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很感动,现在的城市生活太嘈杂,却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去到一些偏远的地方生存,韩松虽然进入藏区,途中的种种困难很难不令人放弃,但是藏区的人民之淳朴,待人之真诚。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看到,可以重视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可以帮助他们的未来。他们的内心是干净的,是充满对未来无限憧憬的。
昨天,机缘巧合看完了这部讲述青年教师韩松援藏支教的电影《藏草青青》。
老师这个职业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职业,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开始,教育从贵族扩展到平民。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大部分老师也秉承着“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教导着我们。 影片讲述了姓名为韩松的青年老师为了下基层镀金选择了援藏支教,他原本想着待三年回家谋求更好的发展。他也没想到他舍不得西藏的孩子们和他深爱的姑娘。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援藏事业。 影片告诉我请相信真爱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就可以问心无愧。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不能和坏人同流合污。否则和他们没什么区别。 最后,这部影片值得我们每个人观看学习,他们持之以恒做好事的决心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平凡的人确做了最伟大的事。
其实看这部电影,我是感触特别深的。首先,我虽然没去过西藏,但去过甘孜阿坝那边,学校虽然有,有些学校建的也不错,但是每个村子之间离的特别远,孩子们上下学特别麻烦,还有就是老师,优质的老师很少会去这些地方任教,所以师资力量很薄弱。
其次,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来成都工作之前,我在重庆的一所本科院校教书,那里基本是没有少数民族的,有也是少数土家族这些。现在,在成都的一所专科院校,这个学校里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孩子,彝族,藏族,羌族的孩子居多,也有部分回族,甚至还有新疆来的哈萨克族,在教这些孩子的时候,与汉族孩子还是有所不同,我感触颇深。
最后,我想说,有些片段看后,我都要留下眼泪,韩老师是伟大的,孩子们是积极向上的,家长们是善良的。大家的质朴,大家为他人着想的心,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佩服韩老师,我也想做一个能影响孩子们的好老师,共勉。
景色很美,人心更美,希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有更好的发展,希望我们的祖国也越来越好。
电影故事并不复杂,一个从北京毕业后,去西藏支教的老师,与藏区孩子们的故事。
可是电影好几处,我都情不自禁眼睛发酸,大多是被藏区人的纯粹而备受感动。
朗措大哥特地给老师准备的厕所、与盗猎者的勇敢战斗、对一个远走之人的等待、
孩子们为草原下雨做的准备、自由蹦跑在草原上的天性、眼睛里对知识的渴望和老师的尊敬、
村长准备的米和牦牛肉……
我们总是在影视中看到别人的故事,试图在其中找到与自己灵魂共鸣的那些东西。看完这些人的人生态度,我感觉完成了一种净化。
这或许就是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换来的。
藏区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让支教老师不知所措,但孩子们的善良纯朴,让老师心坚定不移地做出奉献。
