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嗯,每看完一个同志剧总有些话要逼逼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却并不艺术----
如此装逼的Title也只有我才写得出手。。。
说到这个剧呢,我也算是正式看完第一季了,就像所有GAY剧一样,仿佛是夜空里无数的星星里那独特的一颗gay星,不看都不行。
好比妈妈们没有不看的韩剧,爷爷们没有不看的抗战片,叔叔阿姨们没有不看的谍战片一样,给子们也必须有生活缩影的艺术作品来消磨时间找认同。
从之前的那个狩猎开始,我发现这种系列的男主都是表面一副纯情样,但有着荡漾的心,总之就是长了一副怜惜,正常的样子,但是做的事吧,虽说不大跌眼镜但也是没什么节操了,不过我们这种没有性生活的人也就是喜欢逼逼一下,谁叫我们亲爱的小乔同学这么能耐。
往往事情就是这么蹊跷,尤其是牵扯到两个男人之间,两个女的我都不谈了,实在不了解。其实作为同性恋吧,真的挺复杂的。好比异性恋男A,女B,男C,女D他们四个人,只能交叉出轨吧,最多就是AB,AD.CBCD。但是GAY就不一样了。。AB AC AD BC BD CD这配对的几率大大高出异性恋,所以有时要对付的事吧,大概比该死的异性恋多出了50%(哈哈哈哈哈哈)。
以自身经历来说,我大LA盛产同性恋。不过就我接触的本土给子们来说,他们中无节操的人占的比例较大,非常容易就OOXX,做完也非常洒脱。作为亚洲人,尤其是含蓄的亚洲人。我就稍微很难把性和爱分开来,我真觉得那是一个牛逼的技能,学会忧愁值起码降低70%。
抱歉说了太多无关的话题,只是我想说每个剧都有些人设是我不喜欢的。。。比如我不喜欢比较黑的latino,也不喜欢满嘴BS的大英帝国的出轨王子,也不知道下一季会不会真心和小乔在一起,如果是那我撤销刚才那句话。其实这种剧并不需要什么逻辑,就是感情到了立马就会有些意想不到的咋舌事件发生(口水那个性感的屁屁加后背)。
总的来说我就想表达一句,下辈子不做给好吗!!!!FUKING HARD!
2 ) 你在「寻找」什么?
咖啡馆有一个男生和我一样是常客,而且他总是在晚上十点之后蹒跚而来。万家灯火的时候,睡得早的人已经酣眠,他来到这个偏僻的咖啡馆,看书写字看电影。经常看他一个人坐在黑暗中,或者摊在沙发上呼呼大睡。我想他一定是单身没有「家」可以回,或者干脆断定他是一个同性恋。就在前几天,我在咖啡馆加班,听到他和一个外国人在屏风后聊天,两人也并不避讳,内容是「接客帝」,或者,在「前接客帝」时代,中国同性恋如何辨认同类。我总觉得那天他们谈话的声音太大了,像是故意让我听到似的。
魏伟博士在他的博士论文《公开——当代成都「同志」空间的形成和变迁》中这样解释成都人口中的「飘飘」:「那些流连于熊猫广场的男人就是成都本地人们所说的“飘飘”。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同性恋者总是在不同的聚集场所飘来飘去,成都的男同性恋者就自称“飘飘”。这个称谓所隐含的意思就是作为同性恋者男人,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安定下来,就像秋风中的落叶,注定飘荡一生。」这样的说法虽然有戏谑却也非常可爱,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可能是一种普遍的共识,同性恋很难在一种生活中安定下来,终其一生都在找爱找性找认同找安定找下一个「对的人」。
《Looking》无疑仅仅是这样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可是到第一季最后一集,导演和编剧还是没有告诉我们,这部剧到底的主角们,到底在「寻找」的,是什么?
