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男人真命苦,女人很凶猛
昨晚为了换换脑子,看了《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以及《在恒河里游蝶泳》。
前者最早是听范晓萱说的,她为这个片子做音乐,
后来又听周迅提过,她在里面演了十分钟。(可惜成片并没有看到)
一开始,钮承泽就不断提醒观众,这是“伪纪录片”:
好玩就在难分真假,看完了我忍不住去查——张均宁到底是不是钮承泽女朋友啊?
即便是假的,拍出来的,可是那种真实的成分实在太有意思,
比如他和屈中恒谈戏那一段儿,屈中恒得知自己要演一个自焚的人,
惊魂不定啊,但是又必须掩饰,必须维持第一次见一个导演的演员那种面子功夫……
关于电影,有句著名的话:
摄影机存在,是为了被忘记。
在纪录片中,会牢牢的提醒观众:摄影机是在场的,这是真实的。
而在伪纪录片中,摄影机是被遗忘的,但是同时,你又强烈的感觉到它“在场”,就像被偷拍。
这种“缺席”同时又“在场”的感觉真的好好玩。
这两年伪纪录片很流行,我觉得以后会越来越流行。
电影的表层有很多吸引人眼球的东西:
一个导演为了扎钱,叫一个女演员去和大款睡觉,
一个晚上又是吸粉,又是招妓,大款才撇一百万,妈的这一晚他已经花了十几万,
心情不好找过去的戏里的女无名氏“上山”,搞了一次车震,
记者拍到了,说是在和女演员在车里谈剧本,
童年伙伴成了黑社会老大,老大说:“你他妈还想当李安,我还不想混黑社会咧!”……
但是在这样的外壳下,其实竟然写的是感情经历:
出轨之后,决定向女朋友跪地坦白,自己和她最好的女朋友上过床。
那种疼痛,那种厮打,无论是背叛的一方或者被背叛的一方,都痛入骨髓,
这种经历,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
他抛出来的,是每个人的死结。
我看的时候飙泪,没什么可说的,太真实了。
男人很无奈,女人却很凶猛:
《在恒河里游蝶泳》是讲一个在日本社会碰壁的女孩,
不顾一切跑到印度,乱七八糟状况百出的旅程,
在就在这热闹混乱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信。
最终跳进恒河,游出美丽的蝶泳。
除了印度的风光,异域的风情,给我最大的惊喜其实是演员:
长泽雅美在我心里,一直是清纯的乖乖女,
但是在这部片中简直是完全外放,肢体语言直接,可爱得不行,
一直怪叫着演完全片,充满爆发力。
实在是太厉害了!
2 ) 你想当李安,我还不想当黑社会呢,人生哪那么简单
你想当李安,我还不想当黑社会呢,人生哪那么简单
文_谢长留
我觉得这部伪-纪录片真的没有白看,不管钮承泽私下是不是个拽人,不管他和张钧宁的关系到底有没有描述的那么惟妙惟肖,我还是要承认,这片子对我来说很受用。
鬼才知道这社会到底怎么了,我到底怎么了,我的人生怎么了,反正我不知道。说个最俗喇最无聊的例子。我大学毕业之后体重飙升20斤,20斤哦,不是小数目,这二十斤肉均匀的分布在我从脸开始到脚底这段空间里,陪伴我起居、工作学习、混吃等死的每一天。其实我早就想把这些肉让它哪来的哪回去,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终于有一天,我一周没拉屎,导致大便郁结,医生说,这些和我暴饮暴食也有关系,还有就是生活不规律,好,为了革命的本钱着想,我下定决心减肥。
我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进食标准和合理的饮食搭配。包括早中晚的各种安排都尽然有序,我还在几个我十分爱吃但是又得忍痛割爱的食物旁边用彩色马克笔注明:吃必死。还用ps制作了吃必死的桌面。结果嘞,咔了。周一上班第一天就胎死腹中。部门来了新员工,晚上大家一定要出去聚餐庆祝,庆祝什么啊。今天他来,明天她走,可能今天他来,明天他就不来了。谁说他来了,我就得陪吃陪喝啊。我不去,好,所有人都说我搞独立,不合群,还有人非说我不去,她也不去。我叫你去死,你去不去啊!
