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差不多8集,实在看不动了。
我觉着片中的彼得三世的性格就是这个剧制作团队的写照。一个反社会的恋母屁孩,每天开着无聊的成人玩笑。
全剧一开始还装的一本正经,讲一个满心是爱情童话的稚嫩女孩走上凶险的异国之路,满脑子理想主义和充满血浆感的现实还是蛮有戏剧冲突的。
结果不出半集就开始撒狗血,看的我san值狂掉。因为是喜剧,我能理解把俄罗斯宫廷描写的不像一个能正常运作的国家中枢。但是也不至于皇帝每天带着人到处像狗交配一样满大堂的gan吧。剧情中所有的暴力、sex、脏话来的都没有任何道理,既不幽默也没有情趣更不尖酸讽刺。感觉导演和编剧就像一个56岁的孩子,躺在地上撒泼打滚随意的释放自己过剩的“精力”。
本着强迫症和“看了开头就看完算了,至少女主的人设还没完全崩坏嘛。”的心态继续往下看了几集。结果发现还真是越往后越“精彩”,导演编剧像吃坏肚子的河马一样,让尽管有些防备的我还是被甩了一脸屎。一个个主配角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上来展现自己无聊的低智能。不仅反派角色持续腹泻,皇后、公爵和女仆也疯狂崩坏。策划政变的团队昏招频出,唯一维持主角不死剧情前进的动力就是彼得三世和守旧派更加白痴和毫无逻辑的行为。皇后也由一个理想主义者完全沦为傻白甜。皇后一开始表现的被现实挫败的痛苦本来就没有特别传神,后面还一遍遍的大喊平等人权就更加苍白无力了,滑稽但并不搞笑。在各种势力围绕着皇帝一遍遍重复着“我最好别人都想害你”的枯燥剧情中,我彻底丧失了对这个剧最后的耐心。
我一直觉着喜剧应该是有他自己的态度的,哪怕没有Louis CK那种黑色幽默,也至少要像无厘头喜剧那样抒发一下小人物的无奈狂欢吧。这个剧看似是一口英音讲着俄罗斯和欧洲的故事,实际上只是一部水平低下美式无脑闹剧。我也不是觉着无脑闹剧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我也挺喜欢美国派,惊声尖笑系列的那种纯粹的放肆。但是这个破剧,既没有无脑闹剧应有的癫狂,也没有任何对现实的讽刺,只是一个evil kid 开着无聊的成人玩笑try to be funny而已。
Ok fine 我看完了,准备去追第二季。回来再补影评。 好我回来补影评了: 娇艳如玫瑰花一样的少女,算是见到了。惊艳的容颜。 皇帝和皇后好般配,皇后个子也很高。皇帝是天真得残忍,皇后是天真得伟大。前两集看得不适,后面还是看着很开心的。 片子有一点点黄,基本每一集开头都是一个love and sex的场景,更适合独自看。 某种程度上我喜欢皇帝的情人、皇帝发小的老婆,她是个审时度势的聪明人,能伺候好皇帝(她好像对peter也有点微妙的感情)、敏锐察觉老公的情绪、对皇后表示友好。 整部剧可以感受到凯瑟琳的变化,从一开始的送树枝给皇帝、渴求伟大的爱情,到后面用自己的方式融入俄国、谋划权利。 更妙的是,我看到的是吊儿郎当的皇帝、天真娇嫩的皇后、挺能胡扯的主教、懦弱的政客和醉醺醺的将军,而不是哪个演员精湛的演技。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剧非常成功。开始有点点不悦,因为开头提示的“本剧偶尔真实”,感觉可能不是正史;后面还是被剧情折服,毕竟这是精妙的艺术品。
好了结束,安心去看第二季了。
(2021年1月写的)
有人说,这个剧很粗俗,不好笑,说它不粗俗就不能幽默了吗?觉得这种幽默很低级。但是呢,我想说其实它粗俗的好笑来自于角色在环境中做出了打破观众预期的行为,人物行为和环境“错位”,反差形成了幽默。
大家对皇室的认识都是威严、肃穆、优雅、高贵的,但剧中的皇室却是满口脏话,追着转圈,穿衣服都穿不好,吊儿郎当的,非常无知,就只知道生理的快乐。还有正常情况没有皇帝会在和地方贵族见面的会议上,要求贵族脱衣服,这很无厘头,但是,它因此来调侃了皇室,还创造了反差的幽默,还象征性地揭示了人物弱点和权力的堕落,这样的粗俗是一箭三雕了。