我想大多数的人,我自己也是这样,可能总在「寻找」的路途上,这种「在路上」的状态似乎意味着未来的无限可能,于是「在路上」变成了「心里舒适区」。可是很少有人能踏实的明白,自己到底在找的是什么。
当然寻找的过程,本身也是探知未知自己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但是没有目标的寻找就如同乱放箭,以我自己数十年「寻找」的经历,我觉得我自己还挺辛苦,也算是用心,主观感受上也是付出了很多,但是运气并没有将我砸中。反过来看,现在在感情上过的算是顺遂的已经有归属的人,基本上都还算是过的比较踏实,也就是算是很了解自己需求的人,因此才能在一堆人如梦初醒的时候,人家已经拿到了当人生导师的资格。
@小pig! 向我介绍这部剧的时候提到了某一集两个男主光是谈话谈了一集,基本上没有故事,只有两个人的啰嗦。我靠,作为一部基佬剧,怎么可以不是露点然后乱搞然后性爱趴!这样的铺垫会让我们想起《Before Sunrise(Sunset)》、《梦想照进现实》等等电影模板,不过我想基本上所有同性恋的初恋都是这样单纯美好懵懂开始的,那确实是遥远的一个梦,因此在天文馆看星空,或者两个人对着海景喋喋不休的时候,也就变得非常自然了。特别想谈一下Patrick和他Kevin的暧昧,因为自己偶尔是Patrick偶尔是Kevin,所以带入感真的很强啊,看完之后必须承认自己也是实打实的贱人一个啊,所以当Patrick听到Kevin谈男友Blabla后毅然决然决定离去的时候,心里觉得真TM爽,可是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欠的债,总是要还的呢。Patrick,你就等着被虐吧,贱人永远都会是贱人哦,不要觉得自己可以是例外!(For instance, someone like me☺)
说回Patrick,这个游戏level设计师,中产家庭出身,有着可爱的脸,长得还算不错但是就是算不上帅,身体肉肉的,心肠很好又柔软,小坚持挺多大梦想永远在嘴边,平时总是靠谱帮别人收拾烂摊子但是一遇到大事总会把事情搞砸当然也还算永远懂得反省和认错,这样的人,似乎就是身边的某一个人,或者就是某一个阶段的我们自己。看到这样的Patrick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总是离幸福只差一步,归根结底,自己的生活不总是需要自己是一个「好人」,更需要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但是就是因为差的那么一小步,你就只能当个「好人」了。
《Looking》中,二十几岁三十几岁或者干脆四十岁了,也还在找,也还需要鼓励(听到那句「He’s just worth it」真是泪奔啊。)这样的状态可能会一直持续。有人在爱情中转圈圈,有人在名利场奔忙,有人收获有人失去,有人哭有人笑。我们总在找未来的自己。但是如果只有未来的自己可以作为正确的依据,我不得不说赵小姐在《致青春》中说的挺对,我们总是爱自己胜过爱爱情。
谁说不是呢。没有「对的人」,只有「对的自己」。
3 ) 谁的人生不是条寻觅之路
首先得承认R是个非常好的人物角色,他真诚直接又能正确认识自身条件和处境并且坦然面对,这品质比看起来要更难能可贵。他清晰明了自己的感情状态,也毫不做作的表达,但当感觉到对方的”戏弄“时又能非常自尊的坚决退开,真的是个既浪漫又理智的懂爱之人。
相比之下P就要迷茫的多,渴望爱情可较之R却又难免世俗些。他畏手畏脚思前思后,这毛病也是常人通病,其实并不是有意要玩弄感情,只是在这滚滚红尘中滚爬久了,精明之下其实更是迷茫不知心中真正所求。
R很Hot很Cute ,又那么异域风情人也非常Nice,这都吸引着P,但这就是爱情?姑且不论吧,至少从客观条件来说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也颇多,首当其冲就是这两人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两人约会那集关于神婆的那段也就是在描述思想状态上的天差地别,再比如说P开玩笑说R对电影的品味很差,说是玩笑但也是事实,可以想象这两个人在电影、音乐、书和各种各样的东西上都是有巨大分歧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没有共同语言
当然两个人相处有时候有些差异到不定是坏事,但这差异若是太大绝对会成为一段关系里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再长时间的相处和磨合也总会有种局外人的疏离感
