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现实版“中国合伙人”
国产青春题材电影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走红并一炮打响,随后逐渐沉沦,近些年才有抬头趋势,像《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都有不错的票房成绩,“怀旧”其实一直是一种流行风尚,每个人都曾年轻过,年轻时都曾有过不堪回首的经历和往事,虽早已时过境迁,但每每想起,心中还是唏嘘不已,随着青春题材电影的上映,到影院里“致青春”、“怀旧”也成了一种新风尚。随着青春题材票房的大卖,相似题材一窝蜂上马,导致题材的同质化日益严重,青春题材电影开始涌现出固定套路,如:打架、喝酒、打胎……,以至于前阵子上映的《万物生长》和《左耳》因为没有打胎情节而被备受赞誉,而《迷与狂》则是一部另辟蹊径的电影,与时下最热们的“青春片”不同,该片并不局限于呈现年轻一代的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你侬我侬,而是巧妙地将感情戏一带而过,用大量的篇幅聚焦于青年人的奋斗与拼搏、光荣与梦想。围绕姜潮、蒋雪鸣、王厦扮演的三位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生活,讲述了他们不堪回首的求职之路、充满辛酸的入职历程、以及追逐梦想的创业之旅。
本片是由颜廷录编剧并执导,颜廷录虽说是一位新晋导演,但年纪并不小,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当了爷爷,生活阅历广阔、社会经验丰富,这也使他的作品不空、不虚、不泛、不假,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桥段都饱含着深意,而且在影片整体的取材、取景、选角上,把握准确,引发了观众,尤其是大学生的强烈共鸣。
三位主演姜潮、蒋雪鸣、王厦,都是影视圈的“小鲜肉”,这次组成了“鲜肉天团”共同出演,尽管他们演技还有些稚嫩,细节的表达上没有大咖演绎的传神到位,但他们都是难得的完完全全的本色演出,不浮夸、不做作、不空想,所展现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情流露,三个人就像好哥们一样,互相包容、不离不弃、相互扶持,抱团取暖,共同面对来自社会、工作、生活上的艰辛和压力。
片中的三位信心满满的毕业生,在面试的路上荆棘前行,用头破血流来体会求职的艰辛,如:被中意的单位拒绝数次、走错面试单位被嘲笑、两个月的实习期合同、等待半天却无果而终、先回去等消息就是告诉你没通过……;这才仅仅是开始,当历尽千辛万苦求职成功后,还有更大的磨难等着他们:上班第一天被下属来了个下马威、销售任务完不成被领导批评成了家常便饭、苦于找不到对口单位只能从事重体力和低薪水的送货工作、突发的灵感被领导一票否决、做好人好事被理解为乱搞男女关系……;现实生活就像一把刀子,把他们伤害的体无完肤、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使他们慢慢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现在自主创业和众筹特别流行,火的一塌糊涂,像自己开店、几个人合伙做生意等比较普遍,片中三位大学毕业生,在职场摸爬滚打失败后开启了自主创业模式,拉下脸像父母伸手要钱,筹得9万元钱,全都买了甘蔗,抛弃自尊,当上商家,进入市场开卖,这只是刚开始,还要考虑进价、售价、市场管理费等诸多因素,时不时吆喝吆喝、搞个促销、请人来唱歌跳舞助阵,这还不算完,同行的刁难、挑拨、价格战、无理取闹、甚至大打出手,尝尽是非曲直、人情冷暖,体验到挣钱的艰难和创业的不易,充分还原现实生活,堪称一部现实生活版的《中国合伙人》。提到自主创业,尽管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和淘宝网,马化腾成立了腾讯,俞敏洪建立了新东方,但他们的成功都是极少数的,成功率那也就是十万分之一或者是百万分之一的样子,大多数人还是以失败告终,其实年轻人自主创业无可厚非,趁着年轻奋斗一下、努力一把、打打鸡血、疯狂一回是可以接受的,成功了无可厚非,失败了那?能接受得了吗?片中更多展现的是一种创业失败后的“挫折教育”,这种“挫折教育”在书本上学不来,在校园里学不到,只有靠自己在创业的失败中不断总结、体会、改进、努力,直到最终战胜失败。挫折是弹簧,你弱它就强。人的一生会有起伏、历经坎坷,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所以适当的像片中那样进行“挫折教育”有利无弊。
