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老公视频,他依然像往常一样做着自己的事情,好像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我说:“你好像已经很久没有主动联系我了。”他否认说:“不是吧”。我立马把这一年的聊天记录中他联系我的内容发给他只有两三次,内容几乎是工作上的事。我当时脑袋里就蹦出一个想法:我们结婚7年,难道我们之间就已经没话可聊了吗?还是我们已步入中年婚姻的“疲惫期”?在看了电影《忘了去懂你》后,我才明白不全是。 该电影上映于2014年,由权聆执导,陶红和郭晓东主演。影片主要讲述了下岗职工蔡伟航(郭晓东饰演)和超市小老板陈雪松(陶虹饰演)两夫妻整日周旋在中年婚姻生活中的无力、彷徨、猜忌和失望。 这部影片在豆瓣评分6.6,很多网友表示演员演技非常好,但内容空洞。个人感觉电影把中年的婚姻生活描绘地非常真实,无爱、无性、零交流,开口除了柴米油盐,就是孩子的事。两人很少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过纪念日,或一起陪孩子玩。他们就像两个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这样的婚姻如何能好? 01 夫妻之间“零交流”使婚姻“空虚、寂寞、冷” 陈雪松(陶虹饰演)因为年轻时和地产商杨九城谈过恋爱,这被当地人当作茶余饭后的绯闻谈论,引得丈夫蔡伟航(郭晓东饰演)心生猜疑。另一边出租司机小吴对陈雪松有意思,外面人更是借此在蔡伟航面前搬弄是非。 再加上蔡伟航人到中年,整日为废弃的家具厂奔波也不见起色,事业上的受挫,对他也是不小的打击。 一方面受不了旁人的闲言碎语,另一方面自卑于自己一事无成,与杨九城巨大的悬殊,在男人眼里是极大的羞辱。这些积压在内心已久的怒气,导致蔡伟航对妻子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比如在工地强暴妻子,听信妹妹的谗言带孩子做亲子鉴定。 从他们的相处中,我看到夫妻关系最突出的问题就是3个大写的字——“零交流”。 分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关心对方不是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偷窥”获得。 电影中,两人回到家很少沟通,但又关心彼此的动向。男人会偷偷翻看妻子的手机,妻子会私藏老公的身份证,闻闻老公的衣服有没有香水味。 他们对彼此都心存芥蒂,想知道对方的动向却不明确表达出来,这种毫无信任的夫妻关系相处起来只会消磨双方对婚姻的信心。 2.长期“语言暴力”不仅伤害对方,也会遭到“反噬”。 抱怨、责备、讽刺、挖苦、谩骂等“语言暴力”说出去只是当时痛快了,殊不知它会像一把把尖刀插入对方心上,即使痊愈也永远有“疤”。相对地,自己也会因此变得暴躁或者情绪失控。使用语言暴力不仅沟通无效,还会让夫妻关系越来越糟。 有一次,蔡伟航陪客户吃饭娱乐,妻子跑去找他,结果发现他和一群女人在一起。妻子顿时就不高兴了说:“不到这种地方轻松一下就谈不成生意啊?”蔡伟航反驳道:“你还有脸说我,你怎么不想想你自己啊?你到网上看看你跟杨九城那些艳照。”妻子听完气得走掉了。 女人被误会,被质疑出轨时,因为堵气不去解释反而将错就错地说“自己就是丈夫想的那样”,让误会越陷越深。 从他们的沟通中,我发现他们之间除了对对方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挖苦和质疑等“语言暴力”对对方造成的伤害。 如果他们能放下情绪,停止“语言暴力”。心平气和地把话说开,回归到问题的本质上来,没有解不开的“结”。 02 长期沉闷的夫妻生活,迫使双方向外寻求“刺激”。 影片中,陈雪松明知出租车司机小吴对她有意,她依然与他来往。或许是和丈夫长期缺乏精神交流,她急需一个情感出口去释放自己,想在“一潭死水”的婚姻之外折腾出一些波澜。 有一次,陈雪松心情不好,坐上了小吴的车,小吴带她来到一个废弃的剧院,小吴站到舞台上唱起了《传奇》,并对她说:“我只唱给你一个人听”。 在歌声中,陈雪松眼含泪花,可能是想起了她和丈夫相恋时的甜蜜,也可能是太久没有像这样被重视、被关注的心酸与难过涌上心头。 在《热锅上的家庭》中,纳皮尔教授曾指出:假设不直面婚姻问题,夫妻双方埋藏和累积的情绪和压力得不到及时排解,就会有两种出口,一是把压力和情绪转嫁给孩子,孩子成为问题婚姻的“替罪羊”。