P对K有点一见钟情的意思,P像个情窦初开的小男生般有趣,他彻底被K吸引却掩耳盗铃般各种掩饰,与其说是想骗别人其实更像是要糊弄自己,努力说服自个对老板那纯属是上下级革命友情,虽然身边人都早已看得明明了了
小乔会演戏知道把握分寸,很多时候用一眼一眼的小眼神就足够说明内心情绪了,在公园两对情侣遇上那段真是火花四溅,十分到位,两人恋情中的矛盾点也在这里第一次爆发,比如R的现实状况问题多少让P觉得尴尬,而这种情绪R当然是不能够接受的
抛开对小狼的私人感情不讲,K这角色做事实在不厚道,他对P有好感是显而易见的,明着暗着各种调情,即便一开始就明确宣告:我名草有主但又不妨碍他继续跟P玩暧昧,挤眼卖萌还要吃炸鸡~~
其实这更像是一种试探,告诉你我有男友了那是明哲保身,但我还是挺喜欢你的,你看怎么着吧~~好比游戏玩或不玩,为什么那么多人在感情路上明知前面那是个贼大的火坑还是忍不住往下跳?呵,感情这东西就是让人心甘情愿地去做傻子呗
P会对K钟情不难理解,英俊可爱,事业有成还有共同语言,不论在直人天下还是弯佬世界这种人都是难以拒绝的存在,他若有意引诱,谁又能逃得过?这不怪小P,大家该都能体会
总之剧集已经得到续订,小狼也成了常驻演员,这是最开心的事情!其实Looking这剧没有那么多故事性,不过是三藩市几个寻常Gay佬的日常,很容易就能将我们自己的生活带入,同志亦凡人嘛,那些关于事业关于爱情关于友情的快乐烦恼与苦痛如此感同身受,配上导演文艺范十足的拍摄腔调,看片实在是一场享受
未完待续,与君共勉
4 ) 关于Looking的十个私藏关键词
第一次觉得豆瓣短评的字数限制不够我blah blah, so here we go…
1.格调。首先这部剧的整体调子相当对我的胃口,无论是光线、色调、运镜、场面调度,还是人物塑造、表演、音乐的选用,既生活化又有格调,一点也不cheesy. 对白有营养没废话,一方面揭示人物性格和观点,一方面又交待了人物历史和关系,有时候还埋下伏笔,乐趣无穷。唯一不过瘾的就是三十分钟一集的篇幅太短,无形中对剧情发展、深入刻画人物是一种限制。
2.议题。这是最近看的剧中我最能relate的一部,居然是一部纯同志剧,不过这一点也不奇怪,这部剧好就好在其具有的“普世性”,至少是在现代大都市范畴中的“普世性”。现代人每个人都有一大堆issues解不开,剧中呈现的不管是普遍的issues(恼人的家庭关系、人生方向的茫然、事业的瓶颈、理不清的感情),还是同志面临的特有的issues(参见第五集),都真实生动,贴心贴肺。
3.Patrick. 我对男主有强烈的共鸣,这应该就是主创想要达到的效果。Patrick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看上去软萌甜美随和爱笑,内心却有多年固化的执念牢笼,等待自己去突破,也许还要借助外界的力量颠覆一下;他认为自己没有种族阶级教育职业文化宗教偏见,可他的言行却表现出种种偏见根深蒂固(我们谁又不是呢);他口口声声要找男朋友,我们却发现其实他根本没准备好经营一段稳定长久的关系,也不确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也并不奇怪);他最擅长的就是denial, 说不好听就是自欺欺人,这体现在他和Richie及Kevin的关系中。这个人物有极强的代入感,也许你不喜欢他,觉得他浑身上下缺点多多,经常做出错误决定,但正因此,这个人物才充满生命和魅力。戏剧不是关于“对”的人做“对”的事,没有character flaws, 就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character development, 也就不成为戏剧。反正我是从Patrick身上看到很多我的问题,比如明明坚持着走自己的路,明白最终面对的是自己的内心,却忍不住还是在意别人的目光,不过我正在努力克服。我觉得Patrick也一样,我们看到他一整季中都在努力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 试图投入到真正的情感、真实的体验中去,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种种问题,相信下一季这个人物会有可信的成长。
