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赌,用十二张牌去交易,只跟下面几种人交易
1:三颗星及其以上,手上还有一张牌。答应帮他消去最后一张牌,帮他平局之前必须要展示对方最后一张牌,对方只有最后一张牌了,所以可以防止他换牌吃你。
2:两颗星没有手牌的。这种本身是没有竞争力了,只能等结束的时候通过买星生存,答应给他们两张牌给他们机会去翻盘。第一局要是他跟别人赌赢了,变成第1类人;第一局要是输了变成第3类人。
3:一颗星一张手牌的。一张牌基本上不敢去赌了,因为会有三分之一的概率输掉最后一颗星。会被淘汰,要是这个人是个理想主义者想要翻盘的话,光靠一张也做不到。他要是怕死的人,就答应帮他消除最后一张手牌,让他等结束了去买星;如果他是个激进分子,就答应给他答应给他两张牌让他去翻盘,赢赢情况,此时变成了第1类人,平平平/赢平负又变回了第3类人,负/平负/赢负负场景直接被淘汰,赢负赢又变成第2类人。
只要生意谈的好,去寻找此时急需牌的人进行交易,出去的概率还是蛮大的,不保证极端场景百分百存在,当手上的牌少于等于两张的时候,交易和消牌会变得越来越难。
《动物世界》的结尾,是一系列的人性反转。先是玻璃屋内的男人,然后是小胖,最后是郑开司的发小,在极短时间内上演了一幕幕过山车般的人性翻转,而且都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这类转变套路恐怕已经熟视无睹,背后默认了人只为自我利益活着,表面假装的良善会在最后一刻撕裂开来。这对于处于极端环境中的人性或许是可能的,比如像在集中营和JBG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有时候,电影需要此类设计,来最大地突显戏剧性(好看),这是好莱坞电影的拿手好戏。但再怎么突然的反转,恐怕也没有像《动物世界》中那样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让人性如过山车般的起伏,这根本不具有说服力。即便密闭的船舱、活命的冲动会迫使人为保存性命违背正常的良善,但这也建立在剧情自身发展的逻辑上。发小最后倒钯一下倒没有什么,他毕竟有前科(郑开司一开始就被他骗了);可小胖突然变脸让人觉得不太对劲,如果没有事先的铺垫,前面蠢萌的形象突然变得阴险说服不了人。
在这类电影中,我们可以说人性是被“干炸”出来的。人变成了编剧们自由发挥他们强力的工具,表面上看起来是人性在极端环境中折射的真实面貌(总以“恶”为表现点),但其实毫无真正的人性可言。我们应该还记得在《釜山行》中,人性是如何被“干炸”出来的。每当人行动发生突然的转变,我们就得警惕这绝不会是正常人可能做出的,而是创作者们为了说明角色性格、心理上发现的变化,来满足他对人性非常浅薄的认知。
每一个人,除非已经丧失了基本生存权,永远都是复杂的。电影不必沦为戏剧的副产品,而是要从戏剧超脱出来。这意思是说,不该拿戏剧那一套东西直接套用在电影上。在舞台空间,冲突的密集发生,戏剧点的不断爆破,不会影响到观众感知的真实性,因为舞台本身就假定了作为虚拟空间的存在。而电影使用的影像材料原原本本来源于生活,它在真实的空间中展开。不是说电影一定要写实,而是电影的设置模式决定了它必须考虑到现实生活具体是怎样的。电影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特性来捕捉它所需要的真实,但这一定建立在对现实的观察和分析上。
电影中的人性同样如此,人是无比复杂的。每一个决定无论权衡许久还是立即作出,背后都有各种考量在相互抗衡。没有什么人性格上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这只能出于创作者幼稚的想象。在《我不是药神》中,程勇原先只为经济利益代购仿制药,后来因为怕深陷囹圄转行服装业;他后来再次代购是因为吕受益的去世,这次他完全放弃了个人利益,被塑造成了英雄;等到黄毛去世后,“他开始拯救全世界了”。
