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一部默片,总是没错的:没有演员会站出来说着一些人生大道理,仿佛看透了人生。只有一个喜剧演员竭尽全力让观众发笑、用仅有的配乐和肢体动作感染观众。
希区柯克说有声电影的出现其实并没有让电影做出什么实质性的突破,事实也是如此,无声电影中的演员同样在说话,相反之还有更丰富的表达方式。
电影中的劳埃德即是如此,用肢体语言和仅有的台词、满满的都是对底层阶级的同情和对上层阶级冷漠无情的批判。
与为了有钱结婚的劳埃德替特技演员爬上了高楼,特技演员依然在逃离警察的追捕。这种以广告的名义延伸出最后一段剧情显得有些生硬和单薄,但爬楼与追逐交替进行,惊悚和笑料一点不少。在1923年,观众也会一遍替演员担心一遍哈哈大笑吧。
劳埃德的名气比不上查理·卓别林抑或是巴斯特·基顿,但最后一段爬楼足以令两位大师黯然失色。丝毫不觉得没有台词对电影有任何影响,这,即是默片的魅力。
默剧因少了语言对白,而黑白胶片也会因机位停留过久而显得乏味。这对于现代观影者和影片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还好,《安全至下》做到了,仅开篇几个镜头,“和恋人隔着栅栏告别”及背景中出现的绳索,巧妙的在观众心中进行了“悲剧”的潜意识建构,随着画面转换到大场景的群像,让观众意识到这是在火车站的送别,“潜意识的恐惧解除”观众发笑。 这个喜剧技巧即便在今天也称得上巧妙,在去年的电影《受益人》的开场一幕种你甚至也能看到这样的影子。 第二个让我感到设计巧妙的镜头是罗伊德拿到第一笔工资,给乡下女友买项链的时候,每放下一枚硬币,眼中的午餐便少了一部分,既讲述了选择的过程,也告诉了观众选择的代价。 影片的高潮是罗伊德被迫一层又一层爬楼的部分,每一层的观众都迫使他不能停下,必须完成这场宣传表演。 讽刺的是他想要通过窗户进去,引起了房间主人的宠物狗的扑咬,主人说的却是:“如果我的狗掉下去了怎么办?” 既表现出了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城市人的自私,亦暗示了像罗伊德一样,乡村小人物在城市中生命的廉价。
在资本主义中,每个人都被异化成了机器,电影中数次出现“钟表”这一形象,人们不停的看时间,就像是机器必须准确校对好发条和齿轮。 最终,罗伊德顺利登顶,拿到1000美元的赏金,也和乡下女友在城市中喜结连理,看似大团圆的结局中,隐含的主题却是:“在阶层固化的城市之中,在少数资本家占据了大多数生产资料之后,乡下人没有知识的前提之下,美式的冒险:把生命置于最后向上爬的精神,成了唯一出路。” 我不由得想起快手,抖音中为了博取流量不惜玩命吃辣,与罗伊德为了得到1000块赏金而爬楼没什么两样。 这或许也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中获取幸福的唯一出路。 所以我不由得感叹道:“时代的悲喜总是相通,我不觉得好笑。”
2020.2.19
一个男人为了博得女人欢心,不惜欺骗、捏造假象,虽然从戏剧冲突角度确实足够让观众捧腹,但其本质是非常悲剧的——即一种隐含的拜金趋向和功利至上安全至下的社会
影片中还有不少细节也暗含着资本家的唯利是图,印象最深的是当哈罗德爬到第五层左右的时候,一条狗冲了过来哈罗德,而富人冲出来,说“狗冲下去摔死了怎么办?”而不是关心人会不会掉下去摔死。视无产阶级如草芥,人不如狗。哈罗德只能苦笑一下。
当然影片最大的冲突,小伙子在爱情的作用冲击,情急之下想出了爬楼的念头。而爬楼出自一个商业噱头——以高危自杀性的猎奇演出吸引观众。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人民的意识形态要以流血冲突来获得刺激感以冲淡平凡生活的空虚,和奴隶制时的血腥竞技场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这很可能暗示着作者从喜剧中暗讽社会的倒退。
哈罗德·劳埃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与卓别林齐名的喜剧大师。他们几乎有着相同的命运,起于默片的酣畅淋漓,失于有声片的捉襟见肘。其实,乃缘于观众习惯性使然,先入为主的定式,是对他们的软杀伤。其实,从他后来拍摄的有声片来看,他一样的努力一样的搞笑,只是其中的对话削弱了他们的感染力和爆发力。观众觉得他们落伍了。挑剔的人们更乐意看詹姆斯·卡格尼的黑色电影。
