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永远会偏爱的题材。
整体来看像学生作业 零碎的场景一幕幕拼成,讲述绝症少女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爱上了毒贩青年。
“你的头发就像手镯一样”
“什么??”
“在阳光下 就像手镯一样”
和这段初遇的台词一样,影调非常小清新,简直像滨田英明拍的照片。在明亮的彩色画面里,每个人都在孤注一掷地开心,死亡的忧伤却像地下水一样埋藏在底层,随着进度条缓缓流动。
导演真的太细腻了,温柔的心理医生父亲治愈不了自己的忧郁,活泼的母亲深陷愧疚之中,印象最深是他们看女儿跳舞时眼含泪水的笑容,看完这部电影突然就更理解了自己的父母。
有两幕封神的都和音乐有关!
1.乖女孩和小混混一起去派对 乖女孩抹上口红,本来以为会是吵闹的群魔乱舞,结果被拍得像巧克力蛋糕一样甜蜜,碎落的星光,梦幻的钢琴声,小心翼翼的节拍,人多的派对在那一分钟像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心事 "I love this."
2.女主在家庭聚会上坚持和妈妈合奏,这么多年女儿也隐隐然知道妈妈的心病吧,妈妈弹钢琴真好听,要一直弹下去。
结尾泪目qaq "爸 成为天空的一部分 我会很开心的"
btw同类型的《厄尔》《终点到达》和小红花我也好喜欢 下一部性转一下吧 想看病弱男主和边缘少女!
绝症少女的遗愿清单——《乳牙》
今天聊聊电影《乳牙》。
片名Babyteeth (2019),别名谢谢你爱过我(台)。
看惯了韩剧里的“车祸癌症治不好”,澳大利亚导演香农·墨菲用她的处女作长片《乳牙》讲述了澳洲少女生命最后一刻的爱恋。
本片荣获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奖,极具个人特点的光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上十年级的少女米拉身患绝症,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和她相伴的就是父母和病床。
突然出现的摩斯闯进了米拉的生活里,给米拉生命最后的时光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色彩。
十年级也就是我们高一的年纪,米拉大概也就是十五六岁的小女孩儿。
米拉的乳牙将将掉完,迎来的不是人生全新篇章,而是终章。
一个花季少女还没有等待绽放的年龄,就早早被宣判了死刑。等待她的就是并不遥远的死亡,即便化疗也没有办法挽救她的生命。
人生中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等着她,偏偏米拉等不到了。其中最重要的人生体验就是爱情。
爱情的来临是不讲道理的,就像米拉所经历的感情一样,这是一段别无选择又突如其来的初恋。
摩斯是个嗑药瘾君子,和家人矛盾重重被赶出家门。就是这样一个坏小子突然出现在米拉的生活里。米拉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摩斯,而摩斯也对米拉产生了强烈的感觉。
两人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没几天就如漆似胶地腻歪在了一起。
这既是初恋,也是“末”恋。
爱情虽然美好,但是留给米拉的时间却很少。初尝爱情滋味的米拉自然欢欣雀跃,但身体的疼痛时刻提醒着她迎接死亡。美好的爱情刚刚开始就要走向灭亡。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一点点毁灭给你看,本片正是一点点蹂躏米拉的快乐,形成一颗颗催泪弹射向观众。
《乳牙》就像是一张绝症少女的遗愿清单。
留给米拉填写的清单很短,米拉在清单上所写的正是爱情。
摩斯绝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他嗑药撒谎,丝毫没有可信度。但他身上散发着坏男孩特有的强烈荷尔蒙,这对于只想体验一下爱情的人来说,足够了。
陪伴米拉走完人生最后一段的不是音乐和舞蹈,而是爱情。音乐和舞蹈都是送米拉上路的序曲,唯有奋不顾身的爱情才是米拉安然走完人生的伴奏。
轰轰烈烈不管不顾的爱一场,从这个意义上讲,米拉做到了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情。
与其每天重复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倒不如不留遗憾的痛快一场。她享受到了爱情带来的愉悦,避免了爱情的苦楚。从这个意义上看,米拉也是幸运的。
