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颖,叙述流畅,笑点不少,女主颜值不错,为了让老公找回记忆,也是不遗余力,连口音上也做出了较大的学习调整,那个老母亲一把识破小儿子把吃过的蛋糕糊弄成生日蛋糕的一幕令人喷饭,片尾的老父亲老当益壮,八十多了还能摆POSE唱摇滚,国内的许多老头老太在这年纪早已走不动路了,总之,这是一部合家欢的电影,值得一看。
观影简介:《欢迎来北方2》著名设计师突然失忆,重新演绎法式幽默 影片男主是一为国际著名设计师,主要以设计家居用品为主,并且获得过国际不少大奖,其实他的设计作品有些华而不实,都是冷色调的工业风,并且很难被大众接受。有点像某些时尚,看着很高端,可是普通人真的理解不了。他有一个漂亮的设计师妻子,开着一家很大的设计公司,挤入上流社会,可是为了避免别人嘲笑,掩盖了自己是北方人的身世,说自己是个孤儿。本影片讲述的是男主妈妈和哥哥一家去巴黎找他的经丧失记忆的男主恢复如初,开始依赖家人、想念家乡菜,他不理解这里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讲话、吃那些难吃却高端食物、看着他以前设计的东西甚至觉得匪夷所思。影片的后半截,男主恢复了记忆,推翻了自己先前的设计,远离身边的奸诈小人,回到了北方。和亲人待在一起,让他知道自己原来有多么离谱,他认真地向家人道歉,开始新的创作。 观影后感:昨天我有幸参加观影团,观看了《欢迎来北方2》在下班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影院,在观看电影开场之际 ,我就被这个带有乡村的法式幽默人喜剧吸引,这部影片描述了男主角在去往巴黎之后因为自己要成就事业说了谎话,向外煤说了自己是孤儿,为了事业不得不迎合那些愤世嫉俗的巴黎阶级圈氛围,剧情的中途又经历了车祸巧合的失去了记忆,才真正意识到最应该珍惜人和事,在剧情中的法式幽默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剧情有颇为奇葩的三腿椅子的设计,还有男主角看见小摩托就哭的景象很是搞笑。 打动我最为深刻的是瓦伦丁和父亲因为孤儿和父亲觉得瓦伦丁变了,变的让父亲认知的不在是心中的瓦伦丁。当父亲拿着一把抢对着自己的时候,瓦伦丁承认了错误这时的父亲,其实已经原谅了自己的儿子瓦伦丁。最后给我印象就是在剧尾就是瓦伦丁的父亲在庆生的时候和母亲在台上一起唱歌的画面很温馨。总结这部剧是 一部温馨的喜剧充满家庭氛围的喜剧影片,本影片描述了做人要不忘初心 不忘本。对家人要关爱和包容。 最后感谢全体 时空旅观影团工作人员辛苦了。
对于第一部来说,第二部有了更多温情的点,特别是后面的剧情,搞笑的剧情里面看着看着就哭了,有时候真的不得不佩服法国人骨子里面的浪漫,不论是Constance对爱人的耐心还是Louloute在絮絮叨叨里面说着Gustave的好的时候。总能在里面体会到温情,与其说这部电影讲亲情,而我个人觉得,在一定的层面上很直白的表露‘爱’。还有一个优雅的女人在维护自己丈夫时可以也可以很粗鄙,那时候感觉人物真的有血有肉。
与其说是在明贬暗褒北方人 不如说是在赤裸裸地黑巴黎人 或者说是在嘲讽大城市里装逼成风人情淡薄 就像Valentin的性冷淡设计风格一样毫不实用 尽管缺少了《欢迎来北方》那种惊艳的感觉 但仍是部不错的喜剧 并很有可能是今年法国票房冠军 那句Que j'te keeeer真的洗脑了 在俄航上看的,这次丹尼伯恩好像突然变帅了
《欢迎来北方》打破《虎口脱险》法国本土观众观影的票房纪录,靠的是法国内部地区性差异造成的笑料,虽然从套路上来讲,是一个和春晚上带方言的小品差不多,但是深处的意义仍然是法国如今这个多民族的互相理解和包容,毕竟欧洲那么点儿大的地方,互相隔离还怎么好好在一起生活。
