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你是对的我就一定要接受吗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台词之后,是我脑袋里设计过无数次的跟家里的出柜。
圈内前辈有忠告:任何时候,绝不能跟家里出柜。这是中国的国情。
我知道自己一定不会结婚,我知道只要我走出了学校家里就会开始催我结婚,我知道一定不能跟家里说我是同性恋,他们的儿子喜欢的是男人。
我还给自己多伟大的理想:用喜剧的语言去言说悲剧。
为什么不结婚:我是绝对同性恋,女人的身体让我感到难堪。而我坚信没有性维持的婚姻是可怕的。性向永远不是错误,而我也绝不能让性向成为我一生背负的错误。丫说,真不知道以后如果我真去参加你们的婚礼是什么感受。没有这一天。
为什么不能出柜:我父母以及所有围绕在我父母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是有任何可能接受同性恋这个莫名其妙的东西的。我爸在性上的观念固执而保守。我记得中学时我上厕所的时间稍微长一些我爸都会使劲锤厕所门,我当时很奇怪,事后回想,估计是他担心我在厕所里打飞机,而事实是,整个中学时代,我都不知道有把包皮揭开这件事,我高考结束后才在朋友那里求教到了清洗包皮这样的常识。而我妈,尽管她儿子都娘娘腔,却看到李宇春就恶心,就是看不惯。我曾经想尝试向他们渗透一些同志的事情,每次都会被一阵巨大的气场压抑回来。
我知道,我告诉他们真相的时刻,就是他们下半生痛苦的开始。何苦呢?
性向这件事上没有谁是错的。但是,哪怕我是对的,我又怎能去让我的父母接受呢。我知道我的父母爱他们的儿子,但我真的很怀疑很怀疑,他们爱不爱一个同性恋儿子。我爸宁肯将我扫地出门,也容不得家里有这样的话柄。
丫说梦见我死了,然后看到我的父母很伤心,她很犹豫要不要告诉我父母我是gay这件事。我说如果真是这样,就别说了。至少,这样我成功地保守了这个秘密。
同志题材的影视作品里有不少是鼓励同志出柜的,那些台词无比地鼓舞人心:我不希望到死你都不知道你儿子是谁。而我们要面对的是:我希望到死我都是你心中那个儿子。
2 ) 人生缩影之——我们需要这样的母亲
这是在台湾公视13套播的电视剧,是一整个系列,但是每一部都是不同的剧情。
《艾草》是在公视预告里打出的关于讲述母亲母爱的系列中的其中一部剧。事实上也就是一集而已。
长度相当于一部片时不算太长的电影,一个半小时左右。
概括来说,这就差不多是许许多多人生或者说是许许多多家庭的一个缩影。
这位名叫艾草的母亲,上有一个年迈但是很刁钻刻薄,唯利是图的老母,开家小店经营生意,却总是做一些“不正当”的买卖,譬如往私酿的酒里掺水,一瓶可以多赚三百块。下有一个外表看似乖巧孝顺的帅哥儿子,但他都三十岁了却还是只字不提结婚的事,实际上他的另一个隐藏身份是GAY。还有一个送去出国念书,长期在国外居住的大女儿,偷偷在国外与黑人生下一个女儿,却没有结婚。
当然,这些事情,艾草一开始都并不知情。她在年轻的时候为了要嫁给自己心爱的男人,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家里,跑去台北生活,丈夫却在年轻时就病故。她于是独自一人挑起所有重担,将子女抚养成人。这个经历,倒是和她的母亲很相似。
她认为自己的儿女都很争气很听话,可以安享后半生。但却在这时,相继发现了自己儿子是个GAY的事实,以及女儿从国外回来并且带回一个私生女。她几乎要彻底崩溃。
可是,一个母亲到底可以有多坚强,有时真的令人无法想象。她从最初气到要赶大女儿走,不认这个外孙女,到后来慢慢地开始接纳了这个孩子,甚至能够坦然地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大方地对着外人说出,“这就是我女儿的孩子,她没有结婚”。这个母亲,她直到这样一个年纪,还是在经历着成长,与接受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看似很残酷,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她的儿子,从头至尾都没有向她坦白承认他是个GAY,而她却还是知道了。女儿问她,“你知道了?”她说,“你们都是我生的,有点什么事我怎么会不知道。”不需要太多言语,仅仅因为是母亲,所以都了解。
但是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某些人的母亲,呵,同样是母亲,同样疼爱孩子没错,但是有些母亲却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不惜伤害其他人。这种母亲的做法,当然还是无法苟同。学习一下艾草吧,她没有因为自己儿子是个GAY,而去伤害到他的那个男朋友。这样的母亲才可以称得上是伟大。
