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老李和小李》是上映于1962年的经典幽默体育电影,它带着时代的烙印,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弘扬主旋律的功能,宣扬体育健身对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效情节的设计与把控、出色的拍摄技巧和别出心裁的动画开头结尾表明它也是一部有着较高艺术价值的电影。此外,这部以上海为背景的电影也为我们记录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座城市的变化。 1.电影中,社会主义对于城市的改造是以什么面貌呈现的? 我认为这主要是通过城市外观、构造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的变化来呈现的。首先就城市的外观及构造来说,电影里同一厂里的工人所住的公寓楼看上去面积较小、布置简单朴素,但是干净整洁,邻里之间关系融洽。他们大概住的是厂里统一分配的房子,还有,工人一起在公共食堂里就餐,这也是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生活集体化的一个表现。 肉联厂里一切井井有条,老李对生产抓得很紧,可以看出那时候全国集中力量搞生产的干劲儿,虽然因为体育锻炼的事情小李和老李发生了一点矛盾,但是在大李的耐心引导下,大家都爱上了体育锻炼。这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私有制废除,过去通常意义上金钱社会人情淡薄和物欲横流的浮躁感被大大削弱,因此人们的精神状态显得单纯、积极,比如工作之余想方设法搞体育活动并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再比如小李的恋爱也表现得非常含蓄。另外,建国初期物质匮乏,人们的身体素质较差,健身器械少,像广播操、竞走、跑步、骑自行车等体育锻炼方式更容易推广和受到城市大众的欢迎,这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2.与之前的“殖民大城市”相比,这种面貌的显著区别在什么地方? 上海之前是一座因租界的繁华发展起来的大都市,受西方文明影响很深,当时它的经济很发达,有许多商业大亨和社会名流云聚于此,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生活方式西化洋化,充斥着资本主义的情调。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上海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显著区别在于经济关系的公有化带来的生产生活的集体化、一致化,个人的工作生活服从于国家安排,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则在此不适用了,人与人的关系也不像张爱玲笔下旧上海人那样自私自利、勾心斗角,变得单纯和积极向上。个人的自我被融入了集体中。影片中整个风气是社会主义的,在百废待兴的背景下,上海原有的一切都被重构了,也许那时候中国别的大城市也是如此。 3.这体现出怎样的城市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为什么在电影中以喜剧和笑的方式表现出来? “城市主体性”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名词,个人理解它是指城市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地位或者作用。上海城市面貌变化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体现出的主体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它之前良好的城市基础。虽然它被重构了,资本主义时期毕竟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财富,比如说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公私合营等措施收购了上海原有的一批企业,所以它的经济水平比其他城市更加发达一些,从他们的住房和厂子的运营状况可以看出来。其次,上海的包容和开放的城市气质依然被保留,体育展览和比赛的举办传达出浓厚的文化气息,此外,人们的服饰也比较时尚的(如书店营业员和五个小孩的服饰),再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五个小孩的妈妈成长为优秀的自行车比赛选手等,这些说明这里的人们是不刻板的,他们积极开拓美好生活,善于学习和创造。 之所以用喜剧和笑的方式来表现,首先,根据资料,它的创作背景是中国的经济困难时期,初衷也是要鼓舞群众情绪,而且当时正处于推广广播操、鼓励全民运动的时期,所以片子的类型被定位为幽默体育电影。然后,这种喜剧感也是和故事情节、思想相符合的,更与上海的城市气质相符。影片具有上海滑稽剧的特色,幽默感表现夸张,部分地方还用了本地方言,颇具上海风味。最后,要使上海本身的良好经济基础和开放包容感得以体现,这个故事最好用喜剧的方式来讲。 4、电影中的人物既是浦江新村的邻居,又是富民肉类加工厂的同事,这表现了社会主义城市怎样的社会结构和空间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旧中国原有的各种不平等关系和阶级压迫被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社会结构呈现出平等化的趋势,如电影中的老李虽有管理职位,却没有官僚作风,最后也能虚心听取意见,同事之间的相处和谐。 空间关系来看,出现了专门为工人们建造的“新村”,“浦江新村”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新社会的表率,它们的规划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般在离工厂较近的地方,而且周围配套设施比较完备。建筑内部每家有单独的房子,不过一般来说厨房、卫生间等公用,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城市里强调公共性的特点,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无论是在工作单位还是在家庭内部,大家集中力量搞生产,个人的独特性不那么被强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每个人就像是一颗颗螺丝钉,争相为发展生产力做贡献。 5、以工厂中的体育锻炼作为情节矛盾的焦点,表现了对生活的怎样一种理解,以及对人怎样的一种规定与想象? 