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不止一次的剪辑片段,今天终于把《姚明年》看完了,那一年大姚承受的目光,也是另一年武磊所承受的,篮球、足球的最高舞台,也是我们总是看不到中国人的地方。大姚聪明幽默努力勤奋,同时,登陆美国之后,有他的翻译科林,有他的父母,有关心他的队友、教练、球队,有许多喜欢他的人,并且我看到纪录片里他身边的这些人都有为他考虑、有站在他的角度,这真的太棒了。他的首秀糟糕透顶,跌跌撞撞,但他的成长非常显著,同样也全面,就这样我们的主席一路走过来,成了NBA的姚,成了主席,他更像一座山,却成了中美之间的一座桥。大姚和磊哥,在某种程度上是同样的人,但不同之处又太多太多。 什么是好看的外文纪录片,就是你会目不转睛,想抓住屏幕的一切,想理解美国人的想法。今年,我买了篮球鞋,买了篮球,开始看篮球视频,我喜欢足球,但是我也想打篮球了。 当我更加认识大姚的故事,我更爱他了。
欢送会,母校发言,希望你心系祖国,祖国培养了你。(不需要道德绑架,但同时心怀感激也是需要的) 没想到刚到美国这么多人欢迎他,22岁的他一下子夹在了两个期望之间,中国和休斯敦。 姚明知道评论家巴克利的打赌(如果姚明得了19分他就亲姚明的屁股)其实并不想伤害自己,只是想引起话题,带起争论(这和善的想法或者是节目组的想法,但姚明代表国人的形象同时也是需要亲善,这压力很大) 李玟在火箭队新赛季的第一个主场还是第一场比赛唱歌,姚明的初次亮相。姚明想要的可能只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次提升,而且即使他父母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只想儿子考大学没想篮球还是成为了职业,更没想到儿子的职业背负了更多期盼与压力,那时中国需要输出给世界太多才能获得认可与支持,所以每当国人在各自的国际舞台出名,国内竞相报道,引发国人寄予其中更大的厚望。 姚明,就像亲善大使,给了美国人看待中国的一面窗户。 在中国打球更注重团队合作,在NBA则更注重在团队中发挥个人的作用。 虽然这部纪录片是04年拍的,开启了nba在中国的市场,同时姚明的形象也影响了篮球在中国的遍地开花,而姚明本身的篮球生涯足够辉煌,只是国人原以为能更高,高不可攀的高,就跟刘翔一样,现在再看,包容与理性,他们,都是背负了国人更多的东西,既需要延续自己对于职业,对于梦想的更进一步,又需要实现国人的殷切期盼,两相的确不好权衡,在个人与国家,现在看来,舆论更宽容,但对个人更苛刻,因为对国家,人们不需要仅仅单一输出,而是多元的了。
从被选入火箭队到后来的每一次比赛,都与压力并存,第一次比赛的失利到一次次赛中成长,姚明成功了,举世瞩目,不负众望,为中美交流开创了美好篇章,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明星,拍广告,各种采访挤进了他的生活。可生活总不会让人一直顺遂,一次比赛的失利让他陷入瓶颈,好在终于突破,在风口浪尖再一次站稳脚跟。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科林翻译与姚明第一次见面的紧张到后来亲如兄弟的感情,美国队员那句我们爱开玩笑。美国教练的那句要展现出令人生畏的一面要打出战略性,不尊重对手在对手面前很霸道,这是中国文化里所不赞扬的,这就是文化的碰撞。
一部很早的纪录片,记录了小巨人初登NBA的第一年。 时隔多年,当年清瘦的小巨人,已经变成了发福的姚主席,但回头再看这部片子,还是有许多地方被触动。 毫无疑问,姚明是这些年,中国向美国向世界最大的文化输出。但想想,当年姚明只不过也只是一个二十一二岁的青涩少年。 尽管头顶这状元的光环,但毫无疑问在那片陌生的国度,被歧视、被质疑的声音从未间断过。面对这一切压力,用自己的压力去打碎这一切质疑,去征服那些挑剔的球迷,这该是多么强大的力场。 毫无疑问,姚明开辟了一个时代。在那个年代,引领者多少少年迷恋那个篮球。只是没想到,回头在看那些,姚明却是近几年中国篮球的巅峰了。去年世界杯的失利,姚主席泪目的着实戳痛人心。 陆续开启的一系列改革,希望真的能让中国篮球越来越好吧。
这片子的价值在于如何从东方文化氛围中接受并融合东西方文化!