话题扯远了,再回来说这部剧。其实这不是单纯的一部讲述同志的剧,尽管可能很多人都是冲着同志这个标题去的,但它确实不是。简单来说,这就是一部在讨论当代社会现象的影视作品,同志,未婚生子,这都是眼下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然而称之为问题,好像又有些过分。如今这些,都仿佛是在对社会既定的固有准则做着对抗与权衡。
近年来台湾影视作品中,愈来愈多地关注同志话题,但有许多也不排除是为了哗众取宠。但,不得不承认,这已经是一个数目越来越庞大的群体现象了,那么,或许也就可以归纳为一种社会现象了。真正的同志,事实上是很痛苦的,不是简单的出不出柜的问题,而是在出柜背后,所要面临和承受的许许多多的压力和舆论。毕竟,在国内(包括台湾),尽管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还是没有达到能够被社会和普通大众所认可和认知的程度。
所以,我认为剧中人物情节的处理还是蛮符合客观现实的。艾草的儿子,到最后还是没有亲口告诉母亲他是GAY的身份。男朋友对他说,“要不要和你妈妈试着说说看,或许她会接受。”但是他说,“我不会告诉她的,她承受的已经太多了。”
这部剧基本都是在讲家庭的部分,当然到最后还是着实的温情了一把。就是这两个恋人之间的这段对话。
“你会不会觉得我很没用?”
“慢慢来,至少,你没有逃避你的性向。”
“曾经有想过。可是,我没有办法逃避你。”
嗯,可能在内地大家对台湾(电视)剧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那些比较无聊幼稚的小男生小女生的肥皂剧上,或者是那些大苦大悲大起大落的升级版琼瑶式的民国苦情大戏上,那也是因为内地只引进了这些东西而已。殊不知,其实近几年台湾影视早都已经向日剧靠拢,关注起了许多的社会现象。这是好事,也希望这样的作品可以更多一些。
最后,话说回来,我不太喜欢这张海报,说到底,还是有了几分意图博人眼球的味道,单独地放出了这两个男生,还是想让大家把焦点都转移到同志这一热点话题上啊。没办法,这也算是一种商业需要吧。
3 ) 艾草 一个女人的坚强
孤身一人抚养一双子女的艾草,有一个毒舌爱钱的妈妈,有一个未婚生子的女儿,还有一个让她隐隐内伤的同志儿子,后来又多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孙女小Nina, 一切源于这个女人的坚强.
她是一个伟大的妈妈,一个贴心的女儿,一个慈祥的奶奶.
一切需要她自己承担,练习八段锦,面朝大海,一切都可以春暖花开.
对于各自的问题,
儿子宋海是这样对母亲说的:这不是社会道德的问题,是观念不一样,我们会自己承当,同时不会离开您.
女儿宋伶是这样对母亲说的:任何人的眼光,我都可以不在乎.但是如果妈妈不接受,我会遗憾终身.
子女也有子女的烦恼,有些事情是解释不清的,而亲人的了解和信任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的.
片中的一段对话让我最有感触.
母亲:有了小孩就有责任,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后果.不要把每件事都想得那么简单.
女儿:你也不要老是把事情想得这么复杂嘛.
母亲:我想得复杂?你看你弟多单纯,可是他的感情呢,不复杂吗?我越来越不懂你们的世界了.
女儿:你知道了喔.
母亲:你们是我生的.你们有什么事情我会不知道,我能怎么做,塞回去再生一次吗? 我真希望这么做.
接着喃喃道:或许碰到好一点的女孩,他会有机会改变.
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 儿子爱男人,女儿未婚还生了个黑孩子带回家。 而这一切是要有勇气面对的.
女儿宋伶已经慢慢长大:我现在能体会到妈你的心情了. 一个女人养大孩子是多么不容易. 妈你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姐姐宋伶对弟弟宋海说:你爱去哪里就去哪里,要勇敢一点,不要老怪家里栓着你.家里还有我呢.
幸福需要去争取,即使是少数人的幸福,诚如左右手,难道左利手就有错么.
影片的最后艾草和小孙女Nina打着八段锦:Nina,你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小孩喔.
一切都已融解,生活经过风雨,重新美好.艾草 微笑地接受并享受着生活的不可以.
艾草 属于一个女人的坚强.................