这其实是非常奇怪的。死了一个人,良心发现了,小我退位给大我;再死一个人,全部病患的责任都扛下了。这只能是电影拍拍。如果死的是程勇患病的亲人,这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或许还可以理解,但电影中程勇的转变仅仅建立在友情上。程勇一开始赚的仍然是病人的钱,并不是为了让病人能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仿制药他才代购的,这份善心他是没有的;结果到了最后,他就变成了救苦救难程陈菩萨了。这个逻辑跟韩国电影《🚕》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英雄本应是尤尔根·辛兹佩特,但在《🚕》中,宋康昊饰演的司机金师傅成了绝对主角,从自私自利的的士司机变为民族英雄。
这是韩国商业类型片的惯常套路。我觉得中国电影应该学习的不是韩国电影或印度电影,而是日本电影和伊朗电影。在后两个国家的电影中,有对人性复杂性深刻的思考(反映出的是整个国民的状态)。这种思考还电影中的角色以真实的血肉,人性的善恶不是决然对立的,通过一些突发事件就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尤其在伊朗电影中,永远都在表现人的复杂性,而不是为人性由自私到无私唱赞歌。在阿斯哈·法哈蒂的电影中,发展出了一个更为高级的叙事策略,也就是让角色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是自私自利,人为自己考虑,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宗教或习俗的限制。选择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人在两难处境中陷入的困顿,在这种状态中,人性才得到了真实的刻画。
而在韩国商业类型片中,角色的性格好像变脸一样不断转变,角色就像是被操控的棋子,让他怎样就得怎样,没有自主活动的空间和余地,是被一套叙事逻辑所限定和塑造的。而在伊朗电影中,人性是多么丰富,创造者给角色创造的是两难的情境,选择可以说是角色自己做出来的,我们能通过角色作出的选择看出角色内在的心理和性格,而不像在韩国电影中是被强加的。观众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来放置他们的能动权利。
我所害怕的是,当中国电影越来越像韩国电影之后,中国国民的性情是否会变得像韩国国民那样。至少通过《动物世界》和《我不是药神》,这种苗头已经显露出来了。创作者在操控人性的时候,所暴露(反映)出来的可能是整个国家的国民对人的浅薄认识,而他们已经不太能自知。那些对着《我不是药神》留下泪水的观众,同样可能被《战狼2》中显露的民族主义煽动得血脉喷张。这是没啥区别的,就像那些看《亲爱的》(陈可辛)流泪的观众,对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苦难很可能熟视无睹一样。电影让他们假装有了一颗温暖的心,但他们不知道电影其实在背后偷偷说着:鳄鱼们,流出你们的眼泪吧。
你懂得问一句why,大概率就可以下船了。
要有这种跳出迷局旁观大势的能力。
比方说,为什么安德森这家公司会组织这样的一个游戏?
首先,对于第一层的人来说,这是一家高利贷公司。其次,对于第二层的人来说,这是一家博彩公司。
高利贷公司一定是使用暴力进行催收的,想让人上船,除了利诱之外,绑架也可以呀。反正他们需要保证,他们所“需要”的人上船。玩家不给力,游戏就没意思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盈利不仅仅是由第一层的“动物”在游戏中叠加贷款产生的。更多是由第二层观看“动物”们博弈的“人”所带来的。
对于“动物”们,他们关心的是“下船之后”的生活。贷款、债务、妻儿老小。
而对于真正在第二层赌博的人,他们只关心游戏是否带劲,自己堵的那匹“马”跑得够不够快。
对于安德森,他赚钱的模式是船上的贷款,加上二层赌博大佬们的赌资。
船上贷的款,会在交易中转手,从贷款者手里流入卖星星的人手里。借钱越多的人,安德森其实就越舍不得让他们死。否则是白白便宜了那些拿了他们贷款成功下船的人。