常说时光无情,近百年后,反而哈罗德的电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世界上好多电影人专注于对他喜剧生涯的研究,以挖掘这位创意大师的超凡之处。《奶奶的孙子》(1920年)、《因何烦恼》(1923年)和《看在上帝的份上》(1926)等,现在看来都是无法逾越的喜剧片巅峰。他一生参与和演出的电影多达一百五十多部。
凡他主演的片子,皆与冒险有关。他是拿生命作赌注,用自己的奇诡创意与出神入化的表演,以博观众一笑。他饰演的小人物,总是一文不名,却要屡败屡战,愈挫愈勇。这在他主演的《最后安全》(1923年)得到最有爆发力的体现。本来生性怯懦的他,只因攀爬好友比利被警察一层层往上追赶,哈罗德只得硬着头皮循着他一波波向12层高楼冲击,这种提心吊胆的震撼,至今看来都难以置信。
后来他说,尽管是在洛杉矶大街上搭的景,但他从不用替身,总是挑战自己的生命极限。哪怕他后来成为好莱坞最有钱的演员之后,他依然钟情于冒险。1970年,当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他说“我唯怀不容有失的决心,一直向前。”后来,他的手指在拍摄过程中被炸断,当时人们都认为他不会再冒险了。一年后,他开始了更大的冒险,先后拍出了追逐狂奔的巨制《快速》(1928年)和《真情难诉》(1929)。其中《真情难诉》主人公左右奔突,急切要赶到心爱姑娘举办婚礼的教堂,这种情景,不由让我们想起四十年后的《毕业生》,达斯汀·霍夫曼的一路焦灼,与其如出一辙。
其实,哈罗德从小生长在内布拉斯加州一个优越的商人家庭。他打小就表现得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爱捉弄人,不服输,太多鬼马的点子,总是喜欢新鲜的东西,还有着旺盛的斗志。这倒是一个成功人士从小有的共性特征。有趣的是,1947年在他息影十年后,他应一直仰慕他的著名导演普雷斯顿之邀,出演了最后一部电影。之后,他的兴趣转向微生物的研究和画画。
难得的是,哈罗德出演的几乎每部默片皆为永恒的经典。为此,他自己在1962年特为自己剪辑了一部纪录片《滑稽世界》。晚年,他远离尘嚣,生活在科罗拉多绿意盎然的庄园里。占据他大量时光的,依然是欣赏音乐、画画、阅读和散步。1971年,他被检查出癌症,当他得知治疗也只是延缓生命而已,为此,他拒绝治疗,二十多天后去世,享年77岁。
当我们行走在人色匆匆的大街,凡有大本钟的大楼,都不由仰头一望,就仿佛不要命的哈罗德还一直惊呼的挂在那,无论是鸽子、老鼠和网绳都无法让他停下脚步,他要向上攀爬,他要给心爱的人一个永远的安稳,这是一诺千金的果敢。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登顶,他与心爱的米尔德丽德紧紧相拥。他那份得意之笑,是七十多年后英国憨豆才有的滑稽逗趣。
2013、8、30
默片时代的经典喜剧都这么绝妙,后半部分的爬楼实在太厉害。这片同时还无意中记录下了早已逝去的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纽约街景,成了一份珍贵的时间胶囊。 8.2分★★★★
作为一个喜剧明星,劳埃德生得太帅了,因此要付出比卓别林和基顿更多的努力,尽管如此,影片深度还远不及后者,但是片中的喜剧元素已经很成熟了,有些梗远比现在的喜剧桥段要有趣
这大概是最早的“圆谎”类电影了吧,遍布牛叉的创意,后来多少喜剧电影的包袱来源于这里啊。小人物引人发笑又惹人共鸣,制造麻烦,解决麻烦,HaroldLloyd说:喜剧就是征服障碍的过程。哈哈,那段巨牛无比的爬楼不知道是怎么拍的啊,好玩命啊~
1.相当了得的广告宣传,如果不违反某某行政法规,很多大型企业和商场或是房地产都可以善加利用,估计如今都会被取缔。2.两条线索,登高与追逐,紧张、惊悚和各种小俏皮,一过程都是惊险十足。3.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爱情的力量真伟大,一切都是为了爱,生命什么的都是浮云...
