟,祭典开始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奇幻之旅。
红色的深海变为黑白,鱼腹内密集的肉坨,突然又来到银河系。
渐渐膨胀的暗物质,里面有日月星辰,扭曲的3D图形重构,太阳发出光束,微观处的细胞逐渐结合,DNA在重组。
直到绚丽的人形出现,说着“我就是宇宙”。
天呐,这一段的表现简直堪称“海洋版”的《2001太空漫游》!
此后,空仿若哪吒似的被如火的红光包围,周围布满独眼的子宫破裂,新生儿诞生,来到海洋的海渐渐解构,成为了大海的一部分。
绚丽与诡异同在,想象的底色中带着不可知的恐惧。
正如原作者克拉克所说:
“如果有人完全弄懂了《2001太空漫游》在讲什么,那一定是我和库布里克搞错了。”
《海兽之子》存在与虚无的随时切换,将影片的隐晦与神秘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不论是神稻荷与地藏,还是万物有灵、物哀幽玄,亦或是人与宇宙、自然共体。
《海兽之子》在突破了2D动画技术极限的同时,立足于本土文化,又传达了一个人人可接受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宇宙观。
其实日本动画在融入CGI技术已经成为趋势,2019年大热的《动物狂想曲》也可见一斑。
而不管《海兽之子》的技术有多么绚丽,它其实始终服务于带有海洋本体论色彩的宇宙观。
当然,它确实还有不足和稚嫩的地方,比如台词与剧情不够有力地相互支撑,思想内涵抓得略显浅白等问题,情节信息量的分布不够合理。
同时,它不按惯常套路出牌的叙事方式,话说半分的隐晦,使得这部电影显得很个人和前卫。
它并不适合于那种想看一个圆满故事的观众。
不过,观看电影的方式并不是只是在看故事是否合逻辑,起承转合是否跌宕起伏。
电影作为一门集合视觉、听觉甚至体感的艺术,观看《海兽之子》的最佳方式应该是沉浸其中,让它来冲刷你的身心。
这是一种神秘的“电影体验”,但愿你能与女主角琉花同感受。
“继续吧,他们告诉我,张开你的眼睛,在我面前是一片海洋。”
动画电影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啊。
青石电影编辑部 | 晨晨
“每个人都有一片宇宙,海洋孕育着所有生灵,海亦是宇宙的子宫”
如果台词设计代表导演和编剧心声,角色的每一句台词都试图传达某种意境的话,那么电影的节奏应努力将观众带入一种梗宽广的视野,成为宇宙真理的信徒。
实际上,五十岚大介的唯美笔触的确在大荧幕被完美演绎,让人看得目不转睛。但在精致作画衬托下,每到输出剧情和世界观干货的片段、角色闪烁其词、让人在一次一次守望要素能被贯通起来的期待过程中丧失信心。每当有角色一脸凝望夜空或大海,就开始像渚薰上身一样吐露一些意义不明的台词。似乎直到最后,电影才开始焦急地用二次元神学的手法讲明白宇宙和海的关系,女主化身宇宙(你中有我,我中有宇宙)的片段,无奈过于玄幻,相信大部分观众是解读不能的。如果说结尾片段有致敬《EVA》的成分,那很残念、在世界观铸造上《海兽之子》远没《EVA》来得直白。(日推上也有些影迷看完后联想到了《EVA》和《小圆》,借鉴本身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但是配套设定实在没跟上)
“人类对于宇宙真理的理解,就如同大海上航行的风帆捕捉到的风这么渺小。”
我们都在等着电影怎么把“宏观真理”(宇宙&海)和“主观感受”(女主的暑假)连接起来。于是电影在含糊其辞之余,又时不时回到女主的暑假生活上去。如果真的有那么多深刻的内容要表达,台词难免“抽象”或许可以忍受,让“海尔兄弟”拖着女主到处探寻海洋祭典的奥秘,探索完了也不输出结论,偶尔还穿插下亲子桥段(真的是嫌篇幅太长了吧),似乎打算用这些晨剧标配的散装青春戏码唤起20代和30代观众的共鸣(五十岚大介的故事多面向社会成年用户,而生吞陨石这种故事很显然不适合作为小朋友的床前读物),无疑显得又荒谬又鲁莽。通篇在华丽的外表下,为观众传递越来越多的“不解”,简直可以拿近几年日本动画电影迷惑大赏了。
