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展映。看片单的第一反应就是想看《一出大戏》。被列为2020年戛纳电影节入选作品,即将在法国上映的喜剧佳片。
法国的一所监狱,为了改善文化氛围,找了一个不知名的话剧导演,给监狱里的罪犯上表演课。都不能用非专业的演员来定义他们,纯粹就是没有表演经验的,还有着各种犯罪史的甲乙丙丁,他们自以为是的搞笑,想演绎喜剧,但是无奈导演是个意识流,也想为自己实现个人突破,某一天就迸发出编排《等待戈多》这部荒诞剧,原因是与罪犯相处久了,发现他们过得是一种无尽等待的自由,就像人们等待戈多一样,没有盼头,不知道结局……于是根据他们的经历重新改编了原著。
话剧导演历经各种周折,与预警、典狱长的全力争取,与好友进行演出场地的争取……最终他完成了这场戏剧并首演成功,于是带着这样一只特殊标签的表演队伍开启了巡回演出,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与久处,导演与囚犯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相对密切,也给予一定的信任,可最终另他想不到的事情也给了他一记重击,在众人期望的表演殿堂里,“演员”们却心怀鬼胎,藏着另一份心思——集体越狱。
《等待戈多》的核心主题应该是等待希望,像是绝望中的希望那种,让人很难熬。
很早之前在小剧场看过《等待戈多》的一个戏剧版本,当时觉得很荒诞,让人似懂非懂,好像知道戈多是谁,又好像不知道,只能在晦涩的演绎中慢慢体会。
所以戈多到底是谁?为什么要等待戈多?也许TA回来,也许永不会来。
最终话剧导演为囚犯编排的一部《等待戈多》变成了自己的无望等待,因为他知道他们不会回来。
这样一部只描写持续等待的无望的希望的荒诞剧,从1954年首演至今,被不同国家编排了无数个版本。而《一出大戏》的电影导演根据当时的真实事件改编,通过影视演绎了一出戏中戏。
我们全身心地在讨论戈多,殊不知我们本身也是别人的戈多,就像影片里话剧导演和自己女儿的关系一样:女儿盼着父亲一起去看妈妈的展,父亲盼着女儿能来看自己的话剧演出……
《等待戈多》最具有20世纪文化标识、象征意义的剧
高度象征性、写意的戏剧,在20c一次又一次在多个国家地区热映。
荒诞的剧情=人们的现实处境 过于相像
戈多:god的改称
戈多?是什么?现代主义逻辑内部我们的渴求和希望。
《等待戈多》不断成为我们现实生活的漫画像,反照着我们的现实困境。真正的绝望者将永远地沉默。位高权重者等来的是轻蔑的沉默,才是真正的等待戈多。
1. 主题的悖反:犯人们因主角的而获得新生。想和妻儿相聚,死刑犯因出演戏剧而获得新生。等待戈多:获得救赎的希望只是希望,最终也不可抵达。
2. 核心的巧妙构思:片尾的告知——真实事件改编。贝克特获知之后,贝克特惊呼太好了。死刑犯不再等待戈多。真实的结尾 :反转 等待戈多的犯人(渴求希望的可怜人)成了被等待的戈多。但导演以脱口秀/独角戏的形式成全了这部剧。这个戈多也成就了导演,导演因自己精妙的独角戏,最终赢得了“成功”的掌声。
对位 悖反
不满足地方:
一、
近镜 景深很短 浅焦镜头——人物和环境的剥离,人物不是被放置在可知的环境背景之中。人物也成为不可知的。人物的生平、怎样的社会结构让他们犯下了这些罪?“罪犯”这一身份可以隐含暗示的社会结构性矛盾避而不谈。
一幕仅仅被限定在舞台空间的戏剧。
囚犯的背景
丧失了原本这个戏剧可能有的饱满的、更深刻的戏剧张力。
二、
监狱空间 重刑犯 演员 :高度社会化事件、
变成了单纯的、人道的、人本的,艺术喜剧。
“他们只是我的演员”:重刑犯剥离出真实的社会空间。
eg:《恺撒必须死》
电影主演在现实生活中是真的重刑犯。演员的肉身形象
演出的是莎士比亚的罗马戏剧,叙述皇室斗争的故事。
震撼时刻:主演们隔着监狱的门喊出台词,情感的饱满的冲击力
三、戏剧作为课堂:戏剧的教化作用
戏剧 人文主义的获救渠道。持续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让这部电影可能发生。
更精彩的:大幕拉开时,舞台上只有戈多。
极端反讽的戏剧性结构。———对“戏剧作为人文主义艺术实践”的高度内在的质疑。
反思现代主义的绝妙契机,被导演的独角戏一笔带过。
传统戏剧艺术之于人的生命的价值,是否结构
因为新技术革命的开启与推进,经典传统艺术变为小众艺术。变成了特殊人群呗
供奉在殿堂的艺术经历了一次奇妙的坠落。他们和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相遇。
写诗的流浪者,投身于文学创作的农民工。
阶层分化成为了文化速率的分化。主流人群跟随着流行文化被迫“前行”
经典文化艺术则与“不进入时间”的人相遇。提示了世界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心理的怎样变化?