这也就是为什么《欢迎来北方》打破的法国本土的票房纪录,而并不是在国际范畴之内,甚至是区域的范畴。里面的笑料,因为格局,因为地域性的原因,并不是那么容易让非法国生存环境的人理解。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可能导演也并没有像拍给其他地方的人看,《欢迎来北方》这个属于一个法国人自己看看乐乐的电影。
《欢迎来北方II》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前作平行宇宙下的作品,男主人公并没有留在北方做邮递员,而是年轻的时候到巴黎就读设计,成为知名的室内设计师,开始了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假装自己是孤儿,没有北方的口音,事业成功迎娶白富美,在巴黎东京博物馆开自己的展览,用不合情理的设计折磨着那些有钱人们,结果母亲一家人的到访,给他平静和蛋疼的名人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但《欢迎来北方II》虽然是同前作一样充满了北方人和巴黎人口音、价值观冲突的笑料,但是它的核心却和前作有些许的不同,导演在其中加入了对“原生家庭”的刻画,可以说是地图炮过嘴瘾什么的很棒,核心价值则提炼出了亲情的可贵。这恐怕还是和预期是有点区别的,从导演插入前作的男主角对展览的看法,恐怕也是一种自嘲。
对喜欢前作口味的人来说,这部续作的评分不会差,但从作品本身的角度来讲,和前作相比,核心上就稍微有点偏离,血尽管浓于水,但在陌生人之间的共情效果上就没有那么好了。此外,口音上和行为举止上的过分夸张,笑料虽足,但还是让人些许有点不适。
事实是,法国各个区域之间,并不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口音虽然是有点不同,但是不会夸张到舞台效果的这种程度,全球化之下,不用说区域之间,什么国家之间的差别都不会有那么大,年轻人都是刷着抖音,吃着快餐,发着微信或是FB。
所以这部续作,可能只能算”消费级“的作品,既没有北方寒冷天气和南法舒适温暖的天气比较,也没有饮食方面的巨大差异,续作在信息量上远远不如前作,不会有因为那么一句”我们造这些东西就是为了抵御你们这些南蛮子“而去查找历史中布列塔尼地区曾经和法国之间的那些纠葛历史的冲动。
说到底,还是讲了一个逃离原生家庭追逐理想很重要,但经历了一切之后发现亲情可贵的合家欢电影。
导演黑自己最狠的一回
大家好,我是大仙儿。
昨天大仙儿又去影院刷了一遍《罗马》。
可莉奥和渣男费尔明在影院缠绵的时候,影院放的是《虎口脱险》。
1966年在法国上映的《虎口脱险》,在1970年的墨西哥还如此火爆。
没办法《虎口脱险》就是这么火,谁能想到,它在法国电影票房榜第一的位置上呆了42年。
2008年才被《欢迎来到北方》打破,这部电影在2008年一共有2049万的观影人次。那会儿法国的总人口也就6000万刚出头,基本上等于3个法国人中就有一个人看过它。
导演丹尼·伯恩现在是法国喜剧导演中的C位,他曾经有三部影片在国内公映过,《私奔B计划》(2013年)、《火山对对碰》(2014年)、《疯狂特警队》(2017年)。
今天就说说他最新的作品。
《欢迎来北方2》
算起来,《欢迎来到北方2》已经是法国徐峥自编自导自演的第六部作品了。
虽然在情节上与上一部没有一毛钱关系,续集还是一个关于“地图炮”的故事。
主人公瓦伦汀是巴黎一个知名家具设计师,他出生于法国的北方。
如果大家看了上一部就明白,法国南方人特别瞧不起北方人,把北方人当成了没有礼貌的村炮。
瓦伦汀来巴黎读书,成名之后,为了不被人发现自己是北方人,跟家里就断绝了关系,谎称自己是孤儿。
而一天,他母亲过生日,带着他哥和他嫂子,来到巴黎想给他一个惊喜。
之后瓦伦汀出了车祸,导致失忆。
他怎么能找回从前那个纯真的自己,就是续集的主题。
大家总以为巴黎是个艺术之都,鼻子里呼吸的空气都带着艺术气息,电影肯定看的都是艺术片啦。