生怕是只有我一个人没看懂,一刷后特地去翻了油管上官方做的一部“伪纪录片”(实为电影的拍摄花絮和一些海洋背景知识),煞有介事地说明了海底世界别有洞天,以及人类认知的不足,作为故事的出发点不难理解。然后浅读了下原作,坦白说鉴于五十岚大介的画风、即便有想象还是很难在接触过电影以后正视原作。但是漫画中对于人物细节的刻画对于梳理角色行为动机和存在感有很有帮助,另外漫画对话中写上那些台词能给读者脑子中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很显然和把同样的台词打到电影荧幕上让CV说出来的感觉截然不同。
这是部票房野心极强并且有精确定位的商业电影,久石让、米津玄师、外加苍井优和稻垣吾郎等名卡的配音,奢华的商业化包装,说他对标的是新海诚系的作品也没什么问题。也就说,电影并不是为了走艺术流故意选择了模糊的记述手段,无疑在市场操作和制作技法方面都成熟、一流。其商业化最不足的地方就是硬搬原作剧情和台词设计,通俗化打磨上完全忽视了电影和漫画之间、视觉情报给人的期待预设和思考力的差异点。 其实商业化遵从原作还是通俗处理这个话题,在我其他的影评中也有被提到。在当下新生原创IP依然快速代谢的电影行业,这仍然是个分庭抗礼的难题。就好像大多IP实写电影都很让人沮丧,老IP真人版却还是层出不穷。因为电影的商业化道路上,权利持有者的视点往往非常极端,有像好莱坞顶尖制作看齐,觉得自家“宝贝”拍出来的电影可以达到漫威效果的。也有像S4C(STUDIO4°C)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匠人团队。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固然很糟糕,但过于还原、追求“纸面”的叙述留白也并非是好事。毕竟载体不同,客群也不同。至少这次“还原”在《海兽之子》的叙事上没起到特别正向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反面教材。
从一刷的裸感体验上而言,不会比《大鱼海棠》好太多,至少后者还有个足够通俗的世界观。
3星画面,3星剧情,1星商业化,叙事负4星。
(P.S.配安格拉德的森崎温是《头号玩家》主角团里变高达那位,有兴趣可以留意下)
某個夏天——琉花遇見了被儒艮撫養長大的少年,「海」和「空」。巨大的流星、發光消失的魚群...自從遇見他們,不可思議的事接連發生。某夜,空讓琉花吞下墜落的「隕石」后便化作光消失了。琉花跟海和天才少年安格拉一起出海,卻被海中歌唱的鯨魚吞下去了。海洋生物學者吉姆、安格拉、「海的萬事通」老婆婆蒂蒂、琉花的媽媽以及海洋生物們揣着各自的目的,也為了追求「真相」,陸續前往了大海的中心。最終唯有琉花見證了宇宙的「誕生祭」,海洋的「大合唱」,也守住了無法言說的「秘密」,所有生命流轉輪迴又復歸平靜。
『海獸之子』的作者五十嵐大介以壓倒性的繪畫功底,將日常生活結合了神話學、民俗學、海洋學和天文學描繪出一幅關於生命體驗以及宇宙奧秘的壯闊史詩。而本文旨在通過研究漫畫中敘事性以外的元素,探討五十嵐大介的世界觀以及科學幻想與神話文明之間產生的美妙化學反應。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and the Word was God.」
