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件小小的谋杀案作为线头,抽茧剥丝的破案过程中,竟然引出了四人帮组织上海民兵暗地里密谋造反夺权的这样的反政府反革命滔天黑幕......怎么样,是不是瞬间就有了想看的欲望?
除此之外,满屏散发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革命理想主义,无产阶级专政,战斗,自由!这些离我们渐行渐远的词汇,在电影中被着重描述,反复提及,他们就不害羞吗?还是更应该反思,如今的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扭曲的羞耻心呢?
《405谋杀案》,通过上海这一城市及故事的展示,成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剪影:无处不在的标语,动荡的政治氛围,人民保护思维浓厚的内心...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另一部更加隐晦但同样通过杀人案件来折射出当时社会氛围的韩国电影——《杀人回忆》
由点带面的剧情推动,横跨建国前到文革后的时代跨度,以及散发着革命理想主义光辉的主题思想,颇为通俗化的故事讲述手法,难得!
在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想能不能有人重拍这么经典的电影。看完反而释然了,当代以及将来,没有导演及团队能够有当年那样的革命理想主义光辉以及对时代的深刻把握。毕竟,我们是在讲一个故事。可当年,他们都是故事的亲历者,拍的都是他们自己的故事。如果真要选一个勉强的,我希望是姜文导演。
(ps:1.印象深刻的台词:一切都会过去,唯有真理永存。战斗,自由!无产阶级专政,不能让他们糟蹋成这个样子 1时18分 2.印象深刻的演员:一位警察未婚妻的酒窝,中国演艺圈需要这种自然清纯脸庞,最后的老戏骨,看守所负责人 3.印象深刻的镜头:黑色画面下两人的拥抱,给侧面远景,两人站在拱桥上的剪影,一位戴上了警察帽,另一位在行礼,配合上“一切都会过去,唯有真理永存”的配乐,革命浪漫主义气息爆表)
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形式上用文革样板戏的套路塑造了一位为了遏制文革势力反扑的英雄。主人公是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全片唯一的逻辑严密者,只身深入虎穴,与“敌人”贴身肉搏,保全队友,最后为“真理”献身,以一个大无畏的眼神结束全片。令人联想到《沙家浜》中郭建光。
内容上影片讲述了一个颇为讽刺的故事,当年的地下党员拯救先进学生,如今的正义警察拯救蒙冤记者,历史轮回,“好人”与“好人”在监狱重逢,展开了同样的一场出于“正义”的拯救行动。
风雨经年,“好人”依旧坚持信仰,并且依旧出于丧命的边缘,暗示体制本身公正性的不健全,无法满足法理上公正的存在,影片结尾,英雄助记者逃亡,告知记者去找他的“老上级”,如此可保无忧,说明在现有的体制下“好人”无法保全自己,需要倚靠体制外的特权才能够获得“自由”。依靠特权而反对另一特权,唯一的不同是,保护他的特权是“真理”,迫害他的特权是“邪恶”,这一切都是出自主人公角度的主观定义,为了“战斗”和“自由”。 打倒了四人帮的体制下,正义依然是需要靠个人道德来维护,靠的是“明君”,而非法治,英雄表面上看起来是真理英雄,实际是道德英雄。
影片全方位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几类典型人物:邪恶的“反扑”派,正义的“真理”派,蒙冤而认命的人,蒙冤而不认命的人,善良正义但却只想自保的中间人。影片选择了最可爱的形象来担任中间人的角色,有好的工作与爱恋,平稳踏实,故不愿淌水太深,他其实代表最广大的群体,不十分关心孰胜孰负,殊冤殊真,只求安稳现世。片中的英雄有拔高的成分,坏人亦有刻意的曲笔,唯有平凡的大众属于真实,而真实的基础上方能建设可爱。四星半。博凯推荐。