4.家庭关系。只举一个例子,第七集Patrick跟妈妈的对话,绝对是全剧戏眼之一有没有,这场对话还有本集妈妈不多但重要的戏份,为观众厘清了很多疑惑。我们发现一方面,妈妈的性格确实不好,有点势利有点挑剔,事事标准很高总是不满意(这种类型的母亲最要命了好吗),对Patrick有点冷淡疏远,儿子出柜后其实要的只是简单一句“无论如何我们都爱你”(这代表着认同、支持和安全感),可就是这么一点母性本能的温暖也没有(是因为太文明太有文化了么,呵呵),给Patrick造成了很大阴影,也是他性格缺陷形成的部分原因。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这么多年过去了,Patrick还纠结于此,并且将他所认为的母亲的价值观内化,投射到自己的生活和选择中去,继而将选择失败的源头归咎于妈妈,这样是很不健康很要命的。所以最后妈妈说“Richie的事你不能怪在我头上,他没来是因为你不是因为我”,应该是点醒了Patrick, 自己还是陷在过去的阴影中不能自拔,这样只能断送自己的幸福。总之这段戏绝赞(演员演得也到位),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父母对子女无法抹去的影响、塑造甚至损毁,写得太真实太切肤了,这样的事我在很多人身上都看到过,搞得我冲动得想把这部剧推荐给我爸妈,哈哈。(顺便说,我爸妈很进步的,同志什么的根本不在话下,就是剧中还是有些sex scenes, 给父母看有点不好意思哈。)
5.亲密感。这也是很多观众感受到的,本剧拍出的很特别的感觉,这自然是由导演Andrew Haigh的风格决定,我私心猜测会不会也跟摄影师是女性有关(纯属瞎猜)。从第四集Patrick与Kevin在办公室边工作边调情,到第五集不惜花费整集篇幅跟随Patrick和Richie绵延一天的epic date, 再到婚礼上打领结这样的小细节,无一不充满质感,亲密感触手可及。透过屏幕我仿佛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在那一刻人与人之间可遇不可求的connection呼之欲出。不过主创是该死的现实主义者,无论此时此刻如何心意相通敞开心扉,在心魔和现实面前我们还是很可能败下阵来,就像Patrick最终从神婆那里落荒而逃,我们很难克服不安全感,面对真实的自己。
6.火花。当然就是Patrick和Kevin之间几乎要溢出屏幕的化学反应!说真的,这两人每场对手戏都火花四溅,回想我所看过的影视剧,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couple, 这样简直要爆表的性张力确实不多见。第一次看第四集两人调情我都紧张,眼神交接暧昧涌动,觉得他们随时有可能亲下去,还有第八集的激吻,感觉比任何床戏都要惹火好嘛。大概首先是剧本的要求,另外两位演员确实有强烈的onscreen chemistry, 再加上高超的演技,我要是导演我都要乐死了。所以,有了前面细腻的铺垫,再考虑到Patrick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第八集颇具争议的滚地板一幕虽然来得突然,却完全在情理之中,符合剧情和人物的逻辑,即使这一季不滚,下一季也必然要滚。但是从剧作角度考虑(天哪我怎么总站在主创的立场啊自虐么),季末最终集是一定要发生点大事,打破平衡,搅乱每个人物的生活,制造悬念吸引观众继续关注,这是美剧惯用的手段。
7.床戏。在这一点上,我是信奉“质量重于数量”的。一部严谨优质的剧,每场戏都要有目的,床戏也不例外,要么推动剧情塑造人物,要么体现卧室政治权力关系,不然只管一味追求大尺度奇观展示吸引眼球,有sexploitation的嫌疑,我真心不需要看这些。(吐槽完毕)听过主创的一个访谈,他们的态度是不要为了床戏而床戏,把重点聚焦在两个男人之间的intimacy和connection上面,再一个就是要真实,涉及并呈现gay sex的各个层面,而且并不是每一场性爱都很美妙,并不是每一次都让你感到温暖,尴尬有时,寒心有时。真的不能同意更多,我觉得这部剧在这方面把握得恰到好处。最好的例子就是第五集开始Patrick和Richie那场床戏,镜头始终对准Patrick, 捕捉他的各种表情微妙反应,间或夹杂几个Richie的反打镜头。景框很小,没有任何暴露,却通过演员逼真的表演和不多的对白,清楚明白地交待了整个做爱过程,既真实私密性感,又优美有格调。同时通过这场戏,我们发现Patrick有点self-conscious(一开始不能放松享受rimming,直到被Richie安抚),不情愿bottomming,而Richie则十分慷慨贴心,即使想要topping被拒也丝毫不影响兴致,并且相比之下更加sexually liberated (不介意swallow) 。就是这样,好的床戏既给我们感官享受,又告诉了我们通过其他方式很难呈现的关于人物的二三事。
