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一沙一世界
钟声回荡在遥远的藏区拉达克,高山之上,小喇嘛们跑过转经筒,跑进寺庙,跑到师傅身旁。他们的眼睛盯住地上正创作的繁复图腾——坛城沙画——这种藏传佛教最独特也最精致的宗教艺术,描绘了沙坛城,一座帮助修行者观想的理想城市宫殿。据说,坛城能为世界净化、带来繁荣,只要观想坛城就可以得到内观或内在的平静。
从颇具深意的堆沙情景开始,影片便定下了某种带有东方色彩的基调。虽然片名用了一个颇为卖弄的词(梵文中的“轮回”),但它所要展现的绝不是有关宗教的陈词滥调或者华丽空虚的风光奇观。尽管在影片的前1/4时个人曾担心过这个问题——过度精美的自然奇观、航拍夜拍、胶片画面,以及过度抒情的音乐渲染,使得每一帧都像是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还令人联想到BBC的类似制作。
正当要把它定义为“科教宣传片”时,一座沙漠中的废弃的房子出现在镜头里。剥落的墙头海报,歪斜的桌椅、脱落半截的房门。诡异之处在于,细沙们从窗口灌入,在这褪色的房间里形成半人高一浪又一浪的金色沙丘,似乎将它吞没,又似乎要与它混为一体。这样超现实的画面那么真实存在着,突兀、坦诚、无声无息。
随着一个记录海啸后两幢平房中间翻斜挤压变形的汽车定格开始,影片渐渐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身材完美五官艳丽的充气娃娃赤身堆砌在一起的画面,紧跟着泰国一群标着号码牌身着三点式扭动的舞女镜头;
日本科学家和他研发出的超仿真机器人并列而坐,难辨真假,而身着考究的现代学者在镜头前发狂自残,用烂泥和画笔把自己糊成不成人形的“小丑”怪物;
昔日妄为的囚犯在广场中排队卖力跳着健身舞蹈,为的是被阳台上身着警服的冷峻背影看在眼里;枪支子弹满车满载,销往普通家庭,销往非洲部落,销往表情自豪的小孩手里;
吃、喝、吃、喝,手术室迎来又一个肥胖而耷拉的肚皮;超市人流拥挤,一篮篮、一筐筐、一箱箱;
饲养场内小鸡成灾,一只只被麻木地卷入机器带去屠宰场,用来给猪崽喂奶的母猪满身肥油,硕大横倒在狭窄的卧槽里不得动弹,千百只奶牛们不再踩在绿地而是升降机上,由钻头似的机器不停旋转挤奶;
……
这些镜头,导演在采访时表示,是流畅画面中令人不安的的干预部分(disturbing intervention),也是区别于上一部影片《Baraka》的地方。而也正是这些镜头,折射了当代社会荒谬却普遍的种种现象,没有解释,却很有观点。没有对白,没有旁白,没有字幕,甚至连人声也被有意去除。人们的表情被定格,被凝视,被平静地记录。
除此之外还要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摄于中国的画面占据相当比例,主要表现场景包括:千手观音、西藏喇嘛、工厂女工流水线工作、食品厂女工切猪肉包饺子、广场阅兵式、浦东阴天、高速立交桥、少年武术广场操练,除了宗教场面,几乎全是色调冰冷的远景全景,展现一副整齐划一到有些可怖的形象。它们的真实存在、无可驳斥,把观影时的些许不爽渐渐转为了暗自遗憾。
影片接近尾声,镜头来到沙特麦加,记录下几百万汇聚在清真寺周围的虔诚信徒,如沙,如画。转眼间,镜头又回到了华美绚烂而又精密有序的坛城沙画。然而,讶异的观众们此时看见,这个刚刚用沙子堆砌起来的世界,历经了积年累月呕心沥的创作,却在完成之后被毫不犹豫地全盘抹去。一件拥有无上艺术价值的作品,顷刻之间,便化为乌有。对于修行者来说,他们和它们的使命都已完成。于是那些色泽明艳的细沙将被装入瓶中,倾倒入河,顺流而去。
于是人们说,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
2 ) 大音希声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无物常驻,是生灭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法空相,不增不减。哲学书上说,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于是你看见星空流转,草长莺飞,风生云起,光消暗涨;于是滚滚红尘,人潮涌动,文明、野蛮、神圣、低贱、净土、废墟、碧落、黄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你以为天空是蓝色的,但事实上天空没有颜色,光的散射留下的影子,是大气的功劳,若没有那层臭氧,天空最终会和你在土星木星海王星冥王星上看到的并无不同。所以天是玄的,地是黄的,但最终,一切都将归于混沌。
镜头的移动有自己的韵律,快的变慢,慢的变快,快的更快,慢的更慢,那是神的视角,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反过来就是世上已千年,洞中方七日。你以为本质必然是被掩盖在表象之下的,但神哂然一笑,不置一词。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导演一个字都不愿写,一句话都不屑说。鲁迅先生写,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你心想,他想说的肯定都在影像里,沉默里该要传来天籁,就像佛在祇树给孤独园里讲道,哪怕他不说话,你也觉得得悟出点什么来。但是整篇金刚经,事实上只说了一句话。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莫要执着于表象,也不要执着于本质,活着就得吃饭睡觉,死了就该入土为安,闹市街头的shopping美女,烟花柳巷的卖笑娼妓,四肢健全的流水线工人,惨不忍睹的修罗场英雄。并没有谁更高贵一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如是而已。
对了,影片里的那些的充气娃娃,淘宝上最便宜也得两三万一个。
3 ) 我告诉你为什么比恐怖片更恐怖!
