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曾经说:“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现在看看,其实,娱乐圈也有娱乐圈的好处,幸亏有了这部电影,beyond才能给歌迷和观众留下一些不同的形象,正渐渐走红的乐队用这部电影宣布了自己的梦想成真的故事。
音乐到底是娱乐还是艺术很重要吗?娱乐就是不正经,不务正业吗?现在看,没有娱乐,只有工作,人岂不是都变成了机器,所以现代人的抑郁症是不是因为太想有意义,有效率,而变成了无趣的机器人呢?一张一弛才是健康的生活。
音乐是艺术也是娱乐,只有工作没有娱乐的生活是无趣的,现在看,会玩的人才会工作,才是懂得生活。
片中黄家驹扮演的青年一家为了移民而拼命赚钱的情节,反映出来的现实是,不管是因为什么移民,都是为了生活,为了更好的生活,赚钱是生活的必须,但是为了赚钱整日工作,又会使人对生活产生疑问,劳碌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赚钱而赚钱吗?
残酷的现实用喜剧的故事演出来,激情励志抵得过现实吗?
故事还挺真实的,反映了都市青年在理想和现实中的挣扎,斯文儒雅的叶世荣被女友的父亲期望做医生,因为做音乐是被认为没有前途的,不靠谱的,体格瘦弱的黄贯中希望做警察,结果做了专门开罚单,被人骂的停车监督员,黄家强演的金融投资顾问被亲戚家人当骗子一样避之不及,心软和善的七姨婆的钱交给家强还被老板坑了,一心想移民的家驹一家人,到处打零工,反映出当时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和困境。
电影里反映出的对职业的观念,也是年轻人经常要面对的,到底是做自己想做的人,还是做别人期望的人。
电影虽然用比较轻松快乐的气氛反映了这个年轻人追梦的故事,但反映的现实却有心酸的一面。比如家强、黄贯中扮演的角色在工作中受到的歧视和侮辱,老辈人用“年轻人刚工作,哪有不受气的”来安慰勉励他们。
片尾用四个年轻人聚在一起组成乐队来体现他们用梦想抵抗现实的结局。这部电影总体来说是青春励志的,不乏反映现实的年轻人的困境。
电影里意外看到了王菲,明艳动人,唐宁小时候好可爱,万绮雯娇嫩可爱,那年她演的电视剧《司机大佬》里的可爱小妹让人记住了她。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比起那时候的香港片中的黄赌毒的电影好,香港黑帮片反映出来的是急切暴富的心理,当然也有这类电影存在的现实意义。也是香港纷乱复杂的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
电影里黄贯中开停车罚单反映的城市停车问题很真实,城市里寸土寸金,开罚单的目的是为了让停在路边妨碍交通的车尽快开走,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照单开,有职位有权力有钱的立刻对开罚单的工作人员施加压力,违章处罚成了空文,城市发展与交通堵塞的矛盾如何解决呢?如果开车的人都违章停车,城市居民的交通安全和顺畅又如何正常维持呢?私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矛盾显示出来。
《莫欺少年穷》之Beyond
Beyond乐队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其歌曲几乎陪伴了70、80和90年代人的成长。尤其在我们九零后的童年记忆里,即使当年没有太懂歌曲要传达的意义,但音响店和卡拉OK以及左邻右舍的电视机,时常让耳熟能详的《大地》 、《冷雨夜》 、《喜欢你》 、《海阔天空》等金曲弥漫在大街小巷,也足够使我们对beyond心生情怀。耳濡目染得多了,至今大家都很怀念那个香港的黄金年代,beyond的歌声给我们带来太多感动和激情。每当哼起他们的歌,浑身热血。
Beyond自1983年创立之初直到1988年这段时期,参与的演出屡获嘉奖,录制的专辑和音乐盒带显露锋芒,不过这6年时间里,成员固定的只有乐队创始人黄家驹和叶世荣,其余的加入后又为别的原因而退出乐队。直到1988年,乐队才真正确定四人阵容,分别为黄家驹、黄家强、黄贯中和叶世荣。至此,beyond乐队开始走向辉煌。