一开始体育锻炼是小李的爱好,后来在他的带动下,大家在参与过程中发现体育确实能让身体变得更健康,也增加了生活的乐趣,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爱好。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育锻炼尤其是所需器械要求并不太高的项目如广播操等正在全国大力推广,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粮食供应紧张,人们的身体素质也比较差,这部电影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社会风尚。 为什么大力推广的是体育而不是别的比如高雅艺术呢?为什么电影里推广的项目是广播操、自行车、拔河、太极拳一类的项目呢?这是引人深思的。除了这些项目所需资金较少外,人们那时对生活的理解是一切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服务,这些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的身体更强健,锻炼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此外,这些体育活动也能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和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精神,如大家一起做广播操,再如两单位进行拔河比赛,肯定会增加单位内部的团体意识。 从本片进行体育活动的方式和目的来看,这也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理想,人们要有良好的体魄;精神面貌要高昂,积极进取,敢于突破;要服从集体利益,有强烈的团队意识。 6、作为一部喜剧电影(歌颂型喜剧),其中的笑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笑?对观众来说,这种笑能达到一种什么效果? 影片是充满了幽默色彩的,各种搞笑的桥段也层出不穷。除了笑的固有含义外,我认为在那个特殊背景下还有以下几种含义和效果。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原有腐朽的封建制度被消灭,也获得了反抗帝国主义侵掠的胜利,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刚刚完成,正是百废待兴、万象更新的时代,时代赋予的使命就是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一个崭新的、飞速发展的中国,所以肩负着这个使命的人们精神状态普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一切问题都好像不是问题,人们空前的建设热情、想要翻身的愿望在脸上的最好表现就是笑容,这是自信的笑容,有决心实现理想的笑容。对观众来说,这也能反映出他们的心声。 另外一方面,出现在电影里的笑也是具有一定鼓动性的、宣传性的,它其实掩盖了一些东西,当时中国毕竟国力虚弱,物质短缺,过得不好的、生活不够理想的人肯定也是存在的,而电影作为一种有力的社会教化工具,可以用它表现出的自信、美好的生活前景感染人们,鼓舞大众好好投入到建设中去,一切困难最终总是能被克服的。比如,电影里展现出的明亮整洁的新村房屋,加工厂里一头头的肥猪……这些生活是多么美好,充满笑声,能够传达给观影人群以信心和力量,虽然可能带有一些盲目的自大和鼓动色彩。
没想到63年喜剧片的笑点如此不落俗套,没想到63年电影里居然会有令我动心的聪泼女孩。
只是有了太浓重的新中国早期片的“口号”痕迹。
CCTV6时代,爸妈津津乐道的喜剧。/// 20180809@小西天2厅2排 时隔二十年在帝都和小李(妹妹)重看,老版沪语无字幕+画面修复。除去扮演大力士的关宏达或因东北人故会冒出几句普通话,都是非常道地舒服的老话,一“笃定”一连词“么”均色艺(当然受官宣题材限制,口白并没有特别活泼)。今天回头看这片,仍是十七年时期不可多得的喜剧成就——移风易俗如春风化雨,集体主义弊端也藏头去尾鼓励多元取向。片头片尾动画部分上美厂烹小鲜游刃有余,上滑则贡献了一批“流量明星”,回来查各位主创下落真是悲从中来(大李死于文革后批判四人帮发言,大力士文革初期跳楼自尽,理发师文彬彬死于文革,体操姑娘尤嘉文革后移居香港)。
那时候人可爱, 嘴一翘就笑。
1962年原班人马原始沪语音轨版
跟谢晋比,冯小刚就是说相声的。关宏达这样的角儿如今哪儿找去啊?谢晋那就是好莱坞传人。
还算有喜感,希望以后多多分享优秀的国产片
好怀念那个时代国人那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感觉。这让我不禁想,如果没有后来的那件事情发生,现在的中国该会有多好。这部电影现在看来可能有点俗套,但是它记录下了当时的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这些是非常珍贵的。
在电影学院蹭课看的。。
镜头、剪辑、表演、叙事,无不达到精良水准,细节处处彰显解放初期上海不落俗套的雅致;看这样的片,觉得生活真美好。
我就记得那个甩辫子了 哈哈哈哈
竟然是谢晋的。
3.5 沪语修复版首映。好看当然是相当好看的,但就是....正能量之上海六十年代风土人情画、正能量之广播体操宣传片、正能量之平实有趣庶民剧。总结起来,就是一出“社会主义喜剧”吧。电影出生的时间节点值得琢磨——1962,这种多灾多难之年,在电影里却也全是“正确”、没有“错误”。就连不想做两节广播操、不想跟上运动潮,都是不存在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好玩儿
@ BTV卡酷 今年某地的高考作文题真的不是取材这里咩。。。看到被关冷库就想到了 囧 好吧 我的关注点很奇怪
胶片放映,谢晋难得的喜剧片,沪语版,有些句子没听明白。@资料馆
哈哈太有趣了!妙趣横生,诙谐滑稽,这格调当真令人朝气蓬勃,这配乐加分不少。当年的浦江新村是现在的浦江镇吧,当时的民风那么淳朴,当时的条件真的不好反倒是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充满了希望。7.6
在老电影里把propaganda融合的最妙的一部喜剧。笑死人了
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之一,与黄飞鸿、霍元甲齐名的“千斤神力王”王子平,受谢晋之邀,欣然出镜,于此片中客串一位太极拳老师。据十大高手生平事迹改编的电影,多不胜数。能一睹真人风采的,唯此一部,虽然只是区区几个镜头而已。
这种从精神到体魄的强调有渡荒的原因,但依然可以窥见某种独有的气象,以体育锻炼为引展现了从国企到乡村的方方面面。
原来以前我的发型跟书店营业员姑娘一模一样。。。怪不得那么多老爷爷老太太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