最忠诚的有声主义战士也会在Harold Lloyd的表演前动摇堕落。
基顿始终在电影中不畏艰难险阻、义无反顾、信念坚定地追求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劳埃德则更倾向于通过各种鬼机灵、小聪明与小把戏来蒙混过关弄假成真,这就是泡妞儿境界的巨大差距。
真是一部早期默片“不够电影化”的大全,与之相比基顿和卓别林显得多么才华横溢又有创造力。
【上海电影节展映】伟大的喜剧。90余年后的今天,电影院的观众依旧被笑料逗得前仰后合,也被爬楼的惊险紧张吓得连连惊呼。哈罗德劳埃德融合了巴斯特基顿矫捷的身手与卓别林对爱情的执着。爬楼的错位拍摄让无数后人模仿致敬,扮老板桥段的巧妙构思让人叫绝,了不起!
全盘交响乐的画内音效和剧情配乐十分出色,而片里除了最广为人知的爬楼大戏外,其实还有不少有趣的桥段,例如绞刑误导和经理圆谎……不过,最让我折服的倒是劳埃德的敬业表演——在1920年短片《阴魂不散》的拍摄中,劳埃德的右手被道具炸弹炸断,从此他都得装上义肢才能参与工作,尽管如此,他的演技也还是达到了观众若不仔细辨识便都难以察觉右手义肢的程度,因为他也唯恐观众发觉他卖命表演背后的危险而让观众分出不必要的神。这部1923年的作品,正是他在戴着义肢的情况下拍成的!
曾经看过关于一个黑白默片如何拍摄爬高楼“特效”的长动图?然后上个月偶然看到此片的海报,知道刚好是那部电影就纳入观影片单。—— 遥想,在1923年的时期,片中爬楼的段落,想必会让不少观众看得胆战心惊吧?——《安全至下》在故事、情节、表演等方面相当无厘头、荒诞、夸张,如果以我看现代彩色有声电影的眼光去分析的话,那这片子会让我觉得好多细节太假、设计痕迹太重。
看了影评轨(信息量真尼玛不是一般的大),才知道攀爬部分很多都是HL真实去爬的,而且很多楼层都是真的站在那么高的地方拍的,很多高难度动作都是真实在楼边缘做出来的,这真是太让人震惊了!!!太疯狂了!无愧于被称为经典~HL用精益求精向后人证明了,什么是搞笑,而什么才是幽默!
是男人就上一百层
看的是Live Event,劳埃德孙女提供的胶片,因为是默片就请来了交响乐团现场演奏好莱坞黄金年代的配乐,连火车声、警笛甚至塑料袋的爆破都模拟得惟妙惟肖。高潮迭起的为爱爬大楼故事,劳埃德自带满格喜剧效果,完美视听体验,赞!
【电影史·默片】上课观看。被爬楼抓绳那一段吓死了...
I'll be right back~~~Soon as I ditch the cop.
哈罗德·劳埃德代表作,一部伟大的默片喜剧。1.从头笑到尾,笑果横扫基顿,险胜卓别林。2.爬楼戏紧张刺激,悬吊于分针上的眼镜男是默片标志性镜头。3.大量借位镜头,如片头铁窗绳套=火车送别,及登高特技。4.小人物乐观追梦历程,正能量满满。5.光头"镜子"与消失午餐叠印。6.挂衣钩,边沿跳舞。(9.5/10)
#SIFF#重看,4.5;即使已知最后结局,一层一层不同的惊险仍让人手心出汗,这个最终的冒险举动之前已铺设到位,剧本和人设非常完美;强调夸张肢体语言和细微表情,默片表现喜剧是多么合适啊,本片叙事之丰富、桥段之巧心思,实乃先锋。
史上最值得拥有的主角光环。想变成一个活在1923年的人,坐在电影院体验一部这样的电影。
装上司那一段 眼泪都笑出来了😂😂😂
劳埃德跟卓别林、基顿还是有点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