有人说,不喜欢看这样的粗俗。我也同意,一个剧如果只有粗俗的确没什么好看,但这个剧有凯瑟琳这样的存在,完全是粗俗的反面,永远在渴望着高尚的、高贵的、浪漫的、文学的、艺术的、科学的,种种代表人类精神贵族的追求,这又和她身边那些世俗权力、金钱欲望的物质贵族形成反差,这种反差又形成一种幽默,尤其是她的优雅的理想在粗俗的现实面前咣当一声击碎的那些时刻,我总是开怀一笑。
这一季的看点就是凯瑟琳做事情总是怀揣幼稚的理想,总是被现实打脸。美好理想和粗俗现实的反差本身就是一种喜剧,嗯,本身就是一种喜剧,每个人生命都曾经历这样的喜剧,这一个幼稚的阶段,所以不仅很好笑,还能共情,而且还一定程度反映人性和社会现象。我们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龌蹉的现实中,自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感受形象化来说就是凯瑟琳怀揣着拯救俄罗斯的高尚理想走在俄国宫廷满眼都是做爱斗殴摔酒瓶子狂妄的狗(从这一点来说,这个剧的粗俗也是能够接受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到后来呢,凯瑟琳幼稚的一面逐渐消失,这是符合人性的,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力、对理想的执行力都在挫折中增强,凯瑟琳作为一个高贵的权力者的能干的一面逐渐凸显。但是剧中的处理就非常武断急切,以至于把凯瑟琳最后塑造成一个玛丽苏的形象,身边的人都傻,只她最厉害一个人就能拯救俄国。剧中最开始要反对的东西到后来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东西还推动剧情,这就让人反感。
如果要我说,这个剧本我不会怎么写,那第一是凯瑟琳怎样地说服了将军。凯瑟琳说服第一个政变合作者奥罗是通过她的人格魅力和语言的力量,因为奥罗也喜欢读书,喜欢法国思想,希望俄国启蒙,他能够被理想化的东西所感动。但是这一个将军,他是一个天天醉酒想女人见惯了生死谁也不在乎的硬汉,衰老,失去希望,要完全用精神劲儿去感动,好像说用巫术让人起死回生一样。给凯瑟琳这种巫术般的魅力是很讨厌的。
而且这个将军有很明显的欲求,他希望得到凯瑟琳,但是凯瑟琳怀揣着纯洁的理想,坚信可以用精神力量感化将军而不需要做什么肉体交易,她还真的成功了,我却很失望,这么快凯瑟琳的幼稚就理所当然了吗?就成功了吗?她的幼稚的幻想,一直是被现实击碎,一直是向现实妥协的呀,这才是看点呀,突然间她就可以改变现实了,中间没有铺垫。
感化将军也改变了我对整个剧的期待。以前我是期待凯瑟琳逐步成长,为了实现理想会付出很多,甚至是付出自己曾经以为一定不可能的,也会改变很多,看到理想某些方面的不可行性,看到现实之所以这样有其理由和必然性,从剧情上来说,她最终会某些方面和她讨厌的权力者彼特相似。但是这个剧显然想把凯瑟琳光明伟大的形象维持下去,甚至让她以幼稚的方式胜利,以前面反差、讽刺过的幼稚。
到这一季的最后一集,凯瑟琳竟然以极其不靠谱的方式发动了政变。策划了那么久的,一直在争取地方贵族、军队、教会各方面势力的支持,这难道不是告诉大家,她最后将按十分成熟的计划政变,或者各方面势力斗争因为各种事件而逐渐都支持她,一切水到渠成?但最后一集,凯瑟琳突然心血来潮,就觉得是时间了,要亲自杀死丈夫彼特。嗯,如果是这样子的话,那么按照侍女一开始就提出来过的,在睡梦当中把彼特杀死,这样总比一个连鸡都没杀过的她想白天徒手和男人搏斗这美好的想象合理一点。但编剧显然是想制造更多笑点和戏剧,让她做了很蠢的决定。但这种蠢是不好笑的。
总的来说,这部剧一开始激起了我很大的兴趣、很高的期望,直到彼特濒死而复生之中我都认为剧情发展越来越有趣了,然而很快地就走了下坡路,反复渲染凯瑟琳和利奥的纯粹爱情也是很让人恼火,最后的政变更是颠覆我的所有预期。如果下一季继续这样,就不值得看了。