其实不然,《复联4》上的时候,巴黎影院一票难求,别说巴黎,整个法国都爱看。
法国人民也不是每个人浑身上下都是艺术细胞,法国喜剧片才是他们的最爱。
以去年为例,法国本土票房冠军是《杜什一家3》(570万观影人次),《欢迎来北方2》(560万观影人次)屈居第二。
不过跟《欢迎来北方》第一部比起来,观影人次下降得比较明显。
再看看文艺片,去年最高的是《希尔斯特兄弟》,观影人次84万。
这么一比,就知道法国喜剧片的地位了。
作为C位,丹尼·伯恩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
“欢迎来北方”系列,其实就是他的亲身经历,他就是一个北方佬。
小时候只会说说方言,要按照咱们普通话考试等级划分对横向对比的话,也就是个三级乙等的水平,一张口外地人根本听不懂他说什么。
他干喜剧这行是半路出家,当年他学的是美术。
要是把《欢迎来北方2》里瓦伦汀的职业改成电影导演,那基本上说的就是伯恩本恩了。
如果《欢迎来北方》是从南到北,那么这部电影就是从北到南。
把那些忘本的“巴漂”人,包括他自己统统黑了一遍。
那就看看他是如何自黑的。
上面说了,一个法国北方人要想在巴黎闯出名堂,就不能让人知道他的出身。
瓦伦汀已经是一位在法国很知名的家具设计师,此时他早已从一个纯真的乡下小伙变成了一个冷都男。
在自己的公司里,属下跟他打招呼,眼皮都不会抬一下。
他的作品也跟他本人一样,越来越没有烟火气,只强调设计的概念,而不考虑实用性。
说的通俗点,他设计出来的家具就是摆着好看,根本没法用。
比如把四条腿的椅子,设计成三条腿,差点把买了这件“艺术品”的富婆摔成腰间盘托出。
他家洗手间的设计更是反人类,把手放在左边的水龙头下,右边出水;把手放在右边的水龙头下,左边出水。
买了他作品的那些客人,就算是摔成狗啃泥,也不能四处抱怨,生怕被人当成没文化。
作品没有人情味,设计它的人更不会有人情味。
为了这件“皇帝的新衣”,他撒谎称很小的时候,他就被母亲送进了孤儿院。
他用拒绝家里人的存在,守住了自己的成功。
当他的家人出现在他的作品展上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拥抱母亲,而是赶紧躲了起来。
当谎言被戳破的时候,他的母亲伤透了心,并跟他断绝了关系。
其实像瓦伦汀这样的人,并不是只存在于电影当中,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有些来自五六七八线城市的青年,来到大城市之后,怕被人瞧不起,就刻意地隐瞒自己的出身。
不会在公众场合用方言讲话,从里到外给自己洗脑,说自己是城市人。
还记得《失恋33天》里的张子萱么,明明是河南人,却说一口流利的台湾腔。
就像片中,瓦伦汀在失忆以后,他的太太带着他去矫正口音,一口纯正的巴黎腔至少不会被人当成乡巴佬。
就像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或多或少都要催眠自己是个城市人,一些在老家的生活习惯不能带到大城市去。
瓦伦汀就是这样,出门西装革履,吃的都是螺旋藻芦笋沙拉。
他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形象,不让包裹着自己的泡泡被戳破。
那他是通过什么打脸的方式找回初心的呢?
这种类型的电影一般有这几种套路,失忆型、时空穿越型、一夜回到解放前型。
电影用的是第一种,从病床上一睁眼,他就回到了17岁的时候,让彼时还很纯真的他直面早已是油腻不堪的自己。
导演用这种方式反思了城市、阶级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但导演在片中回避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瓦伦汀会十几年不跟家人联系呢?