最后,得,怨不了别人,还是我自己立场不坚定,没原则。去吧。好,点菜,都是鸭血旺、辣子鸡、水煮肉啊这种油大的菜,还非得喝酒,没办法啊,头儿也在,大家都喝,我也喝,反正我来也来了,就好比什么,既然你无法反抗,就只能选择享受。那我也只能既来之则安之。
好,我减肥的决心是百折不挠的。周一不能开始,我周二开始。周二不会再来新人了吧。嗯,周二客户请吃饭,晚上七点半,我给自己规定晚上五点以后不吃东西。嗯,歇了。
周三,晚上赶稿,凌晨两点多的时候实在饿得饥肠辘辘,两眼发绿,头皮发麻,大腿都情不自禁的乱抖。看字儿都是双影。打开冰箱门,里面只有几枚鸡蛋,我心里洼凉洼凉的。回到电脑前继续奋战,打算用精神胜利法克己制胜。最终没能抗拒荷包蛋的诱惑,一边在脑海中憧憬油黄的荷包蛋,一边想象它的美味,垂涎欲滴。而且,我不光吃,还吃了三个。
这就是我的现状。
我想说什么?我就想说,你觉得很容易的事情,往往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阻力,包括内在的外在的,你觉得就那样啊,没问题啊,ok啊,你就去做好了的简单的事情,其实根本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如果你觉得简单,我只能说是你的脑子很简单。
我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影片最后,钮导貌似听从了商咨女的建议,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了。而且他也改头换面获得了心声,可是最后呢?还不是要被迫出来卖。卖自己卖别人。你真的离得开吗?任我行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你想退出江湖?怎么退啊!你有种就去做陶渊明,你就算去做唐伯虎,你还得种桃花换酒钱呢。
别傻了。就像电影里乌龟对钮导说的:你想当李安?我还不想当黑社会呢。人生哪那么简单!
3 ) 去伪存真
一开始有点不习惯这样的看似纪录片却不是纪录片的风格。因为无从辨别哪些是真的哪些是编的。
看着看着就完全融入了。体会到娱乐圈的辛酸、黑暗、无奈、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外表的光鲜亮丽掩饰不住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
钮承泽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不快乐负责。”的确,快乐或者不快乐,是可以选择的。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也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担起责任。有的时候我们只是因为懒得去改变现状而放任自己不快乐,纠结在现状中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知道某些改变能让自己快乐却不愿意去实现。
活该。
这部伪纪录片很真诚。现实确实是残酷的,要去面对,要承认它的残酷。但快乐是自己的,你有权利选择,有能力实现。
4 ) 【2】一个台湾导演的自白
■片名:《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导演:钮承泽
■上映日期:2008年4月11日(台湾地区)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比起那些死气沉沉或大洒狗血的台湾青春爱情电影,拍偶像剧出身的钮承泽另辟蹊径,第一部电影长片跟观众可以说是坦诚相见。
钮承泽是谁?人称“豆子”、“豆导”。他童星出身,少年得志,主演过《小毕的故事》和《风柜来的人》。之后一度起伏沉沦,找不着出路。直到改行进入电视圈,拍摄了《吐司男之吻》和《求婚事务所》,有了新的事业。新电影相伴的记忆,台湾电影半死不活的现状,钮承泽是直接见证人。他忘不了电影,更希望拍出属于自己的作品(电影作品,不是电视剧),于是就有了这部《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开场五分钟不到,影片就告诉你片名跟庾澄庆当年那首满大街放的《情非得已》有关。豆导正和圈内朋友海阔天空地胡聊乱侃,信心满满地准备开拍一部伪纪录片针砭时弊,名为《情非得已之××××》。不过事情并没有按照预先设想的发展下去,没有投资、员工萎靡、剧组停工,钮承泽更是心力交瘁。观众可以把里面的故事看做是发生在《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拍摄之前,或者它干脆就是一部精心设计的假纪录半剧情影片。