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休丹西的片子大部分都不咋地,但也有几部可以拿出来说道,比如夜幕、亚当、杀戮禁区以及字典情人。字典情人如果只拿来舔颜确实是很完美的作品。我个人觉得芭姐应该是他合作过最美最神性的一位女演员,而且休丹西本人那时候也处于小鲜肉颜值巅峰,两个大美人在闷热潮湿的热带雨林里湿汗淋漓、你侬我侬,这种东南亚风情堪称视觉享受。 但是就拿片子内容来说,此片满满充斥了一种我最厌恶的白男凝视,也就是以西贡小姐为代表讲述的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爱情,这种地位不对等、权利义务完全不对等的爱情想要圆满高度依赖于上位者的良心和下位者的牺牲,然而无数例子和事实都证明了戴锦华“没有跨越阶级的爱情”这一名言的存在性,这个故事跨越了多少?跨越阶级,跨越种族,两座最难叙述的沉重大山压顶,爱情如蛋壳一般不堪一击。所以本片实际上就是个意淫的爱情故事。 本片导演没有野心,所以立意也没有聚焦殖民文化本身而是放在爱情上,然而他对理想爱情大力描绘又缺少了最简单的现实基础,来自文明社会、特权阶级的蔡斯科特最终会对这样的生活产生厌烦吗?一旦理想的梦中情人形象破灭,一旦那些美丽和可爱变成粗俗和不堪,一旦他产生了一丁点儿对文明社会的念想?电影里的男主归根结底也只是个理想主义的青年,这种人很容易头脑发热去做各种离经叛道的事,他人越反对,他会越坚持,所以我很难不怀疑他对女主念念不忘到底是爱还是对自己原生家庭和生活的反抗。 如果能明显看出来是反抗,我反而还要多给此片半颗星,这种反抗在文学作品里常见却能触动人心,纵使在我看来这种反抗最终会变成午夜反复的懊悔(这是我基于男主性格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如果有不同意见也可以提出)。 电影里充满了女主西丽玛美丽动人的面孔,但也缺少了对她性格深层的刻画。拂去这场东南亚浪漫情事的遮拦,露出的是一个民族被侵略的苦难记忆。电影再如何美化这些西方侵略者,也不可否认东南亚这片土地满地都是受难者的鲜血与痛苦。西丽玛是诞生于苦难的美神阿芙洛狄忒,她的独立、自主、善良、坚强或许是令男主深爱的原因,但在这种男性凝视的叙事中,我也同样怀疑深爱的动机,正如黑格尔箴言:“爱情在女子身上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能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像一道火焰被一阵风熄掉。” 西丽玛爱他,爱到心上人另娶他人也要苦苦等待、生下他们的孩子,这种爱令男主动容,却令我作呕,“爱情是生命的全部”,这是男性赋予女性除了生育以外唯一的权利和“神圣”使命,是男性独占女性生命全部的美丽谎言,《圣经》“创世纪”中,转述上帝为惩治夏娃而说给全部女人听的话是:“你应当爱慕你的丈夫,他将统治你。”这是如此明确的表述男人希望女人在婚姻中失去自主权,西方如此,东方自然也不例外,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些古代男权社会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更是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女人从肉体到精神都难以挣脱束缚。 再退一步说,忽略以上基于易变的主观因素,从根本来看,这样的爱情若要真正圆满,依赖的不是男女主相知相恋,不是女主生下孩子,不是男主和他人结婚后郁郁寡欢,而是上位人彻底转变自己的思维,由衷从特权转为平权,这其中最忌讳的便是上位者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怜悯,这种施舍比恶语恶行更无力、更恶毒、更难以扭转局面。而平等以待,非常简单的事想做到却非常困难,它由人的阅历和社会背景所决定,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托尔斯泰。 单纯的两情相悦终成眷属并非结果,在我看来,双方都能站在对方角度并理解对方,我懂你,我感受你,剥开不同阶层的外衣,透过不同种族的皮囊,看见这个人,接受这个人的一切。就算这样的爱情是可耻的,就算这样的爱情是该被批判的,但这都是圆满的爱情,不论是种族、文化、性向、道德、三观,也不过是道可以跨越的桥梁。我个人的感情观即是互相理解是高于相爱和世俗,这也是我一直钟爱拔杯最根本的原因,威尔版本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以写作“宁为拔碎不为孤独全”,当你意识到他是世界上那个唯一能理解你的人时,那就靠近他,粉身碎骨也再所不惜。当然,现实中很少存在这样的感情,因为现实不讲逻辑,一个人的塑造极其容易受环境影响。然而将情感寄托于这样的联系并非难事,对我来说磕cp更像是对现实生活的某种希望和向往。 最后,我也非常赞同大家(特别是女性朋友)多看典型白男作品,用我喜欢的一位作家的话来说就是“可以培养性别权力意识”,从而避免踩入目前男权社会普遍存在的陷阱。例如蝴蝶君也是一部这样的作品,西贡小姐和蝴蝶夫人某种程度上都是东方主义文学,西方人产生对东方之美的性幻想,满目高高在上和自以为是。 ps:再次声明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不赞同可以划过或者友好讨论