可以说在八十年代的香港歌坛里,beyond独树一帜,不仅摇滚风格多样,传唱度高,且歌词表达是同时代港风歌曲少有的具有对社会和人文的关怀。中期的歌曲更是情绪饱满,对理想的呐喊,对每个年纪的听众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力。
除了独立金曲频出外,他们还为一些电影创作了专属歌曲。
在《天若有情》里,刘德华英姿飒爽地骑着拉风的赛车摩托,后座载着内敛文静的吴倩莲,此时伴随着火烧小汽车的爆炸场面,火光冲天,beyond歌曲《灰色轨迹》副歌想起,被感动得鸡皮疙瘩起一身,多少人向往这样的年少热血!还有他们4人客串的《开心鬼救开心鬼》中,在沙滩和四个女孩“无所不用其极”地搭讪时,一首《喜欢你》作为BGM,每一段旋律和歌词都挑拨着我们朝气蓬勃的青春荷尔蒙。
同样由beyond四人出演的《莫欺少年穷》中,他们专门创作了《谁伴我闯荡》和《不再犹豫》,道出了多少追逐梦想过程的彷徨和不易。
这一回要讲的就是《莫欺少年穷》里的他们。可以说这部电影就是他们的追梦自传。电影用喜剧的方式呈现,但很多情节还是会让人体会得到其中的艰辛。你会发现,任何初出社会充满理想的年轻人,无论年代和地方,原来都有过同样的状态和遭遇。
这是一部1991年的老片,主要讲的是四个初踏社会又满怀雄心的好基友为理想奋斗的故事。
“即使有信心,斗志却抑制”。
世荣心里一直有一个音乐梦,但是女朋友的父亲加能希望他能够学习医学以继承衣钵。世伯加能的建议,加上社会各方人士对他热衷音乐道路的不看好,起初他犹豫到底选择医科还是音乐,最终他还是妥协了,选择了医科。第一天上班,就接到了世伯要他解刨兔子的任务。本就血晕、爱护小动物的他,被逼无奈,在一顿胡杀乱砍中出现幻想,差点失掉理智,还吐在了世伯面前。
可是为了能的到心爱的女友,他不得不听世伯的话在医学的路上坚持。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喜爱的是音乐。在一次旁观业余乐队训练时,他因嘲笑别人的水平而上去秀了一把架子鼓实力,这一桥段非常有趣,是在致敬东邪西毒。
主角四人也在工作之余兼职乐队演出工作,只有在这里,世荣才真正的感到快乐。
他想把成功演出的转播播放给女友一家看,可是世伯和世母对他的热爱兴致索然,此时就连女友也对他的不切实际表现出无奈。只有他自己默默的观看着自己的心之所爱,最后被世伯关掉了电视,并对他说“我希望你别再花时间再无畏的事情上,对你有好处吗?快考医学了,知道吗?”。那种理想被现实打击的落寞可想而知何等心如刀绞。
贯中一心正义满满,相当一名警察。天真的他总是满口远大志向,殊不知刚入香港皇家警署,由于体质不合格,先被分配到底层,从小小的交通督察员做起。
在执行督察员公务的日子里,受尽旁人的不尊敬,受不良上层的鄙夷,查抄违章停车时不仅被普通司机挖苦和被有钱土豪羞辱,甚至是至亲舅舅,也对他的严行守法嗤之以鼻,怒其不讲情面。虽然他兢兢业业,但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碰撞,满怀天真理想的贯中也开始抱怨现实。一个人在夜里思考人生,差点要把身上的督察员制服给烧掉。这时,他的父亲出来道慰了一番。
道理质朴,也很实用,这确实是面对挫折应有的心态。
自强个性腼腆,不过也拥有一个成为“金融操盘手”的梦想。初到公司,就被“传销”了一番。
就此投入工作。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那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寻找客户,以达到业绩要求。但是作为职场小白的他还不知道自己要面对无数的坑,同行的欺骗,客户的鄙视,老板的苛刻,公司的无良潜规则,无不让他心生抵触。可是为了能在金融行业寻求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他不得不咽下个中辛酸,埋头奋斗。
家驹这一条故事线就略显普通,主要是家庭感情,理想似乎没有那么普世化。他和家人四处身兼数职,卖早餐、收集空罐头、当泳池救生员和帮路人擦皮鞋,当然,还有他与其余三人的外兼业余乐队。做这一切,只为了能给全家移民美国提供必要的资金。巨大的工作量使他积劳成疾,日渐嘴唇苍白,肠胃出了问题还住了医院。家驹因为身体体检出轻微贫血、神经衰弱和肝炎,还有严重的营养不良,最后一家人里只有他被取消了移民美国的资格。
纵观四人,我们看到了哪方面的自己?我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所受的苦?
