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镜头在影片1小时05分左右出现 00’00″ 一下车乘客无一例外全部都向左走出镜,目的是尽力遮掩大巴门玻璃反射造成的穿帮 00’15″ 主角离开月台,刚好有一个女乘客从他身后穿过,此时近处另一辆大巴从左方入镜,大巴驶过先经过月台一根立柱再行至主角身后,此刻的角度可以完美遮掩会产生穿帮的大巴玻璃门上的镜面反射,之后大巴行至右侧,女乘客跟男友相遇拥抱,再次完美遮住要命的反射。大巴从右侧出镜后镜头摇向左侧,又一辆大巴驶来,男主角转头张望,提步快速穿过道路,大巴的位置和行驶角度可以保证前挡风玻璃不会反射出任何摄影机拍摄的画面。 00’28″男主角走到近候车室位置,近处立柱有个盯梢的,这时镜头除了向左水平移动外还要向近处对焦方便看清盯梢的人,然而此处稍微有些仓促,略微慢了半拍,近处稍微有点失焦,镜头移动也稍微有点快,但也不排除导演安排,因为快速焦距转换在现代设备的技术上难度不是太大。之后男主角穿越有一大片玻璃门的候车室,这个镜头非常要命,镜头在远处跟,然而当镜头摇向左侧时势必会看见大片玻璃门上的反射,然而奇迹出现了,一个背包的女士刚好出门完成了这次完美的镜头左摇。然后男主角进入了候车室,但候车室要命的两个隔间之间有玻璃,导演很聪明,在左边场景的布景里做了手脚,因为之后镜头也再也没多向左有一丁点儿的移动,可以推断在左边不可视的区域,上方有些许用于体现自然玻璃之感的补光,其他的光全部挡死,或者有黑布遮住整个中下区域的所有布景,造成的结果就是玻璃反射几乎消失了,但在主角、玻璃和摄影机接近的这一刻为了保险起见导演又安排了两个乘客走过,但此时其实玻璃里的反射几乎已经不明显了,之后主角大步要迈出候车室大门,大门当然是玻璃,但此时面朝摄影机的方向几乎是逆光,所以完全没什么可担心的,绝对不会有什么反射可以看得见。 00’46″主角出门,抬头望天看见有飞机飞过,这个时候摄影机做了个90度的圆弧移动,但实际上是一个移动圆弧半径不断变大的圆弧移动,略微仰角,此时摄影师变了焦,没错,是个变焦加移动的镜头(Trans-Trav)为的是保证大步后撤避免之后的右摇镜头正对候车室玻璃大门产生穿帮的反射,然后摄影机右摇时一个Zoom拉到中景,当然这个安全第一的导演还是安排了一个乘客走向候车室稍微遮挡一下玻璃门,但从角度上说这时已经完全不可能在玻璃门看到穿帮的反射了。 00’56″ 主角向右行走,摄影机同时向左平移,这个时候又要出现一个在近景石柱后的盯梢者,但这次的对焦简直是无懈可击,时间掌握的十分精确,结合之前的情况可以断定摄影机一定没有任何编程完全由摄影师手动控制。 01’02″ 主角经过的画面远端有一些年轻人聚集,此时有一个快速的Zoom拉近,当然此时也要对焦,这些年轻人起到了在万一失焦情况下挽救画面的作用。 01’05″ 主角一个回头,摄影师迅速再次环绕主角做了个环绕90度的绕动,然后摄影机后撤,再左转(后撤),总之紧跟主角,这一段同步跟的相当不错,单帧画面主角都相当清晰。 01’21″ 换面右端一辆车鸣笛驶过,主角扭头一望,把观众注意力带走一点,因为摄影师要上电梯了,可能会稍微有一点画面不稳定,但值得膜拜的是这个镜头很稳定,如果不是镜头突然仰起很难发现主角和摄影师已经一起上了电梯。此后可以发现画面右端的桔红色瓷砖呈现完全的哑光状态,两种可能:一,运气好碰上个年代久远的地铁站瓷砖不怎么亮;二,摄制组事先喷了大量发胶。当然我倾向于后者,而且是整个地铁站内部所有的瓷砖,因为之后的右摇又会有一大片瓷砖,完全完全的高哑光状态,几乎连顶部布光的反射都看不见,如果是的话,那么工程量浩大,起码要用50瓶发胶,因为扶梯下来的这个通道内部要向从布光上做手脚几乎不可能,顶部几个大灯一览无余,纵向空间狭小,内部虽然有不少石柱但是相对还是开阔,所以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总摄影师设计的整个场面。 02’07″ 在环绕了几圈完全把观众绕晕了之后打斗就开始了,打斗还是中近景画面加上全景环绕的,内部一览无余,估计这摄影师屁股后头跟着至少有导演场记加助理总共3人吧,而且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强力尾随,这个时候录音估计是不可能的了,所以现在回想一下之前的场景和镜头,这个没有收音师的三人合体团队多么强大,外加一个强大的后期录音的团队,不然这一段是死活都不可能有声音的。之后这段打斗的节奏控制我就不说了,已经足够强大了,这个时候动作设计的节奏在强大的场面调度面前已经份量不够了。 最后飞刀插人的镜头完美结束,完成了瓮中捉鳖的主角朝着进来的同个方向又跑出去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酸梅电影”,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最近亚马逊又推出一部名为[汉娜]的新剧。
特工老爸和萝莉女儿,为了逃避情报机关的追杀,他们在北极圈无人区过着避世生活…
如今女孩长大了,也终于要回归复杂的世界。
这部新剧刚开播一集就收到了一片好评!