梦里的意象如繁花绽放。
她风华绝代,仿佛是遗落在蛮族的天使一般,让人过目不忘。
只是,要守住一份爱情却不容易。
或许,正是因为那些看似无法突破的重围,爱情就被称为梦想。
他发现,尽管彼此已婚,他还是无法自已的想再见到她。每一个场合都期盼着能找到那熟悉的身影。想见恨艰难,此情谁人皆知。感受到爱情的无奈,感动于对爱的坚持。
一帆风顺的爱情并不足以让人心动,人们总是更喜欢听那种充满了磨难的爱情,而不喜欢那种平淡如水的故事。相遇、相识、相敬、相爱;然后被迫分开;各自与别人结合;然后再次相遇……他们暂时得不到彼此,他们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为什么恋爱中的男人竟会为心爱的女性的秋波所眩惑,以致甘愿完全放弃自己,不惜为她做任何奉献牺牲?这是因为她身上某处有着不可磨灭的魅力,以致其他一切都无足轻重了。
在她心中,爱是成全,是看着对方幸福就完全彻底地知足;而不是占有对方,不愿放手。希丽玛与他的爱情,是一种两情相悦式的爱情;而赛西尔与他之间的爱情,是一种自我牺牲式的成全。
什么样的一种爱,能够比赛西尔的这种牺牲精神更深沉。
大多数的初恋总是难以成功,有的人选择放弃,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回味,有的人执着,最终落得累累伤痕。这大概就是初恋的青涩。似乎他们的初恋并没有像我们现实中想的那么纯粹,因为这其中夹杂了肉欲。但又比我们纯洁,在最原始环境下人们欲望的彻底展开,心灵中最原始的冲动,应该是最真实最纯洁的。爱因着肉欲的燃烧,愈发强大,直至心底。
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找到自己的归宿。或好或坏,或此或彼,但是,都会找到。不是你,不是我,只是过客。
只是因为爱她而爱她的男人,心里却从来不曾忘却另一个女人。
男人对于自己第一个深爱的女人永远无法释怀。
本人英语专业,看过一些欧美电影,第一次写影评,可能是因为对电影的印象太深刻。我在一家公司的产品宣传主页看的,一直卡,花了很长时间才看完,好处是一直回看,反复地看。
如果仅从情爱性事和简单地情节来评价这部电影,认为它景色唯美,内容肤浅,没有什么新意,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有失偏颇,并不公允。我认为这部电影把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刚踏入社会的男主有梦想,有执念,并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女主,作为一个“工具人”,反而更主动,更大胆。在xx镜头中并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要求,来满足自己的情欲。这在“白人至上”的原始部落,并没有“男尊女卑”和“白人优先”,他们始终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有人说,不奔着婚姻去的爱情,就是耍流氓。男主就是一个践行者,他要对女主负责,要娶她为妻,追求自由的爱情。但现实是残酷的,种族观念是无情的,他们最终被迫分离,男主另外娶妻。可是当男主和妻子返回到部落后,看到了女主和孩子,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他们,最终和他们私奔,隐居到了原始森林里。这对他的妻子来讲是绝对不公平的,但他们都是世俗的牺牲品。
男主在调查另外一个部落不名死亡时,发现了白人恶毒的阴谋,他们用毒大米来毒害部落里的人,以达到长期占有银矿的目的。男主看到女主中毒的样子,悲愤交加,毅然决然地把这个阴谋告诉了部落里的人,间接造成数个白人矿主和矿工被杀。这在当时是违法的,甚至面临多年的牢狱之灾。这是人性使然,或许这是众生平等的体现。
而大结局,则是欧美剧一贯的手法,恶人被除掉,正义得到了申张,男主和女主隐居森林,这也浪漫的爱情故事该有的样子。
The sleeping dictionary
命运总是这样 在你自以为是的时候 往你的心口插上一刀
如果第一次没有下定决心的话 第二次会难上十倍 这就是惩罚
一条道黑到底 如果选择了妥协 那就永远不要后悔 不要留恋 是对现在的人最起码的尊重 也是对过去的人的保护 做出了选择 就要承担得起 任何它所带来的影响
这么好的题材,居然拍成这样.
我丢了那个老的,又捡了个小的
美艳动人 杰西卡
看过,女主角很美。色彩很美。如此而已。
1981年生的Jessica Alba太美了,她是这部题材、表演、编排都烂俗的片子里的唯一亮点。
2010.6.18 fielding
土片。
芭姐太美了!!!!!!
西方白种人的意淫片,打着异域风光的羊头卖着意淫的狗肉,剧情十分狗血,两个星送给阿尔芭的裸替
赏心悦目
结局过于美好。。
浪漫,主角们都是喜欢级的~
男主女主最好的年华……理想化的圆满。美化殖民了嘛?
帅哥美女加上异国风情剧情狗血但我就是买账~配乐好熟悉,那段唯美的太性感。可惜阿尔芭一直被当做花瓶,胸很美呵呵呵呵呵。有点迷上这种东南亚风情的电影了
少见的喜剧结局。
alba的装扮超性感×_×
或者这是个不错的途径。
够烂
Hugh Dancy ~~
Alba Jess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