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生活的碰撞
这部电影原本应该是在上海电影节时就选好的,因为时间上给耽搁了所以没能去看,刚刚“补习”完便来做功课。
整部影片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充满了悲哀的基调,其实在我看完后却是觉着很轻松,而且心里一下子开阔起来。几种生活的碰撞与交织,各自独立而又相互纠结,彼此的生活、思想、行为都被另外的个体所影响着,在细节中不断的发现周围美好的事物,敞开心扉接纳过去、现在与未来,以积极、热情、宽容、善良、微笑来面对自己的生活。
情节之惊喜生日会--音乐、杯中酒、祝福、跳舞,给露莎程式化的生活开了一扇窗,阳光、空气、爱情都是最新鲜的,是种春天的味道。
情节之雪--尽情的在雪中奔跑,无拘无束的在雪中玩儿乐,放声的大笑,行动力和热情慢慢在给露莎加温。
情节之谢谢--米拉帮忙做了一天餐厅结束后的整理工作包括结算的事情,一直以来餐厅营业结束后的事务都是由露莎亲自完成的,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谢谢,这是一种信任与宽容。
情节之医院--露莎带安娜去了医院并挑了一间风景最好的病房,其实她有一颗善良的心。
情节之照片--露莎翻出以前的照片并把它们一一的订在墙上,微笑的面对自己的过去。
人物--安娜,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结束的生命。用未知的时间坦然的面对自己,享受工作的过程,享受玩乐的刺激,享受与人相处的愉悦,并用她的活力与激情感染着身边的人,使得身边人的生活都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改变着露莎和米拉的观念,使她们能与自己的心对话。
最后以李欣频在书中的一句话做结尾:“二十岁时把自己当三十岁,三十岁时把自己当二十岁。”
2 ) 露莎和安娜
先说,整体来看觉得这个电影比较一般。
但因为是小国电影,看的是胶片,到底是觉得比较难得。这好像还是第一次看瑞士电影。
演露莎的女演员是第三次看到,前两次是[地下]里死于难产的女人和[格巴维察]里忍辱多年的母亲。世故的露莎和年轻的安娜,其实是很典型的两种女人,似乎不少情节都会产生于这两种性格的相遇。什么叫改变,灯光下狂舞至头发渐渐散乱的露莎,是最好的解释。
我会称这样的电影为女性电影,何况女性这一范畴包括年轻的导演在内。属于女性细腻的视角,应该是这部电影的亮点。饭盒里一朵精致的葱花,飘雪里两个奔跑的女人,甚至是安娜在蓝色光线下做爱的场景。印象比较深的是她对和自己过了一夜的男人说:“谢谢你的照顾。”她要的只是时不时如过客般的关照而已。或者这又是恐惧自己将时日不多的女人,通常会选择的?
与此同时,早已走完青春的露莎遇到了爱情。
“我也是和你一样年纪的时候,离开了南斯拉夫。”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叫它南斯拉夫了。”
似乎是屏幕面前的我自己,忽然有了一种莫名的东欧情节。这个导演仅有的另一部作品,也是处女作,当晚也看了。关于几个从前南斯拉夫来到纽约生活的从艺女人,谈起十年前的战争和已经远去的民族情感。两部作品都获得了瑞士洛迦诺电影节的金豹奖。
喜欢结尾。安娜在夜的街头面对来往车辆,竖起了拇指。画面戛然而止,那种独具东欧民族特色的音乐,再次响起。
3 ) 三個女人 一個背景 三種情懷
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來自瑞士/德國的電影, 德文名稱是"Das Fraulein", "Das"德語解"that", "Fraulein"解女人. 台灣譯名"三十而麗"(不過電影中三個女人都不是三十歲).
電影說的是三個於不同時期從前南斯拉夫(Serbia)來到瑞士蘇黎世生活和求存的女人的故事. 剛抵步的Ana才廿歲, 經歷過戰亂, 兄長的自殺, 自己卻患了血癌; 來了瑞士廿年的Ruza; 和六十歲的Mila.