有人说,这部剧侮辱了俄国。我觉得,嗯,我不是俄罗斯人,所以我也不知道我会怎么想,但如果它是写十六世纪中国的电影,把明朝皇家的人刻画得非常粗俗恶趣味,我觉得我能接受,因为明朝皇家的确有许多恶趣味,作为一种幽默来夸大,没什么值得屈辱感的。而且关键的是,夸大缺点的同时是爱你的。这个剧里实际有凯瑟琳对俄罗斯的大爱,她努力想要做一个俄罗斯人,彼特虽然很坏,但是他内心是柔软的,他也希望俄罗斯变得伟大,他会说出“你不是俄罗斯,你不懂这种感情”的话,许多角色也说过“凯瑟琳不是俄罗斯人”,一方面是排挤她,另一方面也是作为俄罗斯人的骄傲自豪感。而且凯瑟琳的行为目的,是让俄罗斯变得伟大,整个剧也是想写出俄罗斯的启蒙和进步。虽然说有一点一切都是西欧好、俄罗斯尚未开化的印象,但那也是大部分人眼中的历史事实了。
再回到开篇所说的粗俗,除了言语的粗俗外,的确有许多的性场面,有时也觉得过于多了,但因为太明显了,所以不能刺激官能的兴奋,而只是觉得好笑,不觉得好笑的地方就无视地忽略掉。我不太讨厌这样的性场面,反倒是很讨厌《权力的游戏》当中浪漫的性场面,认为那是以官能的兴奋来激发人观看了。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抱着恶补俄罗斯帝国历史,观摩古装正剧的心态来看《大帝》,那失望在所难免——毕竟这可是凯瑟琳大帝啊!
凯瑟琳大帝(叶卡捷莲娜大帝),也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作为俄罗斯第十二位沙皇,也是历史上唯一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被视作俄罗斯的一代英主,搁在我们这儿就是“俄罗斯武则天”。
叶卡捷莲娜原名索菲亚·奥古特,本是普鲁士小国安哈尔特公国的公主,被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看中选作彼得三世的妻子,跻身俄罗斯贵族。宫廷生活赋予了她广阔的视野和知识的路径,促使她在丈夫登基后不久迅速勾结权臣成功篡位,登上沙皇的王位。
被誉为“铁血女沙皇”的凯瑟琳大帝功绩几乎全部来自于战场,在她统治期间俄罗斯发动了一系列扩张的战争,从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将大片领土纳入囊中,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凯瑟琳大帝曾经在日记中提过:“如果我有200岁的寿命,全欧洲必将臣服在我的脚下”。
当你终于了解凯瑟琳大帝其人,一切英明神武挥斥方遒的女帝幻想最终被《大帝》挑破——敢情这根本就是个沙雕宫斗剧。
凯瑟琳是一个纯真的奥地利少女,她梦想着一段伟大的爱情,也梦想这段爱情能把她从破产的贵族生活里解救出来。她来到了俄罗斯,前来赴约嫁给命中注定的丈夫彼得三世。
没想到丈夫彼得三世却毫不着调,他像是一个穿着紧身皮裤的反社会粗人,总是张牙舞爪展现粗俗白痴的自恋狂本质,根本就是一个邋遢、懒惰而又放荡的摇滚明星。
他对爱意不解风情,
他把母亲的尸首供养在王宫,
他光明正大地邀请妻子做多人运动,
他根本就是个女权主义者口中妖魔化的虎扑jrs,一言不合就要把妻子置于死地。
在水深火热的生活里,凯瑟琳认清了婚姻的本质,也了解了政治的本质。她像一个豆瓣女孩一样完全相信自己的智慧和魅力,成天捧着书深入学习,
和思想活跃的精英大臣沟通感情,既为解救俄国人民,也为找到真正的幸福,
“虎扑男”和“豆瓣女”的婚姻生活成为了尔虞我诈的猫鼠游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和婚姻在国王和王后的一场场闹剧中逐渐展开……
对我来说《大帝》当然是《上载新生》后又一部喜剧惊喜,专治矫情反鸡汤的这一套与历史结合再绝妙不过。被古板严肃历史包裹的,是剧集刻薄的讽刺和欢快的戏谑,大段直白到可笑的性内容让观众很难不对那些历史书上正经八百的伟人产生漫不经心的亵渎。作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历史这回可漂亮极了。
