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富和高群书强强联手,开创全新的合作模式。迄今为止,“国产大片”最精品(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181756/)。扎实过硬的剧本,上佳的群体表演,广为熟知的谍战题材。火借风势,此片必红。
《双瞳》之后,陈国富退居二线,甘当幕后角色。先不说去年某个票房片跟《征婚启事》有什么联系,那种暴发户心态谈何商业与才气。牢骚完毕,陈国富在《风声》完全可以继续扮演以前角色,可他为什么要跳出来呢,仅仅是按捺不住心痒痒?回顾2009年的中国电影,不少影片的票房动不动就过亿,一万万不再是梦想,当年的遥不可及变成了现在的一条水平及格线,言必谈商业与票房的人有如过江之鲫,更多的人惊呼看走了眼。《风声》出现在这样一个关口和微妙时刻,完全可以制造通杀之气。
再到另一名导演高群书,《东京审判》完全是电视剧水平,《千钧。一发》知道的人太少。你要知道他原先的起点,才能看出进步。《风声》的创作模式比较特别,香港那边有银河团体组合、刘麦庄模式,可在内地由两个同级别导演合作大片,《风声》是绝无仅有的例子。所以还要再啰嗦一遍,《风声》的剧本和剪辑由陈国富主导,相反在现场拍摄的话,高群书就成了第一导演。因此在看片时,如果你是个够格的影迷,那么最好带着十二分之耐心,看哪场戏是陈国富,哪场是高群书,虽然此类推测与臆断不一定会有最终结果,但观影的乐趣不就在于此么?好比开头飞机冲破云层,山川纵横出片名;游庆踩街,人流熙来攘往。看这大气势和大阵仗,心里就想,高群书又甩出他的三板斧了。中间交代五个主线人物出场时,两个室内跟拍长镜头(很容易误以为是一镜而落,整个片子就在不停地摇跟晃),干净利索。陈国富的看门必杀技呢?留心下剪辑,第一场正式审问时的跳切,每个人的问题被去掉,看起来都急于回答,激动的、无奈的、搞笑的,情绪和气氛一下子全部出来了,更不用说弥散在全片的压抑环境和恐怖气息。
《风声》的好看在于节奏的紧,故事的紧。如果还要补充,几个关键人物的嘴巴也很紧,任凭你电击针扎还是上绳,想当一回英雄,杀身成仁也不容易。这电影会先是个商业片,不能指望它在残酷环境下凸显人性,主人公怀疑起自我身份,落个不明不白的结局。老鬼和老枪自曝身份,那绝非要误导人,让你信以为真,继而替其他付出了生命的军统特工鸣不平。这世上见不得光的事情有很多,摆上台面的往往是最需要也最稳妥的一种。有人还会说了,变来换去,到头还是个小儿科的摩斯密码,可这样的设定不正是简单又无须多做介绍么。有些东西恰是被想复杂了,国产大片畏首畏尾,最后搞得两不牢靠,没个样子。《风声》没有大bug,仅凭这点就足矣。导演故意留下了一些细节和镜头上的伏笔,充当有迹可循的线索,至于高低与否,说到底也不是个问题。
影片主场景在一个叫裘庄的地方,主要戏份都发生在同一个地方,有老鬼嫌疑的五个人都被囚禁在此处,逐一排查。在不同角度的全景俯瞰镜头下,能看到裘庄依山靠海,看守严密。要想逃出生天,只有等待老鬼之谜揭开。五个人很快分裂,相互告发,指认对方是老鬼。一开始的和和气气很快就消失不见,要么撕破脸皮,要么就充当下替死鬼吧。《风声》里的酷刑压力是双向的,对剧中人物迫害,对场内观众更像是恐吓。《风声》没有反类型,它就是一个规矩的悬疑惊悚故事。由于最后胜利者的法则存在,观众肯定要知道第一个死的、开枪自杀的不会是老鬼,在一步步走向真相的过程中,导演不知不觉已经完全控制了观者心理,可以随意出牌、自由发挥。有说女性观众被吓得一惊一乍,显然没有丝毫夸张。