当我们第一次踏进社会的大门,面对大厦鳞次栉比的大都会,人流不息,灯光华丽,心里一定向往着很快就能过上光鲜亮丽的生活。可现实总会公式化般地先给每位新人一记耳光。
“谁人没试过犹豫,达到理想不太易”。
我们曾不曾像贯中一样,满怀激情地进入一个新单位,心想以此为起点好好干一定能平步青云。却未曾想过前路上要面对的许多挫折,也极少考虑过自身价值高低的现状,只有磕磕碰碰地去认清自己。其间会有来自普通人的偏见,无条件接收来自上层的谩骂;尽管你自认为自己在岗位上做得再好,也不可避免被同事挑出毛病。日子久了,斗志似乎被消磨殆尽,失去当初的昂扬闯劲,没有了踏入社会那一天的美好幻想,失去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一定有过许多次,我们深夜里思考人生,彷徨未来,抱怨受苦受累究竟为何。仿佛和贯中不如意时差点冲动而烧掉警察制服,犹豫要不要继续当差一样。可就像贯中父亲说的,“试问有那份工作不受气呢?小小挫折都受不了。就算要辞职,也要辞得体面”。
翌日,贯中选择了重新站起来,面对上梁不正,也敢于怼上凌驾法规,滥用职权的队长。我们呢?当然也不会就此沉沦,经历过的人都明白,只要这份事业是你的终极理想,那么目前所受的苦都不算什么,甚至是必经的历练;终有一日,你也会看到自己就像影片中的贯中,不再因鸡毛蒜皮而去使自己矫情狼狈,事业和爱情也蒸蒸日上。
我们也许也和自强一样。精神抖擞地进入一家起初梦寐以求的公司上班,接着环境的恶劣和竞争的激烈让你倍感疲惫;老板的压榨,同事的勾心斗角,同行的笑里藏刀,熟人的排斥,风吹日晒的跑业务,这一切都在没日没夜地侵蚀身心。那种出来打拼的异乡哀愁,也只有自己最懂。
多番波折后,我们一定对工作内容越来越得心应手,可依然避免不了老奸巨猾的上司给我们无限下套。我们当然不是说当你遇到环境不好的公司时仍需要坚持不懈去创造自己的价值,那等同于飞蛾扑火,良禽择木而栖才是硬道理,只是当你没有成为一只“良禽”时,自强这个角色便是我们的最真实的投射,他投射出我们在应对职场霸凌时的无计可施,投射着我们底层员工的百般无奈。不开心就跑路无疑是我们当代年轻人的最佳选择,而如果是对应回本部电影,自强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种历经苦难后重见天日的戏剧性解释,永远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这里得提一句,电影终究不是现实,即使是不开心就跳槽,那么也不要忘记这一段苦日子带给我们的经验;它让你看到了社会的深谷,锻炼了你的抗压,学会了必要的技能,我知道我们很难去对“苦”做感谢,如果是我,我也不会感谢,但我们要清醒去认知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在这“苦”中走过一程后,有没有一改当初稚气未脱的自己?
