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帝化身为有暴力倾向且不能自控情绪的邋遢大叔登场时,我就忍不住乐了,果然是后现代主义的喜剧片啊!此片最牛逼的地方是用蒙太奇影像的手法把人类潜意识表达了出来。比如描述银铃般少女的笑声配的影像是一大捧珍珠飘落在阶梯上。比如对喜爱的姑娘告白后,男人回到家中面对镜中的自己,是一个自己和自己相拥喜极而泣的影像。片子以上帝的女儿,一个十岁漂亮小萝莉为主线展开,因讨厌父亲通过一台破旧的电脑制造各种灾难和禁忌条款给人类,也不满父亲对自己和仙女母亲没有一点点的爱和关心,打算去人间拯救人类,在临走前,女孩她哥耶稣告诉她,咱仙女麻麻喜欢棒球,所以你要凑足18门徒,再找6个门徒出来,以此来表达咱们对麻麻的爱来拯救人类世界。6门徒中有(括号中为对应心曲):美丽忧郁独臂女(亨德尔:《任我的泪水流淌》)、前冒险家上班族(拉莫:《小鸟啁啾》)、童年倩影色情狂(珀塞尔:《哦,孤独!》)、暴力冲动嗜杀者(舒伯特:《死神与少女》)、寂寞芳心老富婆(马戏团音乐)、病弱跨性小男孩(查尔斯·特雷内:《大海》),每个门徒都有故事有心曲有梦想有渴望,是芸芸众生的凝缩;他们的共同点也颇明显——即都是童年不幸天性被压抑的孤独人儿。最令人嗔目结舌的是孤独的老富婆跟黑猩猩相爱了,还生了一个小孩。。。上帝也同时来到人间想抓女儿回去重启电脑,以此来重新掌控人类,但是性情暴虐又不讲道理的他,被牧师,被流浪汉等各种人类暴打,太特么恶搞了
在传统的基督教信仰里,这个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都由上帝掌握。这种对上帝的设定决定了上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凡人要想获得幸福和拯救,必须信仰上帝。
比利时鬼才导演又一脑洞大开的电影《超新约全书》,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戏说宗教,重新定义了生命的真谛。在这部电影里,上帝依然掌控着这个世界,但他只能躲在布鲁塞尔的一个普通房间里向外偷窥人间,以一种变态的方式从中获得乐趣。一旦走出这个封闭的房间,他与凡人无异,狼狈而邋遢。
上帝的女儿为了反抗父亲的暴力压迫,愤然把人类生死的秘密泄露了出去,然后逃到凡间寻找六个门徒重新书写《超新约全书》。电影对基督教信仰的戏谑性的颠覆就是从这里真正开始的。人们的生死命运不再寄托于上帝那里,而是握在自己手里。这是上帝威严扫地的开始。
电影接下来对上帝信仰的再度颠覆是重写《超新约全书》。基督教建立在上帝的权威上,而上帝的这种权威又是依据《新约全书》传达到人间。重写《超新约全书》将直接消除上帝对人间的影响。《超新约全书》与《新约全书》不同的是,它不再讲述上帝的故事,而是书写以雅在人间寻找的六个信徒的故事。这就彻底把上帝从人类世界里摒除了出去。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对上帝信仰的颠覆意义何在呢?电影的这种解构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那就要先打开这本《超新约全书》,看看这里面到底写了点什么了。在上帝之女的帮助下,第一个门徒奥蕾丽走出童年断臂的阴影,遇到了真心爱她的人。她记录在书里的圣言是:人生就像滑冰场,摔跤是难免的。第二个门徒放弃了按部就班的工作,不再停留在原地,重新开始他从儿时就热爱的冒险和旅行。第三个门徒不再沉溺于过去的幻想之中,在投入社会的工作里找到了自己从少年时就一直爱恋着的女人。第四个门徒遇到了自己真心爱的女人,热衷杀人的扭曲心理获得改变。第五个门徒彻底认识了自己的丈夫和生活,勇敢的抛弃了现在的婚姻,寻找到了真正的幸福。第六个门徒从小体弱多病,当他知道自己的死亡日期不远后,他决定当一个女孩。并且实现了在海边死去的愿望。