他拿去做基因试验的人,最理想的情况下是那些没有在船上进行额外借贷的人。也就是那些半路上星星就被消耗掉了的人。
而到了最后,总会有些人可以存活,并还剩下多余的星星,那么他们就想要等人来买。因为自己本来就可以下船了,能带钱走当然是最好。
所以毫不犹豫滴去借钱吧~!反正凭借按分钟复利的规则,你也肯定是还不起了。越借你就越是大爷~
用这些钱把星星买到手,或者把手牌清空。然后背着一身债务下船~
哈哈~要钱没有,要命拿去给你,你也不能换成钱。你也知道我的命不值那么多钱。不想让我成为坏账的话,就来请我再次上船吧。
后来这招在2008年被美国的金融机构学会了,2018年又被中国的地方政府学去了~
-------------------------------
以上纯属抖机灵。
其实看了电影之后立刻跑去练了10道小学奥数题~动脑筋的感觉久违了,觉得脑子都锈掉了。
思考是愉悦的~因为从思考中,似乎短暂忘记了自己只是一直无忧无虑的猪~
被朋友邀请去看了《动物世界》的豆瓣点映会,能看到李易峰。我不是李易峰的粉丝,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若干年前,索尼唱片的同学带着他的歌,要求在豆瓣FM打歌,做华语兆赫的默认第一首。
当时的唱片业,日薄西山,索尼愿意用各种渠道力捧,让人印象深刻。因此欣然赴约,想看看当年的歌坛新人,如今怎样了。
这次看完片子之后,既想写写李易峰的演技,但是更吸引我的则是剧中的谜题。
郑开司是个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变成植物人的可怜娃。但是拥有一名数学老师父亲的他,从小天赋点都点在了数学推理上,于是不仅心算能力超强,从小还知道“苏格兰黑山羊”这样的哲学思辨型寓言;
由于妈妈是植物人,郑开司背负着巨大的生活负担,而不敢向在医院当护士的刘青表白。在发小儿、房产中介李军的撺掇下,把房子抵押给了剧中的Boss公司,去投资房产。
但是李军却卷了抵押款跑去赌博,并输得精光,导致郑开司房子没了,还背负了一笔巨额债务。
男主光环照耀下,郑开司获得了一个去剧中大Boss开的邮轮,赢了,债务一笔勾销,输了,就要被送去做医学实验小白鼠,生不如死。
邮轮上的输赢规则简单粗暴,玩的是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每人12张剪刀石头布的牌,每样4张牌。另外,还有3颗星星,代表三条命。
游戏里,就是两两互相比牌,输的要把星星给赢家,平手,互不损耗星星。
在4小时内,打光了牌,且星星补损耗的人,才能赢。
如果最后赢不了,还有机会从船里借高利贷,从别人那里买星星。
除了上面的规则之外,没有任何限制,可以出老千,可以欺骗。
1、平局平安出线大法
比赛一开始,郑开司就经中国老乡张景坤的点拨,get到了最快、最安全获胜的办法:双方结对,每次都出一样的,12次平局,双发互补损耗星星,完美胜出,债务清零。
这是这个游戏规则留下的明显漏洞,可以说,如果大家都遵循这个套路的话,比赛会非常无趣,迅速结束,反衬得大Boss智力负分。
但是,人不是机器,剧集的假设就是,人的贪婪、背信弃义,往往会让他做出风险大,非理性的选择。因此在剧中,张景坤 在开始几局 佯装配合郑开司 出一样的牌之后,突然在第四组时反水。
用一个石头,赢了 郑开司的✂,紧接着向郑开司道歉,说自己的弄乱了,要求郑开司出石头,自己出剪刀,再输回去,结果郑开司被骗,张出了 布。郑开司输掉了两颗星。
郑这时手里的牌还剩:1张布,和一颗星,如论最后一张牌是输是赢,郑都将输掉比赛。
而张景坤则靠这一局,多赢了2颗星星,这两颗星星在最后,至少每颗能卖50万美元。
这是张反悔的动力。
2、各取所需,再战一回大法。
主角光环在于,危急时刻总能出现转机。高级的电影的主角光环,则给一个差的转机,再变好。郑遇到的转机是,李军。
李军因为钱了赌债,也被扔到了游轮上,郑 与 他相遇时候,他还剩 4张剪刀,1颗星。
李军此时,是有赢的机会的,尽管很小,同时,因为只有1星,立即扑街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他们想找人组队,此人要有2颗星,没牌。没牌,未来也没有赢的机会。但是还能再输一次。
