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心里话,电影很好看。有许多自然爆笑的地方。就是小恐怖。范丞丞演技真的让我惊喜,非常放松自然,进步特别大,我感觉他就是豹哥。豹哥就是范丞丞。这可以称他代表作了,豹哥演的非常成功,身上痞痞的,心里深处却又义气。喜欢喜剧和小恐的可以去看,挺好的。加油加油。蒋龙演的也非常好,好像是叫蒋龙,不错不错。
看完《了不起的夜晚》啦~看电影前把期待值拉满了,看完后确实没有辜负期待,很惊喜,又吓人又好笑,喜剧+惊悚元素融合,气氛烘托特别到位,上一秒被吓到还没反应过来,下一秒就立马爆笑哈哈哈哈哈,而且是那种反转反转再反转,戏中戏中戏
从背景音乐、灯光氛围、音效等都有一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导演真的很会拍,演员也很会演,都很自然,真提心吊胆,范丞丞有给我惊喜到,形象改变好大,从第一个镜头开始我都没看出来是他😂,他真的蛮适合演喜剧,土味豹哥
记得很多年前看过妖妖灵,那时候就非常喜欢惊悚喜剧这样的题材,刺激中又带着搞笑,这种观影体验真的很爽,但那之后这种题材真的很少见了。今年马凯导演的了不起的夜晚来了我便早早期待,这部电影一开始我还想象不出一个自媒体博主是如何和惊悚片剧组发生故事的,海报上演员们的服装也看不出什么联系。随着电影一环接一环,一会惊一会笑,我又找到了当初的那种感觉,就是刺激!不再是以往坐在电影院中呆呆的看完全场的感觉了,永远不知道后面要发生啥,一直在嗯?啊?哈哈哈。虽然结尾处煽情起来有一丢丢那啥,但是瑕不掩瑜吧,整体还是不错的,是有意思的。
《了不起的夜晚》这部电影剧情内容很精彩,最后也有泪点。豹哥的演绎很的很让人意外,有惊喜到,范丞丞大幅度调整自己身材,这次的表演令观众刮目相看。蒋龙老师的演技也没话说,用表演阐述出了然后演没有演技的男主角,导演把微恐喜剧和黑色幽默拿捏的恰到好处总而言之,很惊喜,又吓人又好笑,喜剧+惊悚元素融合,气氛烘托特别到位,上一秒被吓到还没反应过来,下一秒就立马爆笑。小人物大梦想的追梦之旅,追梦的道路并不会是一帆风顺,会有挫折困难,但最幸运的是能有一群人陪伴着你,大家可以走进影院去看看这部电影。
难得的一部国产恐怖片加上喜剧元素超乎意料的好看,内容有惊有喜也带给我很大惊喜。小成本大制作,一群努力打拼的小人物,带着真心面对观众。主演范丞丞的转型很成功,听说是为了角色增肥20斤,演技相比之前有卓越的进步,我相信他未来一定会是个好演员。
整体剧情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戏中戏的形式反转反转再反转使惊悚和搞笑变得自然和合理化。特别喜欢豹哥吃饭谈理想和最后三宝在雨中相拥哭泣的场景,真的有深刻代入被三宝的兄弟情和遇挫不放弃的精神狠狠打动。
希望我们都有了不起的时刻,希望每一个想放弃的夜晚都有人陪你熬下去!
看完《了不起的夜晚》我相信国产恐怖片一定还会有未来,期待!