知识改变命运,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梦想的追求都寄托于前往支教的教师上,而主人公用自己的付出,也将换来孩子们的光明未来,也会换来整个藏区今后的发展改变,这也是我国多年发展模式的缩影,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天叫囊木地叫萨、天上星星叫噶玛、河水叫曲火叫梅、太阳尼玛月达瓦、山峰叫作日、山口叫作拉、坝子叫作汤、森林叫薪纳、道路朗嘎桥桑巴、村庄冲色田兴卡、房子康巴人叫米、额却阔是我你他”,来自北京的支教青年男老师,在艳阳下青青高原草甸,隔着一条清澈的小河水,与河对面洗衣的本地美丽姑娘眼神交汇,姑娘的那个璀璨的笑——是一切关于爱的美好传说……怎么后半截突然垮差了呢?影片中间部分,没有回家的老师,大年夜面对莽莽高原上的夜空,繁星再亮再多,也是一望无际的纯粹的黑。这样的黑夜里寄托思乡念母之情,再被本地姑娘一声清亮亮的“老师看什么呢”打破、继而请回屋里吃饺子,年夜一场雪、有酒有歌,为什么不把歌再唱得更久一些呢?一场年夜大雪之后,换了话事人。之后还有一场本应很好的告别的戏,铺垫渲染都不够,仓促促的只把不想送别但必须修路送行的师生情的感动,十成体现了三成。再之后剧情跳水……回京探母病情,别让躺在病床上的妈妈讲道理啊,故事线一下子母子情成主导了,再怎么解释再返回高原都变得很跳了。画面对切北京病房和高原学校真不好看,随便用上个任何切换手段都过渡得更好吧……接下来影片把可以非常感人的故事拍摄剪辑得越来越不能接受——回高原学校示爱、结婚,然后立刻老夫老妻,男主角突然重病,病愈师生聚餐、老师最惦念的参军的僧格打来的电话说有了女朋友也是老师,然后这个女朋友捧着僧格骨灰回来把老师刺激得再度病倒……都是好素材,再拍一部藏族少年僧格小英雄成长传奇不好么?素材没问题,孔雀翎子做了鸡毛掸子。到片尾了,最燃情部分二老坐在草原上仰望苍空,女主被安排一连串的眨眼是几个意思?画面里非要带上一个轮椅把手做前景又为啥呢?不是矫情于构图,是画面内容破了故事情绪。以及影片里重要的线索人物本地为孩子们花尽若干年收入的帅哥哥,给了那么多情感线索、事迹线索,咔嚓就死在莫名其妙冒出来的偷猎者枪下,还给偷猎者很多余的设计了个计谋、然后就再也不提了……片中好多明信片一样美到震撼的镜头,到片尾看不出震撼只剩下一地遗憾。
可以成为各TOP佳作的遗憾铺满了全片!
作为一位泪点极高的观众,却被这些真实的剧情感动的稀里哗啦,真的好久都没有看过如此高质量的作品了。
在偏远的藏族地区支教
困难的地方,需要美好的人去填
最喜欢和感动的电影🎬
只有经历过才懂得什么是珍贵,母亲简单的几句提问,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我的归属,有爱的地方,生命才有了意义。爱情不老,青春不死。
你的心在哪里,家在哪里
讲述老师到偏远地区支教的故事,联想到不丹电影《教室里的一头牦牛》和中国电影《蓝学校》。不过《藏草青青》给我的观感不及豆瓣7.7分带来的预期,影像的真实感于我不如《上学路上》《遥望南方的童年》等,其故事编排个人也不太满意,情节的推进有点想一出接一出的拼凑感,好些剧情段落缺乏起承转合,甚至感觉突兀跳跃,…… ★★★☆ 想想,与其将故事线拉长拍《我的教师生涯》,还不如缩短拍《孩子王》?
好美的景色,好感人的一生!
好狗血的剧情……支教话题的电影推荐好好看看《教室里的一头牦牛》。5
这个剧让我想起最近有个朋友,深夜向我倾诉做老师的烦恼,遇到调皮的孩子伤透了脑筋。也聊到张桂梅。老师这种职业是有神圣性的,要做一个好老师,必然要有牺牲精神。
虽然是支教题材,但如果当作简单的风光片看效果就还可以
这部片子让我安安静静的看完了,几次泪目,感谢导演和演员让我还能感受这样纯真的情感。
支教老师和藏族姑娘的CP磕到了。
虽然是关于支教藏区的中规中矩主旋律,但是看到韩松一一背下孩子们的名字这一段还是热泪盈眶。突然想起来乌兰察布的牧羊人,假如他有机会见识到花花世界,还会愿意回来吗?
这类主旋律片子中,这部起码拍的不俗。
这是一部温情而质朴的影片,藏区的孩子们淳朴善良,韩松老师也是为了藏区的未来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他和孩子们相互影响,相互成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工工整整的支教题材主旋律电影,是感人的,但是是中学课文式感人。另外真的大家都穿的太干净了,看看万玛才旦的藏影服化道,那才是真实的。
还是很感动于这样的正能量,雪山擎着蓝天,青青草地上白云飘,景够美,人的善良和奉献更美。
好家伙,直接把《鲁呐呐之歌》的剧本扣下来套。
世界上有很多个门,你打开不同的门就会有不同的风景,有人渴望外面的世界,有人也愿意坚守在这一方土地上,送他们去看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