電影開首大都是室內景, 看著三個人物, 根本不知道故事發生在瑞士, 因為畫面都是三個女角每天營營役役的地方, 灰灰暗暗的, 還有嚴冬的悽然. 人物都沒有吸引人的面孔, 有的是那一份真, 那一份艱苦求存的意志. 後來終於見到"天日", 就是Ana帶Ruza上雪山那一幕, 給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當登山纜車吊在半空時, Ruza的驚慌和Ana的不以為意, 相映成趣, 帶點幽默.
像個守財奴的Ruza, 在下屬眼中是個不可冒犯的上司, 不知天高地厚的Ana卻是個"nothing to lose"的女孩子, 偏偏就是她令Ruza面對自己, 放開枷鎖, 更捨得把積蓄拿去給Ana去醫病. 或許Ruza在Ana身上看到廿年前自己的影子, 但Ana那份不當錢為一回事的態度卻又令她困惑. Ana對性愛的隨便或許就是因為她看不見明天, 面對危疾, 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孩子, 真的可以縱容面對? Ana令我聯想起大學時的一位朋友, 她患了紅斑狼瘡症, 也認識一些因此病而送命的朋友, 她的生活也和Ana的相似. 那時, 看在我們眼中, 沒有人能明白, 只覺得她在放棄自己. 現在看到Ana的處境, 心想, 或許面對絕症的人都有旁人不能明白的心態. 另外Mila的支線較輕描淡寫, 印象不深.
電影配樂頗有心思, 尤其開首那一曲, 帶點悽愴, 到電影完結前再出現多一次, 首尾呼應.
這是女導演Andrea Staka首部長片, 對三個女角的內心描寫頗到家. 後記: 電影是導演個人寫照, 她在瑞士長大, 家人都是從Serbia及克羅地亞來的.
榮獲多個獎項, 包括Sarajevo Film Festival 2006的最佳電影及最佳女主角, 瑞士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06 Gold Leopard Prize, 等等.
4 ) 自己選擇的風景最美麗
三個從塞爾維亞移居到瑞士的女人,露莎,安娜,蜜拉。
露莎,餐廳老版,每天過着差不多的生活,一個人獨居,一個人吃晚飯,不茍言笑,不接受追求,不會感謝別人。她認為自己多年的打拼總算有些成績,因為她再也不用依靠別人,她覺得自己是成功的。蜜拉是餐廳的員工,丈伕天天思量在克羅埃西亞蓋一棟自己的房子,然后囬去住,蜜拉不想離開這裏,因為兒子在這裏。安娜,蜜拉的姪女,錶麵看來熱情、樂觀、及時行樂、生活充滿樂趣,其實隱藏著對死亡的恐懼,生命對于她的意義都是此時此刻。
安娜說:“醫院的味道都是一樣的,風景卻不同”。
露莎答道:“自己選擇的風景最美麗”。
露莎從安娜身上得到了啓發,一個人攢了再多的錢算不上什么成功。生活是活出來的。
安娜從醫院跑出來,舉起拇指搭便車的鏡頭頗為感人...