贯中和自强在奋斗路上受苦的故事异曲同工。
他们这一种苦,是达到实现理想必经的苦,从底层摸爬滚打的苦。
“谁人定我去或留,定我心中的宇宙”。
相较于其余三人来说,世荣一定是最幸运的,他非常明白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我非常羡慕那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这种人身上都有股闪闪发光的气质,跟世荣一样。可是能做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发展成事业,哪有那么容易。兴趣真的能让我们填饱肚子吗?家人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又怎么去化解。
我们都有想过,自己喜欢一件事情,当它又能作为我们的事业,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此。可现实太过骨感。我们都明白对于喜欢的事情,自己欠缺足够的能力能力去把它发展成事业,仅仅是停留在兴趣而已。有才华、有学历、有家底的人毕竟只是社会的极少个例,跟多的是像我们们普普通通的打工族。更多的人,还是要忍痛割爱,把热爱先放一边,为了家人所说的更稳定或者更体面而不得不干起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至于为了谋生而放弃自己的热爱这一点我们暂且略去不提,因为世荣是有足够的条件去选择的,没有为求生计的苦恼,我们反观自己皆从电影人物出发。
世荣医学道路上的痛苦皆来自于明白自己内心的热爱,是音乐。试想,我们拥有对某件事情的赤诚之心,却过着家人给我们规划好的他们所认为的更好的工作生活,你会心有不甘?还是得过且过?答案显而易见是前者。一个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从来不会被世俗感染得麻木不仁。世荣身上散发的光芒是我们同样拥有热爱的自己,我们会不会走世荣那条路,放弃本就滋润的生活和体面的职业,去选择心中所爱。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成长中总要明确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不要受没有必要的苦。我们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么全心投入热爱里面,哪怕加班加点我们都愿意为此挥洒青春,乐此不疲;如果我们很排斥一份职业,即使再栽在里面磨炼受苦,在度日如年中技能和心灵都难以得到成长,浪费了时间不说,还拖累了身心。所以,如果在影片结束时你被世荣的事迹所打动,说明你是勇敢的幸运儿,你和他一样,选择了热爱。
老一辈常常告诫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话确实没错。可是放在当今年代,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上世纪父母辈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把物质追求摆在第一,毕竟全民能吃饱穿暖才是首要目标,无所谓有无精神追求;踏实勤奋,埋头苦干,万千机遇的大蛋糕就摆在勤劳者面前,再苦再累,拼搏过来了,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全面发展小康社会,衣食无忧。
几十年后的当下,整个社会行业都处于饱满状,甚至内卷严重,稀里糊涂地扎进一个行业,不见得受尽艰苦一定就会有所回报,提升技能,指不定受苦的人一直会保持受苦状态,年纪再大些,受各种束缚更难以跳脱。这时我们都很明白精神追求的重要性,陈腔滥调“人最重要的是开心”这句话常鸣响在耳畔,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生在强大的祖国,温饱得以保障,物质在一定范围内又满足了自身,那精神追求也自然而然地摆在了首位,其中,一个人的热爱一定是自己心里no1。当你真的认准心之所向,不要犹豫不决,没有人可以定你去或留,只有你自己可以定你心中的宇宙。
世荣所经受的,便是吃过没必要的苦。我们或会经历或正在经历,或会认清或已经认清,而他也带给了我们勇于投入热爱的勇气。
以上,年轻的我们不是吃不了苦,而是更懂得选择不吃没必要的苦。
家驹的故事线略显单薄,主要就是为家庭而灰头土脸地努力赚钱,最终以亲情温馨收尾。
剧情转变得很快,一家人因为家驹不能去美国经历了一番激烈的争吵。除父亲外,大家一致觉得移民到陌生的美国一家人不整整齐齐又有什么用呢?于是父亲很快被感化,一家人又开开心心的合家欢笑起来,虽然快乐收场是剧情所需,但非常温馨。
简单为这份打零工受苦日记献上掌声。就此省略。
“纵有错失不退避”。
“亲手写上每段,得失,乐与悲,与梦儿”。
四个主角都各自有一场深夜孤独思考人生的戏份。神似在外闯荡的我们,多少次辗转反侧失眠的晚上,一个人走到简陋的租房阳台,远眺这个大城市的上空,繁华的灯火把夜云照得通透明朗,喧嚣不止的街道,或零星夜班族经过的小巷。而自己,也只属于城市暗淡角落的一部分。真的能成为这座城市真正意义的一份子吗?真的能在这个曾与我无关的地方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吗?我们经验尚缺,阅历浅薄,还要面对未来那么多未知的“技术爆炸”,稍有不慎,就会被这个喜新厌旧的信息化社会给淘汰。