二是夫妻转而寻求外界刺激,来弥补内心的情感缺失。 女人渴望在婚姻中被倾听、被重视,而现实中她与丈夫说不上几句话就得吵架,每次都不欢而散。由于长期与丈夫缺乏精神交流,这样的现状渐渐消磨了她对婚姻的美好寄托,转而寻求外界“刺激”。 试想下,那些白头偕老的夫妻,他们的婚姻难道就是完美婚姻吗?不一定。每对夫妻要一起渡过漫长的一生,一定会面临各种问题。他们之所以能一直走下去,因为他们能直面自己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 03 生活让人疲于奔命,但更要对彼此温柔相待 影片中,蔡伟航和陈雪松生活的环境破旧不堪,狭小的房间放着一张木板床,他们和女儿一起挤在这一张床上。墙上挂着一个老旧的钟,钟摆已经停止摇摆。超市过期的面包和牛奶,妻子舍不得扔拿回家当早餐,身上穿的衣服图案已模糊不清。 男人想要把家具厂盘下来,却没有资金。虽然他前前后后为此事奔波了很久,但总感觉有心无力。再加上妻子的绯闻四起,这一切都令他倍感压抑。 他整天夹杂在“妻子的流言”和“自己事业无成的自卑”中无法自拔。婚姻一地鸡毛,事业也毫无起色,生活似乎快要将他逼疯了,埋怨、自卑、焦虑和无力感把他包裹的严严实实,以致于他无瑕顾及妻子的感受。 生活本不易,在茫茫人海中,两个人原本陌生的人能走在一起更是不易。如果能给对方多一点理解和支持,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属于彼此的平凡幸福。 04 中年婚姻真的无爱了吗?不是不爱,只是我们没有去成长为更好的彼此 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妻子因被丈夫误会和小吴有婚外情,生气在宾馆过了一夜。那天蔡伟航拿出了当年和妻子结婚的影碟播放,看到当年二人的幸福模样时,他眼含泪花。我想,他一定很羡慕那时那个幸福的自己,也很懊恼他和妻子为什么会走到如今陌生的境地。 他们之间真的没有爱了吗?不是的。 如果不爱,他不会重温与妻子过往的美好;如果不爱,妻子不会为了帮助他顺利盘下家具厂,不惜放下自尊去找前任借钱;如果不爱,妻子不会为了不让他为难,主动去看望跟自己有矛盾的婆婆,还给她塞钱叮嘱她注意身体;如果不爱,小吴追求她,她不会拒绝。 只是男人对女人的过往过于执着,固执地认为女人和前任藕断丝连,没有静下心来去想想妻子对他的好。 武志红说:“真正的爱是活出来的,幸福不在于找对一个人,就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如果蔡伟航能够坦然接纳妻子的过往,不对她的过去耿耿于怀,和妻子重拾婚姻最初的美好,最后也不至于离婚。 爱一个就要接纳ta的不完美,相对地,爱一个人也要为彼此不断改进,学着看见各自的付出,试着发现对方的好,去共同成长为更好的彼此。 写在最后 情感作家李爱玲说:“这世上的千万夫妻,都是在柴米油盐的世俗里,见自己,见他人,见众生,践行着这世间匹夫匹妇们微不足道的喜悦和悲辛。” 在鸡零狗碎的生活中,在毫无激情的中年婚姻里,你是否还会忆起当年对爱人某个时刻的心动?你是否依然了解对方的喜好且还愿意为了博她一笑而做出努力?你是否在每次吵完架后能反思自己,想想对方的好?你是否有过100次想要离婚的冲动,却因为对他有一丝牵挂而不舍放手?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是否愿意为了对方,为了自己去做出改变? 都说相爱容易相守难,不过是彼此不肯退让,不过是双方没有耐心走进彼此。不是不爱了,只是忘了去懂你!
影片暴露了婚姻中几乎所有的丑陋面,婆媳矛盾,夫妻猜疑,无数琐事带来的矛盾,麻木,争吵,疲惫,无力,这些构成的这对中年夫妻的生活常态,看完后只觉得无比压抑。
电影中有这样的一幕,雪松彻夜未归,伟航坐在沙发上,看着两人结婚时的录像,当时的幸福更加反衬出现在的一地鸡毛,巨大的落差,让人倍觉唏嘘。
中年夫妻就是两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在时间和生活的挫磨下,他们早已放弃了解对方,而长久稳定的关系却需要动态平衡。
我始终紧跟着你的脚步,你也一直懂得我的需要,丧失了这一点,婚姻要么名存实亡,要么分道扬镳,这是大多数夫妻的常态,毕竟婚姻就是和漫长生活的一场较量,而鲜少有人能取得胜利。
但也永远有人,从未放弃过努力。
提到中年夫妻的婚姻,人们立马会想到一个词:七年之痒!