这六个门徒的改变归结于一点,那就是找到了自我。在他们以前的生活里,他们的自我都被现实严重的压迫着,他们没有勇气改变当下按部就班的生活,没有勇气把自我展现出来。在死亡日期的促使之下,他们获得了这种勇气,如何过好余下的生活成了他们最关注的事情。
那么,这种自我的寻找与对上帝的信仰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上帝是人类面对这个世界无解时制造的答案,它给予人类面对人间各种困境的勇气与力量,最重要的是,它寄托着人类众多美好的期待和向往。它给人永恒的希望,它代表着幸福在云端。这就是很多人失去自我的原因,他们的内心总是有很多远远超越于当下生活的向往,而这种向往又被现实宣判了死刑。他们一方面从这种虚妄的向往里获得安慰,另一方面在心里又认定了无法实现。
而当人们知道了自己的生死——这世间最大的谜题,上帝的权威倒塌了,人们不再去关心那遥在云端的上帝,而是开始想到当下的幸福。寻找自我的过程就是从对未来虚妄的向往里走出来,开始按照自己的本心去安排自己的人生。
所以天堂不是因为上帝而存在,而是因为自我而存在。这就是上帝之女以雅对《超新约全书》撰写人所说的:人死后是一片虚无,这里就是天堂。
这是一部假大空的作品。除了断臂姐的环节以外,剩下每一段都没来得及好好讲讲,越往后还越仓促。同样里面的两段爱情都来的莫名其妙,莫名其妙的老富婆就看上了大猩猩大猩猩也一见钟情看上了老富婆,莫名其妙的有着7个追求者和208个对她肉体感兴趣的断臂姐居然这么的就答应了一个拖家带口天天蹲点“杀人”的无聊“杀手”,一切来的都没有逻辑和过程的龙卷风一般的。可是这样却被大家推崇成了神剧,那么那些说《美人鱼》里面爱情还没有他们突然的这时候都去干什么了。
但是也不是没有收获,比如这句台词“生活就像滑冰场,摔跤是难免的”。当然也仅此而已。
不完全影迷致敬,欢迎补充:
00:26上帝父亲拿斧子砸门找以雅——库布里克《闪灵》
00:34:35奥芙丽从楼下走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00:41:45
这个谁知道???
<图片1>
00:42:04让•克劳德童年造型——佐罗
00:55:16马可看到超市中的裸女《超市夜未眠》
00:56:45做AV声优的马可爱上了搭档的女人——《真爱至上》
01:15:19
《绿野仙踪》?
01:26:36以雅在水面行走 ——(《冒牌天神》
另外在得知自己死期后决定做个女孩穿起红裙子的威利,
让我想到《0.5mm》里一直被母亲雪子女扮男装的小真,以及《大力士麦当娜》里的吴东九。
音乐:
奥蕾丽
主题乐章:亨德尔
亨德尔被誉为是巴洛克时间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水上音乐》、《皇家烟火》和《弥赛亚》至今仍然广为人知 ?
让•克劳德
主题乐章:拉莫《小鸟惆秋》
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1683~1764)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音乐理论家。
马可
主题乐章:珀塞尔《哦 孤独》
亨利•珀塞尔(Henry purcell,1659—1695年),英国作曲家 ?
济慈有同名诗歌:《哦 孤独》
哦,孤独!