围绕老鬼之谜,电影没有忘记交代每一位当事人的命运结局。惊心动魄过去,当观众长长呼出一口气,以为尘埃落定的时候。影片又耍了一把,把之前的酷刑逼供血腥暴力全部给合理化了。这个天下无双的招式就叫爱国无敌,老鬼留下了一些话,但她的深情告白不包括在内。我虽死去的感慨其实是说给广大观众听的,它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毋庸置疑,它是奏效的。【网易
http://ent.163.com/09/0929/17/5KD7LF7R00033IF1.html】
表演是不错的,好评一片,但是就我个人感觉,大部分人仅仅是重复了自己。尤其是张涵予的男儿气,周迅的骄气,英达的混子气,都是常态了。苏有朋有些用力过度,黄晓明还是不温不火,真正算的上戏骨的,除了吴刚这样的小配角,也就是王志文和李冰冰了。
场面没什么了,气氛营造还可以,酷刑设计实在发指,这片应该是限制级。
剧情应当是间谍片的最大看点所在。从叙事的角度,本片算讲述合格。可惜编剧/导演还是有点憋不住劲,怕群众看不明白似的,让李冰冰和周迅提前交了一点底。“行百里者半九十”,这点泄气让本片大打折扣,一下子从悬疑片落到了革命片。
但是,本片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此。最大的问题是:编剧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故事编(改编)的对吗?
我随手来挑几个逻辑上的纰漏吧:
一,情报是靠张涵予哼戏发出去的?那种情况下他还能哼戏已经是出离常规神乎其神了,还能通过唱腔的高低错落来发密报?这倒是开创了一门新的密码学!那还费劲弄什么摩丝密码干什么?大家唱两句就“你知我知敌人不知”了。
二,张涵予的密报是通过抢救他的医务人员传出去的,这条线是他早知道的吗?如果是,那么何不假装和周迅打架或是强暴周迅弄个伤去治疗来传信?如果不是,那么哼戏只是病急乱投医的碰巧?
三,周迅求死是设计让自己的尸体传递密报。首先,人都整成那样了,内衣还能完好的留着?还能完好的扔出来让同志们收了去看?其次,每个人的身份都是保密的,大家互不认识,刑讯处死人多的是,能专门安排去挨个翻检察看是否我党同志,有无密码遗言?再者,人死了总要登记走程序,等程序走完扔出尸体黄花菜早凉了!
四,无论是张涵予还是周迅,最大的目的是尽早传出情报。如果情报是靠张的抢救来传递的,那么张的设计就不对,因为是周迅的自我暴露才给了张抢救的机会,而这不在张的设计里;如果情报是周的死来传递的,那么周的设计就不对,因为她是靠李冰冰的帮助才得以实现牺牲,而争取非同志的帮助是不确定因素——事实上这步还是李冰冰主动出击的,时间上也过去了不少,要换个别人没有张涵予的棒身体早招供或是惨死了。所以你看,最后的成功(姑且抛开理论上的不可能)都是他们自身设计之外的,这就是两个间谍的计谋?
五,通过哼戏来确认同志从而合谋演戏,这是本片最大的一个谜底,一系列演绎也因此得以串联进行,但是这个设计实在是最最好笑的!间谍之秘密,连身处一个单位的上下级都互不认识,居然“一唱这个戏就知道是我们的同志”,这和戴个党徽差别都不大了!这样,只要队伍中有一个叛变的,没事出去哼哼戏,不早一网打尽了......
不过总的来说,这片子还能让人认真给挑漏洞,就算让人看进去了——多少国产片其实你根本不要去管合理与否,过过眼瘾就完了。只是仍不免闷闷的想,编一个合乎逻辑合乎情理的故事,有那么、那么、那么难吗?
