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对于将爱情故事置于庞大史诗之中的叙事有一种奇怪的精神洁癖。诸如《伊利亚特》里的海伦和帕里斯,《奥德赛》里的奥德修斯和珀涅罗珀,每次从战役急转弯到情爱的部分,总会有一种割裂感。我确实对于宏大和细微之间的分水岭有些锱铢必较,总觉得若要写宏图霸业就要“挥斥方遒”写到极致,不应掺杂儿女情长的水分。可事实上,大部分所谓史诗电影为了拍摄成本和票房保证,往往都会注水男女主的情情爱爱。 《阿克巴大帝》的爱情篇幅不短,可实际上历史上的阿克巴大帝有三十多个妻子…讴歌Akbar和Jodhaa的爱情就像讴歌Ramesses II和Nefertari的爱情一样,拉二娶了8个皇后100多个妃子但好歹还在阿布辛拜勒神庙为奈菲尔塔利建了神像和铭刻的情话“太阳为她而照耀”,但阿克巴和电影里这个拉贾斯坦邦的拉杰普特族公主Jodhaa是否真的有爱情根本不好说(印度这几年好喜欢拍拉杰普特人啊,《印度艳后》里阿拉乌德丁强抢不成、最终带领全城女眷萨蒂火殉的Padmavati也是拉杰普特的王后,而且国王也是穆斯林),虽然安珀公主确实生下了第四任皇帝贾汗吉尔。刻画超越宗教的爱情缔造印度盛世,这种超脱现实的美好愿景不知是否有点导演编剧映射现实的私心。(不知道拍摄电影那段时间印度国内zj局势是否严峻?) 这个电影多少让我有一丁点失望,历史上的阿克巴执政时期帝国版图和财富都扩张到原先的三倍,中央4大臣地方15省,统一度量衡,为印度人广开仕途,废除吉兹亚人头税和萨蒂制度,禁止童婚,伊斯兰教法和世俗法逐渐结合、司法系统独立,倡导各宗教消除对立和平共处,让图尔西达斯把《罗摩衍那》从梵文译为印地语,南印音乐和波斯音乐融合,文学艺术皆登峰造极。或许这才是我想看到的所谓“大帝”,他的一生不应被罗曼史而简短概括,阿格拉红堡和斋普尔琥珀堡不应只变成一个爱情的背书。 但好在,这部电影赋予了一种深入人心的宽恕,阿克巴每次对敌人和败将的慈悲,对其他教派信徒的包容,都升华丰满了他的帝王形象。虽然这种宽恕略显生硬,但戏剧表达的适当夸张无可厚非。 仅从男女主的颜值和电影取景的气势恢宏、服设妆造的奢华投入上,这三个半小时已然不亏。遑论《Khwaja Mere Khwaja》和《Jashn-E-Bahaaraa》这两首歌确实蛊到我了,苏菲教徒托钵僧舞式转圈真的让我魂穿《坠入》。 艾西瓦娅·雷应该是戴了美瞳,或许是为了更贴近拉杰普特人的特点,她标志性的绿灰蓝虹膜变成了深深的棕色,所以虽然这部电影她依然美极,可作为她的粉丝,我却觉得远没有她自己本来的样子美。皇太后的头饰和《勒克瑙之花》里Umrao的头饰好像,所以这是穆斯林标志头饰吗?(串台了) 找赫里尼克·罗斯罕来演阿克巴大帝,单从样貌来讲就像找尊龙演溥仪,男主的中亚长相相较于帖木儿后代突厥化蒙古人种而言长得过分帅气了,不过细细想来类似深邃五官的阿云嘎也是蒙古人,仅靠流传的画像判断阿克巴长相美丑也是我太过片面了。 看了这么多印度悲剧,电影里的他俩颜值登顶、夫妻恩爱最后居然还是HE,光这点就值得鼓掌。 看完《阿克巴大帝》再看印度现在…就有种魔幻现实主义 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是有多不待见莫卧儿王朝啊,把现在卡纳塔克邦的毗奢耶那伽罗都城清真寺说成是疗养别墅。这一幕和现代很多中国人讨厌元代清朝极为相似,但其实细究,两者的统治理念、方式和矛盾来源都大相径庭,共同的是,这样的举措很容易割裂自己的历史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关于民族和zj,冲突是不可控的裂变,除了伏尸百万饿殍遍野,毫无益处。 世界上诸多宗教诞生的初衷本来是探寻人为何而生。各教派的冲突无疑是陷入为寻生而杀生的窠臼。回归到电影传递给我的价值观,对自己神明真正的虔诚,是对他人的宽恕和包容。
这部片子的中文译名《阿克巴大帝》,然而英文名称是“Johda Arkba”,以为会是宏大的历史叙事,然而电影的立意倒没那么高明。莫卧儿王朝第三代帝王,奠基帝国基业的这位大帝的文治武功,表现的不够强烈和突出,反而是以爱情为主线,表现他的韬略,智慧和戎马征程,再加之阿三对奢华的喜爱,歌舞的热衷,色彩的滥用,背景音乐的鬼畜张驰把控,让整部电影稍显逊色了~