4 ) 艾草是母亲的名字
艾草是母亲的名字——
这是围绕一个母亲去叙事的故事:
是以一个早年也曾经是叛逆少女的中年母亲的视角去看待未婚产女的女儿和同性恋儿子而展开的、讨论当代家庭关系以及矛盾的社会背景的故事。
首先先说剪辑,本来因为拙劣的剪辑我是想给三星的,但是瑕不掩瑜,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所以私心多给一颗心。
剪辑放在现在来说确实十分一般,生硬的转场和基本没什么特色的调色看起来显得粗糙和低成本。
然后是摄影,摄影整体来说还是挺稳的,不过也就是这一个优点而已。由于看的是资源,所以画质挺渣的,让我看不到任何摄影技术和摄影美感,当然,我也是个三流的编导生,最没资格说摄影了。
说完前期和后期。
接着就要说剧本、演员演技、整体完成度了。
《艾草》的剧本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接地气。感觉台湾导演拍文艺片都很有感觉,很有家庭气息。故事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平淡到极致 就连争吵都是轻声细语,台湾人说话真的很温柔!
故事以母亲(艾草)为主线,以儿子、女儿、阿嬷为副线。艾草和艾草的母亲、艾草和儿子、艾草和女儿。
艾草其实是个思想开明的女人,从她和自己母亲的几段对话都可以得知。不然她当年也不会和男人私奔;而她之所以会介意女儿没结婚生孩子则是因为她被世俗的眼光所牵绊,所以虽然她虽然生气最后还是接纳并疼爱着有黑人血统的孙女。
同样,儿子的性取向也曾经困扰她,但是她并没有任何怨言,只是默默接受。
不得不佩服这位母亲的开明,
试问多少母亲能做到完全体谅自己的孩子;
试问多少母亲能够做到该放手就放手,让孩子自由的高飞而不是让孩子变成自己要控制的机器,遵循自己规划的路线去走;
试问多少母亲能够做到不在乎世俗的眼光而接纳自己孩子的不同——记住,和别人不同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每个人都是不同基因组成的,这就是物种的多样性,正因如此生命才丰富多彩。
演员演技部分:
影片里每个人物塑造得都很立体、包括友情出演的演员——儿子的隐忍孝顺温柔体贴、女儿的倔强和坚强、阿嬷的刻薄封建爱面子典型的“刀子嘴刀子心”、艾草的大度 低调 善解人意以及地铁客串路人甲的阿姨刻画出的也栩栩如生,这个路人甲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导演想刻画主题——
【关于这个社会的偏见对家庭的影响】
其实这个电影已经有些年代感了,可是电影里体现的主题却一直没有过时。生而为人,即使是普通人,存在于在这个社会里,永远无法避免来自社会的偏见自己家庭的压力。更何况是特殊群体,比如性少数 比如未婚妈妈……他们面对的偏见和歧视,只会更多。
5 ) 「不管怎麼樣,我們一起面對。」
母親艾草,早年也是衝破母親保守的思想枷鎖,與外省老教師私奔,走出鄉下到臺北紮根生活,然而好景不長,讓她背負喪夫之痛,含辛茹苦地帶大自己的兩個孩子,本以為可以踏踏實實地過下半生,卻又因自己一直引以為傲的兒女們在各自情感的離經叛道、違反傳統社會道德價值觀的做法而陷入焦慮、無奈之中,然而她又不得不被迫接受這些現實,公眾的冷嘲熱諷,輿論招至的壓力,親人的不解,諸多矛盾猶如一波波大浪潮衝擊她多年建立起來對生活的動力和信心。
劇情在母親是如何判定兒子喜歡男生這方面並沒有給予明確的解答,只是通過幾個暗示性的畫面,比如換藍色被單、陽臺上曬衣服無意發現豹紋內褲以及喝過的空啤酒罐、見小凡頭一次來家做客,卻發現他對家里的佈局沒有感到陌生、兒子總是帶男生回家(媽媽提起兒子以前上學時候經常來家玩的已經結婚有兩個孩子的陳建國,兒子的臉色立刻就沉了下來)、還有去鄉下的途中,坐在她前排的兩個男生互相依偎著……種種跡象和經曆使她產生對兒子的疑慮和困惑。面對徹底顛覆守舊思想的現代年輕人,她也無所適從,無可奈何,能夠做到的就是嘗試著去接受,轉變自己的人生態度,邁出那道隔閡。
女兒宋伶,在法國留學多年,受西方開放式思想教育影響,與一黑人未婚育女,兩人因性格不合而分手,帶上女兒踏上返回家鄉的歸途,給家人一個“驚喜”。
阿嬤,她的人生字典只有“錢”和“面子”兩個詞,唯利是圖,斤斤計較,任何事情都與它脫不開關係。經常苛斥保姆做事不認真,懷疑她有偷錢的惡習;經營小賣部,竟干些類似往酒中兌水販賣這種under table的缺德生意。