假若我和你必需同住,
可别在这层叠的一片灰色建筑里,
让我们爬上山,
到大自然的观测台去,
从那里--山谷、晶亮的河,锦簇的草坡看来只是一柞;
让我守着你在枝叶荫蔽下,
看跳纵的鹿糜把指顶花蛊里的蜜蜂惊吓。
不过,
虽然我喜欢和你赏玩这些景色,
我的心灵更乐于和纯洁的心灵亲切会谈;
因为我相信,
人的至高的乐趣是一对心灵避入你的港湾。
弗朗索瓦
主题乐章:舒伯特《死神与少女》
《死神与少女》是舒伯特为德国诗人马缇斯•克罗多斯Matthias Claudius的同名诗作《Der Tod und das Mädchen》而作,是他所有14首弦乐队四重奏乐曲中最完美的一首,也是最感动人心、意义深远的一首。这部作品通过描写“少女”与“死神”的对话,探讨了对“生”与“死”态度。死是这首乐曲的主题,然而,对舒伯特来说,死并不代表终结,而是轮回再生的起点,就像希腊神话,万物枯死,年复一年却又生机勃勃。
玛蒂娜
主题乐章:马戏团音乐
威利
主题乐章:查尔斯•德内《大海》
查尔斯•德内( 1913-2001)是法国的国民歌王,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已成为香颂的代表人物,与Edith Piaf齐名,一生创作了不少广受欢迎的歌曲,还曾参与电影演出,可说是位多才多艺的艺人。他的歌曲大部分节奏明亮,歌词则充着温暖的感情与自然风光,带给人安抚的作用
这是一部关于救赎,关于生死,关于自我的法国电影。主题看似沉重,影片风格实则怪诞离奇。而这正是它独特的魅力。不仅豆瓣的电影鑫像奖将其提名为“最容易忽视的好电影”,而且2016年金球奖和2016年的法国凯撒电影奖都将其提名为最佳外语片。可见,其荒诞的情节外表背后隐藏的意蕴之深。
这部电影出奇制胜:从人神同型同性、穿越人神世界的洗衣机、鲸鱼腐肉的汉堡包、掌管世界的电脑、化为手办的小耶稣、人和猩猩相爱、到下凡间屡遭自己制定的“困境法规”的无能天神等等,每个人物、细节都设计得荒诞至极,讽刺味道十足。
天神的确存在,他一家就居住于布鲁塞尔的寻常住宅。天神是个穿着大裤衩的,邋遢粗鲁的中年男人,有一部可以掌管一切生命的电脑。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用电脑制定规则,如荒谬的“人类普遍困境”规则:
“2125号法则:掉在地上的,永远是涂有果酱的那一面,不然就是果酱涂错了面
2126号法则:打破的永远是刚洗好的盘子
2127号法则:理想的睡眠时长永远比实际多出十分钟
2128号法则:另一队总是移动的更快(排队的时候)
2129号法则:当你将身体浸入浴缸时,电话铃声总会适时响起
2231号法则:祸不单行”
另外,天神还会通过对人类世界的模型的控制,来实现人类世界的运行,如他用花洒洒水,人类世界就下雨。然而,天神只能躲在家里的一个普通房间里以“上帝的视角”偷窥人间,以一种变态的方式从中获得乐趣。但只要走出这个封闭的房间,他就与人无异,甚至更为不堪,狼狈邋遢,无能残暴。
而故事的主角以雅正是天神的女儿,不过她和哥哥耶稣都继承了母亲女神的超能力,能用意念移动事物,能水上行走等等。以雅形容她的父亲是“人渣”,因为她非常不满父亲以制造人类的不幸来取乐。于是,她与耶稣商量了之后,决定推翻父亲的统治。她潜入天神的房间,将天神在电脑设定好的死亡期限以短信的方式告知人类,再钻进家里的洗衣机穿越到人类世界,化身救世主,下凡召集六大门徒,编写《超新约全书》,使“最后的晚餐”的人数增至18人,组成一队“棒球队”,改造世界。而天神知道之后,便下凡寻找以雅,企图让以雅回去恢复瘫痪的电脑,进而使人类世界恢复原状。
在这荒诞的背景下,故事以六位门徒为典型例子,通过以雅“教会人类如何摆脱困境”,点出自我救赎的主题。但此困境并非是指死亡,而是在明确的生命期限之中,人类如何被迫地学会自我认知,自我突破,自我追求。