原本恩爱亲密的两口子,在婚姻的围城里却逐渐走丢了。
要么吵架成瘾,要么彼此客客气气,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陈雪松和蔡伟航则活成了上述两者的“合体”,既热战也冷战。
平淡的日子里充满了鸡飞狗跳,没人知道他们将何去何从……
夫人今天要说的电影,是女导演权聆的长片处女作《忘了去懂你》。
据她本人的小说《陌生》改编而成。
影片用89分钟时长揭露了夫妻之间“不堪入目”的诸多丑陋。
故事发生在重庆白沙镇,此地乃城乡结合部。
陈雪松(陶虹 饰)开了家小超市,生意不咸不淡。
她常爬在柜台上睡觉,一幅昏昏沉沉的模样,恰是生活暗淡精神困倦的写照。
雪松自哈尔滨来,算是外地人。
她的容貌、谈吐、气质和身份一样,似乎和小镇的土里土气有些格格不入。
圈子局限在家、超市和学校的范围内,平淡得毫无波澜。
丈夫蔡伟航因家具厂停产下岗,只能四处奔波寻求机会。
曾经他英俊潇洒,如今落魄潦倒,油腻得甚至到了面目可憎的程度。
比如喝酒吹牛,在网吧发布“下岗哥求包养”的帖子,来找点乐子。
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两个挣扎在底层的小人物,纠缠于彼此的怨言中难以自拔。
两人时不时会拌嘴,为接送小孩上学、亲戚间的闲言碎语等小事。
她们的婚姻就像小镇的生活一样,寡淡乏味。
除了倾吐怨言,就是彼此猜疑,却始终没有深度沟通,更遑论体贴和关心。
感情在琐碎和误会中一点点消磨,婚姻关系的裂痕越来越明显。
举个例子,蔡伟航有次吃饭被女学生误以为是摩的司机。
本性善良的他顺道将其送至码头,可遭到司机们的围攻。
当他狼狈地走进超市,没有得到关心,而是要干仗的架势。
可即便如此,夫妻俩仍习惯性地“耗着”。
或许,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争吵与冷战是常态,何须大惊小怪?
然而,矛盾不会自行消失,它只是在等待爆发的时机!
丈夫之外,陈雪松的生命里,另有两个男人存在。
第一个叫吴彦君(王紫逸 饰),出租车司机。
小吴几乎天天往超市跑,打着买烟的名义,和老板娘套近乎。
他犹如一扇窗户,能给雪松沉闷封闭的生活吹来些新鲜空气。
小吴走过的地方多,口才好,让雪松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柜台内外的你言我语,也暗暗地酝酿出了微妙的情愫。
第二个人是杨九城(张一白 饰),房地产富商。
年轻时陈雪松面容姣好,身材曼妙,在白沙镇也算是个“人物”,追她的人排着长队。
杨九城和她谈过恋爱,不过仅止于前男友。
雪松和丈夫结婚后就和他主动切断了联系。
谁料时隔多年,她俩的传言还在小镇流传。
两位“第三者”的闯入,让本不和谐的夫妻俩愈加别扭。
蔡伟航处在事业低谷,妻子又和别的男人玩“暧昧”,他怎么受得了!
问题是,陈雪松“出轨”了吗?蔡伟航犯得着小题大做?
