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位是另一种围城。没坐上的想坐上去,坐上去的就不想下来。
这是我看完两季《空王冠》之后映在脑海里的第一句话。
当初之所以想看这部系列剧,单纯是因为读《亨利四世》时出场人物太多太乱,想通过影视给每个名字安上个具体形象方便阅读。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有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你先看了电影,那这文学作品原作多半是要被毁了的,因为你的想象力的翅膀被束缚了,就好像你看完86版《西游记》再去读吴承恩原作,每个人物形象在你脑子里都被固定住,几乎没有给想象力驰骋的空间。而我看《空王冠》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为了寻求固定的人物形象以便支撑自己读原作。这里就要感谢BBC选角实在太优秀,超出想象。
Ben Whishaw(江湖人称:本卫喵)饰演的亨利二世,凭着柔弱瘦削的小身板将亨利二世的外厉内荏诠释得淋漓尽致,不知是否是剧方刻意安排,在造型上竟然给人近似基督的错觉。
Jeremy Irons(江湖人称:铁叔)饰演的亨利四世,可谓气宇轩昂,在位后期由于篡权带来的良心上的折磨、失眠、以及神经质得到了完美体现。铁叔擅长演绎畸恋和变态(代表作《洛丽塔》、《蝴蝶君》、《故园风雨后》,颤抖吧),这个角色觉得很有突破,演绎得很有味道。
Tom Hiddleston(江湖人称:抖森)饰演的亨利五世,早年还是太子时混迹在民间放荡形骸每日对酒当歌,即位后人格突变正经又靠谱,这么喜怒无常、患得患失的角色还真挺适合抖森的。尤其是他穿着小红皮夹克带着小红贝雷帽一身奇装异服上朝见国王老爹时,被铁叔扮演的国王老爹一掌打翻在地那一幕简直笑喷了,不由让我想起了大熊猫妈妈一巴掌打飞怀里熊猫宝宝的视频。
Benedict Cumberbatch(江湖人称:卷福)饰演的理查三世,我的天这角色简直是为卷福量身而造的好吗(已逝数百年的莎士比亚满脸问号)?那邪魅奸诈的笑容,那玩弄权诈的机智和狡黠,那畸形的身躯和病态的心理,被卷福演绎得活灵活现,好像被真的理查三世附体。
其他名气没有上面四位那么大的演员里有两个人给我的印象很深,一个是理查三世的老爸-约克公爵理查,作为玫瑰战争的发起人,颇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气质。另一个是饰演安如的玛格丽特皇后的,一个黑人女演员。一开始我觉得她不适合这个角色,因为她的外貌和气质远远没有剧中让Somerset伯爵和亨利六世一见钟情的魔力。但是作为玫瑰战争中和约克家族顽强抗争、同懦弱夫君形成鲜明对比的强大的女性角色,这位女演员表现得十分出色,那精湛的演技彻底把我征服了。
扯了半天演员,点题说一下《空王冠》的主题。既然是空王冠,这部剧的立场可谓不言自明。既然注定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何历史上的人们不成功便成仁、舍身忘死、前赴后继地挤破了脑袋就为了抢这么个王位呢?当然,作为早已知晓每个争夺皇位的胜负结果的现代人,我们不能以一个活在未来的人的眼光去揣测一个活在过去的人的想法,毕竟眼界、信息量和价值观完全不同。对于历史我的知识和理解都十分浅薄,因此也做不了什么深刻的分析,只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国之君,万民之首。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耀或许是推动人们抢夺王位的最大动力。作为一介草民,我从来没有体验过拥有权力的那种让人迷醉的感觉,也因此很难理解为了权力连小命都宁可不要这种抉择方式。但是从《权力的游戏》里瑟曦面对小指头说的“信息就是力量”时回应的“权力才是力量”(power is power),以及《纸牌屋》里弗兰克说的“金钱是那种十年就倒的大厦,而权力才是屹立百年的古建筑”,我们对权力的力量可以窥见一斑。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掌握生杀大权,受万人敬仰,子孙后代可均享荣光…但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你会选择哪个?借用毛姆的话说有的人看着天上的月亮,有的人看着地上的六便士,说到底还是一种选择吧。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的权力。我觉得这一点英国历史和中国历史有很大的不同。《空王冠》里展现的王位争夺(鉴于我不了解英国历史,不敢以偏概全,因此只限于本剧)发生在贵族之间,是一群血统、身世方面本来就有资格继承王位的“窝里斗”。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政权所宣扬的“君权神授”在英国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要远比中国历史上更大,因此继承王位时对于名正言顺的要求也要比中国历史来得更强烈。当然中国也是自古以来王权便是受命于天,血统纯正、名正言顺也是王位传承的重大条件,但在朝代更迭时中国也有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这样的完完全全的农民出身,有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英国历史这么看确实有很大不同。尤其是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玫瑰战争自始至终是一场局限在贵族内部的战争,平民受到的影响很小,贵族青年死伤严重,这在中国古代是很难想象的。