『聖經·約翰福音』的第一章第一節如是說。若從初民文化的角度將「Word」譯為「言」,那麽「太初有言,言與神同在,言就是神。」人們所說的每一句話語,都存在着黑暗中創造了光,區分了混沌與秩序的神之力。
日本自古以來便信奉「萬物有靈論」,人們相信自然萬物中(尤其是帶來世界秩序的語言),都存在着具有人格的「生氣」(=精靈)。棲息在語言中的精靈,擁有左右人們幸與不幸的咒力,一旦話語成音,就等於與「言靈」簽訂契約,言語的力量將作用在發話的對方,同時也會反回自身。而「語言」和「秘密」可以說是貫穿了整部『海獸之子』,同時也是五十嵐大介的漫畫中一直繞不開的話題。
在五十嵐的處女作『聽故事的日子』中便講述了一個男孩在祭典中誤入「精靈的領域」后與貓妖約定保守「秘密」才得以回到人間的故事。(其中「人類的語言」起到關鍵的喚回作用)
在古代日本,人們普遍認為,作為記號表現的「言(こと)」和作為記號內容的「事(こと)」是一致的。因此語言不僅可以用來表達事物,它還屬於事物的一部分。據民俗學家折口信夫考證,「こと」是一種連續歌唱的語言,也是一種祝詞或咒詞系列的敘述詩。
『魔女』系列中,五十嵐進一步地強調出人類現在所使用的「語言」,是切斷了與自然聯繫的「語言」,無法感受到世界的「真相(まこと)」。
「「韻律」其實原來是古希臘的語言,是用來說明構成世界的「atom(原子)」這種物質活動的語言。因為原子是世界的根本,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原子組成的,所以不論是什麽都有「韻律」。不論是人類、狗,就連櫻花、紅蘿蔔..沙、水還有空氣。我想就算是塑膠,也都有它們原來的韻律。例如在河邊撿石頭,為什麽那麽多石頭,偏偏會選中那一顆呢?母親與孩子、雙胞胎...無論如何都想要擁有的椅子...就連被景色所感動、喜歡上某人,說不定都是因為...相互的韻律契合的緣故。...如果說,是契合的韻律造就這個世界,那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說不定都像詩歌一樣。」
簡單來說,如果我們能夠把作為人類的身份「降低」到與周圍的事物同一個頻道,將會看到和至今為止完全不同的事物,世界如同蛛網一樣張開在我們的眼前,每一根絲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那是一種無法言說的詩意的浪漫,同時對於一般人類來說是極為殘忍而虛無的時空觀念,無我、無常。
世間萬物皆有其「まこと(真實、真相、真名)」,就如同「言靈」詛咒似的,我們似乎永遠無法解開宇宙的「真相」,那些神啓般的生命體驗也因「言靈的約定」而成為「秘密」(事實上那是一種超越人類想象力以外的體驗和感受)。即便這樣,我們仍然能夠通過各種方法尋求得證以無限接近「真相」。
在世界各地神話體系中有一個大部分共通的創世起源——「宇宙之卵」,希臘神話中永恆的柯羅諾斯(Chronos)創造出無限埃忒爾(Aether)和混沌卡俄斯(Chaos),并在埃忒爾體內做出了一個宇宙蛋,蛋中包含了整個宇宙的過去、現在、未來與萬物之源;古埃及神話中「原初之水」努恩(Nun)上飄着一顆蛋,蛋裂生拉(Ra),拉造萬物;中國『三五歷記』中有「天地混沌如鷄子,盤古生其中」;古印度經典『梨俱吠陀』中的代表宇宙造物主的「原人(Purusa)」亦是從洪水中的金蛋破殻而出。
結合現代所推崇的科學觀念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于一個單獨的無維度的點,即一個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沒有尺度的點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質的奇點。又如非洲土著民族多貢族(Dogon Tribe)的傳說中,天狼伴星的智慧生物「諾母(Nommo)」乘着蛋形交通工具來到地球,授予了他們技術知識,在「宇宙胚種論」里這一過程可以被視為「播種」。