总之,钮承泽达到了话题电影的目的,曝光电影圈的内幕种种又不忘大揭自己的伤疤。影片在去年金马奖上热门一时,可惜完败于李安和他的《色·戒》。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里有许多台湾演艺圈明星的客串,如采访段落里的蔡康永、小S、 S.H.E的Ella,因吸毒泪流满面的屈中恒、“爆料天王”邱毅等也是以真实身份出现,此外还有周迅等人客串的戏分,可惜被删。他们基本上扮演现实中的自己,从事职业、名字角色都是一模一样,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混淆。为了拍片,钮承泽到处拉投资,拍摄不顺利、资金周转不畅等内容,将一堆影视圈的八卦笑料统统丢了出来,有点考验观众对于真实事情的判断力。其中有几段特别精彩,包括屈中恒讲起谁谁吸毒被关进勒戒所,钮承泽劝丁宁跟投资人“潜规则”办事,制片陈希圣的老油条本色(《一一》的执行制片,兼出演了“阿弟”一角),钮承泽跟人上山车震被拍等等,简直是真实版本的“贵圈真乱”。
开头结尾各有一段关于快乐的街头采访,显然钮承泽要说的是他的不快乐和之所以不快乐的原因。呈现出来的电影却是带有挖苦自嘲的喜剧色彩,跟普通人一样,钮承泽遭受着无处排遣的内外煎熬。外面一环表现为台湾的社会大环境,电影拍摄和手下公司的问题。内里一环是他的自我反思,与女友和母亲的矛盾复杂。类似作用于人的影响在其他台湾电影并不少见,比如《深海》的精神空虚、《练习曲》的价值取向。社会问题、民愤不满,总结出来说明台湾不是一个进行电影创作的好场所。
这部电影某些时候很不严肃,人物粗口脏话、满嘴跑火车,有时候又显得过于严肃,开谈创作焦虑、人生追求、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这是一部不规矩的台湾电影,与钮承泽自认虚假的偶像剧更是相去万里,它值得一提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突出一点就是它巧妙地展示了创作人与电影作品的诚意所在。钮承泽把姿态放得很低,他也是个有着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的凡夫俗子,做错事也会茫然。像对母亲的心结,对女友的欺瞒,更是加分不少。
钮承泽的脱颖而出证明拍电影首先要有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他从台湾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抱怨扯到在台湾搞出市场的纪录片,再以伪纪录片为题,想着好好干上一票。作为有冲劲和野心的创作人,他被束缚在了最基本的钱字上。能做到这点在台湾本土并不容易,因为见过太多重复老套内容、大打艺术幌子的台湾影片,可以说是洗脑和谄媚。《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讲述观众感兴趣知道的东西又适当暴露了创作无力的来源,一旦观众心生“导演拍片不过如此”的想法,这就是一个双赢的结果。【for 北青报】
=====
补:第一时间写了的,结果迟到半个月,后面还有篇幕后乱弹。想法无非是尽力去推荐一部不大一样的台湾片——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部片子与过去一二十年台湾电影是否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矫情做作究竟是这里面的出口成脏,还是那些以音乐为题校园电影里一尘不染的爱情乃至民俗风光电影原住民的纯质生活,在给那些烂片添过吃力不讨好的文字前提下,还得讲讲为什么支持这部影片。
5 ) 情非得已。
不是不爱你。只是。学不会更爱你。
或者只是因为偷懒。因为疲累。
所以soul mate才显得如此重要。
男人永远是双K制的。
king outside while kid inside。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拉锯战太苦。
ta怎么舍得给娇弱的女人看。
何况那女人。本来就还是孩子。
和解。
肆拾岁时才发生。
之前。
sentimental kills。
那国王越酷。
那孩子越苦。
那人看不见。
看得见的永远不能称之为潜规则。
不说闯荡。只是在江湖上生存
就要对各处的规矩明晰得柒柒捌捌
甚至捌玖不离拾。
不可说。不足语。
真没什么好解释。人就是这么无聊。
我情非得已。
可是我爱你。
妈。和马麻。
情非得已 之 生存之道。
http://ashleyvivian.spaces.live.com/blog/cns!A2D218B02B27E74F!822.entry 6 ) 男人四十,华丽暗疮,情非得以?我了。
故事其实是这样的:
“妈,我快四十了也,要创作啊!!”
