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跟国外主旋律故事最大的差距,大概就是,国内写这些故事的人,自己都不相信这个故事所表现出来的理念吧。
一个主角拯救素不相识的无辜者的故事,如何才能让人信服并代入:
原则 —— 最低限度的伟光正。
【跟自黑讨好的原理一样,我说自己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就必然要有一大波人跳出来挑刺打脸,反过来我说自己就是运气好演了几个剧,那大部分人的感受可能就是艾玛你未必有点太谦虚。】
1 主角是普通人。给他缺点,不要让他一开始就伟光正,为了避嫌,让他是一个充满各种小缺点的普通人,比观众认为的自己还要差一点点(不要差太多,人渣变英雄也不是很让大部分人舒适的剧本),但是他的缺点是常见的,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艺术创造。
除了最后最关键的地方让他伟光正,其他地方他就是你我,用观众完全能理解&经常践行的方式生活和处理问题。这是代入的关键,也是不假的关键(90%的事实+10%的谎言)。
2 给主角足够的理由。能让观众想“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也会。。”的这种程度的理由。本片的最大问题就在于理由不足够。开篇努力营造的“痞子”主角,拿到了惊人数量的黄金,却在看到一个与自己完全无关的伊拉克路人被打死以后就毅然决然地走上了牺牲自己(和同伴)一心救人的超级伟光正路线。这个理由是不够的。我把自己代入这个男主,并不会做出这个选择:我是一个老兵,早就看惯了这些;我是一个精明的人,并不是憨直的老好人;我已经拿到手的是我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再拿到的巨额财富;我冒的不是我一个人的险,而是一个团队,而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很想这样;对面是看守巨额黄金的武装部队,这是他们的地盘,选择的结果是可以直接预见的伤亡。
3 更多地诚实地展现主角的内心。哪怕是十恶不赦的反派,多细致描写他的内心都能让观众产生一定程度的认同,毕竟人性总是会有相通的地方。本片主角做出救人的选择以后,一次也没有再展示他的心理活动。队友因他被俘生死不明,我们看不到他的自责和后悔,分发好不容易得来的黄金,看不到他的一丝舍不得,面对可能的军事法庭的审判,看不到一点点慌乱和恐惧,只有最后要救的伊拉克人民出不了边境线时,给了一些急切的眼神和抗争。但是!这又是完全伟光正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没有之前“男主是跟我一样的人”“男主是这么这么想的,所以才这样这样做”的充足铺垫,观众是不会买账这些伟光正行为的。
4 让主角一开始的目标不那么伟光正。一开始是一个很小很人性的目标:钱,装逼,救我的老婆孩子,救我的兄弟。只是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主角心底的正义和善良, 最终他面临一个是否要伟光正的选择,而他虽然艰难却最终选择了伟光正。
5 给主角一个转变的过程。一个在面对故事中第一次两难抉择就直奔伟光正的男主,是无法让人代入的。这样的角色更适合用于歌颂的“神话史诗”故事,或者作为主角精神导师的配角。比较好的路线是:主角一开始“跟我一样”,比我还“差那么一点点”,
他处理了一件小事,看起来“骨子里不坏”,
他遇到了这个事,仿佛有某种触动,但他还是做了普通人的反应,
他又遇到了那个事和那个事,他的触动发展成了一种价值观的爆发,并让他决定做出一个正义的行动(这时候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微小的正义行动),
这个微小的正义行动最终发展成了一个散发人性光辉的伟光正行动。
人性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可预测的东西。不要高估人性的恶,也不要低估人性的善。
美国正义拯救世界。其中可见导演内涵意义。什么是真正的人道和正义?谁能说的清楚?
不得不承认,之前对欧拉塞尔有些轻视了
尽管还是充满了美国人世界警察般的自以为是,尽管对于战争本身的反思只是点到为止,情感转折也生硬了些,但这片子做得真是有趣,几处闪回幻想和插入段落着实精彩,对白和人物冲突也挺好玩的,虽然最后还是皆大欢喜式的结局,但在这样一部电影里谁不喜欢这样的Haapy Ending呢?