问题永远不能用二元论的角度来处理,这样一部法国版东北一家人也可以套用原生家庭的概念。
导演用一种嬉笑怒骂的方式粉饰了瓦伦汀老家的问题。
他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判定了南北方之间的差异,就拿瓦伦汀一家与他岳父一家做对比。
瓦伦汀的失忆是因为被岳父倒车撞了造成的,他岳父却谎称是别人撞的。在他岳父的眼中,瓦伦汀只是一个摇钱树。
而瓦伦汀的老家,即便他的哥哥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废物,他父亲是个机油拌色拉的大老粗,但这是家啊,家就一定是“好”的。
一个“坏”,一个“好”,一个人不论多大,都摆脱不开家庭的影响。
地图炮的梗贯穿了两部“欢迎来北方”,其实想在中国,大家随时随地都在开着地图炮。
大仙儿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上面总结全国各地的特点,说东北对外只输出黑社会和妓女。
就连输入法都能开地图炮。
大仙儿用搜狗输入法打“东北人和”,出现的是下面的情况。
就连电影电视剧上,东北人的形象都是大金链子、小金表,能动手绝不动嘴。
这地图炮啊,就等同于大规模无差别杀伤性武器,一扫就是一大片。
XX地方的人都那德行,想必这种话大家时不时就能听到吧。
说得婉转,叫地图炮,说得严重点,就是地域歧视。
像北方人瞧不起南方人,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帝都瞧不起魔都,魔都瞧不起帝都,都数不过来。
就连春晚上的小品,只要是农民工,肯定一口河南话。
河南人一直都是地图炮的重点打击对象。
地图炮这件事自古就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就是个地图炮。
第一炮,粤犬吠雪,广东的狗见到雪就叫,黑广东。
第二炮,蜀犬吠日,四川的狗见到太阳就叫,黑四川。
第三炮,黔驴技穷,这个故事不用解释了,黑贵州。
地图炮,当当玩笑也就罢了,希望大家不要总把它当做标签,贴在别人的身上。
-FIN -
公众号:小鲜电影(xiaoxianmovie)
与其说是在明贬暗褒北方人 不如说是在赤裸裸地黑巴黎人 或者说是在嘲讽大城市里装逼成风人情淡薄 就像Valentin的性冷淡设计风格一样毫不实用 尽管缺少了《欢迎来北方》那种惊艳的感觉 但仍是部不错的喜剧 并很有可能是今年法国票房冠军 那句Que j'te keeeer真的洗脑了
温情喜剧巴黎漂。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啊,特别适合母亲节看。
Laurence Arné说北方法语口音骂人那里太优雅了
带上你那不平等(差异性)的眼界《欢迎来北方2.0》体验更不平等的后现代生活。作为一部穿越到久远过去将自然与文明对立起来的电影,尽管丹尼伯恩这部隐约致敬雅克塔蒂的新作可能会遭到达尔文主义者们的批评,但他这部都市讽刺喜剧至少没有让那些卢梭主义者们失望。可惜自己不是这两者的拥趸,我只对日常生活中那些制造“笑料/麻烦”非人性化的现代设计(沙雕文化)抱以兴趣。
影片本身剧情很平淡,三星不能再多了。多一星给自己的听译和特效
2.5,基本上完全依靠口音做梗,灾难级的贫乏
对中国观众来说,最大的笑点可能是法国也有“南北差异”和“原生家庭”困境。
没想到汉化组这么有梗,各种东北方言字幕,代入感很强,这要是学过法语能听懂原声梗,估计观感翻倍升级。喜剧的尺度把握得很到位,很有意义,家人永远是家人,需要长大了回头来接受自己,接受家人,什么时候都不晚。
懂法语看着很有意思
很标准的丹尼·伯恩制造,无功无过;而之所以会去看这部电影,更多是一种念旧:看《欢迎来北方》的时候,我还在北京工作,在小西天看了一场伯恩双片连映也见到了他本人;不过开场后我就悔恨起自己的不加小心和国内发行商的无良宣传,这是一部除了依旧以北方特色为卖点之外与前作毫无联系的所谓“续集”;当然多年后我对这部电影最深的印象可能是我在散场后上厕所看到一位小哥因低血糖骤然倒地嘴角抽动双手颤抖然后几秒钟后自己坐起来向赶过来的影院保安要糖吃的略显可怕却又可爱的场景。
《Die Sch’tis in Paris – Eine Familie auf Abwegen》应该是个系列片吧,我记得看过前面一集是被调去北边。这部更有情怀,更符合我的价值观:真正酷的人能用家乡方言和朋友侃大山,也能用英法德西阿语在TED做演讲。但是结尾有点超现实了……
“我們第一次見面和第二次見面你更喜歡哪次?”“第三次”……法國人的情話
看了开头就匆匆关了
飞机上看的,一开始对英文字幕感到很困惑,还以为是翻译的问题,后来才看出来是法国方言的缘故。P.S.女主很漂亮,服装搭配也很赞。
这口东北话真听到头晕……男女主都蛮可爱
很温情的喜剧,配音的东北方言真是神来之笔
中译真是强行挂羊头卖狗肉。伯恩现在的创作真是自恋狂本狂了,我嫌贫爱富,我攀亲附贵,但我是个好男人,家人、老婆都不会抛弃我。哦,那你很棒嘛
字幕组也是尽力了XD
在俄航上看的,这次丹尼伯恩好像突然变帅了
飞机片,还行吧……一上了飞机总是丧失判断影片好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