第一位门徒:奥蕾丽,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却因为意外失去了左手。
她拥有美貌,却一直孤身一人,在她看来,男人对她更多的是欲望。她奥蕾丽既有生理不健全的自卑,又有对人性真心的质疑,她孤立社会,封闭自己,封闭自己柔软的内心。即使知道自己的死亡期限,奥蕾丽仍过着以往常一样的孤独生活。
但是一个被她怀疑是变态的流浪汉却对她说:“我亲爱的小姑娘,生活就像滑雪场,摔跤是难免的。”后来,以雅的出现,让她倾诉伤痛,并用让她梦见了自己失去的左手翩翩起舞。最后,第四个门徒的真心追求,让奥蕾丽卸下了心里的防线,放过了自己,成全了自己和弗朗索瓦。
第二位门徒:让•克劳德,一位58岁、单身、无后的上班族。
曾经拥有一颗热爱冒险的心,可是不知为何,他中止了冒险,蹉跎于闹心的现实,过着按部就班的上班生活。他是坐在公园的凳子上收到短信的,看了之后他却扔了手机。他是渴望自由的,当知道以雅懂得鸟语时,他问了小鸟:“既然可自由飞翔,为何只停步于公园呢?”而当以雅回复:“它也想问你同样的问题”时,克劳德的眼睛闪出了光芒。随着,鸟儿飞出了公园,克劳德也踏出了自我限制的小圈子。他重启了他的探险生涯,随着鸟群去到北极,还见到了爱斯基摩人。
第三位门徒:马可,一个自称为“色情狂”的中年男子。
马克是雄性荷尔蒙过甚的男人,从七岁开始就对女性产生幻想。当其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时,只想到尽量满足自己的性欲望。然而,囿于世俗的观念,又困于窘迫的经济,马克不能尽情地完成自己生命末期的愿望,只能在幻想中感受。
不过,以雅给孑然一身的他点了一盏明灯:为成人片配音。这不仅满足了他对性的追求,而且让他获取了工作收入。最重要的是,他在工作中还找到了七岁那年让其动心的那个女人,圆了他心中的那份最初悸动。马克前后几次对性的追求方式和程度,都反映了不同的性爱观念,而最后的方式才是最理智,最适合自己的。
第四位门徒:弗朗索瓦,一个心中充斥杀戮恶念的“杀手”。
他从小就迷恋死亡,嗜血、渴望杀戮。但这种对追逐死亡的欲望,让他在大限到来之际,准备对路人大开杀戒:随机开枪杀人,若死了则照应短信预言,若无事则说明那人命不该绝。不过,他之所以嗜杀如命,是因为天神1522号法则(“与他共度一生的人,却不是他爱的人”)的受害人,他“从未体验过爱”。因而,他的困境是不懂发现自己真正缺乏的东西,仅靠着某种快感麻痹自我,忽略自我。
于是,以雅巧妙地让他对路过的奥蕾丽开枪。由于假肢阻挡了子弹,奥蕾丽毫发无损。既不知情又相信宿命论的弗朗索瓦,被如此特别的女生深深吸引,他开始爱上奥蕾丽。他从曾经的拳打不敢表达爱的镜中自己,到拥抱敢于表达爱的镜中自己,他发生了改变。在体验爱的过程中,他答应了奥蕾丽的请求,放下了杀戮的恶念。
<图片16>
第五位门徒:玛蒂娜,一个已婚的中年贵妇。
当她告知丈夫自己仅有5年的寿命时,她发现那位还有39年寿命的丈夫竟有如释重负的神色,她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婚姻是多么的失败。其实,玛蒂娜早就感觉到丈夫的态度,只是不愿承认。而死亡期限的通知,让她鼓足最后的勇气,打破家庭幸福的假象和对丈夫的忠贞,她抛开伦理道德,花费找年轻男子解决性需求。但发现没有感情的云雨之欢只会让自己更失落。
出人意料的是,影片为了冲击力更强烈,舍弃更为彻底,玛蒂娜最后被马戏团里的一只大猩猩吸引了。她与大猩猩的接触让她拥有“从未有过的美好体验和强烈的爱”。最后,她赶走了负心的丈夫,和大猩猩相伴过日子。
<图片17>
第六位门徒:威利,一个体弱多病,将不久人世的小男孩。