一直走偶像派的导演,
哦,顺便说句,导演是个男人,
突然要走实力派了,要创作一个有深度的电影
于是,他就做了一些快四十岁男人有所不为但必为的事,
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影响是深远
后果是严重
拉赞助,间接拉了皮条,
寻找爱,顺便关爱了女朋友以外,还包括了女朋友的好朋友
四十岁了去咨询心理医生,
得到了一个要坦诚的答案
坦诚,也许是对的
但是问题是之前他并不觉得不坦诚是不对的
突然之间有人扭转了他的心态,他心软了 ,他妥协了
而且他也接受了应该坦诚这个决定
所以他快四十岁之前做了他最不擅长的事
坦诚
等等等等
总之,所有生活的一切给整的一塌糊涂
其实剧情本身并无任何的吸引,
男主角长的一张春耕脸。但身边美女无数到是一个的看点
就连到了最后,绝望的他仍然想证明自己,而想强行占有曾经的女朋友
却发觉曾经的女朋友蔑视的他,连抵抗挣扎的欲望的没有时
男主角的脸扭曲的时候,更是突出了可怜又可悲的这一点
男主角的女朋友叫马麻
马麻不行找妈妈
男人向女朋友解释坦诚他轧了不少"纯洁的男女关系"爱做的事,包括她的好朋友的时候我想笑,脑里就想的哪个陌生台湾字:轧(整一个得了便宜还卖乖)
男人向妈妈哭诉的时候我也想笑,他们不爱我````小朋友们欺负我
社会的错,心理医生的错
当他在叨叨絮絮的时候,我总是想笑
永远都是别人的错
有句话叫:男孩要走多长的路才能被称之为男人
我看着哥们够呛,起码都是一长征。
影片最搞笑的还是去看那个心理医生女人
医生说:你要是不按照我说的去做,我想我也帮不到你。
真是佛是你鬼也是你,怎说都是理。
人类在没有出现心理医生这个行业的时候
其实地球也是照转的
现在我明白了什么叫: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部片子其实整就是一个:无病呻吟
你丢他到索马里饿上几天
你让他回来再谈下他的理想
他的理想就是一块馒头
男主角为了他的理想而尽一切努力
但是金钱方面,看来还是计划了一部分资金,
让他可以泡吧喝酒,吸粉泡妞,交际应酬
我会去想,如果换做是一个生活中的快四十的普通男人
他会是怎样?
3班倒,2点一线,
背着老婆存点私房钱买烟喝点小酒?
偶尔窥视下夏日大街上小姑娘的后腰蕾丝边?
为了自己的理想终于攒够了钱给自己买了套《马克思列宁理论全集》?
影片的最后,
马麻说:我开始不相信男人
我想:得了,所有的都齐了!
我靠,就是因为有这种男人败类存在
老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上前颤抖的问句:姑娘,有男朋友吗?
MD,现在还得多问句:姑娘,有女朋友?!!!
据说,本片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欢迎
一个影片你要是喜欢
我想那是因为有共鸣
所以我想在业内欢迎,也是有业内的道理的
谁都需要爱
但是做人不要贪心,也要学会珍惜
影片末端,丫跟我玩变身`````````?
丫的龌龊过瘾后才想清纯
是不是太晚了点?
末尾,我突然想到一个小故事,刘德华说过,拍过很多与性感惹火有大胸无大脑有关,大俗票房导演王晶
"你以为王晶拍不出所谓有深度,有思想的电影吗?王晶毕业于中文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王晶曾说过,他自己是什么不重要,最重要是观众眼里,他是什么才重要."
最后
我觉得本片不能说特假
但是我不觉得它是一五一十
片子一开始就在装的让观众觉得它是在真实
但本质
其实还不过是
狗皮膏药下的华丽暗疮
看到最后才想起来,原来编剧之一是我朋友。真实得有点可怕的片子,豆导果然有实力!
