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到这部影片,多半是为了缓解一下多日郁闷的情绪,找点眼球的刺激。
标准的警匪片。红山公司暗中找了一批人在南非抓一些低端人口供他们做医学实验。其中一个叛变了,向警察供出了内幕。红山公司雇佣一个老牌杀手特拉维斯,追杀这个证人。特拉维斯在得知内情后幡然悔悟,配合国际刑警粉碎了这个阴谋,正义得以伸张。
影片中,伊桑·霍克扮演的杀手特拉维斯身手着实了得,动作轻盈敏捷,虽然只有24小时的活头了,仍然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角色,枪林弹雨中毫发无伤,最多是脸上带点血,以突出战斗的惨烈。他做了一辈子杀手,把挣钱看得比生命还贵重,只要给钱,无问正义,不管是非,把老婆孩子的性命都搭进去了。只有这最后一次,有感于心底中残存的那点人性,悲伤于老婆孩子的惨死,动心于女刑警的美丽,终于促使他做了一件好事。
给了女一号一个国际刑警的身份。虽然在好莱坞眼中,警察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好人。不过在观众的习惯意识里,警察总是和法治与正义靠上点边了。这样,观众有了倾向性,就至于在银幕外看着这场热闹的打打杀杀了。他们会把自己也代入到角色里,想像着自己就是那个匡扶正义的英雄,跟着杀手特拉维斯把一帮子恶棍打的鲜血涌出脑浆迸裂。
说到代入感,实际上也是支撑票房的重要因素。各类影片针对着不同的观众群体,如《哈利波特》对于中学生,《飙风营救》对于硬汉父亲,《老炮儿》对于北京老年胡同串子,诸如此类很多。人们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那些只埋藏于自己心里的梦,在银幕上实现,那些很难对人阐述的情感,在银幕上得以发泄。编导在塑造人物时,通常归为极端的两类,一种是人物和情节远离生活,如《超人》《蜘蛛侠》,任由人们去虚无缥缈中去遐想,编造出一个又一个梦。另一类是贴近生活,让人们感到剧中人物就生活在自己身边,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甚至我就是他。如《芳华》。但无论是哪类人,做了何种事,归根结底不会脱离人性。无论你是他或者不是他,你们都有共同的爱和恨,对生活对亲人的爱,对邪恶对伪善的憎。高明的导演,会努力挖掘各种人物的人性本质,赢得所有观众的共鸣,无形中起到教化的作用。
影片的女一号由许晴扮演。除了使影片多一些异国情调外,也展现的中国近来的影响力。最早看许晴是在早年的电视剧《皇城根儿》里,那时的她还有些青涩的样子。没想到老了老了倒杀向了国际。记得她演《环形使者》时是个小角色,曾得到布鲁斯威利言不由衷的赞赏,在这部影片里,她可是扎扎实实的女一号。不过银幕空间的扩展未必代表演技的增强。在国内,大家的演技都差不多,无可辨别。和伊桑·霍克搭伴就立见高下了。听到儿子被绑架,咱们的林大妈不出所料的一是大惊失色,二是痛不欲生。人物复杂的情感变化没有体现出丝毫。再看看伊桑·霍克的表演,特拉维斯想到老婆孩子的惨死,双眼微闭,慢慢睁开,嘴角动了一动,又松开。无需一句台词,那种痛苦、惋惜、痛悔,又要在人前表现的坚强的感觉,演绎的淋漓尽致。相比之下,咱们还得练啊。
好莱坞影片有个特点,就是简洁。影片开始时,那个证人在向许晴叙述他被红山公司招募的经过后,轻轻抚摸着无名指上的戒指,说:“到此为止了。”看到这里,观众或许基本弄清了人物关系:他是杀手之一,为了家庭和正义,向警察归顺了。这情节要是放在咱们这里,恐怕要连篇累牍的介绍个半小时。
整个影片看下来,虽然导演比较弱,情节也很烂,但是南非的风光拍的很美,大漠风尘,连绵山脉。如片中所说:“美得让人不能呼吸。”给个赞!