对于认识这个世界,眼睛是直观功能,语言是转述功能。一件事物摊开来让你随便看这就是客观,加上了任何语言和文字去描述就一定会带有主观。所以,一场无字幕无对白的视觉纪录片才最能给你最直观的感触。
每个人只能把灵魂终身锁在自己的躯壳里看世界,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只能是目光所触及的方圆。灵魂在自己的躯壳里是孤独的,当躯壳中的灵魂在去独自面对一个静穆的世界是一种我们更加难以承受的孤独,如同面对死亡。没有了旁白的认同感、没有了文字的确认感,独自的面对这个静穆的世界,这可能就是有人说看了之后比恐怖片更恐怖的原因。
从三全水饺开始这段比较震撼。
食品从生产到消费,汽车、电子产品从生产到破碎,我们所做的只是把物质变了种形态变成所需,而所需终归变回了物质本来的样子。这大概就是轮回。而生命与死亡亦是如此。
4 )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
记得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正坐在某个学校,答着考研试卷,上午是考政治,记得当时第一道大题是哲学,其中最有用的知识点便是,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那时的我只把这当成应试模板里面的一句话而已,而今天,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忽然顿悟,什么叫做,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没有一句对白的电影,却饱含着如此强大的力量,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力量。我无法去衡量哪个的力量更加强大。曾有人告诉我说,Chairman Mao说人定胜天,这是极端错误的,你看在地震海啸来临的时候,人类显得多么渺小。但我却不这么认为。至少在这部电影里,真正震撼我的,有宇宙银河的浩瀚,地球的广袤,自然的神奇,但最多的,确是人类,是在不同大洲不同种族的人的生活,是他们的微表情,是他们的眼神与眼泪。
或许自然是残酷的,地球动一动便要了千万人的生命。但人类却是更残酷的,因为我们的贪婪,我们的予取予求。人类自己为自己分了三六九等,自己为自己设定了不公平的待遇,并将它们强加于各种生物之上。我们利用自以为是的聪明智慧,造了枪,杀死了更多的人,造了监狱,困住了更多的人的自由,造了流水线,使更多的人过着机器般的生活。金钱横生出欲望,欲望带来失望,恶性循环,即是如此。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我的片面理解是,永恒的存在才是合理,偶然的存在不是本质,不能说是合乎理性的。让时间说真话,就像最后喇嘛们绘的沙画唐卡一样,在美丽的也总会消逝。
写到这里,似乎有些跑题了,没有关系,我相信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是轮回吗?或许。但我觉得一个字就是我的感受——零。一切归零。
5 ) 大千世界一掬沙,你却是自己的宇宙
samsara中文翻译为“轮回”,单从这部片的名称看来,就承载着重要生命价值意义,尤其是当字幕提示本片没有台词时,更提起了我的好奇心。
影片的开头,以宗教起,从喇嘛们精心绘制坛城开篇,坛城逐渐露出眉目清晰,大千世界由此向我们打开。
整部影片涉及多个场景、不同国家、宗教、人种、事件,这让我联想到《one day》那部纪录片,一天里,世界上有人生、有人死、有人在监狱,有人在夜总会搔首弄姿、有人在磕长头、有人在写诗,有人在迪拜六星级宾馆吃早餐,有人在垃圾堆里捡垃圾,这世界那么大,可选择的生活方式那么多,要如何才能过好一生?
