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ère Carol:
J'espère que cette lettre arrivera bien jusqu'à toi. Je veux dire que j'ai essayé quitter la ferme de mes parents. Ce que j'ai pas pu faire quand t'était là, à mes côtés, je suis arrivée des années après. J'ai beaucoup pensé à toi. Je suivais régulièrement l'actualité du mouvement. J'en reviens pas de tout ce que vous avez obtenu. Aujourd'hui je me demande dans quelle lutte engagée, avec qui tu vis, ce que t'es devenue. Je me suis installée dans le Sud. J'ai ma propre ferme. Elle est petite, mais elle est à moi. J'aimerais pouvoir remonter le temps, revenir à ce jour où on a cette chance dans le train, et avoir le courage qui m'a manqué. Alors, mais ça... ça, c'est pas possible. J'ai beaucoup pleuré après ton départ. Mais j'ai au moins compris ça: on peut pas revenir en arrière. Seulement aller en avant. C'est ce que j'essaie de faire aujourd'hui. Je t'embrasse.
Delphine
16年香港同志电影节的闭幕式电影,虽然并没有很多人看。我想闭幕式电影,总归是有点点期待的。但是看下午场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上座率,真是略微有点悲惨。而且,很想不通的一点。感觉这个电影节超级缺钱是吧,连中文字幕组都雇不起,全程都是法文原声,英文字幕。当然,我内心os也是what the fuck!不想练听力呀,心好累。好吧,所以我也不能确定,到底我真的看懂这个电影没。
一部法国电影,英文译名是 summertime。这样看起来,法国的夏天还是挺凉快的么!整个故事也是以法国可能是北部的乡村开始,以及相当长的时间都在各种大型机械运作的乡村。因为有一次Delphine和Carole远眺远山和湖泊时,Delphine说自己没有去过南部的乡村,那里有很多这样的湖泊。所以,我猜Delphine的家应该是在法国北部的乡村。
其实在电影开始的前三分之二,我都觉得Delphine是觉得女主。故事就是从她的爱人抛弃她要嫁人出走开始的,她后来也跟Carole提过,说一个country girl broke my heart。这是她离开乡村去到巴黎的原因。当然,她还是喜欢乡村的一切,所以她告诉Carole, 她喜欢巴黎的原因,只是因为Carole而已。
第一个觉得有趣的情节是,Carole这些女权主义者奔跑在大街上去拍男人的屁股。然后我们乡村来的五大三粗的Delphine进行了英雄救美。她们在公交车上叽叽咂咂讨论女权之类,虽然,Delphine也并不是很认同,大约在Delphine的心里这些city girl真的是纸上谈兵吧。后来,Carole请求Delphine跟她一起离开时,Delphine就说过,她经营她的农场也是她的奋斗,是real thing。也许Carole和Delphine像是理想和现实,空想和行动的两个意向吧。而空想的一方,Carole更为浪漫而不羁,她真的可以放弃巴黎的一切去陪伴Delphine,而Delphine最终并没有跟她走。直到她们两人在月台要离开时,才觉得现实总是会战胜理想,即使实在1970年代的巴黎。Delphine刚到巴黎时,女权主义者为了抗争,发出的激烈而真挚的斗争,看上去总归是那么美好。 我喜欢她们在演讲厅中合唱的歌曲,还有哪一段短短的配上国际歌的旋律的les之歌。到哪里我笑了,初一君说过去KTV一定会唱这一首反抗之神曲。希望哪天她也看到这个电影,听到这一段旋律,一笑。
第二个有趣的讨论点是,就算Carole是那么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她并不是lesbian,直到她遇见Delphine。当然按照搞姬基本法,Carole没有变成les是因为她没有遇见喜爱的女孩,Carole遇到Delphine之后,会迷茫、会羞愧,最终一定会跟随自己的内心,干柴烈火。虽然基本法这么来,这里比较特别的是,Carole男朋友的态度。他给了Carole足够的空间,也让Carole明白自己对Delphine的爱,胜过其他。所以,女权绑定LGBT这个群体,有时候想想,也是固有偏见。
还想说Delphine的态度。我想很多人会去抨击她的,因为看起来Carole牺牲真的很多啊。最后,Delphine也并没有冲动跟Carole一起回到巴黎,我想carole一定心碎了。可是看到delphine后来给carole的信,其实我真的可以理解并同情delphine的选择。真的,delphine只不过是在做carole她们激烈抗争并争取的东西。没有人生而就拥有那么多,很多环境之下,不能抛弃父母,抛弃现实。反而,在现实中找到平衡,可能是最好的出路呢?
