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说《猜火车》真实再现了青年群体的颓废生活状态,不如说它向青年人传达了一个“适者生存”的道理:就算你对这个社会有再多不满,你也不能正面与它较劲,而要懂得伪装和周旋,避其锋芒,将现实中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这样,你不仅享受了自己的人生,还用你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完成了对主流社会的有力嘲讽。
文/斯嘉丽
年少读书的时候,你有没有逃学的冲动?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两年,有没有愤恨社会的倾向?当然最后你还是会毕业,哪怕每一门都得0分,你的家庭都会利用各种手段帮你完成一些社会需要的学历,你的家庭总是在你的身边。当然你最后还是觉得要投入地找一个工作,然后立足脚跟,然后筹划买房筹划结婚筹划下一代的未来。这不是故事,这是全世界每个年轻人都要经历的正常生活。这句话很残酷,因为无论你是张三李四还是王麻子,都不重要,所有人过的都是一样的生活。在这个普遍规律下,你的名字重要么?世界认识你么?世界不多也不少你一个人。 所以《猜火车》自1996年首映至今,仍盛传不衰。它用现实和魔幻两种手法完美结合,演绎了以上所概述的青春叛逆到回归世俗社会的心路历程。 一方面,掌握话语权的人对这部影片的结尾很满意,虽然中间对吸毒过于真实的表现让人心猿意马。另一方面,年轻人从里面看到了自己的过往,找到了青春呼吸的共鸣,并且,还有一部分人觉得给他们指明了道路,最终,他们还是应该要融入社会新陈代谢的洪流。 如果我们执著于影片中的细节描写,或者真的要支持以上的观点。吸毒的一系列场景出现时,有那么一瞬,我的心里也涌动了一丝丝的向往,诱惑的气息似乎也渗入了我的心里。但是很快我就将它像厨房里面的小强一样狠狠拍死了,只差没有像痛打落水狗一样蹂躏。吸毒是不对的,对吧?但是: 生活、 工作、事业。家庭,大电视机,洗衣机、汽车、镭射音响,电动开罐器、低胆固醇、牙科保险、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政府提供的低价而体面的住宅、、朋友。 休闲装、配套的旅行包、 用分期付款买回同系列织物做的三套件西装、某个星期天的早晨问自己我这是在哪儿呀、坐在那张睡椅上看让脑子发木脑浆被挤成稀屎状的体育节目,一边往自己嘴里塞垃圾食物。在这一切的末尾烂掉,最后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家里遭儿女唾弃,当初你生出他们来代替你,现在对这些自私的、满不在乎的小子们来说,你只是一个老厌物。这些名词拼凑在一起,就是你一生的全部,听起来,是否有狗延残喘的味道?生活没有任何美感,你就是社会大机器中的一员,按部就班地生老病死、拥有失去。 总有那么一个时候,你会想:但我是谁啊?我会想去做那些事情? 我为什么不可以不选择这种生活,选择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这种想法完全可以归结为人之常情,特别在那个骚动不安的青春时光,需要太多的事情来放置无尽的活力和青春的热情,还有,摒弃那陌生庸俗的主流世俗世界。 他们选择了海洛因。当然我开始就说了毒品是不对的。他们自己说“你吸毒,烦恼只有一个:帐单。不吸毒,就会有一堆烦恼”,他们也知道吸毒只是让人逃匿的方法,而不是救赎的道路。可是他们不知该怎么选,“ 当苏格兰人最衰了,我们是最低贱的,地球上的人渣,文明世界最不幸,可怜...卑贱,可悲的垃圾。有些人恨英国,我不恨,他们只是烂罢了,而我们则被烂老二殖民,连像样的文化都找不到。被他妈的烂老二统治,是很衰的,就算有全世界最新鲜的空气也没用。”这一些愤怒的言语背后,是不是也有些哀社会不幸的成分?是不是也有一些无从选择的悲哀?在谴责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承认,他们觉醒在社会的边缘? “如果维生素C不合法,我们就吸维生素C”很多人看到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彻底支持影片的结尾了。他们觉得这是一群没有脑子的叛逆者,没做过一件像样的事,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反对而反对,年少的时候你也做过吧。老师不让你上课看小说,不让你跟女生传小纸条,也不让你打架……老师和家长一转身,以上的事情你通通做尽。