世间万物本因因缘际会成就了你我,也建造了这繁华世界。 战争、种族、竞争、冲突、性爱,接踵而来,我在这一帧帧背景轮换中应接不暇 ,大千世界展现出了它既可恶又可爱的那一面。我们恨她,但也难以割舍。万事万物,谁都逃不掉这轮回中,更无法逃脱自己的宿命,犹如纪录片中那一只只被卷进机器里的肉鸡,我们又何尝不是被命运无情的齿轮碾压,无力挣脱,我们似乎也无意挣脱,在这虚拟乐园里乐此不疲。
渐渐的,伊斯兰的吟唱想起,人如蝼蚁,在麦加城起起落落跪拜真主阿拉,场面着实令人震撼,世世代代,人们都祈求获得心灵上的寄托与归宿。画面一转,回到了坛城面前,几位老喇嘛看着这多日来精心绘制的精美绝伦的坛城,轻轻拂去,无丝毫留恋,是啊,这世界本就一掬沙,扫过,便什么都不剩。我们又何尝不是一粒沙,在自然强大的不可抗力前,渺小的实在卑微。
外求的物质贪欲终得不到内心的宁静,这世界繁华的让我们几乎忘记了它本是因缘聚会的一场盛大的虚幻,内求内心的平静才是获得终极秘密的钥匙,尽管我是一粒沙,我也是自己的宇宙。
6 ) 文明最终的结果是回到最初,这就是轮回
很奇怪的,看完之后没有对现代文明的镜头产生任何预想中的反感。忽然觉得一切情绪都很平静,好像自己只是一个来地球观光的外星人,而且是已经参观过很多星球的老游客。只是随意地在空间上,时间上急速掠过人类文明。
对外星人而言,地球的一年只是一秒,几百上千年的文明只是显示出一个画面,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时间都不算太长。以外星人的智慧看来,人类古往今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十分微小,都只是停留在物质形态层面。没有哪段文明比另一段伟大,也没有所谓的希望和危机,一切只是过程,而最终的结果是回到最初,什么也不存在的那个时刻。
这个宇宙的意义就是经过,就是自然发生,心灵和物质的区别就是能不能在这一切进程中驻足观望。心灵超越物质,因为心灵能感受到已经消亡的物质。物质此起彼伏消亡和重生,而心灵一直在其中传延。
永远无法理解的开始和结束,这就是轮回。
刚读完汉娜·阿伦特的《人的境况》,在这个片子里看到的是自然、人的劳动、工作、活动。而思考,思考真的有必要么?最喜欢的是“绘制坛城”,画完即毁,无论什么颜色的尘土全部都聚回一起,再也没有区别,它们的共同点只是它们曾经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结束后,它们还是原来的尘土吗?
不如天地玄黄深刻,却美丽依旧,喜欢这个纪录片大导的神视角
商场卖彩电的大可以人手一片。那段枪枝制造后的国庆阅兵和武校太中国威胁论了吧。我看到很多畜生被轮回了。
颜色特艳丽,有些场景真是没见识过。
天地有大美,众生在轮回。岁月如流水,万物自葳蕤。
5年35个国家,全部70mm,视觉上的震撼感没有其他纪录片可以超越。片后Q&A导演表示这是一次visual meditation, 是birth of the rebirth, 全世界不管什么肤色,人种,背景,通过这完整的旅程找到精神共鸣,从而彼此连结。
富丽的镜廊、哥特大教堂绚烂的玻璃花窗、人迹罕至如史前遗迹的奇异自然景观…熬过前20分钟的明信片,镜头来到流水线上宰割成肉供应不绝的鸡牛猪,流水线上堆积浩瀚如山、拆解浩瀚如海的工业电子垃圾,流水线上络绎的子弹枪支,流水线上无面目的人与塑胶人偶,监狱里集体劲舞的囚犯…滋味复杂无法评说。
神了。
导演有强烈的中国情结.
神作
导演跟我一样是个平铺控,在无尽动态复制中体验生命流走。除部分镜头以相同物品承接外,找不出什么逻辑,几乎就是游遍几大洲的风光片。上次这个看了一半,然后又看了《时间的风景》,两部都是唯美自然+人类社会,今天看《轮回》纳闷好半天。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啥都别说了,都来看吧
轮回 Samsara —— 一次102分钟的伟大冥想
流水线上蚂蚁般的工人,手枪型的棺材,生产线上的猪、鸡、牛和人,穿插着美到窒息的自然景观,和无言的脸谱群像,跨越种族、宗教、战争、性、工业、自然等诸多宏大主题却没有一句旁白或对话,最终,藏僧抹去繁复精致的坛城,化为尘沙。看后滋味复杂,我无法用语言评论这部作品
最后藏人抹去精心画好的沙唐卡时,我明白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会过去,就是要用这种抹去唐卡的心态面对生活.
这部美到让你瞠目结舌的纪录片被不少法国影评人选为年度最佳,当然你可以把它当做是无趣的幻灯片展示,但你也可以尝试去体会和理解,前半部分的宗教自然和异族文化,后半部分的资本消费和工业社会,但最终一切都回归到信仰,回归到那一抹唐卡,那一片荒漠。对我来说这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和精神之旅。
其实有部分镜头和时空重叠,最爱的还是天地玄黄,但万物间天地玄黄一切皆可轮回,细细品味这样的摄影艺术纪录片便可体会到最多的是时间和光阴的流逝
华丽无比
不明觉厉的自然/人文纪录片。不少画面都很震撼。比如绘制坛城的喇嘛、废弃已久被流沙侵蚀的房屋、混凝土涂脸的行为艺术、中国工厂里如蚂蚁一般工作的流水线工人、贫民窟居民、日本性玩具的生产、圣城麦加朝拜的穆斯林等。但是总体上没有轮回的感觉,倒是每个片段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