最后抛开历史想说关于统治者的选拔,我个人可能更赞同柏拉图的“哲人王”的想法。统治者可以看成是一个和木匠、裁缝一样的职业,非世袭,能者上位,没有特权,但有与之能力劳动相匹配的酬劳,有让他安心治理国家的环境。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按照柏拉图的想法推行,由于人类的劣根性只会产出一群专制的暴君(尤其读到柏拉图的优生学主张时,感觉希特勒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反例)。王位的特殊魅力会让这些人坐上便不愿意再下来,甚至不仅要自己坐一辈子,也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在这个王位上坐下去。所以我说,王位是一种被施了魔咒的围城,有些时候比起仰头看月亮,低头在地上找找六便士也挺好。
“理查三世成为最后一个战死沙场的英国国王。”在查阅有关理查三世的资料时,出现的这句话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理查三世是这个系列中唯一一个从反面塑造的角色。理查二世也好,亨利六世也罢,尽管没什么能拿得出来的政绩,甚至直接导致了国家动荡,但莎士比亚仍然把他们树立成让人同情的形象。而理查三世,虽然在位时间非常短暂,却在历史上获得了相当不错的评价。从他的经历上也能看出来,他是一个非常有胆识、有魄力、有谋略的人。尽管本尼按照莎翁的原作还原了这个角色,可我对他还是一点也讨厌不起来。相反,我觉得这个人物在人格上是非常完整的,既有他残忍暴虐的一面,又有他温和开明的一面,如此鲜明的性格特点正如他所说:“I am myself alone.”
莎翁的这几部作品讲的是英国动荡时期的历史,没有一个王朝在夺权之后能稳定发展起来,总是在最辉煌的时候戛然而止,仿佛一部戏剧刚刚演到高潮就突然落幕。似乎每个国家的历史都是这般惊人的相似,官员们劝理查继位的时候颇为有趣,可能历史上的理查在当时并没有动王座的心思,但剧中可谓是将拒绝“演”得非常到位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曹操晋魏王的时候,只是在我们这儿得拒绝三次以上,想要名正言顺得到不属于自己的权利可真是太难了。但实际上在我心中理查三世更像明成祖朱棣,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好皇帝,也都抢是了侄子的位置,如果不是身有残疾,我想理查也会如此神武吧。剧中让我比较诧异的情节是英国人竟能忘记血海深仇转而牵起敌人的手,有时他们为了复仇不惜一切代价,有时却能为了共同的仇人而亲密无间,这种妥协我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可能这就是人性当中复杂的部分吧。
这部剧是这几部戏中除《理查二世》外,独白戏最多的一集。这无疑给表演增添了许多难度,本尼却出色完成了这次任务。他把人物的复杂、多变、虚伪、狡诈都刻画得非常细致,完全没有用力过度的痕迹。你会被他伪装的真诚打动,也会被他的心机惊得不寒而栗;你能理解他从小到大受到的那些冷眼和委屈导致了他性格的扭曲,也能理解他在完全黑化后却因为良心作痛而总是被噩梦惊醒;尽管有时候是由于他的性格过于极端而导致了他的不幸和悲剧,但你还是会忍不住对他动恻隐之心为他感到一丝悲哀——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本尼的诠释和塑造。因此本尼这次表演是值得给打满分的。还有一个设定我觉得非常好,就是理查总是在用手指不停敲击桌子以及总是处于漆黑的环境中独自一人在下棋,这两点充分展现了理查内心的躁动不安以及深刻的,孤独。剧中其他演员的表现也非常出色,眼神、表情等细节都拿捏得非常到位,尤其勃金汉公爵。还有,我现在终于能理解玛格丽特的选角了,表演功力着实很强。
“A horse! A horse! My kingdom for a horse! ”
给我一匹马,我将一直战斗到死。
空王冠目前一共出了两季,改编自莎士比亚的作品,五代君王的生死交融,描绘了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之间的恩怨情仇,演绎了中世纪大英帝国的辉煌与动荡,展现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人性的善恶! 手无实权被迫退位惨遭迫害的理查二世,平定叛乱却疾病缠身的亨利四世,放荡不羁治国有方战胜法兰西的亨利五世,孱弱寡断患有精神疾病的亨利六世,身患残疾却残忍暴戾的理查三世,共同演绎了一场宏伟的史诗巨作! 荣华富贵不过过眼云烟,血雨腥风无非利欲熏心!当你坐拥天下,俯瞰众生之时,所有的阿谀奉承不过是惺惺作态;当你卸下王冠,化身平民之时,残存的不离不弃才更加难能可贵!