你的目的是为了享受反对的乐趣,还是因为被禁止的东西所具有的那种遥不可及的乐趣,或者,是为了引起某种注意,还是你压根就不屑这一切。如果没有开头,没有情节,我会相信这是一句很傻的傻话,就像“如果人生下来是要活的,那我就去死”一样无聊。可是面对他们不原意妥协的生活,这无非是一种抗争的姿态。不过稍稍年少气盛了一点,非常类似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甚至命运都非常类似。“竹林七贤”的做法,在遥远的岁月里,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他们最后,有些人入世,也有些人颓废到死。 他们当然上升不到“竹林七贤”的高度,他们甚至还需要一个比他们小很多的女孩子点醒“ 你不会愈来愈年轻,世界在变,音乐在变,连毒品也在变,你不能整天在这儿,梦想毒品和伊吉波普,关键是你得找到新东西”。是的,当你选择了一项错误的救赎方法时,还不如不选择。被一大群你鄙视的人唾弃,还不如变成你自己鄙视的人。这样你可以自己唾弃自己,你不是早就这样做了么? 主流社会的人群,行走在大街上的人、司机、父母,不是冷漠地执行着社会螺丝钉的任务,就是强硬地企图改变他们的特立独行,每有任何温情脉脉,是的,就算他们呼吸着世界上最好的空气也没有用。所有的恐慌还是要一己承担。 从这里,影片的目的似乎就渐渐明朗了,这个放浪形骸的青春背后,是对社会的失望和指责。工业的发展,带给人们太多的心灵残渣。而对于青春的涌动,相信导演竟还是有些许怀念的。比如那些恣意而为的话语,从颓废不堪的人口里说出来,却字字惊人。 “性成功者,会自动隔离失败者”这句话,放到任何行业任何人群都是适用的。 “有那么一会儿,感觉真棒,好像哥儿们又是一伙的,那种时刻,叫你打从心底感动”其实行这句话出现的时候,青春差不多就该散场了。因为你一定也在好友多年后重逢的时刻有这么一点感动,但是事实上,很快你就发现你们之间的差别。因为“有些人入世,也有些人颓废到死”。 我相信全世界每个角落的年轻人都可以从影片中找到似曾相似的自我。吸毒,只为一种极端的抗争手法,而不是唯一的救赎方法,也不是影片要宣扬的。但是一群放弃社会的年轻人中居然可以嗅到青春气息,已经弥漫半个世纪。 或者你曾经经历,或者你正在经历,或者您将要经历,都该去看看这部影片,并且最后当青春渐渐消逝,你都会: “我为什么那么做?有一百万个答案,但全是错的,原因是我根本就是个坏胚子,但那会改变,我要改变,这是最后一件坏事,我要洗心革面,向前走,选择人生,我已经在期望了。我会跟你一样,工作,家庭,大电视机,洗衣机,汽车,CD播放机,电动开罐器,健康,低胆固醇,牙医保险,贷款,购屋,休闲服,行李箱,三件式的西装,DIY,猜谜节目,垃圾食物,孩子,公园散步,朝九晚五,高尔夫球,洗车,运动衫,阖家过耶诞,养老金,免税,清水沟,只往前看,直到你死掉那天为止” 6/21/2007 4:36:21 PM
其实是我想都不敢想的青春。
我好单纯,17岁那年买了这张碟,当时看了分级决定等我满了18岁再看,于是真得等了两年后我19岁了才拿出来看。。。。然后觉得,这个决定蛮正确的【姚明脸】
被神传的一部青春电影,不过并不出彩.
我有时候想不明白,吸毒的人,到底是因为太不快乐,而是太快乐。
马桶原来里面是海洋呀。。
口音太强大 求循环十遍洗脑 从此用上了最潮款的苏格兰乡下口音
开头: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结尾:Getting by, looking ahead to the day you die.
十年前看的已经快忘光了,只记得伊万撞车后露出的那个满足的笑容...#Choose Life#( 补标)
糜烂过后有目标的生活才是正确的。2014年8月13日重温,为了《万物生长》做准备,关于青春的故事,和我的不一样,但是最后都殊途同归,我要好好黄芪,好好万物生长。
令人惊艳的马桶
说实话,我真不好意思把这电影加进来,因为好多缺货都拿它当作粉饰太平的伪装!~
墮落也需要天分。
平淡和琐碎是生活的本质。我们即使不甘不愿也不得不承认我们需要它向往它。★★★★★
啊,马桶世界无比神奇
从马桶走出来一个牛逼的伊万麦克格雷格,这也就是丹尼博伊尔的最高成就了,他对人生啦对艺术啦对人性啦追求也就到这了,有这一个五星片也足够了
世界在边,音乐在变,连毒品也在边,你不会越来越年轻
苏格兰2:1英格兰,苏格兰人高潮了。这片的政治讽刺和苏格兰人的弃儿感根本没人提
为了毒品进入马桶的镜头印象深刻,肮脏不堪的粪池在他心中瞬间化为温暖的海洋。
每个真理让人安宁,不是吗?如同坟墓。每个人都奔向它。 一直认为《猜火车》的片头是最棒的。
那恶心的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