总得来说,《迷与狂》是以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创业为主线,是一部面向大学毕业生求职、创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朴实无华、题材新颖、弱化情感、充满教育意义和现实生活意义的青春题材电影,在当下这个浮夸的只注重票房的电影市场里难能可贵。本片对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和“挫折教育”做了细致的阐述,对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和创业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 ) 《迷与狂》出品人卢瑛的挑战与机遇
黑色幽默电影《迷与狂》,与其说是一部充满了励志力量的创业指导片,不如说是一部题材大胆而尺度又恰到好处的青春性喜剧,相对于众多的卿卿我我或者撕逼扯肉的青春片而言,《迷与狂》更真实的呈现出三位毕业季大学生的喜怒哀乐,那些自我小世界的陶醉,女友面前的招摇炫耀,职场中的故作沉着,尽管每个人都被社会磨砺成了“多面人”,但他们的逃亡,他们的甘蔗梦想,无疑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由此可见,《迷与狂》这部影片,有着明显的优点,其一是故事接地气,剧情很真实,众多新鲜桥段虽然令人捧腹,不乏令人难以启齿的爆笑桥段,其三是演员挑选恰到好处,没选最贵,但选最对,典型的是人物刻画来胜出,其四是影片没有流于俗套,虽然年少轻狂谁都有,虽然社会万象令人厌,但最后还是将落点放到了三位同出校园的好基友携手创业,共赴美好前程的故事,不仅令人物变得更加饱满,而且也升华了当下年轻人拼搏不息、收获不止的正能量主题,无疑会带给观众极大的安慰。
如果探寻《迷与狂》的诞生之路,就不得不提影片的出品方浙江本真影视发行有限公司,本真影视的公司定位即为“致力于成为中国喜剧电影优秀制作商”,其实很少有公司将自己定义为某一类型影片的专业制作商,并以此为目标,全力前进的,在当下影视产业中,热钱不断涌入,人人发热发疯,各个公司都贪大求全的当今,本真影视,走的是一条精进却稳妥的道路。
作为本真影视的当家人,同样是《迷与狂》的独家出品人和总制片人,民营企业家卢瑛,则代表了搅动市场的“鲶鱼”力量,中国的影视产业,就是需要有新鲜血液、新鲜创意来不断补充“体力”,高擎“喜剧电影”大旗的本真影视,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于电影的创作,卢瑛自是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她表示作为制片公司,在销售的产品是电影,不是什么名演员,对名演员她只采取相信而不迷信的态度,所以她宁愿制作出合格的让观众喜爱的电影产品,也不愿意把钱砸在名演员身上粗制滥造出欺骗观众的电影。
在卢瑛眼里,能把剧本中角色创造性地演绎到位能被观众喜爱的就是名演员,就是好电影。她还表示:“本真影视致力于成为中国喜剧电影优秀制作商,但仅仅是喜剧还不够,喜剧片要有意义,不能胡编乱造。相信这部电影让年轻朋友们获得快乐的同时,也能获得启迪。”
当然,《迷与狂》的片名,还是充满了文艺气息,这是影片坚持品质的呈现,当众多的青春电影,纷纷打着怀旧的幌子招摇过市的时候,《迷与狂》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影片在看似不经意间,将当下年轻人的“迷”与“狂”进行了细致的解构,并以预言式的风格,摆出了狂迷一代因自身性格缺陷及社会教育失格所引发的学校与职场的脱节,爱情与婚姻的脱节,理想与现实的脱节,嬉笑怒骂之中充满了批判力量,挖苦讽刺中又不乏关切之情,贯穿了本真影视的企业理想。