8.Kevin. 这个人物有趣且迷人,部分原因是剧中对他几乎都是侧写,并未完整呈现,我们不知道他的背景他的内心活动他的agenda, 这客观上造就了一点点神秘感(当然仅限于现代都市朝九晚五范围内那点神秘感),我们像Patrick一样对他感到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就目前剧情透露的讯息,关于Kevin我们了解到的只有:他在事业上很有抱负并已有一定成就;他跟男友Jon的关系是有问题的;他对Patrick逐渐产生了出乎意料无法抑制的迷恋。要知道这部剧严格遵循三个主角的视点,观众只能看到他们能看到的,Patrick和Kevin的交集基本限于工作情境中(婚礼除外,但那也是公众场合),而且是上下级关系,这和Patrick与Richie普通情侣相遇、约会的私人场景截然不同(在此过程中Richie的character profile基本成型,观众对他亦有相当的了解),所以仅仅根据他现有的言行没法进行准确判断,这也给下面编剧的发挥留出空间。既然下一季升为常规角色,我们有理由相信能看到Kevin完整的character arc, 包括他和Patrick工作之外的相处模式。
9.三藩市。就像Sex and City, Girls当中的纽约(其实这两部剧我都没看过),旧金山也在Looking中超越背景成为本剧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实景拍摄,真实记录生活场景,没有比这更接地气,却从中提炼出城市的灵魂,生活气息浓郁,温润性感充满活力,令我立刻就爱上。导演把这座城市拍得如艺术照般美丽,亦充满了私人生活的质感,我们随角色徜徉于公园、街道、夜店、餐厅、海滨,所有的剧情转折情绪变化都与这座城市水乳交融。我之前看过一套叫做《鸟瞰美国》的纪录片,航拍美国各州,其中加州那一集重点介绍了三藩市,也讲述了这座城市gay culture的历史渊源,当时我就惊叹这应该是全世界最美的城市之一了吧。现在看过Looking, 我的个人理想也加上了一条:在不远的将来亲自感受这座城市,不仅作为游客蜻蜓点水,而是希望真正融入其中一段时间。
10.Jonathan Groff. What a sweetheart! 好了一直很严肃,现在花痴时间到。认识他之前真不知道演艺界还有这么一款,比他帅比他身材好的很多,可没有一个男演员像他这么软萌甜这么乖巧惹人爱,而且还坦率诚恳不造作不耍酷不装。第一次看他演戏是去年秋天,Boss(风城大佬)第二季,他扮演一个怀有不可告人目的不择手段的邪恶人物。当时觉得这小哥很出彩嘛,说话声音也好听,并且我的gaydar(一向很准)哔哔作响,上IMDb一查,原来是从百老汇出来的,难怪嗓音好演技佳,而且从职业生涯早期就是openly gay, 忍不住竖大拇指;看他的影视作品年表,成名作应该是Glee(我没看过,没啥兴趣哈);接着看到他一大堆照片,觉得真是表情生动甜美可人;哦,还和Zachary Qinto拍拖过,已经是过去时了(I know, 太后知后觉了,Qinto当然很赞很大牌,可我对他没有特别喜爱关注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再次听说他是为Frozen配音,号称是迪士尼第一个gay prince, 不过当时很忙,没去影院观看,也就flew over my head了。之后有朋友推荐Looking, 一看主演,这人我认识啊,于是通过这部剧我才真正熟悉了Jonathan Groff. The rest is history, as they say. 希望Looking能多拍几季,因为我觉得这是目前为止Jonathan演得最舒服最自然最贴近他自己的角色了,我说的不是性格相似(Jonathan在生活中相当smooth, confident, 一点也不awkward),而是他不用acting straight, 可以尽情展现自己作为gay man的一些很微妙很可爱的小表情小动作,包括说话的语音语调(我超爱他软软的咬字和语调,以至于现在说英文都忍不住模仿)。总之我很喜欢他,希望他一切顺利。
哇,第一次在豆瓣写评论,竟然如此长篇大论,花费了我不少时间,相当琐碎无逻辑,也相当个人化,权当是表达一下对这部剧的喜爱之情吧。
5 ) 好好看完整季再来评论,别再Richie真爱小狼渣的到处刷屏瞎逼逼了
整季分析,满篇都是剧透。
首先,到处刷屏说Richie真爱骂Kevin渣男的那些个腐女处gay们,you girls can go finger f*cking each other now。还有好些个都跑到Russell Tovey的Instagram法国斗牛犬照片下面刷屏渣啊渣的。