虽然,最终是happy ending。可是我觉得,就算两人最后没有在一起,也很自然。但我想知道,Carole还会不会那么热爱一个如delphine的人呢?有这样勇敢爱的勇气,最后也勇敢接受不爱,最后爱情的意义是陪伴么?
其实,这个故事讨论的话题很多,爱情、责任、逃离和面对。故事讲得很好,感觉评分太低了。跟排名第一的影评感觉一样,看完觉得很不错,不明白为啥评分这么低?难道是女主的颜值不高么?我真的又要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这个看脸的世界了。
剧情上来说节奏很好,不急不缓,虽然到了收尾的时候,以Carole接到Delphine的信为bonus,给大家一个happy ending, 略微有点套路。
虽然以女权为背景,讲述的却是两个女人间的爱情。因为爱情,冲破了一切阻碍在一起,终究抵不过现实。每个人都不是单独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步路都涉及到形形色色的人,最重要的是家人,朋友,恋人,有时候我们需要在其中做出选择。不够坚定不够勇敢的人,只能逃避,数年后,也会因当初的选择而懊悔,但是做过的事情永远存在于心里,成为一段美好。或许双方都足够成熟,在对的时间再次相遇,又会擦出不同的火花。
“两百万分之一,对的时间,对的你”
“为当年的决定,感到后悔,但是我们应该向前看,回不到过去了”
放屁,你知道她的地址,去找她啊!!
看这个电影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影子,不是不够爱,只是认为自己背负了太多,不够勇敢,但是多年后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那就再去试试或许会不一样呢?
没想到在1970年代的法国就有这样的思想觉醒,而在如今,国内不是压抑深柜就是厌恶,再就是体验了之后好像同性之间的感情也就那样,然后潇洒离开就好了,这样不负责任的快乐。
说是什么最好的朋友都是扯鬼,喜欢就是喜欢,跟性别又有什么关系。
演员用成熟的演技述说了一段不完美的故事。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人在不同的场景里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好像背井离乡时,没人有人认识,可以肆无忌惮的放纵;又好像无意间的眼神,或者是戳破水泡心疼的一个吻;甚至是一起躺在床上被发现,但又假装不知道的场景;每一幕都是亲身经历,历历在目。
乡村女孩在家庭健全,只身在外的时候无比的勇敢,能够徒手撩直女;但当女二为了爱,抛下一切去找她的时候,她又退缩了,她以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她的责任。
bullshit!!
果然,在所有的爱情里面,全心全意去爱的那个人,到最后都是受伤最深的那个。
btw这部剧的男人都能站在支持的角度,确实也是一种思想上的进步,令人羡慕。
兩人如何開始戀愛部分交待不是很清楚,但後續雙方各自出現生活中種種認同問題,演員演技到位,劇情很適切傳神,還是很值得看!最近很喜歡看法國片,可能因為劇情不像荷里活那樣的誇張套路,影片往往取向收現場音或環境音,才更顯得影片更貼近真實的生活,而那真實感產生清醒的共鳴,看完很舒服!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女权部分平庸,但私心说故事太美了,不管取景、人设,还是情感的起源发展,都美妙浪漫得不像话。40岁的Cécile简直可人儿,又飒又酷,爱得自由、随性又刻骨,演技飞起。胖胖的农妇姑娘魅力非凡,腰圆膀粗、热情、肉欲又禁锢,乡村girl毫不违和。果然还是女人懂女人,女导演的镜头让两位女性灿若桃花。
两列火车之间间隔45分钟,日后的黛芬妮总是在想,如果自己足够勇敢,是不是就肯随她走。去巴黎去游行,或者在家里点根蜡烛煮一餐饭等她归来。她与她之间相隔1000步,日后的卡罗尔还是会想,如果她肯向我迈出一步,我定当走完那999步。一段回忆染上金黄的麦香,我们赤裸着相拥,永远不忘那最美的时光。
有时候真的看不懂什么是爱情什么事情爱,到底哪个吸引你。黛芬妮那个勾人的眼神演的真好,但是实在是讨厌这种掰弯别人自己却软弱退缩的人,这种退缩让卡罗尔气的委屈都哑口无言了。喜欢卡罗尔面对问题时的坦诚,“我不需要堕胎因为我是同性恋”,回看黛芬妮而是躲闪。卡罗尔才是真正面对自己人生的人