「播種」的概念從創世神話到量子力學,甚至到人體的組織里都有體現,人類大腦中產生意識的器官「丘腦」恰是一個卵圓形,『自然』雜誌曾經發表過論文,證明宇宙的成長過程和結構與人腦細胞的相似性,而宇宙大爆炸后的萬物伊始,正如一顆受精卵的分裂、生長。
人腦的記憶是神經脈衝在神經元網絡留下的痕跡,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全息電子圖譜,不管切除大腦中任何一部分腦細胞,都不會抹去人腦儲存的記憶;而我們頭頂的每一束星光,都是來自遙遠的恆星在億萬年前便釋放的光芒和能量,這是宇宙的記憶。
「大腦中每一次靈感的閃現,就像是宇宙中虛粒子的浮現和湮滅,是量子的漲落,是幽靈般的玻爾茲曼大腦出現又消失后留下的思維火花。」
世界的「秘密」就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有時候我們對世界瞭解太多,又對自身所知甚少;有時候我們關注自身太多,卻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
『海獸之子』里,琉花被選作「隕石(受精卵)」的「容器(子宮)」而前往大海的中心,這一過程被稱為「受胎」或是「誕生祭」,并解釋道,「一切的傳承,就在不停的反復傳誦中。」在這種永恆的輪迴中,五十嵐展示出隱藏在自然中的「世界的維度(分形幾何)」。
1993年,當代量子物理學家戴維·玻姆(David Joseph Bohm)提出了「宇宙全息論」的概念,其核心思想為「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引用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著名詩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雙手握無限,剎那即永恆。」前三句講的是空間全息,部分即整體的縮影,最後一句則是時間全息,指的是宇宙中任何一個小部分在任何時間段內的演化,都包含了宇宙全體經歷時間所產生的訊息。
「從空間全息的角度來看,人體內的每一個原子都可以追溯到太陽系形成之前的那次超新星爆發;從時間全息的角度來看,人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可以追溯到10億年前的那個真核細胞,中間沒有一分一秒的間斷。不僅是人,世界上的一草、一木、一粒砂、一滴水都是宇宙的分身,它們都各自獨立反應宇宙的空間組成以及宇宙的時間演化史。」
隕石的墜落、魚群的集體發光而消失(死亡)等一系列的奇異事件,在漫畫的最終高潮「誕生祭」中獲得新生(輪迴),就好像猶太教的天使烏列爾(Uriel)向先知以斯拉(Ezra)宣稱世界末日是無始無終的圓,前世、今世、末世者接受審判。然而漫畫中世界并沒有因此毀滅爾後重組,所有的證據都被鯨魚吞沒,一切仿彿海市蜃樓般不曾真實存在過。
毗濕奴(Vishnu)是印度三相神之一,萬物之源,他在無盡的宇宙之洋漂浮而睡,我們都來自他的夢境。沈括(北宋)的『夢溪筆談』中寫到「海市蜃樓」的奇觀是為蜃蛤吐出的氣形成的幻象,說不定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也是埋藏於深海中的無數貝類吐出的夢境。
『海獸之子』直到結尾,仍然沒有給我們任何關於「秘密」的解答,又或者整部漫畫實則是五十嵐大介的一個提問和猜想。
無法證明存在過的事物,是否毫無意義呢?
