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符号”是我个人体验的呈现,呈现出我这个人是谁。
有些彩色非常直白,比如我放一道菜在你面前。上面有冒烟的橡树叶,外厨就会解释说:主厨在密歇根州长大,80年代常要扫落在前院的橡树叶。最后他会点燃叶子。
这就很直白,直接解释了来自于我的东西。其他的就比较抓不到。
曾经有初次到“段落符号”的客人,他们经过厨房,走到楼上,坐在餐厅里,享用25道菜的套餐,他们感动到下楼时,问:“我们能不能见一下厨师?我们有些话想跟他说。”他们走进来说:“我们觉得吃完饭就认识你了。”
太棒了,这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
起初,我以为这就是一部简单的美食纪录片,也没能理解“碟碟相传”的意思,甚至在前半段的时候,我依然没有任何波动,直到后来随着对三位主人公的故事推进,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的掉了下来。先说说片中三位主人公,暂且称为米其林大厨,百年餐厅老大叔和墨西哥老板。 百年餐厅老大叔――这是我最为感动的一位主人公,他的祖父和他说过“人生重点不是你的户头有多少钱,而是有多少朋友来参加你的葬礼。”我很喜欢这句话,这位大叔无私奉献,乐于帮助镇上的每一个人,这对于像我这种“功利主义至上”的人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喜欢索取,喜欢回报,做事情总会考虑其意义,可是反观这位鲍尔顿大叔,他是那么的快乐。当情节推进到后半段后,我才知道原来他经受了那么大的挫折,两次失火,上帝和他开了一个如此之大的玩笑,幸运的是,他们挺了过来。镇上的人都来帮助他,鼓励他,这种“社区的爱”是如此的温暖,正如老大叔所践行的那样,待人以真诚,收之于感动。 米其林大厨—―多么辉煌的一位主厨,帅气多金,超棒的厨艺,美满的家庭,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顺利,可是谁能想到他因舌癌差点命丧黄泉,哪怕至今,他仍要每两周一检查,医生说他有六成的复发几率,可是对于他来说,如果不让他完成他的梦想,那还不如死去。他说:“如果一个人在早年就得面对困难和情感上的失望,高潮,低潮,也许年轻时就能了解人生,也就会知道人生是无常的,人生是无法预料的。”与于他而言,经过地狱,方遇天堂。
墨西哥老板――他大概是三位主人公中最悲惨的一个了,即使到了片尾,他的生活依旧没有好转,可是这才是生活啊,生活不是电影都会有HE,生活一直在继续,我相信他们总会有好起来的一天,他是如此爱他的家人,他说“这个房子是我的心,没了房子,我的心也会少了一部分。”他妻子说“这个房子是我的人生,这是我第一个家,是我丈夫送给我的,我不想失去我的家。”人生是艰难的,老板说“我会抗争到底,直到我抗争不下去。”这真叫人无奈。只能说感恩上帝至少赐予了他们那样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爱一切都会好起来。 个人看来,这三位主人公代表了社会上三种不同的阶级,社会精英、中产阶级、贫民阶级。每个人生下来都有其要完成的使命,没办法,这真的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但是我们所能做的便是go fighting.和火灾抗争,和癌症抗争,和贫穷抗争。老话说的好,置于死地而后生。要想拥有美好的人生就要有承担痛苦的勇气和准备。此外,通过这部片子我最最最想对自己说的是“用心,用力才能有好的东西呈现,你要先学会热爱,不要过多考虑事情所产生的结果,才会有更好地回应,不要急于求成,试着享受过程,才能有更好的人生体验。”
昨晚在b站看了这部电影,随便翻了翻评论,看到有人说“最后那家墨西哥餐厅没有经营下去,有点难过”。 电影主要围绕三家餐厅,“段落符号”、“家族餐馆”、“墨西哥餐厅”,一年过去,段落符号获得米其林三星,家族餐馆一切照旧,而墨西哥餐厅却不得不倒闭。 墨西哥餐厅既没有顶尖名厨又没有情怀撑场子,还不同于走流水线的馆子,孩子丈母娘一起工作,男主人还是个只晓得努力,却不知道该把努力放在哪方面的人,再次东山再起,恐怕结局也不会太美好。 其实他们的特色在纪录片里已经很清楚了——传承,我的餐厅不同,这个不同当然要展现出来,尤其对刚起步的店来说,不要想着消费者能花时间来寻找你,想一想那些挑个扁担、放大广播、到小区转悠的小贩,学学他们宣传自家豆浆的力度。 若是自己做不来营销,就要积极寻求帮助,没有钱请人,那就到网上找资源学习,不要瞎搞,否则就会像设计师沈文蛟,最后只落得一肚子憋屈。 最后是我写的文案。 我从妈妈那里学会做菜,妈妈从祖母那里学会做菜,不变的手艺,只为保留最美味的味道。