有谍战、有动作、还是萝莉养成系,想不火都难…
可实际上,这部[汉娜]并不是新鲜故事。
因为在8年前,同样的故事就已经被拍成了电影 ——
汉 娜
Hanna
亚马逊的美剧[汉娜]正是翻拍自这部2011年的电影。
(今天讲的是电影版哦)
时间回到8年前。
彼时西尔莎·罗南还不是“伯德小姐”里的叛逆女青年,十来岁的她出演萝莉杀手 —— 汉娜。
影片中金发、肤白、目光炯炯的她可谓全程高光:
小清新的剧情里她静如处子…
动作戏的场面里她动若脱兔…
尽管年少的西尔莎在身手和演技上都略显稚嫩,但她的个人气质完全hold住汉娜这个角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
反派特工玛丽莎由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饰演,一老一少相爱相杀的猫叔追逐也是影片亮点之一。
然而同样是[汉娜]的故事…
美剧版各种好评,而当年的电影版却一边倒差评!
影片导演乔·赖特执导过[救赎]、[至暗时刻]、[傲慢与偏见]等经典作品,几乎都是8分以上的影史佳作…
而这部[汉娜]在豆瓣只有6.1分。
难道是电影拍得不好?
或许只是因为,它的风格在8年前显得另类…
壹/冰雪隔离的小公主
虽然北极圈的无人区能够躲避追杀,但天寒地冻的环境也使得汉娜生活艰苦且枯燥。
小小的汉娜必须学会打猎劈柴等谋生技能,而从她乱糟糟的发型和破烂不堪的衣服,就能看的出…
她是在低质量的生存,而非生活!
但好在有特工艾瑞克这个全能父亲。
所以汉娜即便从没离开过冰天雪地的极圈,也依旧跟父亲学会了多国语言、生活常识、世界百态…
只不过,她的认知仅停留在“概念”上!
片中有这样几个细节:
当父亲为她授课时提及“音乐”一词,汉娜好奇音乐是什么,聆听音乐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尽管掌握了求生的武力和技巧。
可归根结底,汉娜只是个充满好奇的小女孩,就连看到飞机掠过都会赞叹这“神迹”般的场面。
这样的“养成模式”让汉娜变成了一棵世外独苗!
离开冰天雪地的隔离,是必经之路…
贰/花花世界的大冒险
“外面的世界很危险” —— 是父亲对她的警告!
而当汉娜冲出了冰天雪地,来到了热带沙漠时,她就像踏上了火星的人类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惊叹…
甚至缓缓张开双手感受热带的风沙。
危险的世界,在初来乍到的她看来竟是这么美丽!
故事也由此变成了一场新世界的大冒险。
汉娜第一次和坏人交手…
汉娜第一次认识新朋友…
汉娜第一次和男生交往,甚至还差点失去初吻!
汉娜在外面的世界尝试了很多生第一次…
而外面的世界好像并没有父亲说的那么危险,汉娜的旅行也更像是一场冒险的童话故事…
叁/一场反叛的成人礼
不过话说回来…
越是危险的东西,往往就越是美丽!
看似美好的花花世界实则危机四伏 ——
就像故事里的反派。
他们有着靓丽、可爱、俏皮的外表,女特工玛丽莎打扮精致略有洁癖,而她雇佣的则是一群蠢萌黑社会…
不过别小看他们…
漂亮可爱的坏人,做的是最心狠手辣的坏事!
片中玛丽莎和她的手下作风凶残且不留活口…
他们的血腥残酷和花花世界形成极大的反差,就连出场自带的蠢萌BGM都让人不寒而栗…
Thedevilisinthedetails TheChemicalBrothers-Hanna(OriginalMotionPictureSoundtrack)
这段名为“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的经典配乐
名字和曲风的反差也是相当的讽刺了
影片的高潮时刻,汉娜和玛丽莎在游乐园1V1对决。
玛丽莎用谎言哄骗汉娜。
但画面中她背后却是张着血盆大口的大灰狼雕塑…
镜头将童话的魔幻和现实的残酷合二为一…
就像是寓言故事,成人打造出的童话世界明显带着欺骗性,打破这些谎言才是汉娜成长的必经之路!