3 ) 一场关于青春的无奈
青春片泛滥,谁都想分得一杯羹,于是,近期又有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上映——《迷与狂》。
导演颜廷录本是企业管理界的一位专家,跨界操刀青春电影,除了姜潮,一群全新面孔的演员,导演拿着这些人又打出了哪些牌。
带着疑问,走进影院,看完整部电影。
从最开始两个难配趴在阳台上看走过的美女同学,我以为,又走进了一部烂俗的青春片,但接下来的情节,也算是略微看到一丝惊喜,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烂。
当然,在青春片烂大街的今天,你要再讲出什么新意确实有点困难,所以,整部片子的基调依然逃不开,学校追女孩-毕业-租房找工作-男主感情出现问题-男主男配工作出现问题-男主难配一起创业-创业中发生各种小故事-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结束。
这片基本没有逃脱这个套路,要讲的无非也是青春无奈,友情可贵,梦想有的时候是结果,有的时候只是过程,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发生的友谊才最为珍贵。
所以,为了讲这个故事,本片也采取了很多的方式,我觉得,整体画面还是可以的,但有些部分有点过于雷同,比如卖甘蔗那里,卖一会,回家讨论一下,卖一会,回家讨论一下,反倒是三个人找工作那块,有点意思,也显示导演对于营销环节的一个熟知度,其他的,较为普通。
既然故事没有太多可以唠叨,咱们就说说幽默这块,这片在宣传时打出“保证让你情不自禁地笑,但不保证你会偷偷地哭”,在整部片中,确有不少笑料,几个配角戏演得比较足,比如那个胖子老板,比如那个大舌头配角,还有那个屌屌的男配,也挺搞笑,情节的设置给了影片一些小小的增色,让人不觉得过于乏味。
在演员的演出方面,女主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基本就是来配戏的,而男主姜潮很有型,两个男配刚才说了,那个演“华哥”的在形象上符合要求,但配音可能欠缺一点。
整体而言,这片作为初出茅庐之作,能够上院线并且获得一定排片,实属难得。其实,对于青春,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左耳》是一种,《万物生长》是一种,可能《迷与狂》也是一种,我们都拥有自己的青春,过好每一天,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4 ) 《迷与狂》:梦想距离百万个乔布斯的现实
文/温翔
最近很多关于青春题材的电影凑档期赶热闹,但真正触及灵魂深处的影片不多,不是杰克苏和玛丽苏的玩爱情游戏,就是失恋痛定思痛的治愈系,关于青年人创业的电影真不少,除了一部陈可辛的《中国式合伙人》,但那也是成功学的舔伤,实则很多年轻人奔跑在创业大路上,成功的必是少数,更多的是碰得头破血流,血本无归。
不说《迷与狂》有多触及到青年人的痛处,但它必是真实反映大学生创业难的一部用心之作,可能类型青春题材电影大卖的元素它没有具备,没有华丽布景,也没有当红明星暴晒颜值,也没有更多曲折爱情煽情,也没有逆袭成功人生得意,但它却是那么让人不能忽视,创业难,难于上青天。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接地气,多少大学毕业生找不着工作只有啃老,高不成低不就,他们受不了四处碰壁的尴尬,耐不住漫长的煎熬,影片中叶肃、黄大中和张小闲等三个年轻人,他们努力过,也奋斗过,但现实很骨感,理想很丰满,他们在挫败中并没有轻易放弃,其实人生就是一本难啃的科普读物,没有投入百分百的热情,你无法感悟到其中的无穷魅力,也根本体会不了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不知道如何去融入的复杂心境。影片并没有将创业表现得像喝粥那么容易,也没有回避重重困难的阻挠。它真实的,将残酷现实一一呈现在你面前。
