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让我想到奇迹男孩那个故事,男主和奇迹的男孩是同一类人,外形异于常人,走在街上不经意会收到格外关注,不乏会有人以怪异眼神似看到可怕生物,或故意嘲讽讥笑。
失去唯一朋友的主人公芬,不难理解为何要远离熟悉环境,去纽泽西重新开始离群索居的生活。男主性格冷静,克制,隐忍,话少,喜怒不言于色,常面无表情。但不妨碍热情健谈的邻居咖啡小贩乔对他好奇,与他搭话;也不妨碍两次撞到他的中年女画家奥利维亚带酒来友好致歉;也不妨碍小肥妞女学生对他产生的兴趣以及对他火车知识的肯定。
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总在意料之外发生,冷漠的外表并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的温暖,也不能隐藏人对爱对情感的渴望。芬渐渐地熟悉周围的人与环境,会和乔说多几句话,一起去散歩。知道奥利维亚经历了丧子之痛走不出来,逃到这里躲避世人的怜悯同情,也交换痛苦告知自己的朋友逝世来这里继承他留下的房子。
得知芬喜欢研究火车,奥利维亚友好地借录像机鼓励他也可以试着去做追火车的人。
芬真正地开始做一个火车追随者,乔开车兴奋欢呼,不断加速跟紧火车,芬在旁拿起录像机录视频,影片中第一次看到芬开心地张大嘴笑。他们请奥利维亚一起看录影片,奥利维亚也开始邀请他们到家里,三个人自然而然成了朋友。
芬还收到小胖妞女学生邀请他去学校做关于火车的演讲,但他很不自信地拒绝认为这是无论如何自己也不能做的。
一切都和原来想象地不一样。散步时芬告诉乔,女图书管理员夸他有个很性感的下颌。乔总是真诚地说你真厉害,真是让人意外。芬似乎一点点地找到些自信,答应去酒吧和乔和他父亲一起见面。
未料碰巧遇到女图书管理员,两个人都刚还刚好被放鸽子。她年轻漂亮,主动地坐在他身边聊天,很自然地说出自己意外怀孕的秘密。出酒吧时芬看不惯她男友对她的粗鲁方式挺身而出却被一推就倒,刚生出的一些自信被现实残忍击溃,在女管理员劝说下无力又失落地回到家。
第二天朋友乔为酒吧失约的事道歉,却因他选择宁愿一个人呆着的冷漠而受伤离开。
芬注意到奥利维亚自前夫回来找她后,状况很差,常情绪异常激动地电话争吵。出于关心主动带她订购的食物去看她,却被大声告知我不是你的谁,不是你妈不是你的女友,你走开。
芬被击溃得一塌糊涂,像常人跑去酒吧喝酒,却被人指指点点地议论,不时嘲讽讥笑。情绪积累到极点喷涌而出,一脚站在吧台上,酒瓶一摔,喊 here I am ,take a look!
酒吧出来芬摇摇晃晃地沿着铁轨走,躺在铁轨上,选择安静地自我了解。
列车灯光闪在屏幕那一刹,我看到一个人对世界的深深绝望。生活中我们不经意的一些过度与刻意,都会是一种伤害,而这种伤害或许会是当事人所承受的最后一根稻草。
早上阳光明媚,芬醒来意外地发现自己没有死,不过随身带着的怀表被压碎了。他因为自己异于旁人的矮小身材,感受到世间超乎常人加倍的残酷无力而决定放弃生命。却未想,正是因为他的矮小身子,才没能被火车碾死。
他放弃死,起身去看奥利维亚,发现她大量服药瘫倒在地。
后面,芬去学校做了关于火车的演讲,和乔一起去接奥利维亚出院。
影片结尾留给观众很大空间,三个人一起看着录像影片,简单地说话聊天,安静结束。我们不知道乔是否快离开,不知道奥利维亚会在这多久,或许最后大家会分离,但三人彼此的倾听和陪伴,平淡中温热细腻的情感,似光照亮对生活的期望。
我站在废弃的火车顶,遥望远方,寻找那里是否有同样的影子,却慢慢的被蔚蓝的天空吞噬
生活的贫瘠,总让人连说话的力气都耗完了
我不想有人过来,我也不想走去,就这样孤独的走完这苍凉的一生,因为我怕来呼吸都会招来周围的目光
有人说生活是美好的,人总的充满希望
可是否你走过那荒芜的路,不曾有人走过的路,只留独自的自己消耗一生
有人能走出自己的困境,有人却永远颓废在困境里,能否治愈,都需要自己鼓起勇气去对抗日益消沉的意志
“你不用说话,专心吃就可以,无所谓。”三个好朋友安静地相伴就能享受时光,是唯有郊区才存在的心境。结尾很突然,黑屏时我还以为文件出问题没放完…
影片结束了教授问我们,这部电影有plot吗?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电影在哪里结束都不重要,就像人生一样,在哪里开始,哪里结束,都是没有故事性的,单调的,平淡的。
几年前看的一部动人的小品电影,真好,Thomas McCarthy
这是一部很好的“如何和孤独相处”的教材,是一部暖暖含光的“慢”电影。男主角的孤独是因为他的侏儒身材,当代人的孤独多来自于社会压力和心理戒备。这里给出了“和孤独相处”的两条建议,一则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好,另一则是找到彼此投契的朋友。
8/10,孤独者的心灵驿站。看的我一会儿想笑,一会儿想哭。Thomas McCarthy真是有才啊,不要当演员了,专心当导演吧。就导了两部影片,都是杰作!