电影本身颜值不高,几乎可说粗糙,但就是有一种原生的、不造作的闪光,因此就有了力量。
一场回味无穷的爱恋,结局很写实。C-你怀念在巴黎的日子吗,D-不会,C-可是你在那里过得那么开心,D-那是因为有你在,如果你在火星,我也会爱上火星的。相爱未必能在一起,不过谁又知道最终的结局呢~
抛却“美”的层面,个人认为好过了《卡罗尔》,法国片果然不会令人失望。不论是五十年代的纽约还是七十年代的巴黎,思想上我们都落后了人家一个世纪,当人家同性恋都合法化了,我们还停留在“她为什么这么大了还不结婚?”“她为什么结了婚还不要孩子?”更不消说对所谓的“敏感”电影实行大棒政策了。
Cecile de France改变刻板印象演了个原来直后来弯的妹纸。这是一部l'orientation 和classe推动情节的电影。女权主义运动作为大背景讲lesbian的生存,城乡的差别以及探求女性的社会职能建构。虽然是一部“悲伤”的片子,但没有悲伤的感觉,反而觉得结束得很干净,一切都还很温暖,脸上都还有阳光的温度
法国女性运动时期的拉拉故事,比《阿黛尔的生活》元素更多。城乡差异、女权觉醒、家庭责任、社会压力、身份认同。最后的私奔要是像《毕业生》那样就更好了。乡村部分摄影不错,想起了一点儿《天堂之日》。@法文中心
女权运动或者同性恋被接受的自由度来说,在法国也仅仅只有巴黎是走在在履行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路上。其他的乡下地方,或者70年代的法国,同性恋与女性仍然不过是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歧视下度过。这40年改变的很多,以致于年轻人都忘了所享有的自由是--那几代人在泥泞中争取到的。
懦弱的人不配拥有爱,我也曾经懦弱过
感谢黛芬妮掰弯卡罗尔,达成女权最后一步。阿黛尔在法国女导面前只能当弟弟
把禁忌女同爱情放入70年代的法国乡村,激荡女权主义和质朴务农生活对撞出了新意。故事性不输给“阿黛尔的生活”,女主之一居然叫卡罗尔。也许这份爱在不同的时空会有不同的结局,有点惋惜...
虽然讲的是70年代的法国,然后女主的自我认同,虽然2018了但不说别的地方,仅中国,你敢说大多父母亲友不是跟女主妈一样吗,不接受女儿的不一样,这是一个直到现在都存在的问题。当父母亲友同你说结婚吧 老大不小了,在不结婚找不到合适的了,你我也只能默默无语不说话。
对70年代女权运动的呈现太有趣,导演有诚意,却仍脱离不了百合片看一部能猜十部剧情的套路——都2015年了,荧幕上的拉拉们能别纠结自我认同了么? 19 Aug @ La City, Eaux-vives, Geneva with Gio
这部电影贡献了同志电影里非常残酷而真实的一幕——忍痛离开爱人后悲痛欲绝的女儿,而对面是抑制不住狂喜的母亲。(话说在影视剧里已抓到三个叫carol的姬佬了
是爱情,也是女权。女性才更深刻理解和了解女性彼此。她激起了她的爱情,她唤醒了她的女性独立意识。两者相互触动和鼓励,相互成长,相互鼓励。最好的爱情跟性别无关,真正的爱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喜欢,并且爱这部片子的立意,很深刻,也诠释得很到位。
随手在netflix点开的姬片居然看完不但没有吃屎感还流了1滴坚强泪,可谓很令人欢喜了【我真的很难理解在选择爱人和父母approval的时候选父母-如果父母只会因为你痛苦而开心,强行维持跟他们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整个片子时不时地过于戏剧化,大概是故事不够纯粹导致的尴尬局面,看上去似乎放得开,但在处理时又显得拘谨保守,前半小时的女权线不了了之,随后又陷入了恐惧与压力,最后的结局试图掩盖其角色脸谱化的错误,但几个配角都实在写得太糟心,比较失望,和几部同题材的典范作品相差太远。
这部电影很小众,原本以为法国电影都是慢节奏会很无聊,主要讲述的是在1970年代人们对女性的轻视,以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女性本身也无法完全脱离时代束缚勇敢做自己。但随着时代变迁,再回头望去,很多不敢做的事当年不被允许的,就变得很正常,人的思想也在变。所以没有所谓世俗的对错。
70's的法国,中国还没走到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