通过串联三个不同阶段的餐厅:艰难创业的夫妻店,有多年传承的小镇餐厅,顶级米其林三星餐厅。传递了成为一个顶级餐厅所经历的艰难。最令人动容的是大火过后居民们自愿来帮忙重建的情景,以及他们决定再次重建的过程,虽然并没有描述其中的心理过程,但可以想象其中的挣扎。当然,米其林三星大厨的经历应该已经被孙红雷主演的大厨有所借鉴。
每个美食餐馆及背后的人生故事
起初对这部纪录片选择的讲述方式不解,直至中后段,三条线索才因为不幸的事件发生了关联。总体来说还是挺感人的,但单独拎出那家小镇餐厅来做纪录片会不会更完整?因为墨西哥餐厅的那段实在拍的太孱弱了,米其林三星分子料理餐厅的格调又和另外两家餐厅全然不同,虽然后面有独白扣题,无非是食物治愈人心的道理,餐厅的形式并不重要,但我总觉得这种黏合还是怪怪的。倒是小镇餐厅那段很感人,两次火灾,两次重建,一个数十人组成的小镇,这家餐厅早已成为了人们紧密联系的场所和象征,可拍的地方好多好多,而且足够触动。
并不煽情却想流泪
打破美国只有快餐文化的定论,以不同餐饮人士的故事传达出匠人精神三种,以投入、以热爱、以视同家人。特别喜欢的部分是当客人吃完食物,就仿佛认识了做菜的人。食亦有道,是人格的投射。
food at its emotional level
一群可爱的人和他们自己经营的餐馆的故事。三个故事,三个角度,个人,家庭,和社区。纪录片围绕餐馆在讲故事,却和食物关系不大,讲的是人们寄托在餐馆上的东西。就像imdb某条评论所说:即使你对美食不感兴趣,依然会喜欢这部电影。
拖着进度条前前后后反复看n+1遍
真是看了让人感到幸福的电影啊。芝加哥有这么厉害的餐厅好棒!不过一开始我真的以为Alinea主厨是弯的,看到两个正太儿子的时候吓了一跳。但是看到爸爸握着儿子的手教切菠萝还是好感动。米其林居然选在在Cultural Center颁奖!墨西哥一家人太sentimental了感觉就是为了平衡一下避免被人说种族歧视的。
“If you are confronted with obstacles early on in your life, and emotional letdowns - highs, lows… maybe you understand life at an early age. Maybe you understand that it’s highly volatile. Life is unpredictable.” “· At the same time making people comfortable, and exposed”
7/10
看过很多美食相关的电影电视但这是第一次看纪录片 美国三家风格迥异的餐厅之间却有着类似的艰苦奋斗 美食不分贵贱 片尾Alinea的Grant Achatz的总结讲的快要热泪盈眶了 于是决定毕业前要去吃一次。。。
只看了一点点,并未看完该纪录片。
三个关于餐厅故事的纪录片,米其林三星餐厅,小县城餐厅,夫妻档餐厅,他们用家庭、传承、激情来创造有意义的食物,使其连接我们彼此。
又见Grant Achatz~ 食物传承人生,这个世界是属于某些特定领域的偏执狂的。
“At the same time making people comfortable, and exposed” what is your lengthy and what’s the big picture in your mind. 两场大火、舌癌、墨西哥小餐馆的坚持。
前面花了点时间铺垫 一切就在3家餐厅遇到的意外开始剧情转折
美食背后,是百味杂陈的人生滋味,梦想及坚持。让观众对他们的美食热情、传承使命与旺盛生命力感到佩服。
温馨小品 看似三个完全不同类型的餐厅,其背后都有着类似辛酸与艰难的奋斗故事。米其林三星大厨最后一语道破导演的初衷:原来三个餐厅冥冥之中有着内在对于restaurant&food理解的共通之处。(发现好的背景音乐为纪录片风格层次提升不少)
关于吃的电影,其实能把每一种食物都拍得让人垂涎(为什么就芝加哥这家根本吃不起…)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从美食,餐馆延伸到家庭,人生,可惜主题的提炼以及三家餐馆的层次联系都不是太有说服力。
2013.10.25 I marked that I wanted to watch this movie. I think that's when G liked and cared about me the most. I don't know if I should laugh. Life can be so ironic. Now we talk about the same movie, I feel very different. There's not much depth, could be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