最开始是没预期的,但看了几个博主的评价和大众口碑后给我把预期弄得很高,结果是低于预期了,还是不要抱有太高预期去看为好。 就电影本身来说我只能给个及格分多一点点,你说惊悚吧也没多惊悚,你说喜剧吧我也没怎么笑,但我的那场还是有蛮多人多次放声大笑,以及有个别人被吓到不敢看和几近哭,真的是感觉到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觉得整个故事没有多有趣,而且我一直觉得有一个逻辑上或者真实性的硬伤是:难道当小山和豆发现丽妃“死而复生”时,不想去弄清楚吗?难道真的会相信是鬼并且还接着演戏吗?我觉得这还是不太符合常理,现实中应该不是这样发展的。 其实我只想给三星,但又想多加一星,是《一喜》的蒋龙、蒋易和蒋诗萌出演,这是对ta们的认可,也是一个机会,ta们这些优秀的“腰部”演员也能出现在院线电影上了,我很高兴。还有就是,这个故事本身,就像是ta们这群演员之前的困境和奋斗,小人物的历程,这倒有点像星爷的风格了。
内地版的《喜剧之王》+《回魂夜》+《大内密探》。众所周知,内地的恐怖片的谜底不是演戏就是做梦,而本片也迫不得已的选择了前者,导致本片的惊吓程度先天不足,单纯当作恐怖片看待肯定无法及格,甚至不如《保你平安》那几分钟密室逃脱的戏。好在马凯还是利用片场这一环境制造了一些周星驰式的无厘头的笑料,试图把喜剧和恐怖做一个糅合,算是后天进行了一点补救。不过最后这个友谊第一的结局真是大可不必,冲淡了那么点仅有的悬疑和喜剧气氛,情没煽起来反倒显得有那么点像春晚小品的强行升华了。
绝了绝了,马凯你太狠了,我夜里包场看这个,一开局就被吓到……………今晚连看三部电影,终于盼到包场,结果却无比期待有人聒噪,吃爆米花……好多场面我都不敢正视,甚至打开了音乐壮胆。不看预告和简介,这次跟头栽最狠。我平时都不看手机的,这次找朋友聊了几句,坚持到42分钟,还是落荒而逃。那个破落的三层小商场,也没人,就像那年玩恐怖密室后的场景,我一路跑下扶手电梯,听着有人用对讲机说,看电影那人是不是跑了啊……我退场前还想过,员工发现恐怖片现场明明有人检票,结束后却没人出来会不会很恐怖……跑到大街上,还要走好一会儿才能见到活人……感谢没有跑出高反,也感谢路过两个酒吧,有俩人难听地唱《喜欢你》《男孩别哭》,让我回到人间。我本来就是想给马凯蒋龙蒋诗萌捧个场的!其实挺有意思的,以后有人陪再刷。
有点失望,半出好戏。确实有比钻石还宝贵的“惊悚·喜剧”加持,笑点够密不俗,也有众多我喜欢的“喜剧大赛”演员的加盟,悬疑反转好几次也不差,但,最后泄气的太快,是,我知道导演第一部戏,胎死腹中,为了院线上映的这一部,憋了太久,可,弥漫的鸡汤味,让整个片子有点变味,可惜。
《了不起的夜晚》是一部体验感很丰富的电影,导演汲取了很多有趣的元素,打造了一部突破常规的惊悚喜剧。电影比较适合在影院观看,伴随着大家的笑声和被吓到的尖叫声,氛围感满满。
假恐怖、硬煽情、不搞笑、毒鸡汤,同是“元电影”,全方位被《摄影机不要停》吊着打。
自媒体与电影的握手言和,看到最后竟有点眼眶湿润。开头是马凯非常擅长的那套《中邪》拍法,在现实环境中展现闹鬼,能够产生一种有反差的以及不和谐的惊悚感。既然主要场景被设定在片场,作为全封闭式空间,那剧情必然包含了非常多的假定性,这就考验了马凯构建一个新的世界观的能力。打破叙事媒介的尝试算得上成功,根据片尾滚动字幕的彩蛋可以看到整部片子也有马凯的自传性色彩。不讲道理的制片人有解散团队的权力,但很矛盾地,如果没有制片人所制造的高压环境,又没办法催生一个比较优秀的剧本。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只是为了让片子能够在电影院上映,在大银幕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最后的拍摄过程真假交织,明知是在演戏却又能感受到所有工作人员充沛而饱满的情感。这些煽情是廉价的,是所有做电影的人所进行的一场盛大的意淫,可是真的很感人。