本人评分:5.5。
情节和打斗场面还是不错的 ,在拦截人质那一段,不知道是不是真是的南非,和里约的贫民窟有的一拼。没有许晴可能我也不知道这片子,也不会看。
为什么要写140,难道我不能想想,以后再补充吗?
为什么要写140,难道我不能想想,以后再补充吗?
为什么要写140,难道我不能想想,以后再补充吗?
为什么要写140,难道我不能想想,以后再补充吗?
为什么要写140,难道我不能想想,以后再补充吗?
『24小时:末路重生』
影片算是典型的硬汉复仇套路,
迷之剪辑配上某局的剪刀手,
使得整个剧情非常跳跃,
很多情节发展显得莫名其妙、毫无缘由。
复活24小时的设置本该是电影最大看点,
但那种时间的紧迫感并没有很好的渲染出,
浪费了许晴和伊桑·霍克的组合。
【4分】
『24小时:末路重生』影片算是典型的硬汉复仇套路,迷之剪辑配上某局的剪刀手,使得整个剧情非常跳跃,很多情节发展显得莫名其妙、毫无缘由。复活24小时的设置本该是电影最大看点,但那种时间的紧迫感并没有很好的渲染出,浪费了许晴和伊桑·霍克的组合。【4分】
整部片子没啥大毛病,当做多如牛毛的爆米花动作片看看而已。
先说导演。剧情很弱,只活24小时的设计够俗烂,即使最后一个镜头疯狂喘息醒来。据说导演以前是吴宇森副手,也就理解了枪战画面及手枪子弹永远打不完的相似感。
布导,我说这都2018年了,咱就不能走点心,提升点自我要求?
男主演伊桑·霍克本是我较喜欢的一个演员,个性突出,本片也习惯性地过猛用力,可惜本子导演在这呢。
另一个“惊喜”就是女主许晴了,老外现在越来愿意在片子里塞进一个他们自认为在中国很红的演员了,因为,中国电影票房的确是片崭新的蓝海,有钱不能不赚,烂片都要靠中国票房翻身。
李冰冰、景甜、许晴、吴亦凡............
可惜,作为国际刑警的许晴其动作演技既不干练也不专业,且岁数毕竟在那了,更像一个普通家庭疼孩子爱事业的模范公务员阿姨。可那么规矩的阿姨,刚见面就一夜情,结果细节还不如老炮儿放的开,也不知是咔嚓了还是本身就这样。这,不合理啊。
另外,红山头子很脸熟,冰与火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依旧苦大仇深的深沉状,子弹乱飞还闲庭信步。
赵本山在他的小品《心病》里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人生在世屈指算,一共三万六千天。家有房屋千万所,睡觉只需三尺宽。”
二十多岁的我们还感觉人生还有好久,殊不知细算一下也只有两万多天了。两万多天…过一天就少一天,知道真相的你们慌不慌?!
但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24小时,你会怎么过,你会最想去干什么事?
伊桑霍克用他最新的电影告诉你,当他的生命只剩下24小时,他会干什么。
《24小时生存》
电影的故事情节比较老套,讲述了伊桑·霍克饰演的职业杀手在执行任务时失败身亡,复活后被告知仅能生存24小时。在许晴饰演的国际女刑警(伊桑的目标)的影响下,伊桑·霍克重设了任务目标,最后孤身复仇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初看预告片,电影中伊桑死而复生的故事情节还是很吸引菌叔的,再加上枪战元素满满的宣传海报,一种伊桑要化身超级英雄的感觉扑面而来。
可惜,全片看下来,伊桑的演技那是没的说,能文能武,但片子中的几个硬伤还是让电影没能跻身经典之列,顶多算差强人意吧。