最近国家放宽企业登记制度的限制,鼓励很多小规模企业发展,国家也出台很多相应的税收财政优惠政策,目的就是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去创业,啃老不是长久之计,发挥年轻人的聪明才智,挥洒青春热情,这可能才是就业难解决的真正途径。
我们看到《三傻大闹宝莱坞》对读书唯上的嗤之以鼻,我们也看到《社交网络》无所顾忌施展才华创业的坎坎坷坷,当然我们也看到《中国合伙人》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欣喜,《迷与狂》并不是根据名人故事改编,但这是大多数青年人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逼仄现实最真实的一面。
看该片时,我们一直以为故事会以一个圆满的结局告终,但编剧似乎并不想落入俗套,而是一个没有OK的结局。影片没有盖棺定论,也没引发非议,但我们似乎读到这三个年轻人一直在创业道路上的不断自我抗争,因为他们正年轻,年轻本身就是一个经历困苦磨炼的过程,职场的暗黑,人际关系的复杂,这些都需要他们去面对。
影片不是一本正经的教条苛责,影片设置了三个不同个性的角色,他们是好基友,又是合伙人,更是臭味相同的室友,影片风格基调是风趣逗乐的喜剧类型,角色台词时尚生动,演员的肢体语言也充满喜感。当然不像好莱坞影片《宿醉》系列荤素乱搭,夸张搞怪。而是中国式的三人行故事,有泪点也有笑点,既严肃又活泼,既紧张又幽默。
影片设置三个大学生卖甘蔗的桥段,是影片的精彩之处。可能有人会认为大学生穿着正装卖甘蔗很滑稽搞笑,当然影片也是蓄意与卖甘蔗的大婶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他们之间发生的摩擦隔阂,也正说明年轻人创业的艰辛和不容易。三个年轻人和一个普通大婶卖甘蔗比武,显然可能会招来不被理解,但现实中,可能这只是冰山一角,生存有时候会磨去很多棱角。
该片在故事的表现手法可能不是那么讨喜,演员的阵容上可能也不是那么招粉,剧情可能也不那么令人惊艳,但导演的诚意显然已经让我们真切的感悟到,这正是他眼中的中国式广大青年的创业故事,没有成功彼岸的欢欣,也没有显赫背景的捧场,但经历过就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5 ) 《迷与狂》:现实版“中国合伙人”
国产青春题材电影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走红并一炮打响,随后逐渐沉沦,近些年才有抬头趋势,像《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都有不错的票房成绩,“怀旧”其实一直是一种流行风尚,每个人都曾年轻过,年轻时都曾有过不堪回首的经历和往事,虽早已时过境迁,但每每想起,心中还是唏嘘不已,随着青春题材电影的上映,到影院里“致青春”、“怀旧”也成了一种新风尚。随着青春题材票房的大卖,相似题材一窝蜂上马,导致题材的同质化日益严重,青春题材电影开始涌现出固定套路,如:打架、喝酒、打胎……,以至于前阵子上映的《万物生长》和《左耳》因为没有打胎情节而被备受赞誉,而《迷与狂》则是一部另辟蹊径的电影,与时下最热们的“青春片”不同,该片并不局限于呈现年轻一代的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你侬我侬,而是巧妙地将感情戏一带而过,用大量的篇幅聚焦于青年人的奋斗与拼搏、光荣与梦想。围绕姜潮、蒋雪鸣、王厦扮演的三位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生活,讲述了他们不堪回首的求职之路、充满辛酸的入职历程、以及追逐梦想的创业之旅。
本片是由颜廷录编剧并执导,颜廷录虽说是一位新晋导演,但年纪并不小,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当了爷爷,生活阅历广阔、社会经验丰富,这也使他的作品不空、不虚、不泛、不假,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桥段都饱含着深意,而且在影片整体的取材、取景、选角上,把握准确,引发了观众,尤其是大学生的强烈共鸣。
