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给三星,但是这部电影的立意毕竟是为全世界人民谋福祉,而且影片后半部分是有明显发力的感觉,所以还是给四星。 我不喜欢的点在于前半部分太过于散乱,没有扣住什么具体的话题,说来说去就是要应对气候变暖,但是中间又穿插着许多其他内容,比如Al Gore本人的生活(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一个又一个讲座(感觉像是宣传自己的课程)等等。这给人的感觉这部纪录片虽然立意很高,但却杂乱无章。 一直到了后面Al Gore要参加巴黎气候会议,我觉得电影终于才算有了主线,条理也才清晰了起来,观感也才逐渐好了起来。 抛开这部纪录片混乱的剪辑不谈,我们来讲讲它的主题,这也是我后面说服自己给四星的另外一个理由:Al Gore无论如何都没有把使用清洁能源这一个要求强加给任何一个国家(虽然他也没有权利这么做),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印度在巴黎气候会议上拒绝签订协议的时候,他是尽心尽力想找个折中的方法,并且成功推动了印度政府签订协议的。这就与许多国外阴险的政客不同,他并没有将污染的“脏水”往发展中国家头上推,他也有在好好地反省自己国家的问题 (实际上就是攻击特朗普哈哈哈)。而那些阴险的政客往往将环保当成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各种经贸合作,抑制它们的发展等等。。。(特朗普就是典型一个例子) 从这部纪录片里能够感觉到,无论美国其他政客大喊保护环境的口号究竟是否单纯,起码Al Gore是一个真心想要保护环境,并为这项事业不停奋斗的人。就凭这一点,我也还是很佩服他。
地球只有一个,但国家有很多,人类有更多。那么多利益不同的人、团体、国家,让这个迫在眉睫的事变得困难重重。
我们在谈环保问题时,不是仅仅在面临解决一个科学问题,它因为太多问题的涉入而变得异常复杂。
经济问题,为了环保,可以付出多大的经济代价,而这又会对社会、民生造成怎样影响,以及不同利益团体怎么看这件影响了他们蛋糕的事。在环保面前,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共同利益。水淹上来后,高处的人并不会最先被波及。他有足够时间逃离,特别是,由于其能量大,我们还不得不保护这样的人。而这些人,恰恰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策走向。
政治问题,环保不是一个短期内能看到效益的事情,但是对经济、就业的影响,却是立刻而直接的。就算现代民主政治真的运行良好,它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远见,来做长远看起来值得去做的事情呢?另一个,人民的利益和诉求也纷繁多样。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面临失业的风险、还贷的风险时,他可能昨天还支持环保,但今天马上就支持还是促进就业率比较重要,不要砍掉他的工作岗位。他也许依然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但可能没有办法为环保做太多。「我虽然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抱歉我做不到」。比起环保,我们有太多更为近在眼前的危险。毕竟想要一年后活比较好的前提,是这个月先能活下去。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环保责任问题。地球是公共的,但资源并不是公用的。在分享资源上,存在极大不平等。这个在第一集提到过。那么,发展中国家的人算不算人,他们要不要发展。发达国家把发展的路路走过了,领先别的国家几十上百年了,现在用环保问题来限制发展中国家,这种行为有多大的正当性呢。再一个是缺乏一个有强制力的国际组织,去督促和监督各国实现自己的环保责任。签署好的协定,碰上川普转头就可以撕毁。地球还有那么多时间留给人类扯皮么。留给人类的时间不是很多了。
环保是公共问题,可最麻烦的也在于它是公共问题。
回到纪录片本身,它的思路基本还是在说环境有多少灾害和问题,有多么急迫。然后穿插环保遇到的阻力和波折,以及这项事业等等。可是,不足的地方在于,它缺乏一些更细致和深刻的对比,去衡量环保的代价。我们当然知道环境引发的问题很大,可是为什么相比其他问题,它是更为迫切的呢?为什么在有这些代价时,环保依然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为什么这是必须要承受的代价。再一个,它的重点放在了道德感召上。但是不得不承认,道德感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是有些无力的。那边在洪灾在饥荒,可是这边照样吹空调。我们共享地球,但并不共享资源,短期内也并不共享灾难。
我们普通人能做什么。纪录片中,缺失了普通人的视角。看完总给人一种印象,环保是国家的事,是能源公司的事,是他们怎么制定公共政策的事。普通人是缺席的。当然,这可能是策略考量。若是给普通人施加道德责任和义务,可能就会给本就感召力不足的环保事业雪上加霜。只有锅是别人的,是政府企业的,我们批判起来才最轻松。夏天把空调调高2度,那样出汗多不爽。我付的起电费,凭什么限制我用空调,我要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
是的,这就是公共问题。所以呢,现在我们只搞得起熄灯一小时这类作秀环保,骗骗自己。
与第一部的风格很不一样,前一部主要从现实来说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这部主要是说为此做出的政治上的努力。就观影感受来说,还是挺佩服戈尔先生的,不断受挫不断努力,原来还感觉是政治秀,但现在觉得已经是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但就我个人在此是个悲观主义者,觉得气候变化已经过了那个临界点,做再多的努力也只能减速变化而不能逆转变化,况且这样的努力还受到政治、经济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最大的教训,也许真的就是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作为一个纪录片并不合格,全球变暖的话题讨论沦为了政治手段,美帝再次通过印度的反应展现自己的“大国魅力”。看到后面实在不喜欢发达国家那种价值观的洗脑,印度和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自然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能全部倚赖美国的环保思想进行改变。#估计要被喷成五毛了#
Donald Trump is easily the worst American president of all time
戈尔居然坚持了二十多年,持续的呼吁新能源与环保运动,这本身比当总统值得称赞!