于是他们找到了 孟国祥,希望三人组队,手里有5张牌,4颗星,几个人有输的机会,同时也有万里挑一的可能性,5场全胜,3人都获胜。
如果剧本照这样发展下去,可以拍成《赌侠之三兄弟》了,好在电影名字叫做《动物世界》,所以孟国祥不负众望的利益熏心的,抢了郑李二人的一张布,结果输掉了。
所以三人手上就会有 剪刀4张,3颗星。
3、我猜你肯定觉得我是均衡思维,因此我能赢你2颗星。
郑李孟,在又消耗一张牌赢了之后,拿着手里的三张剪刀 和 手里牌较多的人比试。手里三张牌,会给人一种暗示,我手里就是剪刀石头布三张。
因此,第一张出了剪刀 被 对方 石头 灭了之后, 对方认为三人手里是 布和石头,因此自己一次出两张布,就能一平一胜,三局两胜,非常划算了。
结果三人手里是两张剪刀,三局两胜的局面立即反转。
三人组合 还有 5颗星,0张牌。
4、囤货 和 反转囤货赛点
剧集里有些不太科学的地方,就是有些时候把比赛场看成了无限市场,有时候又是有限的市场。
这个赛点,剧本把 场上的 剪刀石头布 三种牌,看成了三种超大量供应的牌,剧中人物的行动不会影响结果。
所以场上当时的局面是,布最少,剪刀和石头比较多且数量均等。
因此 三人组合认为,在最后阶段 ,就会只有剪刀和石头,而这二者之间,只要手上拥有的是石头,就能永远赢。
于是,三人贷款,从三星但是手里有牌的人那里收走了他们的石头和一些剩余的牌,结果手里拿了30张石头,偶数的剪刀和布。
剪刀和布是偶数,就能通过互相平局消耗掉。
三人囤货完成之后,被反囤货包抄—— 场上有玩家发现有一堆人手里有大量的石头,于是便去囤大量的布,企图把三人当成靶子。
因为布和石头都有人囤积了,导致剪刀急剧减少。
气急攻心的三人组,出去赌了两把,都输了,最后三人手里30张石头,4张其它,3颗星。
5、猪对手赛点
男主角能赢,除了智商高,永远都离不开猪对手。手里囤积了大量布的另一三人组,想用手里的一张牌与男主三人组赌3颗星。
由于成对的牌总能通过平局消耗掉,如果手里的牌是奇数,就会导致最后还是会输掉。而由于他们是囤布三人组,又知道男主在囤石头,所以他们用落单的一张布和男主赌,胜算更大。
男主也算好了这一点,用一张剪刀,赢得了三星。
同时还花钱买了囤布三人组的所有卡片,让他们损失了高价卖星星的机会,但是可以安全出局。
这样男主三人组,就有三十多张布,三十多张石头,5张剪刀,6颗星。
6、消耗战赛点
要想活着出去,除了星星多,牌也必须不能剩。
由于男主三人组牌是奇数,无法通过内部对战消耗掉,且他们还需要星星保命,所以一定需要和组外人对战,消耗掉奇数牌,同时赢星星。
而张景坤,则在最后展现出了腹黑男本色,号召大家洗牌,且不带男主三人组玩儿,是把男主逼上绝境,让男主不得不接受张景坤的洗牌。
结果张景坤把布都“洗”给了男主,少量的石头洗给了自己,剪刀、石头给了其他人。
男主此时发现了张景坤作弊,同样也广播给所有人,孤立张景坤。
并且公布了自己的新玩儿法,就是自己先拿三张牌,跟对家赌。
具体开哪一张,由对家决定,增大了对家的话语权,减少了自己作弊的风险。因此开始消耗场其它人的牌,最后逼张景坤只能跟自己对战。
由于张景坤最后几乎打的是明牌,所以只能接受男主条件,输掉了5颗星。
最后男主三人还是剩下奇数张牌,按照道理,牌没用完,仍然会有一人被关,所以最后男主主动要求被关,
进入了影片最后的赎人、背叛、绝杀的高潮。
最后的高潮,只关乎人性,就和逻辑推理无关了。在此不赘述。
附最后绝杀逻辑
郑开司不是自己同伴救的,是黑社会三人组救的,因为他有钻石。所以他出来之后,就抢到了之前应该赎自己的星星,用来救了老人家。
整部片子给人的感觉是烧脑,其实拆解开来,男主的每一个推理,都不算100%严谨,中间还穿插着为了凑剧情出现的给男主的天降奇兵,以及猪对手。
托了影片节奏和剪辑的福,快节奏下,不容观众多想,就自然而然的被带进了每一次推理中去,观众也获得了所谓的烧脑的快感。
在见面会上,韩延导演说到,在影片剪辑的时候,曾经尝试过多种方案,来测试观众反馈,最终才定下了这个版本,让我从中感受到了体系化、科学化的电影业的曙光。
看完电影后,我的短评是:“国产类型片的巨大进步。是巨大的。” 以及难得看到如此直白的,用烧脑的方式,来展示人性。
背叛还是信任? 做动物还是做人?