古典艺术什么时候成为了死亡的艺术?在本不属于ta的人群中发酵?
2023/2/26 于晨起的昏聩绵软中记
失意的戏剧人进入监狱组织了重刑犯排练了一部高度荒诞喜剧《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讲述的是获得拯救的希望始终存在但却无法抵达,但是电影却展现出了这部戏剧带来的正能量的意义,演员们获得成长,得到救赎,获得自由的希望被满足。电影的结构与等待戈多戏剧结构形成了背反。
等待戈多的犯人成为了台下观众等不到的戈多,位高权重的观众却成为了等待戈多的焦灼的人。然而电影在结尾的剧情设计,导演的独角戏让观众们等到了“戈多”。
某种意义上而言,电影表达的内容成了对等待戈多主题的背叛。
浅焦:造成了人物和环境的剥离。我们并不了解角色们的过去什么样的社会结构令他们犯下了这些罪行。我们的认知被限定在了片中导演的认识,“他们只是我的演员”。
不满足:这个故事本来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事件(零工经济),但在影片中被限定成了一个艺术事件。
引发的一些思考:你以为你拯救了他们,但他们只是借此当作是自己一个逃离你们教化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
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人文主义、崇高的拯救生命的艺术,是否对于在极端痛苦生活的人们还存在?
经典传统艺术蜕变成了小众艺术,蜕变为了特殊人群去享有的特殊空间。被供奉在殿堂的艺术正在经历着某种坠落,和社会上的底层、弱势群体越来越多的结合在了一起(热爱文学艺术的农民工/热爱戏剧艺术的死囚),与原本存在着极大隔阂的人群产生着交流,并创造出新的冲击力。然而处于社会主流的人跟随着所谓时尚前沿在迅速转变,经典艺术是否因为进化速率太慢而被迫停滞在同样难以进阶的人群之中了?这样的错位在向我们提示着怎样的世界文化结构的变化?
敢于言说绝望的人内心才抱有希望。
本来想说,只有在法国这种地方才会发生这样的真实案例,后面想想,其实我们这边的案子,有时候不也荒诞如此么。大师果然是大师,把这种奇妙的,源于生活的荒诞变成戏剧,让那些本没有机会接触罪犯的普通人,也能感受这种无所不在的荒诞。
让监狱里的人,排练《等待戈多》,本来就是一个很荒诞的事情,想让他们成为专业演员,到处巡演,更是一个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的做法。所以最后,面对那看似偶然却是必然的集体逃跑,导演也很快地坦然接受,并把这整个荒诞的过程,变成了舞台剧。
这种关于道德和制度的电影,总是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讨论。喜欢这部电影,或者说喜欢的大部分法国电影,都是那种不评判,没有结论,让观众自己思考的结局。正如《一出大戏》,导演和逃跑的演员,到最后还是互相感谢,互相欣赏。颇有点江湖相惜的意味。从法理上来说,逃狱是不对的;但是从人情上来讲,也是可以接受的。突然很想听听罗翔老师会是怎么样的意见。
法治和人治之间的界限,对于普通人来说本来就非常模糊,即便是专业人士,也不一定每次就能判断正确。我们能做的,大概也只是借着这样的机会,看看在别的国度发生的事情,要是放在自己身边,自己会做出一个什么样的选择。
虽然我并不十分确定教会犯人表演的最初目的的是什么,或许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想法。但是这次的“试验”,起码让他们掌握了别的犯人没有的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重获自由;而那个寂寂无名的话剧演员,也因此收获了迟来的名和利。虽然说“演员”的逃跑对于社会和大众来说不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但对于里面的每个人,却肯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牺牲一个人,还是一火车的人?这是个问题。
男主是一个戏痴,可他已经三年未登舞台,无奈之下接受了一个监狱戏剧兴趣班的工作,在六周的课程里他成功地带着囚犯们完成了龟兔赛跑的表演,也在了解的过程中让他产生了排练《等待戈多》的愿望。他对方周旋,克服困难,经过了六个月的排练将6个罪犯成功带上了戏剧的舞台。演出大获好评,甚至开始了巡演,一年后当他们有机会登上法国最大的舞台的时候,囚犯们选择了逃跑,而男主本人登上舞台讲述了这段神奇的经历,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等待戈多》。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并且在影片的结尾放出了真实事件的发生时间,后续,以及当年的照片。看到最后的时候其实有些出乎意料但又是意料之中,谁能预测人类的行为呢?特别是当囚犯已经因为服刑对自由渴望已久的时候,逃离大概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整个片子花了很浓重的笔墨去讨论囚犯们登台前后的感受,对狱警的反馈,对导演的态度等等,让我感觉到了人性的多面。他们确实犯了错,也确实在接受惩罚,但他们是否可以在其他事情上取得成功?又是否可以获得些许的尊重和成就呢?