第二,好多评论里面不好好说人名,全都是些单个字母,什么K,P,R,还有KP,PR,AF,DL,KPR,PMS,HPV,STD......||||,尼玛的是在做高中立体几何证明题么?哪怕你叫中文昵称小乔小狼大耳朵图图之类的也行啊,多打几个字母能累死么
====================================
补充:
我没说小乔和Richie不是真爱那么Kevin就是真爱了,我也没说Kevin不渣男他就可以甩了男友跟Patrick在一起。只是分析了一下Patrick对两人的感觉和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不要什么都得非黑即白,动不动就要分个Richie帮Kevin派互相贴标签扣帽子。
====================================
第一季完结后再从头梳理一下Richie和Kevin的出场和戏份
Richie第1集末出场,第2集首次约会开始熟悉,第5集高潮约会戏
Kevin第3集出场并跟Patrick相熟,第4集算是work date约会戏
然后第6集Kevin只露一面剩下都是Richie戏,第7集Richie开头露面退出,剩下都是Kevin的。二人比较平衡。
Patrick的男友标准应该是倾向于Kevin的,第一集糟糕date的那个医生就是他心目中的标准,聪明有学识有事业。Dom也知道他的标准是"some fuckhead with a Stanford degree",Patrick对Richie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他对Dom说“he's not really my type"。而第一次见Kevin,在聚会上一直盯着人家犯花痴,还跟同事打赌他是gay去勾搭人家,直到发现Kevin有男友而且是他新老板才赶紧收手。他的择偶标准在前几集里被他自己归结于他麻嘛想让他找这样的,但第7集见到麻嘛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而且麻嘛在狂啃大麻棉花糖
至于选择Richie做男友,第一个原因就是他确实在slumming,Agustin做为朋友很了解Patrick,他潜意识里是为了向朋友们和他自己证明他选男友不是非得要有Stanford学位的成功人士,他也可以找一个Mexican fuckbuddy的。第二是因为姐姐婚礼快到了,第一集里就提到了,老外的习俗去参加婚礼都得带一个date,他急于找到一个plus one去参加。
现在一边倒支持Richie的舆论我觉得主要归结于第5集。第5集由Andrew Heigh执导,Andrew Heigh在这里使了个大招把Weekend的招数尽数搬了过来,然后Ross&Rachel first date的附加招式一打出来,小清新粉们瞬间都要高潮了。而这一集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展现两人多么恩爱,要知道一段感情刚开始的时候都有那么甜蜜的阶段,李宗盛都说了“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会减”。这集的题目叫looking in the future,Patrick对于两人的将来不报希望,所以跟着Richie去找他seora的时候退缩了,他知道自己并不真心,所以怕知道他们没有将来,怕神婆看出来他是个bad guy只是利用了Richie。
第4集有点可惜,本可以好好展开一下Kevin和Patrick之间微妙感情的,可惜导演Ryan Fleck并未像Andrew Heigh一样参与编剧,也没能得到他的小清新真传,再加上乱78遭的几个支线和那个leather fetish的集会,把Kevin的感情戏就打散了。其实这里暗示了Kevin对Patrick的好感,对异地恋的抱怨,他想找个了解他工作的人,而后面Patrick appreciate他的工作,Kevin appreciate他的appreciation,二人暧昧得不行,Patrick看出来苗头不对劲赶紧刹住投向Richie怀抱。
所以这里刷屏Richie是真爱的腐女们,你们这点情商只适合去看迪士尼Frozen,那里才能找到你们童话般的意淫,小乔为了救Anna毅然骑着驯鹿把她送到Prince Hans身边,真实世界里的gay不适合你们这么揣摩。