绝症少女的遗愿清单,
青春定格在无怨无悔。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像初恋一样,在站台上的一撞爱情来了,一见钟情,于爱情而言米拉不傻他知道可能前期的摩西并没有爱上他,但于爱而言这不是大问题,全剧中唯一让我觉得很欢快很有爱情甜蜜气氛就是坐地铁两人歌词的大意也很符合当时的氛围在看剧中我觉得女主是自私的,她要求摩西用枕头帮她时她是自私的,但确实她有自己的选择权利,但她是他父母婚姻唯一的纽带,她却一直为着摩西,不曾想过她的父母,但她自由了
它有个同名香水,来自芦丹氏。他们对“乳牙”的理解都是对的,只不过叙事角度相反。芦丹氏选择先是醛味再而奶味,表达了年幼生命初露生命野性,但却柔弱稚嫩;电影描述的是一个孱弱少女身患绝症,虽然她性格乖僻,但她在爱情面前有很真实、纯洁。生命之烛燃烧越到后头,他们生命的张力就越强,一如醛的锐利明快。二者对乳牙的诠释相反,但又殊途同归,由此特地感慨一下
结尾的海浪,犹如故事归于平静,Milla生命之火燃尽后的余香袅袅飘散。生活终归平淡,奈何生命是如此温柔,陪伴时的温存,冲突时的锋利。你在灿烂之时长出乳牙,而在离开时留下它。
没想到哦,我的第一次影评给了这部电影。不禁让我想起我的入坑番是《蓝兰岛》。。话说回来,这部电影其实不值这个分数,其实我挺喜欢电影里的留白的。可能是我太过迟钝,直到,发现了肿块才明白她病了。乳牙这个名字,很难让人准备好这是一部悲伤的电影,也正是如此,我才能有如此触动。似乎我的乳牙也伴着结局沙滩上的快门脱落了下来。
它太琐碎了,太生活了,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每个人都永远都不能准备好面对至亲的离去,中外在有一点的看法倒是很一致啊:顺着将死之人的心意。其实我一点也不了解我爷爷,我既没有经历过他的人生,也不知道他会为什么而快乐,我似乎从未走进任何人的内心,我觉得这是我的问题。
看到最后,我看到了自己,以及不久远的未来,病痛的折磨会逐渐耗尽一个人对生的渴望,从而逐渐接受死亡的解脱,我不能分辨,这是仁慈还是绝望。家人的陪伴总是很重要的,在我的至亲中,他是最不常表达情感的。以至于,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全部来自于他人的描述。
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给我上了大概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我希望他离去的时候,大家都在。我希望在他最后的时光里,我能多陪陪他
说不清,是怜悯抑或是愧疚。现在回想起,他的样子,是放声大笑的样子。他这辈子应该是幸福的。
死亡是人的终极命题,似乎每个人都在接受,也似乎每个人都在逃避。大家既顺其自然却讳如莫深。当事人是最清楚的。我希望我也能正面的直视死亡,然后陪着爷爷,走完这一生。
与电影无关,这是我的人生
电影乳牙是澳大利亚女导演香农·墨菲的首次执导的影片,改编自剧作家丽塔•卡内贾伊斯(Rita Kalnejais)2012年的同名舞台剧《 Babyteeth》。这是一部反应生活中不幸突然降临,陷入危机的家庭如何应对的影片。
女孩米拉是一位高中生,身患癌症,剩余不到一年的生命,男孩摩西是无业游民。在等待乘坐回家火车的站台上,这位15岁的女孩和23岁的摩西发生联系,前者还突然流了鼻血,摩西用自己的T恤帮她止血,随后向她借50澳元,并答应用给米拉理发偿还。 摩西用给贵宾犬理发的剪刀给米拉理了头发,并跟着米拉回了家。米拉的精神病学家爸爸及前古典钢琴家安娜妈妈一时慌乱,他们无法接受曾经受到过度保护的女儿这么叛逆。“那个男孩有问题”妈妈告诉女儿米拉,并要求摩西离开,“我也是”米拉回复她的妈妈。
电影乳牙反映了家庭中不幸降临,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的应对,药物依赖的母亲,不知所措的父亲,叛逆的初恋以及混入其中的孕妇邻居。米拉和摩西明显是两个社会阶层。拥有后花园和游泳池的米拉属于中产富裕阶层,而无工作无家可归的摩西属于低层人民。本来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因为米拉的病情走在一起。
米拉和摩西的对话:你喜欢我吗?“明显”“但是你是真的喜欢我吗”“我不想伤害你”“那就不要喜欢我”