即使年龄尚小,但体弱多病的威利对生命的思考却更多深刻。在知道自己将会54天后死亡的消息,威利有了穿女裙做女孩打扮的勇气。在家人的支持下,威利穿着鲜红色的女装,得意洋洋地去上学,开始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家人的支持和自我的认知,让威利对生命的思考不仅突破性别的局限,而且突破物种的界限。他望着盘中的鱼,沉思着。那天夜里,鱼的灵魂出现了,在他脑袋上来回游着,于是他想在自己死的那天去海边。
死亡不能改变,以雅救赎的是让人类实现自我救赎。影片最后,在威利生命终结的这一天,以雅和其他人来到海边,以满足威利最后的愿望。以雅以为计划不会跟自己预想的那般实现,便有些灰心丧气。
<图片18>
<图片19>
此时此刻,一直作为家庭妇女的以雅妈妈还是觉醒了。
话说。由于天神下凡寻找以雅,妈妈便有机会进入那个神秘的房间打扫卫生。妈妈无意识地拔掉了电脑的电源,插上吸尘机吸尘。完事之后,电脑重新接通电源,重启,天神之前设定的各种程序归零,包括死亡期限。
就在输入电脑密码的时候,妈妈正确地输入了18,因为妈妈还是发现了“最后的晚餐”的门徒由12人变成18人的。之所以选择18,是因为当初的12人能组成一支冰球队,现在18人能组成妈妈的一支棒球队。
<图片20>
<图片21>
<图片22>
觉醒了的妈妈开始设定她的人类世界,于是天空上开满了鲜花,男人怀孕生子,玛蒂娜和大猩猩生了个人类婴儿等天马行空,不合逻辑的事情。而天神,既没有神力,也没有找到以雅,只能继续在凡间苦苦寻找那个当初下凡的神奇洗衣机。
影片最后有彩蛋是关于一个年轻人终于死去的情节。影片中也穿插了一个本来设定还有62年生命的年轻人,在确定死亡期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之后,不断地尝试各种死法:他跳楼,却有路人为他垫背;他毫无安全措施从飞机高空跳落,却落在经过的飞机身上……但最后,就在大家都平安无事的时候,这个不知情的少年自己点燃绑在身上的炸药,一命呜呼。影片幽默地讽刺到最后。
无论是门徒,还是女神,都实现了自我觉醒、认知和追求。在剧中,人和神都受了各种内心或外界的局限。以死亡为终结点,他们被迫地学会直面自我,认清自我。回归现实,谁都知道人总有一死,却仍有些人不愿面对自我。别自我蒙蔽,也许正是影片想传达的。
3,对想象力极度丰富开局设计期待越多,导演小清新的追求就愈发显得可怜和幼稚。在本质上,高概念新颖格局却以平庸内容和美学填塞的段落式电影,是相当让人反感。一种把小聪明糊得满地都是的贫乏。
上帝全家键盘侠,脑洞还得看妈妈。多梅尔的想象力还在,呈现得却是中规中矩,好在最后几分钟童趣回来了...
这个是欧洲小清新,我和厄尔和垂死女孩是美国小清新,海街日记是日本小清新。
颇有《黑镜》配上《天使艾米丽》的感觉,残酷,黑色又有些魔幻。除了大开的脑洞,里面许多金句非常值得玩味。
通篇都在欢乐的扯犊子,看得人哈哈大笑却又感动。影像气质上有点近似热内,共性是洋溢的童趣和真人动画感。雅克.范.多梅尔也是一贯走脑洞奇开的路子,<无姓之人>的丰富多维令人深感颠覆和震撼,这部的反讽解构同样不设上下限,对宗教津津有味的恶搞令人联想起经典老片<万世魔星>。亨德尔和舒伯特太销魂
流于表现主义形式的浮夸之作,法式幽默总觉得是一种介于戏谑与丑角戏之间的闹剧,欣赏无能,总觉得通过宗教嘲讽最后剩下的终究还是神性,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啊。
#比利时人#脑洞也不小啊,能让凯瑟琳·德纳芙还和黑猩猩谈恋爱,上帝是个住在布鲁塞尔的偏执老变态,有个倒霉蛋女儿,老婆是粉红碎花少女心的扫地大妈,掌控世界的法宝是台586配置电脑,致敬桥段不胜枚举,嘲讽脸天马行空治愈片。从社会学角度来讲,本片实现了从男权到女权的转换