电影中的枪战动作戏是该片的重头,另外导演还以回忆闪回的方式插叙了伊桑死去的妻儿情节,以此想塑造一个有故事、略显悲情的超级杀手形象。
如果全片重点去演绎伊桑重生后从疑惑到惆怅到挣扎最后再释然的行为举动和内心情绪变化,那一定是一场飙演技的视觉盛宴,但全片看下来,电影是“挂羊头卖狗肉”了。
电影中,24小时的生存时间没有发挥出它该营造出的紧迫感和分秒必夺感的作用。它好像只是电影中一个道具一个噱头,伊桑也只是抬眼看了几次剩下的时间,出现了几次幻觉,然后就继续各种枪战飙车了。
这样无所谓、神经大条的表现,完全不符合一个人面对一点点消逝的生命所应该有的表现。
如果单纯想拍一部枪战动作片,去掉这种“24小时生存时间”的设定会让整个片子更加流畅完整,单单加一个噱头却不补完它,只能说是“画蛇添足”了。
另外,电影中的一些其他小细节也让该片减分不少。
比如在机场中伊桑初次与许晴相遇,伊桑拿填字游戏搭讪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许晴不理伊桑高冷地离开座位后,因为飞机延误,立马就返回座位上钩,然后一起晚餐、睡觉……
这样的安排很让人错愕,首先许晴经历了开头被暗杀团灭,只剩一人与证人的情况下,应该是时刻保持警惕,说惊弓之鸟都不为过。下一秒就放松了所以警惕,虽说是套路之中,但又是逻辑之外。
接着这个镜头,第二天后,许晴莫名就发现了伊桑是杀手。随后两人的一段枪战可以说是精彩至极,但帅不过三秒,下一刻伊桑就被两枪毙命了。
这是顶级杀手该有的表现?说你因为妻儿的去世而放过杀死许晴的最好机会还可以理解,但正面刚的时候还技不如人,这就说不过去了,没办法,只能说一切是剧情需要。
此外电影中像这样的槽点比比皆是,比如:每次遭到暗杀前,许晴总能提前一秒钟发现,然而却并没有什么卵用,最后全队的人除了她都会死。
许晴你是扫把星下凡吗,走哪死哪。
再比如反派们也是脑残,除了话多的惯有毛病,都21世纪了,你们还能死在非洲兄弟冷兵器的斧头锄头下,手里的枪都是烧火棍吗?战术配合不会吗?
吐槽了这么多,当然这部片子也不是一无是处。首先伊桑·霍克凭着无可挑剔的演技还是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很有味道的温情杀手角色。
导演方面,担任该片导演的布莱恩·史莫兹曾掌镜的作品有:《猩球崛起》、《钢铁侠3》、《X战警:逆转未来》、《终结者:创世纪》等。电影中的枪战、动作戏还是很合格的,一些航拍、镜头切入感也很有大片的既视感。
出品方还特意请来斩获了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及澳洲学院奖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怒之路》的美术科林·吉布森担任该片的视觉指导。对比同样在非洲取景的电影《战狼2》,《24小时生存》还是保持了好莱坞水准的视觉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影的弱势。
这部片子菌叔打分3星,其中一星还是因为有伊桑霍克的存在,对比他在16年的电影《莫娣》中表现,看来伊叔还是更适合演爱情题材的电影,毕竟有谁能抵抗那个慵懒又痞帅的伊桑霍克呢?
另外,伊桑·霍克在宣传电影《莫娣》时曾接受采访表示:下一部《爱在》系列电影仍有希望。
你期待吗?