沮丧和痛苦的米拉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周围的人都不想伤害她。都在竭尽全力的保护她。我想她应该是快乐的吧。在临终前脱落了最后一刻乳牙,体验了初恋和爱。 唯爱和小众电影不可辜负——ご公衆號ご:凉心评。
(文中图片来源 网络 ,侵删。)
本文版权归作者 凉心评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PYIFF43,原来是《星运里的错》,这类青少年电影的俗套题材能拍成这样,这位新导演还是很可以的,绝症题材处理的这么轻盈,色彩和情绪都掌控的可圈可点,后半部分更是越来越好,作为处女作已经相当厉害了。
一路看着女主角很面熟,查了下原来是《利器》里的那位小女儿……整体上算是用《伯德小姐》的方式拍《星运里的错》?碎片化的片段组成了一个最后让人发昏的故事。总体而言观感还是挺好的,刚好跟女主角穿了同一种颜色的T恤,最后也成功被煽到。不过回味起来倒是真的没有什么亮眼的镜头设计,暂时算是私心喜欢的今年平遥第三名~(🎈没看到还是有点可惜)
最让人动容的是平时大呼小叫的邻居孕妇在要生产的时候想安静离开不愿打扰母女合奏的一刻
高级且做作,可以共情但难有共鸣。
超喜欢🙆🏻♀️各种配乐超级棒!“you birds really crazy”死神无声的低语,死前你欢笑的海滩。我们自荷尔蒙、鼻血、脏衬衫、酒精和吗啡开始的爱情,我们到小提琴、天空、红眼眶、香烟和做爱结束的爱情。无关孤独和忠诚,无关承诺与婚姻,只在夏天热烈。我扑火的热情我亲爱的我只想触碰你,而后对未来再无所求。获得成长那天,乳牙掉落,最后一面留给你,闭上双眼前,仍担心你无人照料。这世界如露珠般短暂,这爱情是我一生的漫长,也许这才是爱情应该成为的样子,也许这才是爱情可以成为的样子
一场无法切割的成年式与告别式,残酷无解亦真亦假的少女怀春。如果必须凋零,请让我死在最盛最美的花季。太喜欢Eliza了。
土澳残酷青春。开篇的街景校服火车广播都让我感到非常亲切,感觉就像是发生在悉尼哪个区的故事,加一星亲切分。用小清新的口吻讲述沉重话题,配乐选的歌都挺棒
打动我的一点是,创作者用非常轻巧、稚拙的方式,像讲一个童话那般,讲述这个涉及残酷的成长、生死的生命主题,这种风格上的轻与故事上的重所造成的对比,呈现出强烈的悲剧张力。这个处女作成功展现了澳洲普通家庭的内在截面,导演表现出的掌控力比一些老导演还要稳定。但也仅此而已。
澳大利亚电影,患绝症少女之“成人礼”。导演处女作,不错了。
我是世上最差的父母,纵容你扑火的爱情。你是世上最狠的女儿,杀死了过去的自己。他是世上最坏的男孩,骗走你所有的青春。他的衬衫好臭,我的床单好香,可你偏偏喜欢。米拉在四号站台认识了摩西,他会跳愚蠢的舞蹈,送路边的耳环,用幻觉闷死你。可只有他才会让乳牙脱落,长大和死亡才能发生在同一天。
点击Milla头像,观看她的20条IG Story.
土澳洲电影三板斧:好演员、小清新、Dysfunctional family
电影传达出一种很做作的强调,但就像如今的小作精人设一样。勇敢坦荡,起码不是个绿茶婊。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关于dying kid的电影电影画面好美。这个导演很棒哎女生十五六岁的时候很难抗拒bad boy女主义无反顾去爱一个人,好勇敢
#3rd PYIFF# 首映。2019威尼斯最佳新演员奖。片子观感还算好,有些小桥段拍得真不错。虽说矫情但是矫情还不是最致命的,舞台剧化太严重了,但是女主角怎么看都不是个重病的姑娘该有的状态(化妆的锅还是舞台剧感的锅?),而且这个片子那么圣丹斯标配为啥没去圣丹斯也挺奇怪的……
爱与生命。
分小标题的“短故事合集”,其实不分也建构起剧情。将死的女孩,瘾君子和我的父母,一切因药起。但没有太打动到我,以及没有《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好看》,但音乐不错。
感觉评委(至少是主席)会非常喜欢,至少最佳处女作锁定。节奏和情感都把握得非常好,也是生活细处,悲喜二元交叠。澳大利亚包容的社会环境让人很是怀念。催泪的部分做得从容不迫,疯狂的部分做得收放有度。
#VIFF 同时轻盈和沉重,反讽和真诚。向死而生的(反)成长电影。(第一部看哭的片,但要是没哭应该会更好)
超带感的配乐和糖果色的摄影太有灵性了,演员也是。鲜花最后的鲜艳,在她眼神的汪洋里,如同拍到海滩的浮沫一般。而那个痞萌的大男孩,把一次次的漫不经心,堆砌得情深义重。父母用焦虑来开明,又被开明稀释了焦虑。每个人都在等一个豁口,这豁口每每要俗套,又都轻轻拐了个角。小标题仿佛隔出了闪闪发光的少女日记,翻开,连疼痛都可以是粉粉的。落幕时,听到有人在海浪声中啜泣。@平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