唯一能做到的,是在保持有理想的状态下,正确看待“受苦”。
这会让我们养成一个可贵的思维,当你明白自己为何而受苦时,给你带来成就的一定不是受苦本身,而是这一路来,你对受苦的思考,改变了你。
“纵有创伤不退避,梦想有日终达成”。
30年前的电影,如今再看毫不逊色,甚至好于如今的流量注水片许多。
《莫欺少年穷》实锤是一部beyond自己的奋斗史,电影篇幅的限制和喜剧的呈现,虽不能将他们经历的细节娓娓道来,但故事里一定浓缩着他们打拼受苦的不易。也正是一切,成就了这个来自香港乐坛的传奇。(大家有兴趣都可以去查询他们四人的个人经历,和电影非常一致。)
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三十年前的他们走进社会的那一刻,和我们如今一样迷茫,迷茫着驰骋在社会的沙场怎么才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这种跨越时空的共情体验,多少使我们明白了每一代年轻人都不会一帆风顺。摒弃那些急于求成,好高骛远的心思,同贯中和自强一样,保持初心,坚定理想,再难受的苦,都可以熬过去;或者和世荣一样,追寻热爱,放下没有意义、浪费青春的受苦,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洒下多少汗水都值得。或者像家驹,为了全家老小上下,再苦再累也奔波不懈。“乘风破浪会有时”是常态,必须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心态。
每个在社会努力奋斗的人受苦和看待受苦的方式不同且不一而足,重要的永远是跟随内心,不被世俗洪流冲刷得恍惚盲从,失去自我,自暴自弃。我们相同的社会螺丝钉,对“受苦”都有着各自的感受,不同的是,哪个个体有梦,坚持梦,为梦行动,那他便是一颗有趣的会发光的金子螺丝钉。相信我们都会成为《不再犹豫》里唱的一样------“找到心底梦想的世界,终可见”。
说一下我对家驹的怀念。
1993年6月30日,黄家驹离世。
很多九零后懂得Beyond时,黄家驹已经步入天堂。我们十几年后听到的,都是他遗留下的创作,甚至延续至今都在KTV榜的前十看到几首他们的歌,以及出现在各种综艺节目的改编和翻唱里。足以见得乐队和黄家驹的影响力。
我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和朋友放了个VCD看了一个MV,就是黄家驹的《光辉岁月》,第一次听就被它的旋律给迷上了。然后还和朋友使劲地背歌词,学调子,在家庭式卡拉OK的小房子里自娱自乐,好像自己就是这支乐队本身,在几万观众面前大展歌喉,当然小朋友的我们是在大喊大叫!
当年仅仅觉得非常好听的这首歌。直到高中,再听这首歌时,才终于明白歌词里的意义,对南非总统曼德拉一生的诠释。后来逐渐了解到beyond在1991年时到非洲肯尼亚探访第三世界的贫困人民,积极开展公益慈善事业。我想黄家驹也是在这期间,在这非凡的公益之旅时,融入非洲国家难民的生活中,用心感受这些黑色肌肤的个体在世界边缘的贫苦生活,以及在对曼德拉的报道中看到曼德拉入狱的生活,才激发出了灵感;黄家驹认为曼德拉的精神内涵是关于抗争与希望,这与Beyond在香港艰辛打拼的背景不谋而合,于是追求自由、爱与和平的《光辉岁月》应运而出。
我想这也是我们如此多人喜爱Beyond的原因,他们的歌里满怀理想,燃烧着斗志,有苦难,也怀有希望;他们关注社会,关注奋拼搏的个体,为人们用摇滚乐的方式喊出积压许久的茫然和对世界的彷徨;他们在中国乐坛独树一帜,有无可取代的精神,至今都是。
日本音乐人funky木吉觉说:“我觉得他们就是中国的甲壳虫乐队”。
主持人何炅评价说:“beyond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乐队,不止是因为旋律和腔调,更因为骨气和精神”。
歌手和创作人满江的评价:“能把流行性和思想性结合得那么好的乐队,至今没有第二个”。
似乎影响力巨大的传奇摇滚乐队也对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天妒英才的故事。皇后乐队的牙叔、JAPAN X的松本秀人、披头士乐队的约翰列侬、涅槃乐队的柯本,以及今年林肯公园的贝林顿。
摇滚、性和毒品,时而对应着自由、爱与和平,不论东方或西方。在情感之外,这些乐队的摇滚音乐里折射出的前卫思想,和他们本身的自命不凡,是属于他们的那个摇滚黄金年代里人人追寻的精神。如果说摇滚是一种态度,那么这一切洋溢出的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品质,便是他们身上共有的一种魅力吧。天妒英才也许不是个让人喜欢的故事,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感谢他们曾给世界留下伟大的声音。
就像黄家驹说的一样:我希望我的摇滚乐能给社会留下些什么,我做到了,那你呢。
也像beyond四人时代的最后一首歌,海阔天空。
加油,不尽狂澜走沧海的理想青年!