兒子宋海和陳正凡是一對准同志情侶,宋海思想相對傳統,念及家人故一直隱瞞自己內心情感。陳正凡早年便被父親抓包趕出家門,略顯叛逆的他骨子裏還是個孝順懂事的兒子,三不五時也會回家照顧爸爸,但對他而言,走出了這一步,也就迎來屬於自己的生活,同時他也想幫助宋海打開這扇門。兒子趁媽媽到鄉下探望阿嬤的時間,把男友接到家中一起住,整個畫面都營造出曖昧、甜蜜、很生活化的氛圍,該是現實生活當中年輕同志應該有的生活,也會是一部分人嚮往的快楽的二人世界。
他倆有兩段對白很受打動:
正凡開車送宋海回家,在車上:
凡:「你遲早要讓你媽知道吧。」
海:「我們家情況跟你家不一樣。」
凡:「沒關係,我幫你。不管怎麼樣,我們一起面對。」
海:「對不起……」
宋海躺在正凡懷裡(很曖昧),後來宋海起身坐在正凡旁邊:
「我想你應該試著跟她講講看,說不定他會接受。」
「我不會告訴我媽的,她已經承受太多了,只要她不要一直逼著我結婚就好了。……你會不會覺得我沒有用?」
「慢慢來。至少你沒有逃避你的性向。」
「曾經有想過,可是我沒有辦法逃避你。」
6 ) 今年看的最好的一部同志片
没有莫名其妙的床戏,没有撕心裂肺的冲突,一切都平淡的发生,过去。
隐隐间竟有了点小津的味道。
艾草很坚忍,阿妈很可爱。
两人间的感情似曾相识。
自从林一峰的《天使》以来很久没看到这样让人心动的片子了。
超乎意料地喜欢。没想到竟然还是真人真事改编的,难怪整个故事那么的写实化。 无论是戏剧张力,还是人物描写,都很到位,不过那个“视财和名如命”的阿嬷有些让我讨厌。这个故事要是拍成院线电影,只需要更加电影化的镜头语言就足够了,因为剧本本身真的挺出彩的!至于结局,感觉太过于点到为止了!
我觉得很写实,不管怎么来说,公视还是肯好好拍电视的。
——妈,你知道了——你们都是我生的,有什么事我会不知道,我能怎么办,塞回去再生一次吗?每一位母亲都带着一身的铠甲,而孩子就是她的软肋。
我觉得艾草的好,就在点到即止,说的不满。天水围日夜也是如此。
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莫子仪真好看~
这部电影最大的好,在于真实。对白、表情、行为,於我心有戚戚焉。没有大起大落的高潮,细节之处打动人
正中穴位。前面一团糟,我却笑;后面很美好,我却想哭。
母亲二字的重量。
两个男孩真是养眼,一个乖巧一个孝顺,互相的宠爱简直甜到人心里去了。公视剧毕竟不比电影,节奏慢了,表演拖了,但三代人的亲情和拉扯还是很到位。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不能不说老祖宗还是有大智慧的。看不懂不要紧,放下即实地...
莫子仪很帅
整个片子的感觉,就像是侯孝贤的故乡+蔡明亮的人物+李安的情感,浓浓台味,细细基情……
很喜欢这个妈妈
画面太没诚意了 呃 其实这不是重点 我后来才知道艾草这么美一名原来就是我们家在门上插着用来熏蚊子的那玩意= = 呃 其实这也不是重点
人与人之间永远都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也就永远都不存在真正的交际成功。思想与观念的碰撞,唯一妥善的方法只有彼此不断地磨合,尝试理解然后选择一个点去连接彼此。电影简单质朴,感情抓得很到位,高EQ永远要比高IQ重要。“你说什么都有道理,我就一定要接受么?”
虽然谁都没做错,但现实是妈妈必须要更坚强内心更强大才能应付外在的流言蜚语。妈妈很不容易,正如她说的:“你做什么事情都有道理,我就一定要接受吗?”万恶之源难道不是艾草的妈妈吗?是我最讨厌的一类父母了…张口闭口谈钱,贪小便宜,道德绑架,对孩子的生活指手画脚,虽然做了一点喜剧处理,但真的很窒息。还有,亲爱的房客是你吗?
好温情。全片那么平淡,可是一点都不无聊,可见功夫。不知在哪看到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真好。连着看了2部小莫哥哥的戏,帅也够帅了演技也够好了,附加声音还那么好听,怎么就没红呢?
什么都瞒不过母亲。
艾草,風中勁草,在路邊生長,生命力特強;温馨的电影,伟大的母亲,温暖的家庭。。。
「慢慢來。至少你沒有逃避你的性向。」 「曾經有想過,可是我沒有辦法逃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