5 ) 那些女人
我一向是把女性看作一种奇特的生物。坚强、柔弱;微笑时可以让人的心在40度的温水中荡漾。其实每个女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洞,或深不可测或浅显易懂,就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进入去探究。做得好了,你甚至可以在她静谧的眸中看到某种历史的厚重;而转眼却又见眉峰微聚,上写往事红尘的酸楚与淡然。
这是一部女性导演拍出的女性影片,描写一批在异乡漂泊的女性,充满了对某种生活状态的独特感悟。并有一些思索。
前南斯拉夫发生战争时,安娜就已经离开了撒拉热窝。安娜一直对生命持有某种自觉的追求,战争和疾病并非可以让她颓废;尽管在刷牙时看到牙龈流出的血,她也会丧气的将其抹去。
安娜来到瑞士独自生活,或许对她来说,漂泊可以帮助忘却,也可以帮助找寻。
安娜的老板露莎是一个严谨的中年妇女,寡居异地多年,她唯一坚持着的是对事业的热情。在不断的接触中,露莎感觉到了安娜的热情美好,也看出了她的心事。也许是安娜的无助唤起了她母性的温情,她开始关注这个女孩,和她一起出走,彼此交流心事。但她并不能够懂得一个生命将尽的人的孤独和忧伤。反而是安娜,帮她寻回了那颗漂泊的心,那些尘封在内心底层的深情。
安娜组织人为露莎举行生日晚会,露莎面露错愕,却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那一刻她望着眼前这群冲她微笑的人,开始觉出了生活的温馨。
露莎是对战争耿耿于怀的人,多年来她的感情一直没有归宿。然而生日晚会的宿醉醒来后,她却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这是生活赐予的,也是她应得的。露莎紧紧拥抱男人的身体,胸口的那颗痣惹眼而动魄,那是一个女人最深处的魂。
于是我想起一首歌这样唱道:“无话可说,也许是因为漂泊,我温了一壶乡愁,将往事喝个够……”乡愁让每个人的心变得更加柔软。那对为新房子的事而整天争吵的夫妇,丈夫为建造自己的房屋谋划良久,整天念叨;妻子却对此不以为然。也许在男人的眼中,有了房子就意味着有了家,有了一切;而女人却注定担忧,永远有着我身安处,我心何依的慌乱与不堪。还有那个在舞会上开心跳舞的老太太,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人生,她应该是明白一切的了。
相对于这些人,安娜比他们年轻,却要面对的更多。这个世界上的孤独分为很多种,有家的孤独,也有生命的孤独。安娜一直在孤独的生命中努力寻找着不孤独,她找到了么?至少在与露莎并肩坐在缆车上时,她是不孤独的。所以缆车才会突然减速下来,暂停这份两个人的不孤独。
导演的每一个镜头都很开放,无论是构图还是剪辑,都在有意体现一种生活的凌乱和随意。频繁移动的焦点,随时变换的主体,给人一种匆忙和慌乱感。
人生可不就是这样?一如影片结尾时安娜伫立在匆匆的路口。
生生死死。来来往往。
6 ) 三个女人一台戏
关于你那再也回不去的家乡
关于一个只剩下事业白日不苟言笑奋斗夜晚独身寂寞修灯的三十岁的女人
关于一个患有白血病没有固定的朋友表面上很坚强很乐观背地里日日害怕死亡的逼近的二十二岁的女人
关于一个储了钱为自己买一件大衣却被老公拿去修一个什么莫名其妙未来的房子的老女人
三个女人果然是一台戏的
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 一路平淡的德国电影
就跟看过的所有的德国电影一样 棕色和灰色的画面
但是最后看见anna竖起手指搭便车的样子,我真的有些被感动到了
p.s:音乐很不错:民族音乐+小电
NOT BAD
打开窗尝试另一番生活
朋友推荐的,但我还是觉得太闷了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恼,也似乎并不能从这部电影中找到什么额外的收获。三个女子演的都蛮好的,尤其想知道演经营参观的露莎的演员,平时生活中是怎样的。
以前看过一个电影,捷克还是俄罗斯的,有一个女人独自生活在铁轨边,如果她沿着铁轨来到城市,就像这部电影里的安娜。她们都叫安娜,可是安娜多薄命
德式慢节奏好片。
意識流電影?
并不新颖的题材,觉得剧本写得不错,故事性并不强,但截取的片断和细节均精准简洁。德国电影大多很冷静,却从不缺乏那种不动声色的敏感,而这种节制的敏感似乎也更容易成就诗意,比如那一场白雪飘飘的美丽。
其實....我沒看完><
好喜欢片头那段音乐~
OST很不错!谁有挖~???
享受当下
女人之间的爱。
慢调的铺陈
冷静得像艺术品
积极、热情、宽容、善良、微笑的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在罗马的唐人街广场,卢加诺电影节专题,女主角到场。
闷闷地。
可惜未相爱。也许相爱,更是要离开。
电影的节奏算舒服~
三个南斯拉夫女人在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