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味我觉得非常好,多鲜活多有烟火气嘛,非得像舌尖和风味人间一样逼格够高才算好作品吗?我觉得一城一味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美食纪录片之一了,看的时候我很开心,对每个城市的好奇心和好感度也上升了,我感受到了那种活泼的美好。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是一种文化,一种底蕴,一幅中国的俯视图的话,那么一城一味就是一条条小巷,带有浓浓的地气,是咱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挺朴实的一段片子,选的几个城市都是特别具有代表性,有自己独特的小吃与城市味道。吃到最后,不知道是食物影响了城市,还是城市沾染了美食的味道,两者相融,成为了地标。
天津,以前只知道大麻花,不知道他们的煎饼果子这么有名,看的我超想跑到学校门口的小摊上叫一份:“老板,一份煎饼果子加个鸡蛋~”在我印象中仿佛这种小吃就只存在于各大学校门口,每天一到早中晚被一群学生团团围住,好容易抢到一份感觉大口吃掉,解馋又饱腹,难道大人都不吃煎饼果子了么?天津竟然还把煎饼果子开成了店,还有那么多人每天排队来买。
扬州,这种江南水乡城市仿佛饮食就该清淡,于平淡中见真知,遇见生活的本质。虾子面是我对它最深的印象了,一碗清汤芙蓉阳春面,白白净净,撒上一把澄黄欲滴的虾子粉,点上几点翠绿的小葱或香菜,便能让人食指大动。不知扬州美女多,是不是就是因为每天饮绵软的扬州水,吃清淡的汤水的原因呢?
香港,因为护照时间问题而错过了的那次旅行,将在我的学生时代被耿耿于怀。一直觉得它与广州的饮食很相像,却又比广州多了一份包容,是世界饮食文化交融的结果。粤菜是它的主味,在此基础之上,有加入了世界各地的独特风味,在香港,你不会找不到家,因为这里有家乡的风味。
我希望自己一直是个游子,永远在路上 故乡永远是盛放在心尖尖上的一束月光,然后在月光照拂下,行万里路,阅历江山如画,品尝人生百味。
原本是吃饭时候当作消遣来看的,结果“欲罢不能”一口气把七集看完了。 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儿女,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各地人选取自身的食材,从开始的为温饱再到追求吃的境界,见到了国人吃食的精细与特色。 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北方人的豪情直爽,南方人的温柔细腻,都体现在他们的美食中,一道道菜品从选材,调料到后期加工,是每一位大师的功夫,也是他们的情怀,在食品中融入了他们的情。 在看不见的地方,还有众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还有不曾了解的生活,也希望有机会能亲身去一探究竟,嘻嘻👀!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且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关于春天的散文,让我们在诗情画意中感知着春天的临近。
春天的脚步近了,大家出游的动作也就快了,为了给即将去春游的你们一些干货建议。
将这部纪录片,给大家一些“下扬州”的实用攻略。
不妨跟着DOCO君的步伐,走起来吧~
《一城一味》之《扬州篇》
《一城一味》是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出品,传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系列纪录片。
第6集《扬州篇》从食物出发,风趣地介绍了扬州的风情。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跳转观看全片
吃货朋友们的最爱莫过于走到一个地方,先了解一番当地的美食。
没错儿,食物里浓缩了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经典特色,唇舌间就可回味出独特的魅力,何乐不为呢?