导演试图用最中二和最炸裂直白的方式回答这个问题。
在观影后想在豆瓣找个知音,未果。那么只好自己写,开始:
第一,篇幅安排。前面的铺垫过长,树立人物性格、感情线与现实状况,用了太长的时间,节奏上不够紧凑。小丑打怪出现一次就够了,后续的频繁切入有碍剧情的紧张感,这是整体上的一个不小的败笔。
第二,逻辑错误,本片一度让我以为是科幻片。一个智商比较高的男主,会在游戏厅做小丑,使自己入不敷出;会频繁相信背叛过自己的发小,且在深思熟虑后并且看过合同的情况下,以其母名义签下抵押担保,有违其智商较高的人设;发小用其母的270万市值房产抵押借款600万,除了还欠款的270万,其余竟然到账,至于发小又一次在澳门输光,这不合高利贷公司的基本原则;男主在第一次对阵boss时,竟然没有半分质疑其欠款的合法性,直接签字用性命赌博,不合其智商设定,毕竟按所有安排来说,在大陆这个公司是不敢明目张胆的作奸犯科的;在大陆坐船直接去公海,船是公司安排,不知道护照这个东西是为什么要出现的,boss会交代带护照?在大家接受麻药注射时,有一段男主逃跑戏份,从他上车打火挂档漂移出门起,我就认定这是一部科幻片,一个家境惨淡的小伙子,有这么娴熟的驾驶技术?且还能主动撞死追踪者,毕竟当时追捕方没有开枪等过激行为,我们的男主这个守法公民是怎么可以yy到这种真实场景的,注意一点,这里的想象没有用小丑与怪兽的渲染,所以,这一段只是导演为了打斗、飙车戏份而强加上的,果然,闪回了。这一段在整部电影里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继续,上船后,boss介绍完规则时特意提示牌与星星都是可以赠予与买卖的,后续显示,除了暴力伤害的硬抢,其余行为都被默许,那么问题来了,只要大部分人智商在线,按兵不动,等有人输星无牌时,把所有牌赠予出去,是不是就可以偿还债务安全下船?
这时候发小出现了,然而出现的理由十分牵强,他已找了担保摆脱了债务,为何干冒奇险来参与赌局?支撑的理由有点牵强
继续牌面游戏,男主交代了大家都以均衡论出牌,男主以这个逻辑赢到了第一个胡子的两颗星,且牌面显示器一直是按照三种牌差不多流失量来走的,为何突然之间布的消耗量大增?石头和剪刀却比较慢?按均衡论逻辑来说,这是不存在的,除非有人把持石头与剪刀的牌,然而并没有,从头到尾只有男主一伙在囤牌,所以这是一个自打嘴巴的逻辑错误。之后,男主三人囤牌被外国人盯上,外国人开始囤积布牌,并且主动出击找男主的两个小弟进行对决,当时时间还有很多,外国人的星星与牌都很多,三个人出现绰绰有余,第一赌徒心态不会这么早就收手、第二外国人三人组为了对平局消耗牌面不一定是布牌挂单,且有人配合就算一张剪刀一张布佯装输星都可消耗,所以外国人不是必要性出布,而会选择心理战,不会傻了吧唧一定出布,这个地方智商不在线
男主把外国人的两个同伙诓走之后,这里与外国人的交涉与交易是符合逻辑的,没有大问题
之后,男主一伙有了六十多张牌,西装魔术男想从中做鬼进行洗牌,并透露出男主的囤牌策略,男主不得已也来参与洗牌,后魔术男将男主牌洒向空中,借此时机迅速与人对决。男主在其他人牌越来越少时醒悟,拆穿了魔术男的换牌伎俩,开始摆石头剪刀布三张均衡牌局,此时以魔术男的智商只需与一人进行谈判对决,承诺不论输赢都送予两星的交易,或与任意剪刀牌换牌,保证对面赢一颗星,他即可安全晋级,而不会等到除男主外再没有其他人有牌的尴尬局面。这里的反转比较牵强
之后,男主赢了魔术男的五星,赠予两位同伴,自己由于持牌过多进入黑屋,发现刀疤男一伙儿的赚钱策略,这里有个大硬伤,纱布包钻石,先不论纱布包钻石的可行性,有多容易遗失、被发现、不安全性,这三人只需将本金存入某个银行、秘钥由刀疤男记住即可,为何舍本逐末冒这种风险。然后刀疤男的纱布与钻石被男主一把抢过,且刀疤男第一反应是去捡钱、完全没有感受背部更大财产的安全,不合逻辑。
小胖的背叛也是为了反转而反转,比较生硬。
男主出黑屋,打小胖未见保安任何阻拦,小胖的星星与钱都被抢走,这不合规矩。
第三,动物世界的第一要务是生存,并非利益,主题不对,且导演与编剧想把小丑的生存法则作为男主的座右铭,刻画还不够深刻。毕竟,经历过这么多冒险与背叛后,他回到了现实生活,还是那个流氓青年,没有任何改变与升华
第四,整部电影的画面表述和人物塑造都还不错,可以说在同类国产电影中算出类拔萃了,但是仅够及格,希望国产电影继续有所进益。
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另大家觉得有什么bug欢迎补充
坦白说,如果不是因为参加了豆瓣的点映专场,《动物世界》这部戏,一开始是不在我的观影名单之列的,原因有二:1,预告片根本看不懂。2,男主是李易峰。
我不是天生的李易峰的黑粉,但对他一直比较无感。这个时代好看的男生有很多,每个阶段都会冒出一些话题人物,加之他之前一直都走【俊美青年】路线,所以很容易让人和演技欠费划等号。
动物世界这个名字,听到的第一联想的感觉是……赵忠祥!
