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鲁托奇曾震惊影坛的作品《戏梦巴黎》里曾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马修和泰奥在一起讨论卓别林,泰奥说,卓别林是一个伟大的人,而且在城市之光中他在最后一个镜头里对卖花女发出的微笑让他一直难以忘记。与是这样就开始了我的《城市之光》之旅。
卓别林的伟大是不容置疑的。因为三、四十年代的喜剧在如今看来依然可以令人捧腹大笑。搞笑但不低俗,滑稽却不笑点低。他生来就是一个滑稽的小丑,矮小的身材,夸张的长相,但是确实一个旷世奇才的小丑。他生来是一个小人物,所以在他的作品中都是以夏尔洛这个小人物的视角开始对时代对社会的理性的现实的批判。
片中开篇出现的雕塑,是权势与金钱的象征,生于那个时代的他,虽是一个小人物,然而他却懂得蔑视他们,蔑视几近全世界的人都在追逐的权力欲望。
他善良,他宁愿为了一个互不相识的女孩去坐当拳击手,去坐牢。而最终女孩复明之后我们却可以目睹一场巨大的心酸。这是一场盛大的悲剧,但却是以一场华美喜剧的躯壳作为载体。女孩儿复明后,开始对高富帅动了心,她理所当然的以为,那个找她来订花的高富帅就是真正帮助他的人。也许那个高富帅不是帮他的那个,但是帮他的那个男人一定是另一个高富帅。
当我看到,最后他不离不弃的拿着那朵花,然后对着她傻笑的时候,我想她的心里一定有些失望吧。她脑海中想象的他终究不是现实中的他,现实中的他不高大不帅气不富有。在她的眼睛未被治愈的时候,她说,“他不仅仅是个有钱人”,而当她的眼睛被治愈的时候,她是否还会说出这样的话语,在结尾处,一个笑容,将所有的想象留给了我们。
当她终于可以目睹这座城市的光芒的时候,她是否还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内心的光芒?
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影片在1931年公映,后于2007年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百年百部经典影片”第11名。在影片中,卓别林饰演一个流浪汉,遇见并爱上一个美丽的卖花盲女。他对她百般照顾。为了治好她的眼睛,替她付拖欠的房租,他利用与一个时醉时醒的百万富翁时有时无的友谊,“筹”来了医疗费。在把钱放到盲女的手上后,他却被误判为抢劫罪进了监狱。
影片最后一幕被誉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结尾。出了狱的流浪汉,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行走,却遇见了重见光明的并已经开了一家鲜花店的女主角。他一直凝视着心爱的女孩,却羞涩地不敢上前搭话。女孩出于同情之心,送给他一束鲜花和一个硬币。当她的手碰到他的手时,女孩如被闪电击中,呆呆站立,手指间那种熟悉的感觉让她意识到了什么。半晌她问:“是你吗?”他点了点头,用手指了指自己的眼睛,问:“你的眼睛能看见了?”女孩百感交集,握住他的手再也没有松开。她终于找回那个爱她,关心她,在黑暗中递给她温暖双手的他了。
这是卓别林进入IMDB前百名的第二部经典。
在一次某个大型开幕典礼上,主持们讲话完毕,为雕像揭幕,却惊现流浪汉卓别林躺在上面睡觉,而卓别林的裤子屁股处,别石像的宝剑穿透,不能顺利下来,丑态百出,几经慌乱,终于逃脱。
卓别林身无分文,仅有的银子买到失明卖花姑娘的一枝花,并为他插在胸前,喜欢上了她,于是假装走人,却有回身坐在旁边。不成想,卖花姑娘喝水,洗杯子的水误破在卓别林的身上。
卓别林夜晚流浪至水边,搭救一想要自杀的醉汉富翁,因而被请回家并待为上宾,但次日富翁醒来却翻脸不认人。如此情况,三番五次。
流浪汉为帮盲女还房租、复明,参加拳赛却功败垂成,徘徊街头又巧遇富翁醉酒,两人弃尽前嫌回家。富翁给流浪汉一千元资助盲女,俩人却遭遇强盗,富翁受伤,卓别林舍命保钱,送盲女就医,出来后被警方误会被捕入狱。
卖花姑娘用卓别林送来的钱治好盲目,开了花店,无时无刻想念着恩人。
半年后出狱,卓别林再次邂逅已复明的卖花姑娘,自惭形垢,不敢相认。当已经富裕的卖花姑娘欲行善道,触摸到卓别林熟悉的手时,才惊觉此人竟是自己的恩人,二人双手紧握,热泪盈眶。观者的眼睛,也随着这一幕而湿润。
电影笑料百出,尤其是拳赛一场,卓别林尽力躲藏,寻机出手,最为逗人。而社会目光严肃之处:则是富翁屡次的酒醒翻脸不认人,哪来的好友?;而卓别林和卖花姑娘的感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终相拥,令人感动、激动,为之祝福!
