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没搞清楚这部电影的名字究竟是《将爱》还是《将爱情进行到底》,使得我去电影院询问的时候只说《将爱》这个名字,把售票员搞得摸不着头脑。但是我更偏好于前者,看过影片后,更坚定了我的这一偏好,爱情能进行到底么?一个“将”就告诉了我们,那只是一个将来时罢了。而进行到底的爱情也不过是诸多选择中之一。爱情究竟会何去何从?导演给了我们三个答案,但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答案还有许多续集。如果可能,我期望十年后,《将爱》能出第三部,或许那时我们能看到杨峥与文惠子女的爱与恨。《将爱》第二部中文惠不是有一对侠客般的双胞胎儿子么?但愿他们没有继承其亲生父亲的无耻基因,我们等待着这对兄弟的早恋与文惠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因为到那天,我们一如杨峥、文惠,有儿有孙……
徐静蕾老了,当年的青春阳光朝气少女,变成了今天的黄花依旧的妇女,不管是在第一个故事还是在第二三个故事中,徐的皱纹,发福的脸型,已经让人看不到电视剧版里的女大学生的朝气,甚至也看不到《杜拉拉升职记》里那个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的影子了。我们不知道要把这归结于徐静蕾的精湛演技,还是说这就是他的本色演出。总之,十年再回首,当徐静蕾抱着李亚鹏,李亚鹏抱着徐静蕾,在导演张一白的指导下,在王菲李嫣母女俩的探班的同时(或许还有朔爷的醋意调侃),我想李徐二人也许会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慨。
李亚鹏成熟了,说实话,当年他在《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里的表现着实恶心到了我,那种桀骜不驯的装腔作势,都让我对他很是鄙视。尤其是听说了他与王菲二人的结合,更是让我有了傍富婆的直接联想。可是今天,十年之后,剪短头发的李亚鹏已经不是当年的青葱少年了,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儿的父亲,一个妻子的丈夫,一个公司的老板,一个基金会的捐助人。“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一路坎坷而来,李亚鹏长大了。
我们都成年了,回首往事,是不堪回首?还是灯火阑珊?答案只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当年的那个他(或她),你过的还好么?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我们独坐在沙发上、书桌前,闭目想象,当年的情景如同放电影一般在自己脑海中闪现,两行泪,一点惆怅,又有谁能把持的住呢?
首先,作为一个市场推广从业人员我得说,这片的宣传非常不到位,很不到位,大概他们以为这种有后山儿的片子做做豆瓣相册活动,转转微博什么的就行了。在这么不到位的宣传支撑下,在情人节前夜的大好周末晚8点黄金档,电影院上了一半的人。
然后影片默默地开始了,都开始了好久我都还在以为是个片花。因为太tm像片花了,如果当片花来看真是个出色的片花。里面充满了大段用主题曲和插曲铺底的冗长镜头(即便如此也只拍了100分钟出头),而当所有人开始以为这是一部音乐片的时候(因为只有音乐片才出现这么多90后特效),一件音乐片里绝不会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插曲开始重复。合着一共就两首啊混蛋!主旋律是吗?
接下来就什么都不是了。多年前的原片放在大萤幕上看惨不忍睹,人物身世变化起伏又交代得莫名其妙。充满了拙劣的性明示并竟然开心地在这上面搞笑起来了。sorry,作为一名80后,我对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印象,是爱情,不是情欲。也许他们想说的是大家都长大了吧。但他们肯定不是想对我们这个年龄层说的。
显然,这片子为了市场,已经把我们这些老观众抛弃了,我们都想错了,人家打的根本不是回忆牌,人家自己都不知道要打什么牌,逮着一个就打。
以至于这片子变成了由音乐剧+韩国喜剧+冯小刚贺岁剧组成的迷你三部曲。音乐剧,迎合主流人群,加入大量非主流特效;韩国喜剧,由市井出发,经过警察局和旅馆,在机场结束,中规中矩,如果有车太贤加盟就更好了;冯小刚贺岁剧,故事发生在国外,男女主角生活非常奢华,古堡什么的于他们都是浮云,但他们还欲求不满,尽管他们的奢华生活是靠修车和卖大腿轻松换来的。
我们,一集一集跟着看《将爱情进行到底》的观众们,已经不是市场的主流了。我们不会在情人节上街买玫瑰花去,也不会为电影轻易掉眼泪并回到豆瓣和时光上说几句煽情且银镯的话。而他们会。于是制作群把我们的回忆卖给他们了。这让我想起我高考的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以下是例行吐槽。
李亚鹏:前半部分一直在努力地cos年轻时候的自己。到了冯小刚贺岁片部分,陡然间开始cos起金城武来了。
徐静蕾:我一直以为她在cos梁静茹,最后当镜头推向了她的死鱼眼特写,我惊觉她在cos黎明。
何洁:完美地诠释了没学过表演的人如何念台词。
王学兵:我甚至已经忘了他cos谁了。
赵薇:你在哪啊?