可以看作是一个舞台剧 三王一傻想私吞黄金最后良心发现拯救伊拉克叛徒于政府军屠刀之下 以一死一伤黄金上缴的代价成功为自己脸上贴金 活生生把美国战争行径美化为正义解放 全片唯一一个质问美国人的伊拉克士兵最后也被男二心血来潮的道德感所压制 毕竟美国再不对也比你们对啊。悲哀。片子其实对战争实质与媒体的趋利本质都有所着墨 但毕竟是一个娱乐向商业片 你指望什么呢?更别提美国90年代以来一副代表宇宙一切正义的嘴脸总是会以次要指责政府-军方主要谴责外国人的方式做到最终让每个观众安心为止,当电影谢幕走出剧场,总得让这些观众油然升起一种自豪:嗯 做美国人 挺好
對美國伊拉克戰爭的小隱喻,美國為了金子來iraq爾不是什麽正義和人道。雖然依舊是美國的沙文主義和好萊塢的舊把戲。
夺宝,嘲讽,反战,人性,什么都有点儿也什么都点到为止。拉塞尔的手法是亮点,将本应沉重且矫情的题材处理的相当不俗。
原以为是喜剧,没想到看后这么沉重...一部值得尊敬的电影2013.9.20
胡说八道的情节+高级屎尿屁的故事发展,结尾处颇有深意的字幕才是亮点,经提醒,本片是Ocean‘s’11 12 13、美版无间道、生死狙击、马克思·佩恩、斗士、极限特工2的前传,我喜欢这种说法
lv,黄金,难民豪华车队,最后的结局勉强接受
原来大卫·拉塞尔也是走的独立电影的路数,这个反战题材也竭力要做的不同,不过那些闪回和慢镜总是有点蠢,故事的发展也始终不太自然。
4.5星,基情太感人了,导演太坏心了,康拉德和特洛伊活着在一起多好啊,还非要生离死别的,还特写了一下有婚戒的那只手,怕我看不出来吗……
四个人偷金子,形成一个阐释战争的微观模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关于战争的那些事——挂羊头卖狗肉、舆论导向、旁观的刺激与真实的残酷,都有了,不过也都没有深入。只是降至个人层面,人性还可以被擦亮,比起政治层面还是乐观美好得多了。中二少年Spike Jonez真嫩啊。
拍摄于1999年,其时萨达姆仍稳坐巴格达。有独立片的风格,不少喜剧桥段颇有黑色感。持有鲜明的反战立场,不过在对战争的反思上也就点到为止,并且难以避免的在角色个体上展现美式正义的价值观。不过“战争喜剧片”时至今日仍然是个稀有品种,这是本片最为可贵之处
中东战场题材的电影太多了,作为其中之一 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开头结尾好看,中间反而冗长……斯派克以30高龄把个有点傻的小年轻演的惟妙惟肖
大卫欧拉塞尔总能展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即使是反战题材也要以看似闹剧的夺宝故事来体现,并将战争下疮痍呈现在主人公面前,于是夺宝变成了救赎。斯派克琼斯演了一个配角,声音竟然是那么细嫩~
在现代战争环境下的「尤利西斯式漂泊记」更显得荒诞,与经典价值观中「寻找」有所不同,故事的主人公(经济学意义上的流浪汉)所梦想获得的财富继续印证着资本主义世界「金钱万能」的价值观,虽然最后依旧是一种「人财两空」却「精神充裕」的理想主义,不过所见所闻的这个分崩离析的世界应该成为某种核心表达,却事实上最后被观众和评论者所忽视。
用好莱坞商业片的架势去拍一个反战的故事,既保障了对美国现代战争的反思,又是充满趣味的观影过程,特别是乔治·克鲁尼和马克·沃尔伯格两位魅力男星的出演让这个主题和想法都蛮有意义的黑色喜剧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大卫·欧·拉塞尔是位很值得关注的独立导演,今年有部奥斯卡大热《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尽管故事的设定和发展都有一点不合情理,但它仍然是不错的剧本,情节点的设置及时而巧妙,对付这样的一部娱乐电影是绰绰有余。虽然有着创作痕迹,但这是一次不错的人道主义展现。电影中的三位主角俨然成为了现代战争中的侠士,虽然具有种种凡人的弱点,却终究怀着济世救人的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