纵观已经看过的卓别林影片,多为笑料百出,带些人情冷暖的体验,都有很高的娱乐性、欣赏价值,几无糟粕,是一位真正的电影大师,向卓别林致敬!
喜剧究竟该算一种形式,还是题材,或许都可以算,有些时候,我们在看完令人捧腹的喜剧形式的演绎后,总能又感受一丝不一样的或悲或喜的精神感受,这样的喜剧往往令人印象深刻。在今天,喜剧的形式愈加成为题材本身,仿佛只要不择手段让观众笑的癫狂就可收工,而随着恶搞、屎尿屁风格喜剧的盛行,那种令人看后回味再三的喜剧越来越少。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或许要多向前辈学习,比如卓别林,在他的电影中,喜剧就是一种表现形式,在令人笑过后,他总是常常指向一丝超越形式的东西,比如《城市之光》,一个流浪汉令人捧腹的“追女记”外壳下,却指向的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温情脉脉。
《城市之光》的故事有些荒诞,又显得平常,卓别林扮演的流浪汉继续以滑稽的形态生活,制造着诙谐的笑料。他路遇一个双目失明的卖花女,心生好感,总是希望为她做些什么。一天,他又搭救了一个试图跳河的富翁,精神处于昏沉状态的富翁与他把酒言欢,花天酒地一番后,还将自己的车子和一些金钱给予流浪汉潇洒。流浪汉用这份小财与卖花女度过了短暂的欢乐时光,他更想为心上人治好眼睛,不想回过神的富翁在对流浪汉看不起的管家撺掇下不认救命恩人,而此时卖花女的房租到期,面临困境。于是,流浪汉豁出去了,以各种方式试图为卖花女筹钱,甚至瘦胳膊瘦腿的他也要去拳击场上搏一把。进行到这里的故事一直是欢乐不断下的平稳推进,虽然有奇遇,有意外,但是流浪汉总是淡定乐观的生活,默默的让卖花女快乐,为她去努力。尽管流浪汉为卖花女尽心尽力,但是却一直以一种低调的,无私的形态呈现,比如为她挽毛线,哪怕卖花女误将他外面的毛衣全部圈走,他也不说一句话,这一喜剧场面也将他善良的本质自然呈现。看过太多张扬的表现爱的狂热的电影,本片中这份淡淡的而又本质浓郁的爱情却更让人感到温暖,绝非那种歇斯底里张嘴大喊“XX,我离不开你啊”的表演成分的爱所能比拟。
在片中,卓别林也表现着他惯有的批判性,影片开始就是一场雕塑揭幕仪式,一派盛世景象,但是揭幕之后却发现流浪汉正睡在雕塑上,这无疑是对这看似繁荣的时代的讽刺,而维持秩序的人员迫不及待的要赶走流浪汉的举动,更可以看作他们自欺欺人般的对现实的掩盖和无视。而富翁的多变性格下,却表现的是他的一丝势利和逐利,今天可能因为你帮他一把就与你称兄道弟,视之为知己,明天就可能不再把你当回事儿,而过了两天可能又变脸对你友善无比。富翁在片中情绪低落,想要自杀时就对流浪汉好的不得了,本质却是一种利用关系,因为这个时候需要他的帮助和安慰,而一旦情绪正常就冷面相对,而他那个管家更是势利眼的代表人物。当流浪汉走上拳击台想要一搏时,也发现这看似公平的搏击下,隐藏着多么肮脏的内幕。在一起抢劫案中,流浪汉被误当劫犯抓获,这个关键的时候却得不到富翁和管家一丝帮助,只能含冤入狱,而入狱前他所做的最后的事情就是将可以治愈卖花女眼睛的钱送到她的手上,然后体面的被抓获。
卓别林在片中塑造了一个令人感到可怜但是绝不可悲的角色,他是一个流浪汉,却时刻保持自己的尊严,面对富翁一次次的翻脸,他不卑不亢,没有怨天尤人。他乐观的面对生活,以顽强的耐力营生和帮助他人。最令人感动的是,在影片末尾,流浪汉出狱,而卖花女恢复视力后已经开了花店,当流浪汉看到卖花女,充满期待的希望对方认出自己却未被认出时,我们没有看到他高呼我就是那个当初帮助你的人,也没有看到他多么悲情的抱怨,他表情略带忧伤,接着就准备默默的离开。这就是他,只默默陪伴卖花女走过生命中这一程,这最困顿艰难的一程,没有其它企图,没有其它打算,只是本着内心的指引,为一个盲女导航。正是他这样的人在这个对真善美失明的时代,在这个任假丑恶横行的城市,点亮了一盏盏明灯,他们正是城市之光,照亮困顿者的人生,无论对卖花女这样的底层,还是对富翁这样的上流社会。卖花女恢复视力可以看作一种美好的冀望,悲伤中鼓舞人心,黑暗中寻觅光明,我们总有看到那真实世界的一天。