看了开头才想起亨六下我忘了看...anyway...第一次看Richard III原来是这样的故事,也是恶毒的内心被具象化了的典型,接下来就等着almeida看拉叔版了。
(一言不合就用族谱谈血统。《理查三世》追妹子太容易了。心狠手辣。结尾的远景很恐怖。)
比不上55和95的版本。唉我干嘛对电视电影要求那么高。
卷福的表演过头了。还有,看来女人被男人的假牺牲打动这种桥段始于莎翁啊。
本尼在塑造这种邪典人物方面真的是太出类拔萃了,开头一大段的独白看得人拍案叫绝。
卷福演的太拼了~ 莎士比亚真是把理查三世写的一无是处
給整個空王冠系列滿分 用心的好作品 看完感覺收穫良多
一个生长畸形,自幼缺爱,连亲妈都嫌弃的王子,也难怪他性格孤僻、暴戾、多疑了。挺可怜的一个人
最后一部依然很赞,我尤其喜欢让节奏更紧凑的蒙太奇,玛格丽特的诅咒和最后的波士委大战都是。真心诚意地说,马脸对于弑亲狂魔Hellhound的一面表现得还不错,不过nuance还是缺了点;而且就像他的哈姆雷特,soliloquy明显强过和其他演员的互动,看起来太过执迷于个人表演的成功了。
莎胖的宫廷戏配上马脸真是又长又臭。亨七Luke Treadaway的颜令人非常满意。
几乎是本尼的独角戏。安茹的玛格丽特,爱德华六世的王后以及理查三世之母站在一起的时候让人想起麦克白里的三女巫。。。据说莎翁是有丑化理查三世的,把亨利都铎更是写的天纵英明,估计也是吹捧下伊丽莎白一世的祖父好过审吧。。。
两季里节奏最好的一集。卷福演的理查3,犯起坏来让人背后发毛,正常起来又楚楚可怜。求婚戏比书中文字描述有说服力,甚至比伊恩爷爷那版有说服力(大概是颜值的胜利)。喜欢结尾的处理,比以前看过的两版都好。
玫瑰战争最终章。尽管本尼演的百分百恶棍,求婚戏还是有种异常的性感……莎翁那个时代坦白形体扭曲导致心灵扭曲算政治正确(如今迪斯尼就不敢)。魔鬼想毁掉并带走一个人,先满足他所有欲望,使其虚无,失去生趣
后半完全可以假装自己是历史剧了,压在战争残酷上的点连着亨利六看下来也挺唏嘘的,拍得不错~白金汉公爵和两位小王子很抢眼~bc有几段很好,有几段则觉得过了,不过最后一刻瞬间有替他叹一声气,也是不错了……倒是女爵奶奶没有想象的出彩~
本尼老师的演技非常稳,Richard在得到Anne后的喜极而泣,被小王子嘲讽后的愤怒,以及焦虑时敲桌子的动作,都是在原著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将人物性格诠释得堪称完美。从此对BC和BBC刮目相看!!An Oscar, an Oscar, an Oscar for Benedict!
电视剧拍得看得太累,莎士比亚的台词还是适合戏剧,不需要把所有都一一展现出来。本尼的理查三世正常发挥
我终于get到了BC的演技!年轻演员果然应该多演演莎剧嘛
卷福演什么像什么。
莎剧是检验演技的重要标准啊,在同一个系列里更容易看出来本尼的演技确实比抖森要好;求婚那段居然觉得莫名动人,果然女人都经不住甜言蜜语……以及美好的颜啊(难后经不住甜言蜜语的结果就是死于非命)……这集应该算这个系列的演技标杆了吧,连两个小王子都超入戏
最爱的一场戏是三个女人在两位已逝王子墓前的对话。相互控诉,罪孽却连成了一个圈,最后大家都是受害者,将手握在一起。新王加冕,最后一幕却给了尸横遍野的战场和望天的玛格丽特。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丑恶的,亨七也并不是终结乱世的救世主,玛格丽特的诅咒一一灵验,那也不是她真正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