去到扬州怎能错过著名的“淮扬菜”,扬州作为淮扬菜的中心和发源地,赋予了淮扬菜独特的感觉。
资深旅行者会明白,一个地方最好吃的美味,不在金碧辉煌的饭店,而在烟火味重的民间。
“自古美味出百姓家”,寻常百姓家藏着当地最地道的食物做法,饱含着一家人对本土饮食文化的见解。
在不同家庭烹制的风格中,方可品出淮扬菜的精髓。
去扬州不妨住在街头巷尾的民宿,切身体会这座城的“味道”。
任全潍是上海一家法式餐厅的总监,从小生活在台湾眷村的他,十分向往家乡的味道。
于是,他决定带上自己的行囊去扬州,一探扬州食、住、行的究竟。
▲任全潍
扬州当地素有“送客饺子,迎客面”的说法,刚到扬州的任全潍,当然要来一碗阳春面压压惊了。
“民以食为天,面以汤为先”。
去到扬州的你们,不要忘记喝口汤,吃碗阳春面喔。
阳春面选用碱面,是苏式汤面的一种,又称光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
▲阳春面
煮面的锅要选用生铁大锅,这样煮出来的汤底才清淡可口。
体验扬州的慢生活,当然不能错过在冶春茶社吃早点,“皮包水”的典故也是出自于此,吃早点、喝茶,就是扬州人热爱的“皮包水”。
▲冶春茶社
“皮包水”经典美味:
冶春蒸饺、蟹黄包、藕粉圆。
▲冶春蒸饺
▲蟹黄汤包
▲藕粉圆
在扬州吃蟹黄包,基本可以告别吸管,只需将蟹黄包提着往旁边移,轻咬一口,就可喝到里面的汤汁了。
在冶春茶社饱餐一顿后,便可移步至瘦西湖,闲庭信步中欣赏一下扬州的江南情调。
▲瘦西湖
午餐时间一到,慕名而来的食客会在盐水鹅摊(当地人称老鹅摊)前排起长长的队伍。
盐水鹅在扬州可以与瘦西湖齐名,可见当地人对它的喜爱。
当你漫步于扬州街头时,不妨尝尝盐水鹅这种街头小食。
几人旅行到处吃吃停停的别样意境,在春游中尽显。
在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还窝在家中作何?
赶快约上三两好友,开启2018年的春游吧~
DOCO君会持续为你们更新春游攻略,让我们红尘做伴,玩得潇潇洒洒。
拍得挺接地气的
很亲和的风格。被安利了每一座城市和它的美食,尤其是扬州和银川。宿迁的银鱼,白白胖胖,很肥美的样子呢。
男主持拿着吃了半块的果子说:“这是最正宗最地道的天津煎饼果子,然后,你尝尝我的素的。”女老外看了他一眼:“呃....”7.6
雖然有些鏡頭能照顧到美食的特性和地域食性,但也僅此而已了,至於藝術性我看也不必追究了,本片似乎也沒有要往藝術方面靠攏的意思,就當純粹解個悶算了。
想吃烧鹅T T最后有蔡澜!
算是良心之作,故事简单,亲民,没有舌尖上的中国那么华丽,选择的城市除了香港,大多是值得一去又容易被忽略的小地方。
来个第二季呗
看了几集,没有舌尖上的中国那么好看
有的厨师挺逗的,不赖。
角度不错,外地吃货看小城,介绍的也是平常菜不是大酒楼
以美食向导来挖掘当地美食的方式多见于各地美食节目,作为纪录片的确少.还是挺喜欢这种方式的,让我能够了解很多鲜为人知的美食~~不过真的每个地方都太浅尝辄止,嘉宾创意菜部分感觉也有点多余,逛菜场就足够了,去当地的民间隐藏大厨家里部分很喜欢~~PS.画面的确应该再处理精致点
每个地方都吃河鲜。。。还是天津话最亲切
吃这个东西总要见仁见智 比舌尖更像美食节目 对局外人来说当地向导也让内容更有地方特色 味道更土 相比于舌尖的感情戏 此片我每每都是惊叹于那些平日里见不着的技法和做饭的过程 以及最后上着那一刻的
别闹= =舌尖姐妹你大爷
按城市介绍的方式可以,但只有7个城市,北上广成都杭州都木有,却放了芜湖、银川这种不大出名的,安排不合理啊,每集也太短了,我原本还以为没完结了,就这样结束了,⊙﹏⊙b汗 PS:有被煎饼果子诱惑到,但去了扬州怎么没提扬州炒饭呢,扣分
制作和选材都太糙了,都不能被成为纪录片,最多就是个不入流的美食类节目。
做作,剪辑无逻辑
逼格比舌尖低多了…还有点抄袭Gordon Ramsey哟
不是精巧与用心之作,不少仓促与拼凑之嫌,但作为一部轻松美食片看看还是挺好玩的,厨师很关键
怎么一打开就在讲能吃到野生黄河鲤是多么珍贵多么难得,这些傻逼节目能有点节操么。【舌尖带动的这些破美食节目,全都一水儿的渲染野生食材,仿佛除此之外他们的过多优越感无处发泄,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