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405谋杀案》这个总长度仅有97分钟的电影里,竟然至少出现了不少于96个不同的角色。演员表只打出了19人的名单,实际上有台词的演员就多达55人,没有台词但有清晰镜头的角色则有至少41个。
演员如下(安出场先后顺序):
1.丁娟
2.陈明辉
3.钱凯
4.刑警小王
5.李良
6.公安局法医
7.徐亦斌
8.饭店女服务员(一句台词“你们的菜”)
9.赵欣华
10.赵欣华客轮船长
11.居委会干部(一句台词“这就是阿三的家”)
12.橡皮鱼阿三
13.老孙头
14.动物研究所女负责人
15.黄丽芳
16.引荐钱凯接近阿三的线人
17.陈明辉孙子辉辉
18.鲁浩
19.陈明辉妻子
20.指纹鉴定技术人员
21.东海电视台摄影师
22.方明山
23.电视台台长
24.台长助理
25.刘国强
26.刘国强妻子
27.县招待所女服务员小琴
28.刘国强妻子
29.方明山妻子
30.方明山女儿
31.郊区客车售票员(一句台词“找你两块八”)
32.黄山清溪农场负责人
33.黄山男民警
34黄山女民警
35.黄山守林人
36.林富根
37.黄山哨卡负责人
38.黄山哨卡助手
39.黄山打手甲
40.黄山打手乙
41.调查车号民警
42.汽车公司负责人
43.预审处男民警甲
44.预审处男民警乙
45.预审处女民警
46.解放前伪警察甲(一句台词“他妈的你聋啦”)
47.解放前伪警察乙(一句台词“自摸清一色”)
48.黄山卡车司机
49.看守所警察
50.看守所看守
51.看守所看守助理(一句台词“出来”)
52.赌徒甲
53.赌徒乙
54.赌徒丙
55.赌徒丁
群众演员
1.报案邻居
2.洗印现场照片工作人员
3.公安局开会时六个警察
4.电视台排练时十二个女舞蹈演员(一个还给了个特写镜头)
5.县招待所七个男女服务员
6.抓捕方明山的两个外地警察
7.开卡车扔木棍的歹徒
8.解放前伪警察八人
9.林富根身边的打手甲
10.打手乙
11.打手丙
1,好看,太他妈好看了。这语言设计和镜头逻辑。对电影语言的理解完胜现在的从业人员。碟片封套上印着一句话:把中国最优秀的电影珍藏在家中。一点都不吹牛逼,实至名归。
2,徐浩峰说的那句“男人的伟业总是逆世而行,逆世之心敏感多情”。这电影不就是写照吗?仲星火老师饰演的老干警两次说出的“一切都会过去,唯有真理永存”,每一个字都让人澎湃。最牛逼的是结局还有点开放式的意思,对抗体制的个人英雄,最后何去何从?七九年的片子啊,这个格局还敢这么玩,厉害!
3,口号:战斗!自由!毕竟老艺术家们做事儿,开始以为戏点在当时还是个小帅哥的徐敏身上,没想到这小哥被一个姑娘的爱情给腐化了。老干警却叼着烟,悠悠说道“风再大,绝吹不倒高山”。线速铺垫由一个疑似三角恋爱导致的谋杀案牵扯到政府高官涉嫌反动政变,有条有理而十分紧凑。两个年近半百的老同志,最后为了维护人民和政府的利益,分别前的那一个拥抱太有力量了。
4,尤为难得的是,动作戏竟然也拍的十分凌厉。除此之外的文戏也是几乎处处都可以看得到创作者的思考与创新。难得,佳作。
共产主义款的弗里茨朗,政治隐喻版的比利怀尔德。转场真叫一个绝,花活儿包袱也水准高,奔着wen/ge后遗症去,却穿着个罪案故事的袍。尾声栽入当时的大语境里,一片血红。
配乐像film noir,又像意大利黑手党的骚灵调调;道具戏服年轻人都时髦,表演比之前看的舞台痕迹少很多。镜头构图很特别,总让我想起希区柯克,难得79年就做到如此,比现在的国产片都好很多
摄影太赞 转场和剪辑都是大师水准 强过现在90%国片 剧情也是峰回路转 表演特别好 仲星火演什么是什么 一身正气的老刑警对他的战友说:一切都会过去 只有真理永存
后文革伤疤电影,“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篡党夺权者,野心大,阴谋毒,诡计狂,405谋杀案,真是罪该万死,一枕梦黄粱,铁帚扫而光,功绩何辉煌,拥护X主席,拥护党中央……”一切都会过去,唯留光影惠存
1979年设置完成,1980年上映的吧,当时可谓票房惊人,想是今天的电影也无法企及的。票房过亿,而当时的电影票城市里大概一元二元,广大的乡村也就两三毛钱。