肆/汉娜的真实身份
汉娜曾是政府秘密培育的一批婴儿。
他们被抽离了恐惧同情、增强了身体力量,可随着这项计划被废除,这批婴儿面临被杀死的结局…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养父艾瑞克将她救了出来。
但她的真实身份又是谁呢?
影片核心的主角除了汉娜,就是女特工玛丽莎了…
有趣的是汉娜把玛丽莎视为仇敌,可玛丽莎却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要杀汉娜,甚至还带着一丝温柔。
因此有不少影迷都猜测:玛丽莎就是汉娜的生母!
除了发色和眼眸相同之外…
很多细节也说明玛丽莎对汉娜复杂的情感,出于个人情感她不愿杀死汉娜,碍于职业又不容汉娜活着。
就像童话故事里的人物:
冰原野地里成长的汉娜外表看似脏乱不堪。
内心反而单纯如白雪公主…
都市公寓里生活的玛丽莎即便再精致华丽。
却好似黑皇后般心狠手辣…
最后的结局也和[白雪公主]类似,都暗含女性成长过程中对母权的反叛情绪。
同时也侧面证明了…
陪伴汉娜成长的那本[格林童话]终究也只是骗局!
所以啊,这部[汉娜]并不是单纯的动作片。
用合理的逻辑、严谨的剧情去审视它…
得出的肯定是差评。
但是如果把它看做一场带着讽刺性、象征性的黑色幽默,那么这部[汉娜]简直是荒诞到出彩的典范…
有着类似风格的[杀死伊芙]、[去tm的世界]、[韦恩]等当下热门美剧英剧都大放异彩,备受追捧…
所以说电影版[汉娜]似乎有那么点生不逢时!
如今美剧版[汉娜]只播出了一集。
乳酸君我也好奇,美剧版会如何讲述汉娜的故事叻?
(发送汉娜有电影,也有美剧哦)
给四星点勉强,不过罗南+凯特+艾瑞克的表演,以有颇有风情的配乐,镜头时时洋溢着欧洲文艺片的小柔性,还是不错看。
像过山车,一直在爬坡,结尾piaji一下子就down了~
所以说预告片很重要啊,这就是一个森林系少女的逃亡故事,BORING
好演员都糟蹋了
是的,姐最终还是开车狂奔一个多小时,去看了hanna。值得。台词简练,故事清晰,该搞笑搞笑,该严肃严肃。配乐尤其给力,因为是化学兄弟。很受不了的是这么好的电影,google到的信息却很少,大都自动关联到HANNAN 蒙大拿上去了,这不是SB么。。。
其实应该是3.5的,文艺腔的大侧光用得有点多哦亲,配合Chemical Brothers的音乐就好像Adidas的跑鞋广告有没有!!!
看来做人最重要的是投个好胎
本来至少四星的电影,但是乔.怀特的文艺片情节使得该片的节奏不一致。西尔莎.罗南的天然萌力度已经够了,一些在风中凌乱的长镜头有点多余。
配樂出彩 凱特死的也太搞笑了點吧? 動作片就好好拍動作片玩什麽文藝 喬懷特還是老老實實去拍正統文藝片吧 別破壞了我的蘿莉殺手情結
披着动作惊悚的外衣,外带讲了下一个自幼远离文明的人如何重新适应文明和融入社会。影片太强调氛围和形式感了,以至于故事缺乏吸引力,角色始终目标不明,不受喜欢太正常了。即使有最中意的两个女人。
各种吐槽点啊,从头可以吐到尾。好多细节就像是喜剧片,刚开始还有模有样,后来变成文艺公路片,最后变成科幻片了,逻辑很不顺畅。倒是全片的感情渲染都透露着一股文艺范儿,配乐以及汉娜爸爸被尾随到地铁站的长镜头很惊艳,此外汉娜爸爸Eric那个演员其实很有味道!业余金发杀手很有喜感很抢戏!
好看
少女情怀总是诗,杀手少女也不例外,足够炫酷,逻辑为零
这是我今年看得最差的片子。kick ass用2个镜头说清的事情,该片用了开头的20mins,结果还不如kick ass说得精彩。
文艺青年拍动作片真是伤不起啊⋯⋯要文艺就老老实实文艺,要商业就认认真真商业,什么都半调子真受不了⋯⋯白瞎了这些大牌好演员⋯⋯
http://www.funshion.com/subject/97008/
就是个Chemical Brothers的超超超超长MV,鉴定完毕
电子乐铺展开来的一段冰冷冷的复仇行动。
还真……就只那样了,萝莉打枪什么的倒是拍得很帅和海扁王里那一段有的一拼而且更凌厉点
布兰切特死的太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