我是先看的原著。07年《人民文学》第10期。悬疑小说不少,谍战题材也挺多,可这本书把两者揉到一起,而且憋足了劲把悬疑进行到底,直到一切都尘埃落定,湮没于历史中,答案的揭晓让人恍然大悟。一口气读完只觉酣畅淋漓,回肠荡气。后来听说得了“茅盾文学奖”,吃惊之余也为这奖项不带有色眼镜来看这部通俗味道的确很浓的作品的“不拘一格”深感庆幸。然后就听说拍了电影。
昨天看过之后,觉得电影和原著相比,逊色太多。
最大的败笔就是过早揭露谜底。这是悬疑片。导演在前面铺垫工夫作得十足十的前提下赛程过半就急于抖包袱。有嫌疑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我这时还期待着让所有人都惨烈地不动声色地死去,让观众在一团迷雾中最后真相大白。多《无人生还》啊!可是他竟然就把谁是老鬼就那么轻轻松松地抖了出来。然后还莫名其妙地加了“老枪”这个人物。呵呵,我觉得这明显是为了加戏,或者不甘心就这么让顾晓梦和吴志国当路人甲,担心浪费了周迅的苦情戏和张涵予的一脸正气。
其二是人物设置的变化。李宁玉是老鬼,原著里把这个人物设置得合情合理,也震撼人心。而电影预告片一出来我就心说“坏了”,周迅不论是在预告片里占的比重和打的灯光亮度就让我认识到周迅绝对是主角,她绝对不会只演一个军统女特务。果不出所料。原著里的顾晓梦背景是B+C,李宁玉是A+C,到电影里就变成了周迅是A+B,李冰冰是C+C了。为了映衬女地下党的高大形象而把所有光环都加在她身上。而这才显得她的牺牲尤其不值。
其三,原著里老鬼想放出去的情报是真情报。因为被敌人截获,并且情报内容非常重要(共产党组织代表集会的时间地点暴露了,必须取消),所以才如此迫切地不顾一切地宁肯牺牲生命也要把情报送出去,这里面有很多不得已。而电影里是因为周迅送了假情报,觉得对不起同志,所以牺牲了自己。这两件事不能相提并论。顾晓梦是花了一架飞机的重额贿赂才得以被安插进司令部的一个小干事。如此高昂的代价最终只换来了暗杀行动中一名同志的牺牲得以避免。我觉得这绝对是意气用事。这说明她缺乏一个深谋远虑的共产党员的素质,“你很重要,花了这么大心血才安插下去的棋子,为了避免一次刺杀行动的失败就彻底断了这条线,我觉得顾晓梦的死不太值得。她留在司令部绝对比吴志国更有价值(因为吴根本没有机会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情报)。为了理想光荣地死和屈辱地活哪个更崇高。同志牺牲保全自己,自己也奋不顾身地去死还是眼睁睁看着同志的牺牲把指甲掐断可脸上还神色如常哪个更让人震憾?不能因为周迅就得拍感情戏,不能因为她演技好就自动乱了阵脚。
原著里顾晓梦是军统特务,那一架飞机是戴笠拿钱的。最后所有人里只顾晓梦全身而退。我觉得这个有说服力。而顾和李的情谊也可以理解为国共面对日伪时的敌忾同仇。那多好。
其四,小细节的问题。原著中李宁玉的衣袋里插了一支钢笔让那个送情报的清洁工不靠近她。而电影里没有丝毫这样的暗示。那两个地下党因为故意不看他还引发了日本人的怀疑。还有就是笔迹的问题。我觉得彩票上传递情报的文字不可能是老鬼亲笔。原著里说情报是从老鬼手里送出的传递过程中被截获,这才有了老鬼的笔迹。唉,电影里的笔迹鉴定没有来由。
还有就是刑具的设置,很血腥。而且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可导演显然在这方面很有偏好。可你的牌是悬疑啊,不是血腥恐怖啊。怎么能放着自己的好牌被生生浪费呢?悬疑啊,如果能拍成中国谍战版《无人生还》那得多牛X啊!可是导演放弃了成为一个牛X的机会,低估了观众的智商(不过这也说不定。昨天看完电影出来在洗手间里听到有人问,到底谁是老鬼啊?当场晕死)再加上过高估计了观众对重口味的期待。唉。