不过整个故事线的脉络,起伏剪辑的完整且不拖沓,且凸出讲述阿克巴韬略,果敢,睿智的几场戏很精彩,这个还是很让人欣慰的。
阿克巴的出场简洁明了的刻画出他的性格以及当时的处境——幼年登基,有前朝辅佐大臣把持朝政,且为人仁慈,这也为他后期亲政施政集权做下铺垫。在此要十分吐槽开场的战争场面处理的太弱了,阿三人多,可看出战争场面乃实景真人拍摄,不过两兵对阵,象群“挪步”过来,那厮杀场面好敷衍的比划痕迹,镜头切到近身搏斗,看起来也是不忍直视(跟“影”战争场面,“权力游戏”中的近身格斗视觉效果不是差一点半点)
成年阿克巴出境也是征战场面,面对胜利,他已经开始羽翼丰满并解除辅佐大臣的实权,亲政了——并采取怀柔政策,争取勇士中的勇士,非常尊严和傲娇的阿拉普特人,爱情线拉开大序幕了,继而有求亲,迎亲,宫廷内宗教宽容态度初露,情节把控很是喜欢,尤其迎亲是面对公主提出的两个要求,那是君王气质的果敢和决断,以及后面微服私访,调查民情,废除印度教朝圣税,大殿内怼伊斯兰宗教大臣并申明“人证即君政,而非宗教政策”,很是有君王的气魄和胸怀。
中间的爱情内容原本以为会是小以怡情的剧情,不过电影倒是着重刻画,尤其是以女主角的视角去观察,发现他身上的尊重,英勇,自信,杀伐决断,宽容等闪光点而爱上他。
从美学角度上来讲,印度对色彩和奢华绚丽的极致追求,不能进行过分诟病,毕竟是这是印度特色和传统,如果去掉反而不够尊重历史了。同样看过《宝莱坞生死恋》也有大段的歌舞表现,色彩的搭配却平衡很多,画面也更和谐美丽~
个人很喜欢电影中场景道具的表现,刚好今年年初有去过巴基斯坦拉合尔城堡,虽然电影里实景拍摄不会是在拉合尔城堡,但是游览城堡时空置的空间功能,内饰及当时每个空间的使用得以在电影里窥探一二得以想象当时的历史情境,饶是惊喜知足了。
另外很喜欢电影中大婚时候,赞颂“穷人英雄”的那段歌唱和舞蹈,旋律优美节奏感很强,中间混合着人拟声,舞者衣着纯白简单,高高的红帽带起,虽觉得有些违和,可让人想起顾城,有点追求纯洁高尚的感觉。
阿克巴大帝的故事倒让人不自觉的类比康熙大帝,幼年登基,清辅佐大臣后亲政,亲征平定各叛乱,宽容的文化包容政策,当然还有一大堆可以戏说演绎的爱情故事,这也许就是共性文明或人物,跨越历史地域的存在吧。
整体电影还不错,这个奠定莫卧儿帝国基础,开辟印度多元文化相互包容社会的缔造者的传奇人生还是很值得观看的,更何况还有男主健硕的身材,女主姣好的面容和美丽的城堡呢~
三个半小时,累。
武戏还可以,文戏跳过去没看...
历史的“浮"雕,不过看是蛮好看的。
电影节去看,很长,但是最后又回家看了一遍。
赏心悦目,心情大好
典型的宝莱坞华丽丽歌舞路数 歌很好听
胶片版的印度史诗大片,非常之奢华
难道没有人觉得男主像极了尼古拉斯凯奇……
拉杰普特公主哪里是为了宗教考验莫卧儿皇帝,分明是想看看年轻的王子到底帅不帅。最后还装B!
太有爱了~皇帝真是好男人啊~
《印度往事》《阿育王》《阿克巴大帝》······印度人好像没拍过什么严谨的历史题材作品,虽是戏说,但冲着它那精良的制作与欢乐劲儿,倒不忍心只打三星。
除了爱情以外的其他部分拍得还……挺玩闹的。不过,只看男女主人公的美丽大眼睛,已经很值了。花红绿柳、载歌载舞的印度特色都有,音乐很不错,当然,作曲是大牛。
居然最后是个爱情片,擦
史诗般的场景,华丽的宫廷,炫目的珠宝,荡气回肠的爱情。哎,已经足够了,值得一看的电影。女主角美艳不可方物,美仑美奂、倾国倾城、艳光四射这些词大概就是形容她的吧。
3700好长而且表演好像舞台戏剧。。即位,征战,废叔,御象,联姻,
阿克粑粑
我很奇怪印度上眼中的光。男女主角眼睛都能发出那种神奇的光。古人说的青眼,是不是就指这种眼神呢。
美轮美奂,阿克巴帅呆了
印度史诗吧
这是一部华丽的阿三式言情史诗片,比起阿育王差好多。打仗的画面好假,你们挥剑就不能会用力点吗?假动作也做专业点好不好。你们就不能不载歌载舞一次吗?!群众给陛下唱赞歌的画面真是五雷轰顶,和春晚有一拼。好在男主角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