最终,卖花女还是在握着流浪汉手时,认出了他,她说“你?”,流浪汉淡淡的答道,“你现在能看见啦?”,“是的,我现在能看见了”,卖花女带着哽咽的表情,流浪汉带着依旧傻傻的笑容,影片就在这里淡淡的结束,一如卓别林一贯的风格,喜剧桥段夸张却不哗众取宠,社会批判深刻却不刻意尖锐,这缕城市之光照入我的心中,让人笑中带泪,倍感温暖。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88b6d4c405fbe1c638db4962.html
”假如我们长时间地、专注看一个好笑的故事,它会变得越来越悲哀“——果戈理
如果我来拍摄结尾,我要让他们相遇却无法相识。
老电影咖啡馆的第一弹。原来明天会更好的原文也可以是tomorrow the birds will sing。
卓别林兼任出品人、制作人、监制、导演、主演、配乐、剪辑,结果一个奥斯卡提名都没有。卖花女一点不瞎,瞎的是奥斯卡评委。
卓别林伟大之一点在于,哪怕经受过那么多苦难,他还是相信每个故事都会有光明的结局。卖花女问他:“是你吗?”我总觉得他会苦涩地摇头,然后转身离去。爱情是黑暗城市的光芒,善良也是,可是城市其实并不相信这些。
幽幽城市之光,让我们相信人心中还有良善。完美的表演和动人的情节。镜头的切换和动作的编排很到位。30年代初就有如此细致的故事编排结构和表演的编导,卓别林真是位大师。
最后一个眼神的特写,直指人心
哭哭笑笑的小人物传。里面的爱情可有千百种解读,就不赘述了。但爱情的确能让人变瞎,也能让人复明啊。拳击那场戏大赞。
那是世上最纯净的眼。
大半时间各种捧腹,结尾却忍不住落泪~不愧是卓别林,兼具批判性、幽默诙谐与暖洋洋的正能量!在查理最后一部默片中,流浪汉与卖花盲女的爱情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笑点源源不断,拳击戏更是无与伦比;结尾被评为影史最佳结尾。当代的肥皂剧有几个能达到这种笑中带泪的喜剧片最高境界?(9.5/10)
拳击那场戏笑死我了。还有他准备上场前试着跟那个人套近乎的时候表现得好骚情啊哈哈哈~
在一个无片可看的夜晚,被一部80多年前的默片感动到了。这就是变形金刚们打得再酷炫、票房再火爆也无法比肩的原因。
"在她的眼睛未被治愈的时候,她说,“他不仅仅是个有钱人”,而当她的眼睛被治愈的时候,她是否还会说出这样的话语,在结尾处,一个笑容,将所有的想象留给了我们。 当她终于可以目睹这座城市的光芒的时候,她是否还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内心的光芒?"
卓别林不是喜剧第一人,却一定是集大成者
虽说是童话故事,电影手段相当丰富过硬。在电影的幼年时期,电影本身这门艺术还没那么成熟的时候,拼的还真是创作者使尽浑身解数能发散出的硬功夫。
爱情是光,将城市点亮,笑的最后却是感动。卓别林竟然是爱情电影的大师……
永远的小人物,伟大的卓别林。
盲女复明后认出流浪汉的一刻是影史上最难熬的一瞬。
对比卓别林成熟时的电影,这里有些段子重复性强且幽默性欠点。但我突然发觉他演的卑微感,富人的刻薄与穷人的温暖,很有当前中国社会的影子。当好莱坞对这种题材早已完全不感冒时,国内影坛却很青睐这种小人物,我们还是在呼唤别人八十年前关注的道德感。当然,拳击台那段子太经典太搞笑了。
矮小的卓别林,伟大的卓别林。无论是幽默的桥段,还是整体的剧情,都透出经典气质,淳朴、踏实,然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