五十嵐用五年的時間,描繪出巨幅的海洋生死圖卷,如同舉辦了一場遠古的巫祝儀式,連接過去與未來,此岸與彼岸,死與生,皆在一念之間。落花會化作春泥,枯樹能夠生花,萬物皆在流轉輪迴,為了將來「某一時刻」的到來作準備。
生命自誕生之初開始,似乎被設定好的程序便是延續下去,不管在何種演化過程中,當生殖繁衍無法繼續承擔延續生命的作用時,人類只能往更高維度的方向進化。正如尼采所說「人類是過渡者,為大地犧牲,為了使大地終有一天屬于超人。」(在五十嵐的下一部連載作品『DESIGNS』中正試圖探討這樣的一個命題)
面對這樣殘忍和艱難的挑戰,人類遠遠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
2019.6.7,三分全给美术。买票之前迷迷糊糊,纯粹是看了哺乳动物展里联动的插图决定要看的。开头以为是镰仓少女和海尔兄弟的暑假奇幻冒险故事,看到一半发现我恐了,我恐得非常严重!!没想到会通过运动少女的日常视角,使用如此恢宏精美的画面,清新轻快的音乐,讲述了这样一个用令人不适的意识流寻找生命真谛的故事。Jesus!体感与其说是不明觉厉,不如说“主创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微妙。画面是真的美,就当看画展了。不过里面很多表现,真的令人不适,特别是黑皮小孩一微笑我就恐。
1. 是一场视觉盛宴,却没成为一次思想爆发。2. 画风和技术上已经竭尽所能表现风格了,不愧是studio 4c的制作,四舍五入圆了我在电影院看《心理游戏》的梦。在影院内的空间内被邀请进入一场视觉晚宴,这样的体验也是很难得了。尤其是深水场景和最后的祭典。2. 问题在于表现的深度吧。加入深海开发的反派之后主题又从环保跳入创世纪的神秘学。画面的丰富却无法支撑立意的深度,道理靠台词说,说得散乱又意识流所以反而造成了隔离感。动画的想象力确实可以改造世界扭曲世界甚至创造世界,但当架空想要吞并现实世界时动画的实力依然支撑不了自己的野心。不扯神秘学也许会好懂好看很多,毕竟大段的意识流画面打断了人物之间的交流和故事的进程。3. 海洋知识有些少儿,如果有更丰富的信息就好了。4. 总的来说被唬住了,眼睛震撼了内心没波动。
完全是为眼睛而看的动画,视觉的饕餮。画风之生动瑰美、画工之精细传神,让人瞠目失语,哇…靠…几乎是鬼斧神工可以形容,不贪心,每天睡前打开10分钟,张张都是壁纸,专门开了个文件夹,截屏怕有上百张吧。故事可以忽略,不忽略都做不到。导演忙着建构天空、大海、太古、宇宙、生命、人类的宏大叙事,世界观拔得很高,用一些瘦弱苍白的情节,几个莫名其妙的人物,实在撑不起来,倒是勾兑出一种神棍感。再加上视觉强大到夺人心魂,一会儿你就跟着眼睛跑神了,忘记还有故事这回事。剧终的一刻,彻底把故事还给导演。这片子今年本要在影院公映的吧?疫情影响,不知道大银幕再刷是否还有可能。届时一定买票进去接受再震撼。
如果说《企鹅公路》是小男生夏天日记版《索拉里斯》的话,这部就是小女生夏天日记版《生命之树》了。制作水准极佳,瑰丽宏大的想象,不断上升、呼之欲出。问题是“递话时刻”过多,这些话还是各种“大词”,最终停留在“欲出感”而没有真正“跳出来”。但仍旧是年度最佳动画之一。/影院二刷,还是能被这份盛大感撼住,绝大多数的意象都处理得太好。“宇宙里看不到的暗物质,周边细小的记忆碎片游荡,人与宇宙是相同、相通的。”这些词句初看过大,但不苛求的话对本片而言还是很贴合的。本片提供给观众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其实也已经超过了我们观看它本身的意义。
3.5 说是动画版《生命之树》肯定是过了,渡边步还远远没有泰伦斯·马力克的哲学式的文本掌控力,整体来讲也有点不知所云,但无论如何,对这种滔滔不绝、排山倒海的视觉冲击,真是毫无抵抗力啊……如果这还不是动画,还有什么是动画?