杜汶泽:嗯好演员一星给你。
陈奕迅/王菲:一星给你俩。其他人都散了散了吧。
床戏:应观众要求补充床戏吐槽。剧透一下,是有床戏的,不但有,而且台词还很精彩:“加油!”“快点!”“我不行了!”“那我来吧!”“我受不了了!”动作幅度之大,直抵天花板。后面还有一段车震。
最后我要卖一卖回忆。在原版中,佳伟曾经哭着说了这么一句台词。当时他毕业很久了,在大街上看见了袁鸣饰演的苏老师。他哭了,哭着说:“她变了。她变成……变成大街上那种女人了。”
朴实无华的翻页电梯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625199/?post=ok&start=100#last《海角七号》一句“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把多少小青年感动得眼泪打转,恨不得直接游海过去垦丁,来一场轰轰烈烈的跨国恋情。但是,如此美好的爱情自然是可遇不可求,多数人只能对着电影空想一番,等着阳光有一天会落他们身上。为了不破坏美好印象,经典爱情往往要戛然而止,来个余音缭绕。不谈生老病死,略去金童玉女也要生孩子洗尿布。后来呢,它的结局还可能是这样的,就像《蝙蝠》里说的,“杀死我或者救活我,你都会后悔”。等你爱我,等你爱完我,大家一起跳进婚姻这个大泥潭,到时候就是不分你我。
用这样的开头来描述《将爱情进行到底》并不为过,爱情总是见好就收,等不及你我。说的是“将爱”,其实是已爱,当年的爱已经到底了。影片描述了三种婚姻的可能,然而齐刷刷的灰色黯然实在令人震惊。如果第一段的伪中产和第三段的假贵族离国人太远,那么第二段的人间悲剧就每天都在周围上演。
常年厮混于上海等城市,张一白不至于太没有文化。影片显然参考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机遇之歌》,赶火车的小青年也可以追赶那辆开往春天的地铁,他也可能是当年青春偶像剧里的年轻人。跟《机遇之歌》一样,电影生出了三种不同结局,人物命运也全然不同。但与《机遇之歌》不同,无论怎么发展变化,《将爱情进行到底》恰恰缺少了一种看似幸福美满的生活。当命运的河道开始分流,《将爱情进行到底》就包含了不确定性,反过来否定掉片名。谁说进行到底了,要么早已探底,要么就是分明没底。
看着脸色蜡黄的徐静蕾,看着历经风霜的李亚鹏,《将爱情进行到底》不卖别的,就卖这种看得见的时间感。正如这些东西看起来不会太美,电影看得叫人难受。话说都是难受,但难受劲还来得不一样了。第一段是装得难受,影像卡通化、人物痴呆化,中产阶级的婚姻空虚不带这么搞的。还搞峰回路转,真以为自己是在拍《前窗》了啊?没别的,就是个三流MTV导演的失败作。第二段是真的难受,多少梦中情人、初恋爱人、前度某人,她们就那么被婚姻摧残蹂躏,终日与讨厌的人血战到底。你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原因没有别的,你自己早一头栽倒在井底里。第三段是假的难受,在中国跑地里去是农民,到法国种葡萄就是贵族了。小三是个好话题,但如此折腾仍,不要把观众当瞎子了。一份名存实亡的婚姻,要它还有啥用,或者是说,没别的,人就是他妈的犯贱,恶心自己。
以前,中国人一直说西方人太随便,初次见面就能上床。西方人则一直说中国人太随便,上一次床就要结婚。现在,走大街上的,都是黄皮肤黑眼睛,可你都分不清他们到底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可见,要想看透这时代的浮躁,恐怕不是怀旧二字可以胜任。《将爱情进行到底》会成功,然而那会是票房的成功,是话题的成功,是音乐和主题曲的成功。但是,三六九等,这电影里流淌了许多情感,然而,它们绝对不是我们的爱情。无论有再多大海的声音,结尾再拼命去煽情,这部电影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他们回不去了,我们也回不去了。上了车就知足吧,你的人生不可能有下一班列车。【羊城晚报】