作为在内地上映的爽片,能拍成这样,而且接近豆瓣及格线,只想对导演说你费心了。《24小时:末路重生》
#jerry movie 152#(推荐指数:3星)
这个片子当成爆米花爽片看看就得了,剧情什么的没必要深究。就说说好的地方:1节奏带的不错,毕竟只有24小时能活,该打就打该杀就杀不拖泥带水(这个片子会让我联想到杰森斯坦森《怒火攻心》系列,那简直是爽片的楷模啊,不过要想内地上映再等个一百年吧,确实是没得比但有相似的地方)2几场动作戏很懂观众的心和燃点,酒吧巧逃,集装箱躲避战,闹市飞车,平民窟抢人以及最后的独闯总部大楼,都是很容易拍热血刺激的戏份,导演比较聪明。3许晴这个角色的加入是为了情感这条线,她和儿子之间的亲情戏别说还真挺细腻感人,用来中和打斗后的视觉疲劳,效果不赖,给电影加分了。4最后决战圈,男主一个人杀进去还蛮帅,一路上去的动作设计也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面对也是有苦衷迫不得已才为敌的杀手放下枪的行为很正能量,男人何苦为难男人。虽然那家伙逃不掉一死的命运,不过死前杀了大boss超man,敬你是条汉子。结局导演皮这一下很开心,之前放走医生的铺垫,又被救活给了24小时,有续集的话我会支持。
老套的杀手逆袭的故事,没情怀,不感人,还一堆废话一样的镜头~
烂剧本,烂女主,可惜了伊桑·霍克和一众还算不错的演员。
许晴演技不忍直视
“一路平安”
心疼伊桑霍克和许晴,其实演员没毛病全赖这糟烂的剧本,无脑枪战片有着一股子洗钱的味道。狠了吧唧神神秘秘的反派就会全球不管在哪的抓人质啊,那片名和刻在手腕上的时间一点紧张感也没有,回忆就像闹鬼,关键时刻还有慢动作,南非这外景地也比较浪费,真不知道这帮人在干什么。
好莱坞级枪林弹雨的动作戏码却无从掩盖其本质的空洞,《24小时:末路重生》说白了就是一部尤为套路的硬汉电影,而生硬尴尬的转折,莫名其妙的情感,以及智商无下线的所谓交锋,都使电影在一个套路的模板中都做的乏善可陈,使本当充满紧迫感的24小时倒计时,变的冗长平庸。
其实是为了许晴看得这部电影!老套的警匪故事略微改了一番,杀手没爱上证人,爱上了保护证人的女刑警!伊桑霍克的表演和动作都是合格的,许晴算勉强及格吧,整体剧本漏洞挺多,后期剧本过于孱弱!
太可怕了,可能演员都完全不知道在干什么!国内演员慎接合拍片,真心水土不服。
神TM转折,我就纳闷许阿姨是怎么知道霍克是杀手的?洗澡洗明白的?
文戏感人,武戏精彩,尽管硬伤颇多,但仍不失为一部好的动作片。
许晴英文这么OK的么?
开局30分钟还有模有样,然后所有角色就开始智商下线了……导演要背锅……
太阳当空照,亚当对我笑,许晴说约约约,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炸红山,岳父不知道,一拉线我就跑,基友帮我报仇了。
好莱坞电影永远的核心价值观,家庭和自我救赎。许晴在这部好莱坞片中融入的很舒服,刚和柔并重的演技让人眼前一亮。但是男主每次看表总让我跳到时间规划局!要不要连表都做同款!
有点像另一版本的《怒火攻心》,许晴的演技渣到家!浴室背面全裸估计是替身
为什么不请岳父出山?为什么不请岳父出山?为什么不请岳父出山?
一流的动作,三流的剧情。前二十分钟伊桑和许晴的互动戏份基本可以用不知所云来形容,直到二人戏份再度交叉勉强走上了正轨。其实还是老套的复仇戏码,而编剧太敷衍了事,过多的回忆和毫无必要的插入科幻,以及最后反二送死拖垮了电影质量。好在感官尚好的连场动作戏让这电影还能成为一部及格的动作片。
Ethan Hawke爆帅!!!!!可怜在大陆银幕看不了Ethan演的文艺片,只能看下他演的“砰砰砰”商业片。Ethan和许晴阿姨配一脸!!!许晴和他比和Bruce Willis配多了!!故事也太搞笑了吧,各路俗套戏码,不过概念还是挺新鲜的,最后一幕老套无趣多此一举。片尾曲是曼森唱的![三星半]
降低期待也就勉强能看,非常老派的动作片,这个角色更像是为杰森·斯坦森或基努·里维斯量身订造,直白粗暴的复仇戏码,剧情上也缺乏亮点。不过还是为亲身上阵拍了两场动作戏的许晴阿姨加一星,上一次跟欧美男星上演亲密戏份应该还得追溯到《环形使者》里的布鲁斯·威利斯吧,老中青还差一个青,加油。
中美合拍基美影业投资,有生之年能看到的男女组合,许晴英文直接找配音,这点很好,免去很多尴尬,与伊桑上演激情挺莫名,细节不能细究,剧本中规中矩,聚焦一个杀手的救赎,特殊身份付出家庭代价,只身端掉黑社会利益集团,动作场面很有诚意,生命24小时倒计时留下伏笔,节奏明朗,一气呵成,期待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