画面好看,音乐好听,音响震撼,but我没有看懂
国内要上了,更新一下感想。我非常喜欢看作画,对剧情看得不重。这一点可能和大多数观众不太一样。所以我打了高分。希望有好票房。//应该是我这几年看过的动画电影里最满意的。看得喘不过气,情绪非常克制,像梅雨季一样潮湿。开始前先看了新海诚新作的贴片广告,新海的套路大概是主人公高喊“会いたい”,且结局完美。但是这部完全没有,就算说了,也只是一个愿望。感觉不是那种大家看了都很开心的片子,也不是大众向的。少年消失在海中,生命出现,又是一个新的循环。(适合在影院看的艺术片,很难得地保留了青年漫画气质,顺便吹一下小西贤一
台词很美,画面很美,剧情也很神棍,看得差点怀疑人生,还好退场时候远远传来的“なにそれ”让人感到安慰…
好故事和好电影有次元壁,可能编剧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故事,但不懂剧作技巧,没有叙事逻辑,导演也不那么重视视听技巧,让这样一个故事变成了空洞的台词大赏,不管想象力如何天马行空,也只能沦为自high了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女孩子暑假期间要警惕来路不明的外国朋友,不管黑人白人,以带你游泳为噱头,让你怀孕,最后把你扔海里就玩消失,只有你爸妈会把你捞上来。
渡辺歩是作畫監督/子供向劇場版出身,作畫方面的技藝和眼光無可挑剔。但在美術風格的統一性、視聽語言的結合方面,只靠作畫技藝是不夠的。他的美學和對宇宙幽秘恐怖的思考,也和五十嵐大介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其實也不能說這部片素質很差,只能說五十嵐大介太天才了,一個普通優秀的人想強行攀上天才的領域,結局就是這樣……
中间睡过去好多次 太多槽点不知道怎么说看完感想只想回家泡澡和吃龙虾画面和画风很美 久石让的音乐很美 主题曲好听 故事有点难懂…全程黑人问号脸 以及海洋的声音和下雨的声音太真实了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说三次)催眠 我边看着真的昏昏欲睡 回去睡觉想找海浪声来催眠了 推荐给很久没休息想好好睡觉的人们去看
海洋是深不可測的,那何以電影中呈現這份深奧的視覺物只有船與淺灘?海洋是孕育生命的,那何以出現的海洋使者卻只有魚,不見其他淺灘生物外的生命?海洋是獨一無二的,那何以最高潮處的海底星空卻是照搬天體運動的運行而非自成一格的前所未見的視覺奇蹟?這不是抬槓,而是惋惜。如果這份作畫資源能夠用在更為創意奇想,而非復刻那些已拍過畫過太多次的舊有想像,那該有多好啊。
1.“宇宙是一个生命体,有大海的星球便是子宫,陨石是精子,受精为庆典,目睹庆典的生物将其化作歌谣,传颂咏唱。星辰万千,海为胞宫,歌声继续传来,人为乳房,天为乐园,祭典的压轴戏开始了。”||“我们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以及生命的缘由。世界的秘密通过这些细小的暗示,以不同形式展露出来,怀抱鲸鱼的女神,与时间搭擦肩而过的少年,通过风吹拂到各地,开始为我们传颂,你那双小手里握着的故事,亦是世界的一重化身。”2.81-99分钟,包罗万象,从看见「海」到看不见「海」,琉花经过了诞生与死亡,穿梭了时间与记忆,华彩段落,美轮美奂。这是关于宇宙洪荒、大海记忆、生命起源以及少女青春的礼赞。
如果把一半的人物脸部特写镜头给海洋生物就好了,原作宏大主题被压缩成了少女青春冒险成长亲情回归故事,变成了海君我想一直和你在一起,我最喜欢的吞陨石后躺在岩洞里哗哗往外吐水的地方没有了,最后诞生祭的表达非常神棍,上天了,他们上天了,我要回去翻第五卷确定一下他们没上过天;贴彩色宇宙素材的地方我还心想直接上黑白显得更加有冲击力,然后后面就出现黑白了,spectacle有故弄玄虚之感,总之一言难尽...漫画里的恐怖悬疑气氛全无,全场最佳应该是前五分钟出现电影名时的动画处理
広い。表現の幅が広いし、世界観も広い。人間はちっぽけな存在としても、宇宙と繋いでいる。生と死の境界線を超えたら、全て見透かしてしまう。
后悔观影之前看了豆瓣影评,带着满分的期待去的,看完后好失望。深海和天人合一都是极好的题材,但讲成海尔兄弟来给大家科普宇宙生命大道理+女主第一人称青春疼痛文学就是监督的锅了。当然视觉和久石让大佬的bgm好得没话说,对大海的表现各种鸟肌,有3D IMAX绝对要看。最后高潮部分用力过度有炫技嫌疑。
除了画风优美外剧情跳跃毫无逻辑可言。暴力插入一堆乱七八糟的角色,强行从海洋上升到宇宙,看完就该问候导演。年度烂片,华丽大便~
画面太美了,音乐超好听,mana酱超期待(๑˙ー˙๑)
意外之喜,一部严重被低估的电影。或许这部不能只在电影内部评判,导演是非常耐心的人,他试图讲述赫胥黎式dmt旅程,但需要套一个故事的外壳才能分享给暂未飞升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