法官的考量也有道理,监狱长的想法也没毛病,男主的执着要求也很合理,但好像一切可能到最后得到的就是生活给你的大惊喜。就像《等待戈多》一样荒诞无望。我想这也是所谓的戏剧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吧。
故事是非常精彩的,只是我们等待了一个没有结局的意外。
Etienne是一个不成功的话剧导演,他在监狱组建了一支戏剧表演队伍,带着一组囚犯排练经典戏剧——《等待戈多》。 在他终于获得了许可带着一租囚犯出狱巡回演出的时候,Etienne重拾了自信。他们的首次公演虽然稚嫩,但得到了剧场老板的认同,Etienne与这些特殊演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然而囚犯们却在谋划趁着演出期间集体出逃。
3星半
出逃了还是会被抓回去,何必呢?
这部因为要给学生剪片段当听力作业,所以抠得比较仔细。原版事件发生在瑞典,够精彩,如果让脑容量小点的编剧来生造,应该不会用这样的结局。这事件本身就是对《等待戈多》的最佳致敬啊!难怪当年贝克特本人也表示满意😄
戏剧演员的一把辛酸泪。同台演出的好友一个“晋升”为剧院经理,另一个到处跑开临时的戏剧工作坊。“戈多”成为牢犯、这两位搭档、更是主人公自己,等待的象征。落幕之前的一个游魂。真实事件改编,很煽情,逻辑欠佳,但也映射了法国戏剧界的“阶级”。odeon的出现非常讽刺,想吐。
7.3 和很多“零基础参加比赛”之类的励志电影不同,对于演员来说这出戏从一开始就没有意义,既不能减刑也没有金钱,欢呼的灿烂障碍了他们在监狱一直所等待的——自由;而对于导演,他一直借助这个故事来获取实打实的成就,名誉,借助一个虚无主义故事来满足自己的存在主义心理本群足够荒谬。因此这个结尾非常重要,它分别对虚无和存在进行了消解
#2020深圳法国影展#好喜欢啊!大惊喜了!等待戈多的隐喻虽然很明显但是很棒,演员们在台上表演的状态也很惊艳,没想到可以是那样自由又绝望的状态。好几次看着台上疯疯癫癫的戏中人都有泪目到。但是结尾不太喜欢,逃跑了的部分就有点没处理好,导演上台独白的部分不足以压住这么戏剧化的转折和这么深重的课题,更没有处理好罪犯脱逃的道德冲突。但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很妙的故事
口罩时期结束后的第一场精神解脱,在百讲和同学们一起看电影体验的很好。
不管真相如何,这确实是一部宣扬爱与和平十分成功的电影,有被打动到。最喜欢他们第一次演出的部分。
想不到的一次经历,失败的导演和无能的素人演员,但是迎接他们的是别样的人生
喜欢这种有叙事色彩的文艺片,真实故事改编,囚犯巡演等待戈多,最终导演等不到逃跑的演员,挺有意思。
#法国电影展映# 反功利,又给理想主义一巴掌
成群的观赏者看着落单的指导者,等待着那不会再出现的,四散的表演者。《等待戈多》的回声,一场冲破各自命运束缚的荒诞现实的“演出”。
荒谬绝伦
等待戈多与排戏相结合,结尾尤其感动。有《驾驶我的车》的味道。
文学,艺术终是无法救人于苦难的
完全没有人物,也看不出真正的关怀,连后半段的转折都是完全依托于事件本身(甚至可以说,导演就是为了把原型事件作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才拍满了前面的80分钟),这个25年前的故事有任何必要被搬到当代来讲述吗?戛纳2020确实就是几家欧洲传统大厂的废弃回收站,没什么必要再看下去了。
自从开始搞了EAC, 以及接触了culture carcérale后,对这个片子的理解好像本能就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监狱艺术文化项目实现的困难,各机构协力及角力,艺术家的参与问题,囚犯们出行安全问题,生活落差问题,以及最终艺术文化项目的目的和实用性问题电影都有所体现。《等待戈多》这一剧目的选择也极其有象征意义。真人真事改编,所以欧洲监狱艺术文化教育开始的真的够早啊。但依旧任重道远。
到底是不是专业演员?到底是有文化差异还是没有?前面剧情一再推进令观众等待的理所应当的剧作高潮,我们被教育灌输的争取宽大处理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是戈多吧。被导演这样玩弄得欲罢不能就很不爽啊😂不过中间第一次成功还是挺自我感动,难得的机会(结局来看戏剧最后成了stand up comedy? 我会要求退票吧)不理解演了这么多长都没受到文化内核的熏陶是何不食肉糜?导演家庭和女律师两条线是不完整干脆全部拿掉啊,几次说服也不理解,除非有奸情。剧本还是有问题,最后真实黑底白字也毫不感动…还是来被玩了一次
一直到結尾都沒有揭曉誰是其中因為殺人而被判入獄的,但正如法官的角度,這對於受害者而言是殘忍的,即便最後法官也被打動了,但安保和越獄這事兒,卻不應得到盛讚和吹噓
2021.1.14 成都法国电影展,这是近年来看过最喜欢的电影。终于,在电影院第一次看到影片结束后观众们一起鼓掌。太感动了,“等待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