导演你自己当时定名的时候,没有工作人员告诉你么?噗~~
总之,我几乎是抱着看烂片的心情去的,但却收获了一份意外惊喜。
片子特别酷,然后特别爽!
恩!是的!
因为没看过原著的漫画,所以实在不好逼逼什么原著对比啥的,但是有一点还是可以逼逼两句的,那就是导演的呈现方式。
原谅我,如果最开始搜过导演的档案的话,我估计会在内心里更减一分。
拍《滚蛋吧肿瘤君》的导演??
这片子能回忆起来的不就是傻白甜的小妞电影么?
如果知道导演是这背景,再加上李易峰?
我脑补出了飘满玫瑰花瓣,柔焦开到最大的偶像剧画面,画外音再配上赵老师深沉磁性的嗓音:每年春季就是四脚动物发情的季节,一只黑熊爱上了他的邻居小浣熊,动物的世界里,恋爱也是很奇妙的事情~~
咳咳,对不起,画风有点跑偏。
但我可以担保,这不是一个偶像剧画风的作品,而是有脏、有汗、有肉,还很酷的作品,导演精分一样拿出了一部画风和叙述方式截然不同的作品,但这个安利我吃的很爽!
首先是特效和节奏都很爽!!
这个片子的特效做的,你真的可以说一句,我的妈呀!
画面是真心酷,节奏特别快。
一瞬间你会有一种它好像不是一个国产片的错觉,恩,是这样的!
不论是隧道里的摩托车和汽车飙车的戏码,亲眼看到摩托车杀手被汽车逼到滑倒,之后被后面的大卡车直接碾压,真的是疼出一身鸡皮疙瘩。
两车冲出高架桥的那个瞬间,天空居然爆出的蓝色和粉色的烟雾,画面极其好看。
这里特别强调一句,导演在色彩的配比上的运用,真的是特别娴熟,包括很多画面忽然犹如骇客帝国一般的静止拍摄,还有点缀在其中的色彩元素,美感又骚气。
镜头连接和贯穿上,手法非常老练,很商业范儿,甚至有时候还有点小炫技的嘚瑟,但,是好看的。
导演对特效很讲究,他自己现场还洋洋得意地说,我们没弄那些花哨的效果。
其实自从CG开始普及之后,我们看到过许多可笑的效果:比如不存在的空气包子,特别丑的狐狸,以及像素不够的怪兽,买家秀一般动不动就光圈,气场,大爆炸啥的,楞装大场景。
这种级别的特效,在这个剧里不存在。
节奏短平快,几乎没有废话的就迅速进入故事主线。尤其是这样一个需要重新建立世界观的故事,导演的功底是扎实的,展现的世界是有份量的,包括推出的游戏以及对决的过程里的推理,都是节奏卡的很精准的。
其次是虐演员虐的爽。
再次重申一下,不要因为男主是李易峰,你就觉得画面一定是偶像剧类型的。
抱歉,这个真的没有。
全程李易峰都以一种满脸伤疤和油污的造型出现,真的没有什么白衣飘飘花瓣飞舞的情况,真的还挺带感的。而且开场了快十分钟,男主没有大特写,呃~~是的!
我和你一样认为导演用李易峰的目的就是为了流量,所以开头不论如何也一定会给男主大特写啥啥的,服务女粉丝嘛!
但是~~~我失望又惊喜,因为从一开始的画外音,到前面一大段的表演和打斗,都特别不李易峰啊!而且那个阶段李易峰都装在一身小丑装扮里。
嗯!你没看错,就是脸画的特别白,弄个大红嘴巴,造型连亲妈都不认识的那种小丑。以至于我看了半天都还在怀疑,哦?这个是替身吧?画外音是配音吧?这厮是路人吧?主角是不是后面才登场的吧?
导演是傻X吧?把李易峰弄这么丑,不怕女粉丝给他寄刀片么?
但的确是李易峰本峰。
画了一个小丑妆,变了一个嗓音的发声位置,不受限于偶像小生的包袱,演了一个又穷又倒霉,脑子还有问题,满脸埋了吧汰的屌丝青年。导演,我给你跪了!你是怎么现场调教他的?