用笑话诠释历史并不少见,可是在片头首先申明“偶尔基于历史”的混不吝姿态倒不多见。《大帝》最动人的是把对政治的解构和对血淋淋残酷历史的解读统统用幽默化解,让历史的草蛇灰线在讽刺里温柔地扎破观众根深蒂固的幻想,又没有偏离历史的逻辑轨迹——这个“话糙理不糙”姿态,还真有点像豆瓣条目里早已失踪了的《斯大林之死》。
《大帝》由编剧托尼·麦克纳马拉主导,自然也展现出同编剧前作《宠儿》的种种既视感交叠——虽然《大帝》初稿剧本早在2008就已创作完成。2019年《宠儿》在奥斯卡大放异彩使托尼·麦克纳马拉拥有了继续“魔改”历史的野心。《大帝》依然和《宠儿》一样,充满了老百姓对“亵渎”的禁忌愉悦感——上流社会看起来越愚蠢,观众笑得越开心,妒忌心作祟得恰到好处。
华美的视觉和听觉主题同样为两者增色不少。草莓、柠檬、熊、假发、“Huzzah”、摔杯子、三叶草……这些实在的符号象征令后现代的主题呈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愈快乐愈堕落,尽管我对历史细节毫无发言权,但是那个摇摇欲坠时代里物质的极度充足和思想的极度落后碰撞产生的荒谬感,确实都给观众备好了。
而与《宠儿》不同的是,《大帝》本质上还是一个关于理想主义的乐观故事,尽管凯瑟琳大帝面对困难不断,但是总有人性的光辉在危机中闪耀,赋予积极向上的“甄嬛”宫斗竞逐本能。
为什么翻拍过无数次的凯瑟琳大帝故事如今又会被重新提起?当然是时代的回响啦!说俗套点就是“借古讽今”。开篇名义的“偶尔基于历史”早就主动把学究排除在外,《大帝》展现的现实性作者表达显然就是左翼文化运动。英国伦敦腔的俄罗斯贵族最终聊的无非是声援女权、讨伐特朗普政权等聊烂的话题——要不然怎么会把大多男性处理成白痴?要不然怎么会把历史上敦厚善良的彼得三世处理成恶棍?
除了从《宠儿》就和托尼有过合作,饰演彼得三世依然出色的尼古拉斯·霍尔特以外,艾丽·范宁饰演的凯瑟琳大帝显然更加惊喜。无数前辈好莱坞女星珠玉在前,不论是美若天仙的凯瑟琳·泽塔-琼斯还是年老弥坚的海伦·米伦都早就给这角色定下了标准答案。
与之相比,童星出身的艾丽·范宁自然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演绎方式,那就是……迪士尼公主。人畜无害的正能量小姐姐宫廷逆袭翻盘的故事更有迪士尼公主的气质,跟《宠儿》或是《后宫甄嬛传》相比,艾丽·范宁的宫斗无非是过家家——又有什么比过家家更适合沙雕闹剧的文本呢?
聊到最后,不用想也有很多“历史专家”跳出来摆出国际巨星的姿态,用“改编不是胡编,戏说不是胡说”数落种种历史bug。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永远不要忘了“偶尔基于历史”的概念设定。如果你再较真,那么凯瑟琳大帝肯定不想和你说话,并对你比出了中指。
看到很多评论有提到说没必要对剧情过于严苛,因为这是喜剧片,但喜剧不代表无脑,不代表假大空,喜剧不是挡箭牌,也不乏有很多喜剧在逗人一笑的前提下把剧情内涵上升一个度,如果只是为搞笑而恶意抹黑虚构,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如此空白且单薄,就无法被称为好剧,所以评分低是有原因的,观众不是严格,而是这部剧的确没有过及格线
首先刻板印象和抹黑这个不用说,比如什么新婚礼物送狗熊,一言不合打一架,没事就喝伏特加,这些对俄的刻板印象的刻画就像是大部分美剧里对中国人的刻画,身材矮小鼻子塌,住在深山少林寺,飞檐走壁有功夫,这种刻板印象即无聊又显得浅薄无力
其次人物塑造过于空白,主角凯瑟琳就是个空喊口号的假大空chuan销头子,反派一众也是毫无智商满脑性欲的低能儿,刻画反派的荒淫无度也很低级,可以说十集下来他们就像是在过家家
你说你喜欢看我没话说,你不让别人指出这部剧的缺点你就是在把大家当傻子😬
美国作为一个历史十分短暂的国家,拍历史剧有两大特点
第一,底蕴浅薄;第二,夹带美式价值观。
英国拍外国历史剧也有两大特点
第一,玩命黑;第二,英式制度套一切。
这部剧到底是美剧还是英剧不太好说,演员大多英国,发行平台美国。
但两边的毛病集大成!