矛头直对男权世界,用尽各种手法去嘲讽揶揄。它更是一部迷影大片,从库布里克的斧头到无所不能的摄影术实验,从艺术片、色情片到小清新,应有尽有。前几篇福音真的大好,无论是亨德尔手之舞,行尸走肉的上班族,走心的色情狂,郁闷的杀人狂还是德纳芙阿姨抱金刚,相形之下,红裙子和结尾,都有点泄气。
仅仅是知道了自己的死期,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可见死亡的力量多么强大。或许爱情能够治愈孤独,而死亡可以治愈一切。结尾男性上帝被流放乌兹别克斯坦,女性上帝让天空开满鲜花。隔空呼应了《浮士德》的主题:伟大之女性,引导人类上升。
4,本年度最佳法国喜剧片。脑洞大开,未曾见过的疯狂想象力。导演多梅尔应该是影迷吧,大量借用那些经典级影片的技术手段和片段来做新式喜剧的诠释。剧本可以说是良心和用心之作,相比别的法国喜剧片的吵闹,美式的下三滥趣味,该片几乎是难得创意集合。但部分桥段俗套的短板还是没能掩盖住。
神作+2015年度最佳。脑洞够大,神展开,槽点无数,宅得可爱。更何况是个非常牛逼的Database叙事。特效也许真是差了点,结尾虽然把最后一分钟营救翻出了新花样,但是还是有点崩。多梅尔依然在复沓童年固置的主题,“为什么孩子们都不见了”,因为欧洲老了。
假大空
好棒,没想到那么棒。一个旧约的上帝,一个新约的圣子,一个后现代的圣女,一个人性的太人性的圣母。一个对老陀“宗教大法官”的崭新回答。结尾驱逐父神,迎接母神的回归,政治正确立场鲜明,毕竟是个重新定义价值观的电影,如果一直温吞水,大约就没什么价值了。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几乎是年度最惊喜的观影体验。如果把《圣经》故事搬到当代会怎样?如果上帝是个糟老头子会怎样?如果每人都知道自己还剩多少时日会怎样?片中有对现实精妙绝伦的讽刺,有对圣经大胆肆意的想象(和亵渎),有对经典电影的戏仿致敬,也有对人性美好的伟大歌颂。真好看!
编剧开脑洞,各种元素、创意、形式和想法做加法,做一部视听效果很赞的欧洲小清新,很多地方还让人感动的。拿《圣经》开脑洞,玩解构打造儿戏感十足的平行世界,和好莱坞小清新不太一样的地方是,编剧很沉的住气,很艺术电影的做法,将要讲的主题表达的很含蓄,稍微有点拼凑感和不知所云倒更好。
想像力爆棚。每个普通人的福音书。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气味、颜色和感觉。让我听听你的主题曲,为你造一个梦吧。致敬了好多电影啊!我家芙芙那部摆明就是“Max, mon amour-1986”,芙芙你说你演戏这么多年还记得自己都玩过什么,跟什么东西做过吗!?!?!?! #7117.
荒诞离奇,极尽戏谑。上帝创造了世界,却败给一台破旧的电脑。颠覆男性主宰的世界,让女性实现对世间的救赎。流浪人、色情狂、独臂女、杀手、跨性别男孩、金刚老佳人,新六门徒构成"超新约全书",杀入最后的晚餐与重生的沙滩,影像、故事都趣味十足,大爱!
设定很好,但讲述的形式有点直白和散漫,即便如此还是被那只跳舞的手、和镜中的自己拥抱感动了下。PS: 小女孩每次把头贴到别人胸口听乐章时,都很敷衍,能不能多停留2秒有点倾听的诚意啊……
解构宗教与颠覆男权的奇幻喜剧。1.拍飞了,脑洞大开。独臂女,压抑上班族,自闭色情狂,命运刽子手,德纳芙与猩猩,异装癖男孩。2.唯一遗憾是收尾临门一脚力度欠佳。3.笑点一箩筐+多处迷影致敬:闪灵,美国丽人,鬼妈妈。4.比喻影像化:剥核桃,珍珠滚落阶梯。5.打破第四堵墙,毛玻璃外化隔阂,繁花苍穹。(8.8/10)
又奇想又好笑又浪漫……完全是我迷恋的故事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