而且你不担心他的女粉丝的内心崩溃么?冲你大吼,为什么要这么折磨我家峰峰啊~~
总之呢,峰峰同学的【盛世美颜】在这个剧里完全没有放大,所谓的流量光环是没有的。这部戏里的李易峰只是一个演员,是导演作品的一部分。
另外两个男同伴也都特别有戏,尤其是曹炳坤,这不是潜伏里的那个渣男么?多年不见,甚为想念啊!
最后,这个剧里让我开心到值得推荐的是导演对于想象力的复原。
一直以来国产剧缺的不是执行力,不是写实,而是想象力不够,节奏不对,所以每次看到画面上尴尬的绿幕抠图,配上老套的桥段,就难免觉得看不下去。
想象力到底要怎么样才够劲爆?我觉得是,总能给你意料之外的惊喜,且有到位的呈现。
电影本身是视觉艺术,是光影的魔术,导演是通过画面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你表现一个人兴奋的嗨了,弄一个粉红背景飘几个花瓣,给点风,也可以表现。弄一个绿幕抠图,让演员飞上天空做一轮夸张,也能表现。
在观众的口味已经被喂的足够刁钻的时候,任何略微俗套的表现形式,都容易让乏味。一个表现点乏味,两个视觉冲击不够,这个电影就很可能看不下去了。
这个戏里,因为李易峰饰演的主角是脑子有病的人,所以很多的情节其实都是他脑子里先想了一遍,自嗨了一下,这种臆想,我们称之为开脑洞。
但这种脑洞和以往港片里的搞笑桥段不太一样,他更像是有点中二的英雄变身,很燃很热血,所以要酷炫,要有冲击力,甚至还要有一些超越你想象的东西发生。
故事里少年时代的男主因为遇到父母被害时候,刚好电视里就在播放小丑的动画片,所以每每他想暴怒发作的时候,每次感受到危险讯号的时候,他都会犹如变身成小丑超人一样,同周围突然变成怪物的敌人搏斗。
这种脑内的战斗,真的做到了惊险刺激,且带感热血,有一种美国漫画的肃杀和快感,电影里通过快节奏的的手法,独到的特技效果,甚至好几轮带有一些宗教味道的象征循环画面,突破了常规想象,做到了画面好看,情节乖张,出人意料,这点我对导演韩延的呈现,是服气的。
也是因为这些的脑洞,让这个偏苦逼沉闷的故事,有了一些肃杀,酷炫的色彩。
当然,说了那么多,这片子也不是一点毛病都没有。甚至有时候优势越明显,劣势也就随之而来更明显。
首先是对比画面酷炫而言,故事主题性显得有些平淡
导演没有用少女心突出李易峰的流量光环,这是好事。
但在人物刻画上,主角其实并不讨好,三个出场的主要男生,其他两个都有很强的记忆点,但李易峰的性格色彩最偏弱,这不是演技的问题,而是情节的反转力度和压抑力度不够。
在詹姆斯写的《冲突与悬念》这本书里列了一个小技巧,你需要让读者的情感被激发,得到强化,在最后得到释放。
很多美国的大片之所以好看,除了特技之外,把主人公放在一个不得不的窘境里,是他们惯用的手法,主角带着这个不得不的理由去完成任务,之后主角要奋起,遇到一个大挫折,再奋起,又遇到一个更大的挫折,在身体和精神都被逼到死角的最后,突然出现了转机。
所以前期的压力越大,压抑越久,观众会在最后得到最爽的体验。
这个片子里男主的确有压力,但一直都没有被压到底,如果一波又一波的变数让主角产生不同层次感的反应,会更容易再最后动人,只有这样,推动高潮的时候,内心才会被冲击到。
至少我在看到结尾李易峰决定救下老大爷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内心有被感召到。如果人性,是区别兽性最大的点,那么在这个升华的部分我觉得做的还不足够。
还有就是这个片子里有一些关于逻辑推理的内容,不知道女生会不会觉得太烧脑,与我个人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讲的算清楚。
总之,这是一部画面酷炫,节奏快的好作品,导演建立世界观的能力是可以让人信服的,不至于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特别中二且扯淡的游戏。
作品的氛围和情节的铺垫很到位,李易峰给出了及格线以上的好表演水准,看得出是希望做转型的。
画面和视觉呈现都让人有惊喜,我给四星,三星半给作品,另外半颗给导演的想象力和对脑洞的诠释,特别牛!