三位主演姜潮、蒋雪鸣、王厦,都是影视圈的“小鲜肉”,这次组成了“鲜肉天团”共同出演,尽管他们演技还有些稚嫩,细节的表达上没有大咖演绎的传神到位,但他们都是难得的完完全全的本色演出,不浮夸、不做作、不空想,所展现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情流露,三个人就像好哥们一样,互相包容、不离不弃、相互扶持,抱团取暖,共同面对来自社会、工作、生活上的艰辛和压力。
片中的三位信心满满的毕业生,在面试的路上荆棘前行,用头破血流来体会求职的艰辛,如:被中意的单位拒绝数次、走错面试单位被嘲笑、两个月的实习期合同、等待半天却无果而终、先回去等消息就是告诉你没通过……;这才仅仅是开始,当历尽千辛万苦求职成功后,还有更大的磨难等着他们:上班第一天被下属来了个下马威、销售任务完不成被领导批评成了家常便饭、苦于找不到对口单位只能从事重体力和低薪水的送货工作、突发的灵感被领导一票否决、做好人好事被理解为乱搞男女关系……;现实生活就像一把刀子,把他们伤害的体无完肤、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使他们慢慢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现在自主创业和众筹特别流行,火的一塌糊涂,像自己开店、几个人合伙做生意等比较普遍,片中三位大学毕业生,在职场摸爬滚打失败后开启了自主创业模式,拉下脸像父母伸手要钱,筹得9万元钱,全都买了甘蔗,抛弃自尊,当上商家,进入市场开卖,这只是刚开始,还要考虑进价、售价、市场管理费等诸多因素,时不时吆喝吆喝、搞个促销、请人来唱歌跳舞助阵,这还不算完,同行的刁难、挑拨、价格战、无理取闹、甚至大打出手,尝尽是非曲直、人情冷暖,体验到挣钱的艰难和创业的不易,充分还原现实生活,堪称一部现实生活版的《中国合伙人》。提到自主创业,尽管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和淘宝网,马化腾成立了腾讯,俞敏洪建立了新东方,但他们的成功都是极少数的,成功率那也就是十万分之一或者是百万分之一的样子,大多数人还是以失败告终,其实年轻人自主创业无可厚非,趁着年轻奋斗一下、努力一把、打打鸡血、疯狂一回是可以接受的,成功了无可厚非,失败了那?能接受得了吗?片中更多展现的是一种创业失败后的“挫折教育”,这种“挫折教育”在书本上学不来,在校园里学不到,只有靠自己在创业的失败中不断总结、体会、改进、努力,直到最终战胜失败。挫折是弹簧,你弱它就强。人的一生会有起伏、历经坎坷,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所以适当的像片中那样进行“挫折教育”有利无弊。
总的来说,《迷与狂》是以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创业为主线,是一部面向大学毕业生求职、创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朴实无华、题材新颖、弱化情感、充满教育意义和现实生活意义的青春题材电影,在当下这个浮夸的只注重票房的电影市场里难能可贵。本片对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和“挫折教育”做了细致的阐述,对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和创业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6 ) 《迷与狂》:残酷而真实的青春
前阵子看李玉与范冰冰第N次合作的影片《万物生长》,看之前曾经被影片的“最真实的青春”而有所期待,但看完不得不感慨:这是冯唐的“最真实的青春”吧,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距离“最真实”还间隔着1000个李玉和范冰冰。反而是日前在影院看的这部由新导演颜廷录编导的《迷与狂》,勾起了内心深处更多的共鸣,这也才是普通人的“最青春”的写照!