安静,祥和,温馨,值得一看的影片。
与火车与路轨相关的故事片,哪怕平淡的一塌糊涂,也仍旧让人欲罢不能
2008-01-03,very good.温情的故事。
当看到一个人站立在他能够站立的最高位置——天台上略显淡然地抽着烟的时候,我们望见了一份淤积在他心底沉默如金的忧伤。当看到两个人身处在他们能够身处的最清净的地方——铁路边一起抽着烟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那句形容孤独的话: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然而穿过阴冷的隧道,驶向《心灵驿站》的迷你火车却为这句寒凉的话带来了一个积极而温暖的解释。彼得丁拉基的身高显然限制不住他的魅力和才华,这位小个子演员能够成长为行业里一个标杆式人物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他擅长以内敛而细腻的表演征服观众,也正是由于其身材的特殊性使得影片将成人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了联结,并让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发展成为一部成人童话。三辆人形火车最终肩并肩在终极孤独和必然与人交流的悖论里相伴而行。
人毕竟是社会属性的生物,没有人会主动选择孤独,除非心理原因或者生理方面的某些缺憾,无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并非某人的问题,而是周围人群看待和对待“他”的方式。很多镜头细节处理的非常漂亮,把孤独和自我封闭展现的清晰精彩。每个人的孤独都不同,抱团取暖也要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幸好没有一个人是孤岛,总会遇到能称之为朋友的知音。小恶魔多年前的演绎蛮不错的,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正好成为小恶魔的智慧源泉。而女性就境况迥异,当年还算风姿卓越的派翠西亚如今只能在《利器》诠释病态变态的老母亲了。
外来的侏儒是幸运的,一下碰到了两个有趣有爱的朋友。电影是治愈的,不过好奇主角们的财务来源。这种喝咖啡聊人生的生活我也想过。
各有各的孤独,这三人还在各自孤独的同时,美美与共,不过,我就好奇,那个热狗小贩天天把餐车停在那个偏僻的地方,谁会去买啊。#20220914
电影从头到尾都洋溢着一种淡淡而平静的暖意,像一杯温开水一样可以温暖人心。孤独的时候有人作伴,也是一种不可求的幸福!没有人能够绝对的忍受孤独,尤其在生活给你开了一个接一个残酷又讽刺的玩笑时。
7.7远离网络和手机的日子也能很有趣,时光都消磨在追寻火车的轨迹,值得深交的朋友看人不戴有色眼镜,热情融化了孤寂,残缺的心灵相互依偎慢慢靠近,生活需要一个驿站好生休憩再继续走下去。喜欢这样自然安静的随性。
太喜欢这部电影直接五星!拍的很平淡,像生活平静偶尔波折。故事非常流畅一切都显得那么水到渠成,哪怕结局就是三个静静地抽烟戛然而止。我虽然不是侏儒,但是觉得能够部分理解芬的那种自卑,那种躲闪的眼神和觉得自己的不值得。生活就是需要一些美好才坚持的下去,香烟,咖啡,火车还有友情。
养眼、养心的电影,铁道迷的辛福生活,“小恶魔”气场太强了,孤高,善良,坚韧,自立,新泽西州乡下外景太美,绿荫如盖,处处葱茏,活水淙淙,铁道漫长。一般来说很多著名导演的精致小品,都很值得看,拍得比较松弛自由,甚至比代表作迷人,汤姆·麦卡锡这部也不例外。
电影无所谓好不好,可况这个电影真的好,打动了你就什么都OK了
还是不错的电影的,女主的气质真是没话说
为了看彼得丁拉基的主演特意找了很久的电影,这真是一个很酷很拽很有男人味道的小矮子。很平淡很简单的剧情,但是非常舒服。说起来这部电影的感觉和有一些日本片儿有点象呢,淡淡的爱情和友情,清新的色调和画面。PS:派翠西娅·克拉克森真的好美,即使现在五十多了也还是美啊。
宁静的美国小乡镇真的是人间天堂。每天的工作就是卖几杯咖啡,其余的时间就是喝着咖啡看书、闲聊或者发呆,如此宁静简单的生活看上去却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