意外惊喜!导演玩得太嗨!特效与精良制作自然不必多说,作为漫画翻拍,《动物世界》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电影将原作的精华(石头剪刀布游戏)进行改编并放大到极致。此外,对于人性的揭露和鞭策真的是会让人怀疑到没朋友,但最后还是留下一抹温情。ps:李易峰这次真的是选到了一个和自身匹配的角色
不要小瞧东方数学教育不要小瞧胖子不要成为苏格兰黑山羊
票房没爆还挺可惜的,制作和技术层面虽然有缺乏节制的问题,但整体看下来流畅炫目并没有不适感,算得上足够成熟的商业类型片,拿去国外奇幻电影节展映都毫无压力。
真文明,以为会是大逃杀,结果是大家一起做数学题。
二刷了 有些不明白的点也弄懂了 导演真的脑洞很大 特效完全为剧情服务 彩蛋太勾引人了 希望能拍第二部
7分。虽然还是很多遗憾。但仍觉得韩延是内地导演里,最能把握好二次元风格又不会违和的导演了。很期待他能在将来,真去拍一部僵尸片,或怪兽动作片。
观影过程中我的心情一直都是:“还可以这样?还可以这样?还他妈可以这样?”看完电影感觉我几十年的石头剪刀布都白玩了,我不配玩石头剪刀布。
超过70%的戏份都在封闭环境里PK石头剪刀布,挺大胆的构思。韩延还是不错的,尤其最后半小时两次关于“剩余3”的反转处理得狠。令人想起日剧《诈欺游戏》,但比它还要好看点。
完成度很不错的商业片。特效、节奏都属上乘,人性探讨和故事流畅度的比例方面也搭配得不错。国产爆米花电影做成这样非常值得鼓励。
慢镜头和特效漫无节制且单调到生厌,人物还不够鲜明,现实和感情戏份几乎可以全删,整体架构设定模糊,学习的痕迹很重。但从船上戏开始变得好看,把很简单的规则拍出了迭起的悬疑感。非常值得肯定的导演。李易峰演技有了从负到零的巨大进步,没亮点至少也没拖后腿。
手松的四星。松的原因就一个:倚仗意识形态的都他丫是硬在外的娘炮,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纯粹的不畸形的、价值观能普世、好看又好的类型片。虽然所谓“飞”的段落必要性有欠缺,但特效和视听语言的配合确实成熟,在见多了缺钱的优等生和不学无术的暴发户之后,好感也会成倍放大。最后,请大卖。
没看过原著,这次改编工业水准很高,对于华语商业类型片是个突破。“饥饿游戏”式的游轮使“动物世界”的隐喻更合理,道格拉斯甚至似诺亚,以及对《提摩太后书》的借用。心理活动的视觉加法精彩,但个别手段、解释有重复和滥用,结尾稍逊,有的问题还要在续集解决,如果是一部单一完整的电影会更好。
不得不说,韩延真的是当下青年导演中对类型片把控最强的,牌桌对决这种很容易被拍的枯燥的事被他呈现的高潮迭起。镜头非常炫技,彩色烟雾,高速升格镜头,还有那场追车戏,看到马修沃恩的影子。
有一种导演叫“不管我拍的是什么类型的电影总之我就是要把所有我喜欢的类型全打包塞进去”型导演,看见一只苍蝇就能脑补三分钟追车戏,请问这除了让导演自己爽一下外对剧情有任何推进吗?全片做得最好的特效我估计是李易峰的肌肉,杀了我我也不信他能有那么一排腹肌……
《奥林匹克数学训练题集(故事版)》
不得不佩服韩延,肿瘤君细腻的情感描述突然转换到烧脑工业大片,而且能把du博飙车处理的恰到好处,开头搞笑轻松,到最后整的烧脑刺激,整个剧情下来衔接连串看的还蛮过瘾
片子很惊艳,故事的完整性,逻辑性,可看性,整体完成度太高了,真实世界与想象的自由接驳,封闭空间的人性实验,烧脑的游戏规则,必须分分秒秒跟着主人公去计算和体验。买入原版IP,如何去执行是一个大问题,这个片子做出了一个良好示范,韩延导演应该是国内80后导演里,最具有商业片执行力的第一人。
好心疼端妃娘娘,这么个古典温婉的人,甄嬛传里演病秧子,重返二十岁里演病秧子,动物世界里干脆演了个面容慈祥的植物人!希望娘娘的下一个角色可以下地走路……
特效牛逼,脑洞华丽,剪辑,节奏,画面,剧情,演员,无一不好,特别惊艳!非常具有导演个人特色的商业类型片,看完真的好喜欢韩延导演啊,超级期待第二部!
国产直男审美巅峰,充斥着满到溢出来的特效,毫无意义的追车,装逼义气格言,慢镜头穿风衣,实话说制作真的不错,但是这种仿佛一千个直男迎面扑来的画风真的看得好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