骂Kevin渣的好多原因都指向第8集滚床单之后穿衣走人,now what? I don't know的问答。首先,两人都射完了不穿衣服干嘛?还光溜溜抱在一起玩亲亲finger f*ck each other吗?李宗盛还说了“除了激情退去后的,那一点点倦……”,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学术上讲的“不应期”。其次,now what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回答?“宝贝别担心,我跟那个贱人已经感情破裂了,一定会和她离婚回来娶你的!”这样吗?活该你当小三也一直被霸道总裁骗,活生生等上十年八载变成老姑婆幻想有一天能被扶正。后续就要看Kevin回去怎么和男友交代,不过从前面看来男友Jon的存在感很弱只露了两面,个人预测后面很快就会酱油,不会有更多狗血抓马三角恋的戏份。
Richie是个好人,但是跟Patrick在一起不适合。如果继续在一起,将来可能就和Agustin和Frank一样,说些互相伤害的话不欢而散,you are never gonna be a barber,钥匙留在门垫下。而Richie可能就当个酒吧门童和洗剪吹小工,混到40岁才反应过来想开一个自己的店,然后四处找有生意经验的大叔帮忙。
最后看一下整季之后讨论的热点,都集中在Patrick-Richie-Kevin三角关系上,而开播前的介绍说的是讲述Patrick-Agustin-Dom三个好基友的故事。官方海报也是他们三个,如果主旨是Patrick-Richie-Kevin三角恋,大可以弄个暮光之城似的狗血三角海报。最后完结时的镜头是Agustin回到Patrick家,好基友又混到了一起,导演和编剧的意思是不论感情上经历多少曲折变故,最后还有他们的友情在。如果HBO能留住该剧长久不砍,估计后面会发展为三个基友身边的男友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好基友还是一被子的。而不会是Patrick和Richie像Ross&Rachel一样经历十年分分合合最终happily ever after,想看那样结局的还是回去看迪士尼然后go finger f*ck each other吧。
6 ) 不要让别人为你的迷失买单
这部剧避开了一般同志剧的基本议题:歧视、政治、艾滋等,连性都是点到即止。Patrick有一句话,人家知道你是gay,就会说,哦,那你是用后面那个的喽。我觉得,整个制作团队的意图是,各种对同志的关注和猎奇其实都是误解,他们的生活和异性恋们没那么大的差别,也面对着工作、情感的各种问题。
Patrick和他妈妈对话的一场戏耐人寻味。他怪妈妈影响了自己对男朋友的选择——因为他一直用妈妈的眼光和角度去看人,这让他很不爽。或许他说的有一点道理,细想又不那么站得住脚:当一个人成年以后,他能把自己身上固有的缺点归咎于父母吗?(这就好像,父母能把孩子成绩不好归咎于他懒惰、不学习吗?)对于Patrick,好闺蜜Agustin总是一针见血:你搞出这些所谓男朋友的东西,是想向我们证明,还是向自己证明?你就是挺随便的,你跟你老板就是在搞暧昧。在情感上,Patrick是迷失的,因为不了解自己的需求,所以才会急于去做;在工作上,他也是迷失的,知道自己并不想一直做“关卡设计师”,却没有为改变而努力;在家庭生活中,他也仿佛“局外人”,连妈妈在吃抗抑郁药物都完全不知道。
相比较之下,Agustin似乎更能看清事情的本质,但仅限于对他人。我很喜欢这个人物设定:他看人看事的角度独特,比较毒舌。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各种玩火,失业又失恋。在我看来,他比Patrick迷失得更厉害:P至少试图扭转局面,而A则一味旁观。
三个好朋友中,最靠谱的非Dom莫属。40岁的他做着餐厅服务员,似乎很loser;被前交往对象拿了8000块要不回来,一度面子矮,似乎更loser。但他在40岁的当口迈出了真正的一步,决定要开一家餐厅,并真正去实现它。
这部剧最让我喜欢的,是那些近乎于白描的人生百态——你的高富帅老板想跟你打炮,但仅此而已;有一个人真心实意,你又嫌他配不上你;你为自己的迷失不断找借口,归咎于他人;你努力了一圈又回到原点,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
难道真的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很好看么?就... 很撞泪点的感觉呀。
深入心底的细腻真实,就算争取到了同性婚姻,很多人还是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这基调注定不同于QAF,就算最养眼的一对滚了床单,也仍让观众落寞,男主终究落得单身一人,仍在“寻找”,而“寻找”才是属于大多数人的现实。对P太有代入感无法自拔。小狼不要太HOT。每集敢不敢长一点!