beyond+王靖雯+万绮雯+唐宁
别安 的青春励志片
高中时候看的 其实当时还蛮有感触
今晚正好在东方电影频道上看到这个片子,最大惊喜就是王菲演叶世荣女朋友,这应该是菲菲姐姐第一部大银幕电影吧,被包装得好青涩哦。接下来王菲应该就去演在黎明和李嘉欣之间的那部原振侠吧,多年前电视上瞄过。20年过去噻⋯⋯
当年看了印象最深的不是BEYOND的音乐,而是影片中黄家强当了理财师,他的几个长辈听了他推荐的理财产品后,基本跑掉了,还有一个说:”当什么不好,非要当理财师。
如果你喜欢Beyond,如果你也曾有理想,如果你怀念家驹,如果你怀念那已经过往的青春,如果你才刚走入社会,如果你对未来还很迷茫,建议一看。
里面居然有王菲。。好神奇~
我感觉这个才叫真正的青春励志幽默电影,虽然有幽默,但绝不是无厘头,那些看似欢笑的场面,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在现实中追求梦想的无奈,以及在人生分岔路口做出决定的艰难,不管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向,不管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在一开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作为年轻人,在踏入社会之初,有哪份工作是做起来不受气的呢?在动荡与不安的时代面前,也许有的人会逃避和恐慌,但只要坚持着心中的信念,又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呢?面对着爱情与理想的艰难抉择,我们又到底该何去何从呢?而人生中艰难的抉择,又怎么会只有这一个呢?“ 前面是哪方,谁伴我闯荡?”电影中的家驹、贯中、家强、世荣等人,都是怀着一腔热血走上自己的追梦之路,却都在追梦之路上遇到了挫折,但是他们用不放弃的决心战胜了一切挫折,砥砺前行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详可见吾之影评。
我太喜欢这部电影的名字了。
当年录像厅里错过的片子。beyond真是不会演戏,可最后的演唱会还是让人唏嘘了,关于青春的电影真的永远不会老。王静雯演小歌迷,扮粤语残片女主角,好玩。唐宁演家驹的小妹妹,好可爱。最后看台上出现了黄百鸣。
观感很舒服的片子,轻松又励志,有点传记的成分吧,但内里还是一部优秀的青春片,相信无论是不是BEYOND的粉丝,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想看的。故事并不复杂,就是4人的挫折与热爱,足够简单、纯然,没有太具光环的那3首歌(当时除《海阔天空》外其余两首已经发布),只有《不再犹豫》《谁伴我闯荡》,歌还是好听的,破事经历多了也越听越有感觉,而且这两首无疑更贴回影片主题,恰到好处的非常加分。可能光这4人的牌号就足够很多人打高分了,但影片其实很多表现手法都挺有意思,尤其叶世荣打鼓那段,疯狂致敬《如来神掌》,非常好玩;小细节也很多,看得出剧本有斟酌过,而且导演镜头感不差,这些小技巧都很加分。“只要有音乐,就没有世界末日”。影片里不讲追逐梦想,只是说选择热爱,片尾在4人的演唱中结束,也从这里开始,他们由生活的困境走上梦想的启程
不可忘却!~
叶世荣把袜子上的playboy商标复印剪下做小白兔的遗像真是太有才了,喷。(小唐宁—黄家驹的妹妹;九七恐慌;万绮雯babyfat 的圆圆脸;王菲一直就是那么美,就是戏份少,镜头也少的可怜啊;主题曲及插曲:不再犹豫、谁伴我闯天涯、明日世界。
四颗星星,三颗给你,一颗给回忆……
只要有音乐,就不会有世界末日
绝赞的励志电影!
1991年 典型的香港早期电影的模式,阿菲和BEYOND一起出演。那时候的她还好年轻,一脸的青涩,只能算是个新人,而黄家驹已经红遍了亚洲,他曾经多次表示过「王靖雯日后一定会红」。
半夜看到热泪盈眶。关于青春、关于励志,在电影世界里总是无穷无尽的主题,21年前七个年轻人的喜怒哀乐即使是现在已经浸染社会多年的我看来依旧感动不已。虽然自己经常板着一张所谓“过来人”的面孔教训手下的学生,但原来我的心还是会为这种年轻人的奋斗故事而强烈跳动。PS:王菲和万绮雯好漂亮
和电影无关,就是一个时代的纪念。
五星全给那一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