人是闷骚的动物,《将爱》这部影片用足了三段戏份,不厌其详地为我们说明了这个道理,分别是富人闷骚,穷人闷骚,连外籍友人也一样闷骚。当然最闷骚还属观众,偌大个电影场子里搞出一股骚哄哄的味儿,不知道的还以为谁尿了,原来是哭了,可见闷骚才是硬道理。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以为混得人五人六就怎么样了,副总怎么样?大房子怎么样?能把老婆舒服养在家里玉盘珍馐三顿饭按时供着又怎么样?别以为足够的物质条件就能将闷骚扼杀在温床里,那是白日做梦。就像《春天里》那首歌唱的,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的眼泪忍不住的流淌。可见越富裕越闷骚。于是影片为我们找到了解决之道——骚情转移,跟大禹治水同一个道理,所有成功的婚姻之所以持久,秘诀就在于能在合居时闹闹分居,从爱情中孕育骚情,最成功的当属那根阳具状的望远镜,就那样远远地偷窥,保持一定距离,只远观,不亵玩,三五天下来,自己的老婆就瞅成了别人的老婆,想不上停都不行,久憋的闷骚一泄而空,立刻不哭了。
第二个故事更是平易近人,充分说明了闷骚不需要二十四小时热水,不需要高档商务大床房,人人都玩得起。哪怕你混迹街头衣不遮体,哪怕你家中还有两个营养不良的小孩,身为下九流不要紧,野百合也有野合的春天。影片还深刻向我们阐述了如果闷骚长久得不到排解的严重后果,徐静蕾同学怒砸自动售套机那段,就生动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人因骚情大发而全面失控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在这里特别对导演提出批评,为了揭示主题,影片居然露骨地证实了很多人的猜测,同学会其实就是搞破鞋,这样重要的秘密,过来人都心照不宣,却被导演如此直白地捅破给部分傻鸟,再往后组织同学会就更难了,很可能会和那位聚众滥交的老教授一个下场。
看到这里可能就会有好奇的观众禁不住问,人是猴子变的,猴子会不会也闷骚,还有鹤呢?鹰呢?虎呢?外国人呢?不同的环境究竟对闷骚的发作周期有什么影响?导演显然有备而来,做足了功课,精心为爱好科学的观众朋友们打造了一段盛宴。第三段讲述了一个远涉重洋在异国他乡寻找骚情的故事,证明动物无论是超女还是贵妇,喝啤酒还是红酒,穿工作服还是皮夹克,说中文还是讲英文,该闷骚还是会一样闷骚,寓教于乐,由此打消了观众心中的疑惑。当然导演也为观众留下了一道思考题,就是当潜水深度过深时是否会停止发骚,实验证明,头部受过一定压强后何洁确实不骚了,但我还是很怀疑,因为每次见到海洋,李亚鹏同学就会骚到不行,乱喊乱叫还乱摆造型。
由此可见,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古今中外,红男绿女,都有一个驿动的心,结婚的想离婚,离婚的想再找,再找的想初恋,初恋的想乱搞,生命不息,闷骚不止,谁也别惦记能在爱情这条不归路上一劳永逸。上天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除了死亡,也就闷骚面前,能做到人人平等。影片借用一位路人之口升华了主题,任何不以婚姻为目的的谈恋爱就是耍流氓。观影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担心,这部影片会把那些听说姚晨离婚就不相信婚姻的群众,进一步推向信春哥的深渊,现在看来的确如此。照我看来,这部影片最大的阴谋,就是打着怀旧的幌子放飞无数颗闷骚的心,让人民在耍流氓的道路上策马狂奔。
《将爱情进行到底》是专门为情人节打造的电影,最典型的契合是那些穿插在其中的情侣采访VCR画面,但我觉得这倒未必是一部适合正在携手或漫步或跋涉在人生路上的亲密爱人看的电影,他更适合有故事的人去看,如果在你的心底至今还保留着对一些尘封情事的些许眷恋,或许《将爱》能够让记忆的涓涓细流带给你片刻的战栗。将爱情进行到底仅仅是一个美好的祈愿,但尽管这是一个速食爱情和功利婚姻泛滥年代,情感的保质期也许并不像你所想象的那么短。