很认真很贴心的一部剧 小火慢炖的去讲一些大众化的故事 没有俊男帅哥干柴烈火 却真实自然
我喜欢R,他对P的感情投入又克制。这很难,也很重要。
近几年来最细腻真实的一部同志剧。数十年的同志平权运动后,正正经经地谈起同志的梦想,友情,爱情以及生活。海格悠然自得的节奏正如我愿,有sexualization但没hypersexualization,缓缓蔓延开来的荷尔蒙气息非常迷人。在Patrick和Richie身上找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他们和我们都在默默地looking。
胜在真实,此外就是导演拍给自己看的东西了。它不像QAF那样丰富和立体,它只是描写同志群体中一个极小的面,完全凭着导演自己的审美、情趣、世界观在驰骋——会觉得很精致,但很少有共鸣。最后3集渐入佳境。
当同志的权利和身份认同问题变成了淡淡的背景,前台活色生香上演的是早在电视业出现时就存在的普通爱情与生活的主题,这种相似又不同的代入感第一次真正地从荧屏里扩展到了普通同志群体,这样虚构与现实的齐头并进是这部剧的精髓,用镜头捕捉到每一个散发光芒的细节,不仅仅在剧中,更在我们的生活中。
看到我的小狼人就开心了
第一部完整看完一季的同志剧,没有那么多重口味和光怪陆离的东西,生活化的刻画和三条主线的书写都很有真实感,无论是中年危机、虚无艺术家还是难以做出选择的青春年少。
第一眼看上去很小清新,骨子里却是极为普通的生活气息,他们的友谊、生活和爱情观念和直人们没什么两样,没有什么过于戏剧性的情节,也没有HBO一贯的尺度,片子甚至都不过度的渲染悲与喜,更多的时候就像是展示,《寻》最大的魅力就是镜头总能在不经意间捕捉到的角色之间的亲密。★★★★
闷骚过火,平庸单调,大耳朵是唯一亮点
看之前看到那么多不好的评价,犹豫了好长时间才去看。看完两集,就觉得肯定是会火的剧。跟QAF瞎比啥啊?有可比性么。。。完全不是一个类型啊。。同志电视剧是有多匮乏。。来一个就跟QAF比。。。来一个就跟QAF比
如果阶级差异再一次战胜爱情,那我真的只有呵呵了。没有大尺度,没有强抒情,更没有洒狗血的抓马,有的只是无限接近于生活的写实主义(注意,这不是在评《阿黛尔的生活》)。代入感极强的人物,少数族裔的追求与主流群体并无二致。没法不期待第二季
平淡无奇不过还是很真实呢
不做作,淡如水,每一个基佬都能在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那种intimate来得特真实,季终集放大招哦好评!
真实到害怕。许许多多的情绪都和现下的情况暗合,看到结尾的时候,在课堂上哭了出来。世界就是很公平,他得到了爱的人,就会失去爱他的。
淡而温柔。就跟Jon Groff给人的感觉一样。
See……? I'm a nice drunk.
HBO!!你这么小清新有考虑过一腔希望等吊出,满腔热血为屁股的人们的心情吗?!!!!!!!怒摔遮了吊的凳子,怒撕挡了屁股的布!!!!!不过,羞憨的小乔还是很美味的=3
好好看哇!我擦,居然曾被我一集弃追。。真是罪过。我的旧金山朋友力荐,他说这就是真实的旧金山,旧金山基友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一模一样,一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