很老,又很时代。如果有新导演翻拍同样剧本,很难被好评。所以“好看”是相对于同时代其它国产片的比较,片中经典能找到众多同时期国外电影的出处。当然,导演也许只是想法一致了。但同时代电影中不乏脚本,台词,表演放今天看依旧精彩的经典
绝对冷门佳片!既有时代性又超越时代,强大的故事,完善的编剧,用细节将环境和人物交代得十分饱满,缓急得当的节奏,复杂的场面调度,丰富的机位,一直在用镜头语言说话。尤其过场的设计太用心了,从头到尾看得出整体的规划和剪辑的干净利落。结尾略囧,不过居然有些感动。大片,绝对是大片!20211107重看(发现正好隔了10年),缕清剧情后发现有些线索设置得有些牵强,很多支线都靠巧合支撑。而且最后仲星火回去继续战斗的动机讲得不是很明白,可能是为了直面罪恶吧。想降一星,终究下不去手。各种过场、调度、开篇演职人员卡那里太出彩了,太喜欢了。
一切都已过去,唯有真理永存。
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79年的电影拥有一切NOIR电影的成熟要素,对白简练,人物立体,镜头和剪辑都非常精彩,有机地把推理和政治阴谋结合在一起,尽管台词富有时代特征,仍是个少见的侧面反映四人帮粉碎当头阴云密布的电影。那时的党员还真有这觉悟,悲剧一般的老陈为何没有成为后来影迷心中的偶像?
哈哈,片头冲洗照片形式的credit就很赞,哼唱很赞剪辑很聪明,各种摄影相关自反,我靠火车上怎么吃得那么好!局长一出现就让我很怀疑,竟然有格斗戏,太精彩了就喜欢这种回溯历史案情复杂的侦探片!一切都会过去,唯有真理永存,战斗!自由!是啊,我们很多东西都不及那个有信念的年代。
79年的老片,代表着国产侦破电影的最高水平,比现在某些国产片强太多了。蛛丝马迹的细节,步步为营的悬念,结尾寓意深刻,“一切都会过去,唯有真理永存”的台词经典。这片如果放到现在绝对不会过审的
这片子比我还老呢,电视里放的时候看的,然后我妈把凶手说出来了,我。。。
结构缜密、标准日活式的本格推理,连音乐都像极了《追捕》。从片头、运镜到转场等表现手法都相当惊细,加之故事上的步步为营,娱乐性十足。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最后的主题性现在是绝不可能拍出来了。
当一个真正的人民警察,是可以累死的,所以现在几乎没有几个警察是真正“人民”的
以前的创作者,我觉得才是能代表以及值得被代表的我们的作者。既有大胆试验的创作实践力,又有中国人骨子里和谐、克制的美学风格。熟稔地讲故事,有意识地把控心里节奏,和不甘放弃的批判揭露精神,这才是中国电影对观众的应有的尊重。环境越来越好,好像懒人也越来越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时期拍的电影,吸取了很多国外黑色电影的营养,最明显的是和《追捕》相似度99%的配乐。片子有两个“题眼”,一是时间设定在76年6月;二是老警察的一句“实事求是”。有人说尺度大,其实是当时的需要而已,尺度从来都一直掌握在有关部门手里。
当年 3 毛钱一张的电影票,竟然能卖到票房 1 亿,真牛逼。这片要搁在现在是不能上映的…
海派电影,罕见的成熟推理。集好莱坞精华,取日式推理之长。电子配乐与快速剪辑相得益彰,酷炫来袭。当年的一亿票房,表现出类拔萃,在同时代作品中鹤立鸡群。”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唯有真理永存“,与《苦恼人的笑》一样,反思深刻,台词经典。只有经历过阴霾的人才懂得晴天的可贵,沈耀庭不应被忘记。
战斗!自由!好基友!一切都会过去 ……特殊材料的CPC党员……内部矛盾最邪毒、最吊诡
国产悬疑推理片的巅峰杰作,台词简练,剪辑干脆,剧情跌宕起伏,案情发展步步深入,既有社会派细致入微的调查又有硬汉派孤胆英雄的气概。尤其是结尾不落俗套,难能可贵的塑造了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比现在的国产悬疑片强的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