相比起第一季的演讲,我更喜欢第二季对阿尔本人环保运动实践工作的拍摄。
气候危机已经迫在眉睫,离全球气温上升2度可能已经剩下不到20年的时间。要知道,上次地球那么热的时候,是在夏商时期,大象游走黄河流域的时代。时下,新能源产业正在飞速发展,看似形式一片大好。但值得警惕地是,已经排放到大气层中CO2到目前为止仍然很难经济地被吸收储存,并且越来越多的CO2被排放到大气中。不管其他国家,作为全世界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我们中国应该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尽早实现经济的低碳绿色发展。实际上,风能、太阳能发电,智能配电网,低碳工业园,以及电动汽车等给国民经济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广阔的空间。环保与经济发展不是一对矛盾!
当我们大谈人类未来 文明永续时 其实可以想想对于亿万年里被灭绝的其他无数生命而言 人类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特殊 甚至有可能在其他生命体的眼里 恨不得咱们早点灭绝
阿尔戈尔努力了这么多年,但始终还是没能找到足够的力量来做成这件事情,相反,保守势力倒是重新集结起来,又开始在高速公路上倒车。
真相总被忽视,更容易被遗忘,随天地而逝。
应该叫“难以忽视的戈尔”,因为完全就是戈尔的个人传记啊!当然这种选材策略也是合理的,1已经基本把科学证据讲完,于是2改讲全球变暖背后的政治角力。你可以说戈尔已经环保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但这种利他的社会责任感就算不能理解也该尊重啊! #爱地球,怼川普# 😀
气候危机的结果将会由穷人分摊
虽然没有一好,但这并不重要,巴黎协定如此重要,环保事业举步维艰,但也势在必行,最后一段戈尔的演讲和字幕音乐都非常煽情。
成了阿尔·戈尔的个人宣传片了。。
只有推广才会让人广知,让大家受视气候变暖的问题,近几年暴雨洪水的确严重
如果说第一部是描述温室效应的严重性和引起的事故,那这一部便是着手解决的方案,而且成果不错。只可惜特朗普一上台,便一朝回到解放前。
政客的目的也许怀有私心,游说的内容也许不那么客观,但从其推动的方向来看,也确实是为民造福
这十年气候变化从数据上严峻程度全面增级,但这部提供了更多积极的讯息,有那么多人在做改变和拯救的实事,面对真相不能选择回避,也不能被巨大的恐怖和无力感笼罩得麻木。巴黎协定太来之不易,川普也不能阻止美国人民的行动。#改变从关注开始# #Beinconvenient#
不知道戈尔家每个月的电费是不是已经从十年前每月2000美刀涨到20000美刀了?
今天美国重返《巴黎协定》,打开此片感慨万千,戈尔也老了,又一年没下雪的城市,自驾游路上越来越多的风力和光伏发电站,新能源车真的环保吗?太阳能板衰减真的可接受吗?极端天气会有很多吗?会干旱吗?会洪水吗?海平面会上升吗?物种会灭绝吗?
Gore真是正能量,他没有抱怨只有不懈地努力,佩服佩服。10年努力都毁于川普一人的当选。Gore这人才最应该当选为美国总统。
第一部是通过阿尔·戈尔的演讲,运用大量的数据、图片等信息,科学地讲述「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现象;第二部的重心就转向了气候政治会议、再生能源的推广及使用……。看到那些灾难画面,真是让我心酸;而看到上到领袖下至普通人心系地球而努力改善环境,真是让我感动……保护地球,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