其实就是把《新半斤八两》鬼撞鬼的桥拉长了。开场饭店、公司的戏应该拿掉,直接由宫内戏起,由戏中戏冲破四面墙解构拍鬼戏。第一次反转出现的时机有点晚,前面的恐怖已经撑疲了。第二次反转是不用回溯解释的,因为和第一次反转的功能是重复的。最后该做制片—导演—演员的压榨关系的讽刺了吧,咋变成用改戏反映群演酸楚了呢?可以拍感动,但请在尊重故事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再去谈感动。
看的超前点映,我愿意给他5星来补分了
是那个不爱洗脚的蒋龙吗哈哈哈3月25点映喜有,惊悚也有,蒋氏三姐弟稳定发挥,没出错但也不出彩,反转套反转 三番四抖,底虽然有点强上价值但彩蛋也能看出来,这才是导演想表达的核心。开头人设铺垫不足,导致角色行动的动力不太充分,总体来说惊悚喜剧题材稀缺,还是值得一看
短视频入侵电影的典型例子,不仅仅是形式、风格,还是主题、创作意识上的全面影响。倒不一定是坏事,可能是另一种形态。这个影响迟早会来,以本片的完成度来说,还是满意的。对于马凯,能够从《中邪》的悲剧中走通一条大银幕之路,用喜剧包装恐怖,不失为一条聪明、有效、值得鼓励的路子。一些关于想拍电影的初心,还是真诚且动人的。
路演看的,摩托车雨夜斩首那段本来惊喜了一下,如果顺着这个故事拍下去,本来可以是一部不错的犯罪片,甚至大胆一点可以往邪典的路子拍,结果紧接着来了一个超级无敌烂的反转,剧情急转直下变成了温情合家欢大团圆,谁懂我是真的无语爆了,不知道主创花了五年写的剧本是就是这个样子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因素删改了,结局是真的很割裂,烂尾中的烂尾。
其实中间有大概一个小时很好看,前后半小时看得非常痛苦,整体是把喜剧大赛搬上荧幕的感觉,别扭。结尾没拍成摄影机不要停,又尬演又强煽情的,非常痛苦!
失望哈,吓,没吓点上,笑,笑没笑够。惊悚+喜剧值得鼓励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才俊导演们大胆一试,但别总想着靠煽情、励志(和yygq)来夹带私货吧。可惜了,成为不了爆款。[点映]
前20分钟像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番外。因为知道院线必不可能有怪力神佛,所以每个反转都必然是意料之中;从蒋龙演完第一场"真的被吓"之后就越来越难看,直到最后,三个人坐在雨中互诉衷肠,崩的不忍直视…可以看出,导演本人对于"拍了一半就散伙的戏""玩闹般的资本与制片人""出不了头的群演"深有体验…
难得能有一部除了开心麻花之外能让在座观众放声大笑的喜剧,有惊喜有反转更有正能量!绝对的黑马
周一围最后痛哭流涕说这TM是艺术是对本片最大的讽刺,只拍出了夜晚,没看出哪儿了不起。
本片就像是老婆饼,虽然打着惊悚恐怖的类型标签,但肯定是没有鬼的,于是在这一设定之下,很多惊悚吓人的桥段背后一定隐藏着正常的故事逻辑,这自然也消融了这一类型电影的悬念和包袱。一切谜底揭晓后的桥段其实干瘪无味不少。当然,虽然是《摄影机不要停》和《逐梦演艺圈》的杂糅,但确实也玩出了特色和风格,如果放下先入为主的期待,其实观影过程还是不错,有小惊吓也有搞笑,整体6.5分吧……
第三幕的垮塌毁了整部电影,但前两幕又让人不忍苛责。要是马凯走地下路线就好了 // 230411与三位友人重看,一致觉得第三幕可以作为导演的直白反讽(虽然依旧与前两幕基调不一,但临场高体验得以延续,结尾止于周一围“这tm是艺术”即可,反讽达到顶点)
拍的是糙了点,但看到了一个导演对电影的初心
哈哈哈哈挺好笑的啊!国内稀缺的类型混搭,惊悚+喜剧更挑观众,尤其惊悚部分碍于创作限制变成了对国产特供惊悚片的挪揄和自嘲,因此重心还是更侧重于无厘头搞笑(上厕所那段最佳)。后面的反转和升华反倒比较常规。马凯这条路在国内环境下太难走,这样温和的挑战和尝试可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