2022年5月看完这个纪录片五味陈杂 看到科比 乔丹 奥尼尔 姚明同时出现的全明星赛 眼泪一直在打转 都忘记甚至还经历过这样的黄金年代 那时候的姚明以他的儒雅 坚韧熬过了他艰难又备受瞩目的NBA第一年 让世界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看到了中国 虽然他本不该背上这个重担 但时代选择了他 而他也很好的化解了这一切 时至今日姚主席仍旧在以他的方式帮助中国篮球 在这样疫情肆虐连家门都很难出去的时间 看到这个真的备受鼓舞 最后 RIP 8&24
小草如何感谢太阳?头脑发达,四肢也发达的NBA小巨人~
恩,当成一道故事来看,还是曲折有致振奋人心的说。我喜欢里面穿插的两处老毛的镜头。一个是肥硕地鼓掌看球赛老纪录片节选,一个是片尾的天安门前伟岸笑靥。妖,我不熟识的领域,看来还是有类似的忽悠技法。田忌赛马一般。另,体育竞赛还真是励志的好材料啊,难怪连吴刚都到底变得阳光起来。
姚明登陆NBA的第一个赛季真的比大部分体育励志题材的影片还要精彩。看到姚明在对阵湖人的时候打出感觉,让巴克利亲了驴屁股,第一次姚鲨对决的时候送给沙克的几个大火锅,真是感动啊。现在看着姚明作为解说嘉宾,对比赛的分析那么好,真是觉得可惜,要是真的能夺得一次冠军,那么姚明这部电影,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看到那时青涩的大姚,还有很有明星相的科林,中文还带弯弯口音,想起了自己的高中时代,拿3G手机看文字直播的青春。
哈哈,我看见某仁兄评论“一个劳模得故事”觉得很写神。不过我确实喜欢大姚的那份敦厚,也算个小姚蜜吧。
相比此部,似乎更喜欢当初五星体育(那时还不叫五星体育时)给姚明做的记录片,更有上海人的味道。或许是这部的补充吧~时间真快。那时候全家都喜欢大姚(长的像我老哥= =),还特地买了这部的盗版碟来着。
姚明的情商之高在篮球运动员里确实很少见,这点对比易建联那话都不会说的水货就知道了。
出国前被各级领导嘱咐要心系祖国、心系人民。在美国的这一年似乎没有过个人时间和隐私。记者会上,科林的电话响了,尴尬紧张地道歉,姚明会用“we both are rookies”来把场子圆过去。会严肃地说女朋友的照片不能外泄,是个聪明且随和的人,在语言文化冲突下依然很快地进入专业状态,无时无刻不认真。这一年的所有正式场合他都穿着那身黄西装。
真怀念那个时代,那样的运动员,谦卑,认真。也怀念那个时代,两个国家之间还没有那么多怨恨和敌意,大家都是真诚的对待对方。。20年过去了,再也没有姚明这样的运动员,那些狂欢则变成了谩骂。叹息。特别是看到了鼓励姚明loose的科比,真正的感受到,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
没看出哪励志,只看到了大个子怎么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中央六看的。。看的时候姚明已经退役了。感慨还是挺多的。说实话,我算不上十分的热爱姚明,但确实是因为姚明才逐渐开始看NBA的。片子拍的不错,短小精干,虽然是讲姚明的成长并折射出了一些东西文化的差异,但终究是浅尝辄止。和一般的篮球明星影象差不多。其实现在应该可以拍姚明年的下半部了。
CCAV6在放的时候我才想起来看过这本...嗯...喜欢记录和写实的风格...那时候的姚11真是青涩啊...
时光荏苒。如今再看,姚明背负太多,但他能处理好巨大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能很快融入,能加强东西方了解互信,在这方面他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入手的是美国一区精装版DVD,片子真正的本质不是在讲篮球,“篮球”以及“姚明”都是象征,所指代的应该是出色的中国青年人怎样突破语言的障碍,以及文化的差异的冲击,重新站稳脚跟。
大姚只是一个符号,这部电影本质上说的是漂洋过海的留学生的故事。看到全明星那段加内特开姚明玩笑、科比大笑着跟大姚说LOOSE让他放轻松、合照时邓肯扭头偷看姚明,啧啧啧。像扎克伯格的翻译科林对他帮助真大,还有汤帅对大姚真好啊,要是他一直带队,姚明职业生涯会长很多吧,唉……
想起一段子,XX的要命!
真正爱这部电影的人,往往不会去追究任何本该追究的东西。我其实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感谢YAO,感谢科林。就像升哥说的,有些无声语言,只有寻梦的人才能彼此听的见。。。
一开始还为片头奇怪的特效、夸张的音效以及对中国的神秘化渲染感到好笑… 接下来就完全叹服和感动了。一个导演/记者要有多大的勇气和魄力,拎着摄像机就走进入他人的生活,况且记下的是时代命运和文化的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