我看过英剧版的叶卡捷琳娜大帝,70老妇强行扮嫩,哪怕就是影后扮演也改变不了这种别扭感,尤其是与情人往来那段,恶心程度仅次于刘嘉玲在四大天王里勾引狄仁杰。
而Hulu版的,在演技上连英版都不如(英版好歹是海伦·米伦,奥斯卡影后,戛纳双封)。而在其他地方,更是被俄版碾压。
1.最基本的服化道层次上。服饰啥的与俄罗斯完全不同,新婚夜宴穿一身晚礼服啥的我就当小门小户的没钱准备(在服装精致层面英版都比他强,俄罗斯版那衣服还原度很高)。我之前吐槽过英版叶卡捷琳娜用四人小餐桌吃午餐已经让人笑掉大牙,而Hulu版新婚夜宴的粗糙程度维京人结婚都比他们热闹。昏暗的灯光,脏兮兮的衣服,暗淡的珠宝。要知道原剧时间节点上俄罗斯可是欧洲强国,然而剧中表现的连欧洲地主家都不如(唐家屯的用餐环境吊打他们)
当然说英语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德国普鲁士嫁过来的公主,写新婚计划的时候不用德语不用俄语反而用英语,就只能说是服务观众了
当然,在这个世界如此讲求平等的社会,俄罗斯的故事中出现黑人、印度人演员也就是必然的了。说实话,第一次看到印度演员在里面扮演俄罗斯宫廷的重要角色的时候,出戏了
PS:小知识,俄罗斯宫廷在古代是有黑人贵族的,这个真的有。日本战国时期也有黑人哦~
2.剧情方面:无脑黑和无所谓结合在一起真可怕。
首先是历史老师全部死于编剧之手,比如叶卡捷琳娜嫁过去的时候,彼得三世还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管理之下,而在电视剧中,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沙皇消失了——叶卡捷琳娜早年的磨难中她婆婆分量很重。另外彼得三世结婚的时候还不是沙皇,只是大公,所以后面那些耀武扬威的剧情根本不存在。他这个时候还是在伊丽莎白一世手下严加看管的小可怜。
其次,叶卡捷琳娜不受丈夫喜爱这点是很对的,给编剧发小星星~然而两个人结婚五年无啪.....在史书上这件事惊动了婆婆,毕竟皇室无后嗣是大事。女官面对沙皇的责问的解释是: 怀孕生孩子都是有"原因"的,可是皇储与叶卡捷琳娜二人之间至今都没有“原因”,她也没有办法......但是在电视剧里不仅当晚就啪,而且还着重写了一下彼得三世是个早男,嗯,欧美日常黑毛子。
紧接着就是剧情开始瞎扯淡了,彼得三世历史上虽然是个傻X,荒唐事干了一堆,但是在编剧笔下更像是个猩猩变成人。结婚当晚送老婆一头宠物熊——日常再次黑毛子——随后当着老婆面一枪biu了熊然后老婆当着所有人的面给了一国之君一个耳光,你当这是比弗利庄园真人秀呢?!
为了表示沙皇的傻缺,各种让他满口吐脏字啦,到处杀人啦,把自己老婆装进箱子里然后丢到水里啦。
这里着重说几个吧:
给自己老婆挑选了一个情人(历史上彼得三世干了差不多的事情,但没有主动找)。特意要求提前“验货”。
和外国打赢了之后把敌人的脑袋看下来放到甜品盘子上:让他们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吃甜品。然后有把眼珠子扣了下来——剧中给了特写
至于女主:常用的套路了,傻白甜美女逐渐为了爱与美成为正义的化身
前面把彼得三世黑成那样不就为了下面这句话吗
我觉得最高效的一个情节:国王把基督徒敌人的脑袋砍下来之后,皇后想要把它们埋葬
请注意,这句话是对着东正教神甫说的,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好了,整体来说这部剧三个我不满意的地方。
剧情一塌糊涂,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逻辑。
第二,服道化简直是十八线水准——国产18线网剧好歹还灯光明亮
第三,用英美价值观强行套在其他国家的历史剧上,简直是对文化的扭曲。当初《马可波罗》有多恶心,这部剧和他不相上下——制作还不如马可波罗
低过7了噢,豆瓣众现在不仅没品味,还没有幽默感
男性角色很扁平啊, 这样写剧本, 是要毛子提刀来见?