先说小吴,的确“攻势”很紧,一心想实现姐弟恋的美梦。
相较于丈夫的死板无趣,小吴更懂情趣,会“哄”女人开心。
他出差回来为她带了礼物,即刻在手臂上的精美纹身“一颗雪松”。
在废弃的剧院里,为雪松唱“只给你一个人听”的《传奇》,令其感动得落泪。
而她对他说得最多的是“有什么新闻吗?”,隐隐中流露出想摆脱对生活无望的渴求。
但是,雪松非常清醒,也很有分寸感、界限感。
她知道自己有家室,对小吴的追求仅停留在好感阶段,并未给过正面回应。
她并不想放弃家庭,心底渴望能和丈夫重归于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只是她和小吴的暧昧,被蔡伟航放大了,猜疑她对自己可能不忠。
不过,真正要命的是杨九城,是他“搅得”雪松夫妻俩不得安宁。
蔡伟航找不到谋生的出路,他联系老同学想做贴牌家具的生意并盘下工厂。
雪松为给丈夫筹钱,才找到多年未往来的老情人杨九城借。
这才让丈夫的事业渐入轨道,一切似乎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谁知因缺乏沟通导致的信任危机,正式让他们的婚姻亮起红灯。
蔡伟航上网时在论坛上刷到妻子和杨九城早年恋爱的照片。
他大开脑洞想象妻子或许为了钱会和他如何如何,还联想到小吴。
蔡伟航根据捕风捉影的种种“蛛丝马迹”,在大脑里将妻子涂抹得一团糟。
此时,杨九城由于偷税漏税被拘捕,雪松因和他有经济往来而被传讯。
蔡伟航对妻子的猜疑因此更滑向不可归的地步,他单方面“认定”妻子不忠,冲突已无可避免。
实际上,统统是他的主观猜测,没有事实依据。
可这些看似寻常的小误会,一点点日渐累积,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它们像潜伏在鞋里的沙粒,虽不起眼,但慢慢会把脚磨得血肉模糊。
蔡伟航将妻子领到杨九城的建筑工地,为报复和给妻子教训,让她知道谁才是她男人,居然强行发生关系。
雪松的内心冰凉到极点,夫妻至此,还有何感情可言?
蔡伟航表面上是因和妻子有瓜葛的两个男人争风吃醋,是对妻子的不信任。
实际上他是借此发挥,以此彰显自己作为男人的尊严,是一个落魄中年男人自卑、敏感的必然举动。
根源还是穷,没钱,所以要闹腾,证明给别人看。
他无法接受妻子说他幼稚,在他的价值观里,财富象征着成熟。
当求之不得时,他把对小吴的情绪转向自身,以“自残”来发泄。
这种极端的方式,反证了蔡伟航无法掩饰的深层自卑。
而面对丈夫的无理取闹,雪松顺水推舟,她真上了小吴的出租车。
最终还是冷静下来,自己一个人在酒店反思。
蔡伟航心虚到彻底崩溃,他领女儿去做亲子鉴定。
陈雪松也再无力搭救她们千疮百孔的关系,提出离婚。
影片的结尾是开放的,没有交代两人的结局。
但导演的表达意图很明显,希望观众能从中受到启发:
好的婚姻需要经营,彼此坦诚和信任是最起码的要求。
陈雪松和蔡伟航从恋爱的美好开始,却在婚姻中迷了路。
琐碎平庸的日子,任由怨言横飞,就是不能坐下来沟通和倾听。
他们偷偷地查看对方的手机,闻衣服上的味道,因为不信任,也因为还相互在乎。
但终因信任危机而玩脱,失去了愈合婚姻裂隙的最佳时机。
蔡伟航的落魄自卑,和寻求尊严的错误努力又加剧了两人感情破裂的步伐。
影片还含蓄地暗示,性的缺失也是夫妻不和谐的因素。
年轻的小吴隐喻着“性”,也象征生命的活力。
雪松家的床狭小破旧,女儿躺中间,夫妻睡两边,也是对无性婚姻的注解。
由此看,她们不是互不相识的陌生,而是太过熟悉之后的不理解,不懂得。
从感情、心灵再到身体,两人少了交集多了疏离,所以只能渐行渐远。
电影就像一面镜子,用别人的故事照见我们的生活。
由于监制贾樟柯的“加持”,影片的拍摄手法非常写实。
虽说剧本改了三十多次,但缺乏很吸引人的戏剧冲突。
印象深的地方恐怕是夫妻互相偷看手机了,确实很“中国式”。
夫人觉得,本片最大的亮点无疑是郭晓冬。
他帅气、舒服的外形,极适合“文艺暖男”的形象。
比如霍建起导演的《暖》中,他饰演的林井和。
在本片中,郭晓东却一反常态,出色得诠释了一个落魄中年男人的“丑”态:
蔡伟航自卑又敏感,放不下也拿不起,拧巴得肉眼可见。
他很想努力赚钱养家,从幼稚而变得“长大成熟”,偏偏天不随人愿。
外表老实本分的他,实则自私冷漠。
对妻子无底线地猜疑,需要钱时又默许妻子向前男友开口,何其虚伪。
郭晓冬平常不喝酒,但片中有场丈夫半夜喝醉酒拿着菜刀在街上耍酒疯的戏,为体现人物的真实感,他还真把自己灌醉了。
真诚的表演,让观众对蔡伟航的态度也很复杂:
既怒其不争,又哀其不幸,鄙视和同情的都有。
陶虹有点可惜了,她在片中更多是“静物”般的存在。
从街道、超市、出租车再到家里,换着地儿的发呆。
和同类影片《万箭穿心》里颜丙燕的表演没法相比。
几位主角的京味普通话,与故事所在地重庆很违和,也是个问题。
《忘了去懂你》的优点是真实,如实揭示了婚姻“七年之痒”中难堪的一面。
钱和性像是经营婚姻的双轮,缺一不可,而沟通和信任是夫妻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导演用许多生活细节的铺陈,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
日子过得好不好,要看人怎么过,家和才能万事兴!