影片开始于大学毕业前夕,三个大学时代的好友叶肃、张一闲及黄大中满怀着对于青春、对于前途的梦想与憧憬,踏进了社会,但青春的豪情壮志在现实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即使是为了尊严而坚持了很多天终于得以得到了原本很期待的工作,但工作的现实依然是距离原本的梦想很遥远,更何况,原本是大学时代就拍拖走到一起的叶肃与女朋友李雨馨,也在现实的面前越走越远,而叶肃、张一闲与黄大中又想着自己创业,从在街头摆摊卖甘蔗开始,但创业的道路也并非是原本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影片中的三个年轻好友,就像是很多当代刚毕业的大学时的缩影:青春,有梦想,家庭背景一般,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工作,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现实总是很残酷的摆在前面,即使是要自主创业也面临着重重的困境……
这几年内地电影十分的流行青春片或者喜剧片,初生之犊不惧虎的颜廷录并不简单的重复别人的类型模式,而是努力呈现出一个更加真实的青春写照。就以与前阵子的话题性青春片《万物生长》、《何以笙箫默》的对比来说,《迷与狂》里的青春无疑是更真实更残酷的。《万物生长》里的韩庚虽然也曾经历了女友的分手、红颜的不辞而别,但这何尝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会多多少少的相聚别离呢,而当韩庚再度回到银幕中时,已经是功成名就时;《何以笙箫默》也直接的省略掉了大学毕业后到功成名就的这段青春期的奋斗史,演员在努力的想要说明“我很痛苦”,但这种“痛”难以给人共鸣,反而是多了几许的笑点。相比之下,《迷与狂》则不再回避青春期的残酷奋斗,有笑也有泪,更有梦想在青春面前的残酷的痛!相对于《万物生长》或《何以笙箫默》的那种哥成功了、然后回首青春来说,《迷与狂》表现的是年轻人在踏入社会时的迷惘、无助,以及夹杂在其中的本真、善良等。
另外,新导演往往是选择青春片或者喜剧片作为导演生涯的首部作品,而《迷与狂》里虽然也夹杂了些许的笑点,但影片在类型的选择、题材的处理上,也都胜过不少的新导演的喜剧片。恶搞喜剧或者小人物的夸张化喜剧是常见的,而《迷与狂》里的三个主人公并非是那种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影片也以有笑有泪的方式探讨了他们在步入社会后的酸甜苦辣,面对爱情、面对事业,还有面对未来等,影片也不会去刻意的夸张某些笑点,反而是让人在跟随着人物的言行,笑或共鸣。
以导演颜廷录本人的成功经历来说,大可以像《中国合伙人》般讲述三个大学好友的“合伙人”成功学,但颜廷录还是避开了这种过于地摊文化的成功学,而是直面真实而残酷的青春史,带来青春期的现实的阵痛与梦想的共鸣。
挺不错的
电影
烂烂烂片
土豪我来了,521约起~~
导演是一个培训师
其实题材不错
啥
无聊透顶,三个屌丝一台戏!
不用看就是烂
毕业生,很一般的电影。
敬请两会关注一下我的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
影片也以有笑有泪的方式探讨了他们在步入社会后的酸甜苦辣,面对爱情、面对事业,还有面对未来等,影片也不会去刻意的夸张某些笑点,反而是让人在跟随着人物的言行,笑或共鸣。
真正以大学毕业生现实命运为题材的黑色幽默电影 真实地反应他们“追求自由 桀骜不羁”的青春 主要讲述了怀揣梦想的三位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后的职业选择 在经历过应聘 上班 辞职等一系列现实与内心的挣扎后 决定自己掌握自己的前途 化身奇葩甘蔗男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上演一出让人亦哭亦笑亦怜的创业旅程
一看见爱情 青春 梦想这仨词儿就想爆粗口 习惯性的 条件反射的 难受= =
刚毕业的大学生对生活的迷茫和人生的狂妄
很不错的一部青春励志片,毕业即失业,求职与创业,剧本真实,清新脱俗,语言风趣,情节感人,兄弟情深,形象丰满,性格鲜明,音乐更佳,只有部分剧情狗血和粗糙。青春不仅要有冲动,更要有恒心和毅力,要针对目标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多一句:乱撒网般地打推销电话只会让对方讨厌受骚扰,没什么收益,反倒取得更坏的效果,被厌恶被辱骂,而应该下功夫针对特定人群有艺术有研究的推销才能收获成功。
笑点高,故事拉的太长了,什么是梦想?是事业?爱情?
屎片
故事还有点现实意义 讲了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的艰辛 不过故事讲得比较粗糙 观赏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