钮承泽总想做什么都不在乎的大丈夫,最后还是一个什么都放不下的小男子,活到现在也跟风一样的男子没关系,那都是天生的,所以他不快乐,名字就难受的,心软混什么黑社会嘛
脏话在最后自白中几乎不见。不知道那个改变了什么,戒酒戒烟戒女人,可逃出圈子了么。马麻要继续麻木么。
伪纪录片的逼真程度直超纪录片。一个向生活不断撒娇的人只会把人生搞成一团糟。撒娇的借口真的可以很多,事业压力吖、一时糊涂吖、情非得以吖、或者寻找原生家庭的伤痕与罪咎,小时被妈抱少了吖……借口只要想找,总会有的。只有不再给自己找借口不快乐的那天,快乐才会来。
"你TM想做李安,我TM还不想做黑社会呢."
很巧妙,借伪纪录片的壳,避免了拍成诉苦片。
本片以伪纪录片的方式,电影游走真假之间,真实诚恳地呈现生命挣扎,并将男女情感中“坦诚”的重要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加上对现今社会与政治幽默嘲讽,带出台湾当代社会许多光怪陆离的现象。
社会乱想 社会乱象 钮承泽就是钮承泽 龙套都很大牌 面对无奈的现实 最终的结尾反倒显得异常黑色 台湾男人骂脏字还真是别扭而难听
个人情结超严重。
我最喜欢的是豆导和张均寗在餐厅那一节,张均寗说:现在想起来,还真感谢你当时的坦白,要不,整段感情都像是一场欺骗.另:豆导哭得声嘶力竭的时候,我被那只路过的猫弄笑场了。不好意思。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xNzI2ODg=.html
快乐和不快乐只是一念之间,所以还是好好的选择快乐,好好的过好每一天。台湾电影中很有诚意的一部作品。加上艋舺,钮承泽算是地地道道的文艺青年范,游走在资本市场和文艺坚守的纠结边缘。另,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当年没有考电影学院的方向正确性。以上。
人之所以不快乐,都是因为自己心里面的贪嗔痴,不是任何外在的原因。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不快乐负责,政治的、媒体的、社会上的所有乱象都只是反映我们内心的不平静而已…
惊讶的与今天看得另外一部片儿的主题吻合,想的都是doc的那句“Dear Jesus, i don't know what makes people live such miserable lives"。(或者,干,这世界TMD怎么了,操!)话说,还是很想吐槽,豆导,你啥时候才能不那么爱演啊!自恋之集大成之作,简直都想扣一颗星了。。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负责。)别告诉我这是真的!别告诉我这是真的!别告诉我这是真的!(你怎么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加倍地还给你。)别告诉我这是真的!别告诉我这是真的!(每个人的生存之道,都有其情非得已的地方吧?)别告诉我这是真的!(你在乎的事情越多,你越容易不快乐。)—— 2020.04.09:昨天看《康熙来了》12.01.11-钮承泽“爱”的树枝状,然后冒出了重温《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的念头,今夜便找来观影:1.初次看片时对片中一众卡司以及采访片段出现的蔡康永与小S都比较陌生,如今反倒因相对熟悉了些而增加了人物角色的代入感;2.和2015年的《下众之爱》一样,电影的故事情节让我对梦想之路的某些现状产生心酸、嫌弃、无奈、畏惧等心理;3.采访了Ella却没有Selina和Hebe;4.台词里脏话太多,有时还是会听得不太舒服;……
越到后面越变味
What.On.Earth.Have.I.Done.Wrong.2007.PROPER.DVDRip.XviD-BACKUP
贪嗔痴,放开了是不是就能容易点?只是钮承泽配张钧甯好怪= =
灵修辅导广告片。重要的事情不是在于做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安置它在生活中的意义──解释就是这么一回事。虽然是一部有点矫情的伪纪录片(为什么台湾人总是那么纠结亲子关系),但至少纽承泽坦诚得很可爱。
IMDB之这样的台湾片还算可以,比那票神狗同志青春校园音乐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