補記2013大銀幕看, 那會還叫陌生....
小孩都大班了还睡在大人中间,这点不好,难怪夫妻有矛盾
我一直讨厌套独立电影公式的文艺小片,这和那些奥斯卡系影片像命题作文一样,再加上个稚嫩的导演,毫无新意,也毫无想象力,有的只是经验和习惯。当他们把故事套进类型模板,就像命题作文,模具量产,剩下的就是把镜头拍出来,然后堆砌到一起,就像一个又一个镜头组合而已,这类文艺片真操蛋。★★
很多地方很不尽人意,不过又有些细节确实很对,那些夫妻间的远与近,隔阂与牵挂。
一群十七、八岁的小屁孩嚷嚷着找泪点,就这帮把脚放椅背上、满嘴跑火车的熊孩子,除非扇几个嘴巴子,否则他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泪点! 贾樟柯出品、监制
男主角真是招人烦,女主角更是没啥个性~
三星半。重庆郊外的一个小镇上的一对夫妻在匮乏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陌生的故事。影片很努力透视一个家庭的困境,也试图探索其背后的社会环境,但都给人浅尝辄止的感觉。必须点赞的是陶虹、郭晓冬的演出,素颜真面,张弛有度。
所有的争吵都合情合理 真实得很 感情从来就没有洒脱的 其实我觉得有一句话正好说反了 不幸都是相似的 幸福才是各有各的幸福
一部没有结局的电影 电影想要去表现的主题就是夫妻之间再也普通不过的生活 没有感人肺腑的爱情宣言 没有浪漫的山盟海誓 依存的是人性之间再也普通不过的爱情 影片对于人物感情世界的刻画惟妙惟肖 一切故事发展内心世界的变化都在事物本身的发展为前提 同时也告诫我们应该珍惜爱情 不要等到失去时才后悔
小陶虹好会演。
非常失望。普通夫妻七年之庠的故事。充满炽热的情绪与冲突。但犹如无名火,空洞乏味,缺乏支撑。剧情,台词,摄影,配乐均无亮点。唯有郭晓冬陶虹的表演十分努力,却不仅不能拯救影片,更显剧本之烂。与题材类似的《万箭穿心》差距巨大。不该错信贾科长。PS.郭晓冬现在是中国第一性爱戏男星么…一星半
忘了去懂你,电影恰似电视剧。
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活故事。还是那句老话,所有婚姻里的不幸,无非是互相遇到了作的人。
頗有陰暗風格的清新,作為導演處女作,它比近期大賺的韓寒有風格和誠意,也比韓寒有內容和內涵。
1、男女主都塑造的很成功,被生活强奸的人设;2、出租车司机的设置很巧妙,是女主对这个世界仅有的一丝幻想
【B-】7.0 只因为在人群之中多看你一眼,再也忘不掉你容颜。发乎情,止乎礼。爱情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多关心身边的人,不要等到危机发生才去补救。相信彼此,只要彼此坚定在一起的信心,一切风雨都会过去。重要的不是TA的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牵手拥抱亲吻做爱的此刻。常去关心亲人与爱人。
唯一缺点是戏多,其他都挺好,尤其是演员,对婚姻和世俗的关系把握到位
剪辑太差,开放式结尾也太莫名其妙。
陶虹10分演绎——如同纪录片一般的随意与从容,高清晰度高力度表现!我搜罗了回忆中的一些影视片段,回忆她的那份韵味,也是位列影坛一流的,回味无穷甚于周韵。这部片子除了演员挖掘与表现略欠,整体架构不够凝聚、内容块儿联结不够强,其实很不错了呀,对90年代末的街头寻常家庭的展示简直1:1的还原,处处看得到我的父母和那一代人的身影。7.8
作为女作家的导演处女作,完成度不差。贾樟柯班底:监制科长,摄指余力为,配乐林强。陶虹、郭晓冬、王紫逸的表演都相当棒。优点在于情感把握细腻,细节处见功夫。不足在于某些情节的戏剧化,还有并非设置开放性结局就是好的。这些年开始有人拍人的软弱、无能、窝囊、挣扎,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