一集弃剧,两星全部给编剧。让范宁(天呐我真的讨厌她)演大帝大概相当于让霍建华演曹操,太尴尬了,相比之下HBO版都可以洗眼睛,啧。
为了霍尔特勉强看完 范宁真的也是演啥都一个德行了
peter看着catherine说 the one thing we‘re in common is we’re both pretty真的笑出声
预期很低啦,本来以为看部俄罗斯古装剧补充补充知识,没想到是沙雕喜剧,专治矫情逼反鸡汤这一套太有意思了,丫不就是一个豆瓣女嫁给了虎扑男的故事吗
边翻译边看!
到最后也没给个登基大典 扣分! 不过凯瑟琳算是日耳曼这些公主们里面嫁出去别国混得最好的了, 和嫁到奥地利的茜茜公主还有嫁给法国的绝代艳后玛丽安托奈特比起来, 同样是过得不开心, 丈夫不靠谱不爱了, 就只有她不做顾影自怜林黛玉自暴自弃红颜薄命 而是短短半年内就直接黑化一路到底干脆废了老公自己上位做女皇 一手真铁腕征战欧洲其他各国 成为名震天下号称可以和魔鬼交换城池的叶卡捷琳娜女皇二世 而且包养四方面首 这才是人生赢家 连当今欧洲铁娘子默克尔办公室都挂着她的巨幅画像 :-)
四个字:太好看了
本来就是当喜剧看的 打发时间用的 还这么认真干嘛
惊为天人。糖果色的帝国史,外加一点血腥与性暴力。
小妞电影之后,小妞历史剧也出现了,不过在看惯了低俗恶搞与残酷宫斗的豆瓣网友来说,这部剧简直就是过家家水平,让两个帅哥美女主演装疯卖傻可能是唯一有趣的地方。
人家上面明说了是喜剧不知道把它当正剧看还一直嚷嚷着英美黑俄罗斯的人是什么智商和心理!?沙俄用得着黑吗?真把俄罗斯当爹了!?
男人又蠢又坏,老娘只能自爱。搭着布景,整个一加长版<Blank Space x 宠儿x Sucker> 古今混剪既视感。比起早前完全失败的正剧版显得有趣许多,但还是好奇创作者翻新的意义是为何:如果它是接近《狄金森》那样完全以表达为主的欢脱女性宣言,半小时长度已经足够,会更有效果;而若是贴近《都铎王朝》等一众“黄暴不含糊”的正野相混历史剧,人物性格的扁平化和没有太多设计的叙事进展又显然有所欠缺。【当然要是这些多的部分意在留给Nicholas和可爱本爱Gwilym Lee露肉和美颜特写的,那当我没说(。】
缺乏对俄罗斯历史最基本的尊重 充斥着一股莫名其妙的傲慢。把笔墨放在叶卡捷琳娜slut的形象塑造上而不是她本人的丰功伟绩 可见立意之低
看个古偶剧还要求剧情严肃活泼?!海报插科打诨风格看不到?小尼和小范宁这组合的颜值还不够你看?非得搞一堆糙汉子绷着脸给你演历史剧才能高潮?
不是正剧,讽刺喜剧,台词机智黄暴,风格荒诞,全员疯疯癫癫。这剧应该对标尖叫皇后才不会期待错位
好看!!剧情有趣又下饭,两位主角都很好,宫廷一众配角们优秀,服装也赏心悦目。人家an occasionally true story都写在每集开头了,竟然还有小将在每日手握放大镜高喊乳化的闲暇中,还能合理安排时间敲敲键盘高喊乳鹅了!!丑化我peter!丑化我大帝!!惊了,这敏感度还看你妈妈的电视剧电影,赶紧去相关机构面试做高贵的审查官吧。加一星balance。Huzzah!
这算是外国的古偶吗?而且还是轻喜剧那种风格的。呃。。。。
Katherine:《我的愚蠢丈夫》Peter:《我的危险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