这片整体看来还行。冲着那么多明星卖力出演,冲着给黄晓明终于找了个配音,冲着电影场景、道具、氛围、音乐,还有苏有朋的演技,都值得一进电影院。但是可能我看过原著对它期待太高。平心而论,它也算一部很好的国产类型片了。
PS. 一部真正的好电影,不在于你用了多少明星,靠的绝对是剧本剧情。导演很重要,明星也很重要,投资当然更重要。但没有好剧本,那就是南辕北辙。
很久没看过这一类型的片子,虐心折磨人啊,可还是想看片子刺激这你想要猜出到底谁是“老鬼”。周迅演技永远是无挑,最让人惊艳的是苏有朋,天哪!不可思议的“兔爷”。
周迅最高!周迅啊周迅~我爱死你了~BTW,这个片子让我觉得无比杀人游戏,两个杀手互相对掐,然后平民很乱,警察趁法官闭眼了下淫手。
黄晓明在电影里简直是妇女之友。。不对李冰冰用刑,还给周迅披件衣服。。
李冰冰说那句“揭发你,我要去揭发你”时的神态和动作,可以感觉到那种炉火纯青的演技...
"此片片名不应叫《风声》 应该叫《武田少年事件簿 の 皇军揪内鬼SM大决战》"--同想起少年事件簿:凶手就在我们中间
牛片 没得说 怎么能不看!!!!!李冰冰太美了
雷点与泪点共存,百合与卖腐齐高。
周迅和李冰冰绝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之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果然是鬼片导演,镜头从头摇到尾。
“当人间沦为炼狱,谁能用信仰,迎来光明?”
片子本身合格,但看了还是很失望,因为网上的评价都太好了,心理落差难免巨大。老鬼拯救老枪那个办法,根本不靠谱。你怎么知道老枪能清醒着把消息传出去,你怎么知道接头人员会想到查看你的内衣?难道不是你自己活着出去传信息,可能性更大些吗?
看了两遍还想看,每个人都在倾尽所有地演出,最后被感动到忍住流泪。真的很好看!期待DVD能呈现完整版,去TM该死的审查。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 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 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我亲爱的人, 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白小年太早挂掉了,我还没看够苏有朋的娘劲儿呢~~张涵予这个男人真有味道~李冰冰和周迅摊牌后对飙演技那段情绪拿捏细腻又到位很是过瘾啊~~英达那个死胖子死得太逗了,本来都没他事了结果非要把自己搞死~~好吧,黄晓明这个大绣花枕头此次也算有进步~~~比较来说風聲比建国大业好看很多~~
格调低下,推理扯淡,能比“女文工团员的最后的下落”稍微好点。升华僵硬得我都要哭了。迅迅,不怪你……
借朋友的光看了媒体专场~虽然真的血腥到变态~但是绝!对!值!得!去!电!影!院!看!肯定不会让你失望,好导演,好演员(除了黄晓明),好画面,好故事!看了不后悔~不看你不会知道自己错过了一部好电影!
这版风声都没有拿女主双黄蛋,后来七月与安生拿了,这像话吗
蘇有朋先生您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戲路啊!!
所有人表演几乎挑不出毛病,对国产电影类型化有重大突破,故事跟小说非常得不同,叙事逻辑虽有个别瑕疵,但整体推进得很靠谱,各方面都相当的到位,在国产片范畴里制作精良,这片要不卖两亿,有点不可想象。看了结局,很不错,还能更好!显然是不得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