当影片开始,高亢的《等你爱我》的歌声一响起,我的鸡皮疙瘩就起来了。12年前看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时候,我绝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会在电影院中重温这个旋律,那个世纪末的感动和光阴荏苒的沧桑,此时此刻依稀就在眼前。因此,《将爱》是一部需要调动很多情感储备才能全情投入的电影。当年的电视剧可以算做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的青春偶像剧,尽管是翻版日本电视剧《爱情白皮书》的,但其中所传达的校园爱情的青涩美好以及初涉社会的困惑挣扎,还是在当时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共鸣。虽然当时我已远离校园,但那个世纪末因这个迷惘青春式的表述而产生的心灵悸动和五味杂陈,我依旧可以触摸得到。
电影《将爱》依旧凸显了这种美好过往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对比,而千疮百孔的婚姻与瞬间永恒的爱情之间的双重背叛,更是让影片成为了一个实际上的爱的悖论,到底是要将初恋进行到底还是要将婚姻进行到底?而当寄托了对纯真年代的清澈遐想的初恋变成了婚姻,是否也会变得乏味以致狰狞?观看影片时,杨峥在远离文慧的日子里仍然年复一年地用收集大海的声音的方式来坚守自己对初恋的承诺让我很感动,这种强迫症式的情感依赖和存续方式如圣徒般令人尊敬和感伤,因为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种无奈和窒息感。但是回想一下影片的上海段落,看海同样也是杨峥对爱人的承诺,但一直到婚姻走向破裂边缘,他的这个承诺也没有实现,这里花洒的喷水声和洗衣机的搅动声构成了影片最黑色幽默的一幕,初恋代表着爱的期许,婚姻代表着爱的代价,这两者相差到底有多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杨峥的发妻何尝不是昔日的文慧呢?换句话说,昔日的文慧如果嫁给了杨峥,有何尝不能变成今日被失信的发妻呢?初恋的美好与婚姻的美满并不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影片最后文慧是否能和杨峥一起走并没有实际意义,忍耐现实婚姻的乏味和维护回忆中初恋的美好,本来就可以成为生命中并行不悖的两种情感存续方式,同床异梦看似是对婚姻的不道德,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是对自己感情经历的忠诚。当然,底线是不要让梦与现实彼此拆台就好。所以我说,《将爱》其实是一部伪情人节电影,其杀伤力在于策动了爱情与婚姻的互相颠覆。
《将爱》在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最不喜欢的是第一段落,尽管拍得很炫很迷离,但我无法认同银幕上是记忆中的杨峥和文慧,我看到的只是李亚鹏和徐静蕾,最大的惊喜在于宁浩的客串。但是我非常喜欢第二段落,终于有一部内地电影可以对成年男女的情欲和性事做正面展现和调侃了,而且采用的是非常电影化的手段,以宾馆蹦床作为前戏,以三次失败的偷情作为主干,穿插了现实得近乎猥琐的喜剧桥段,毫无一般爱情电影的矫饰和伪崇高,这在内地都市爱情电影中是开风气之先的。尤其是文慧在类似情境下那两句台词的奇妙对应,“我喜欢你”和“跟我回家吧”,涵盖了所有的沧桑和成长。
有的电影,不能简单地作为一部电影来看,它是一道门,门背后是被自己封存甚至遗忘的记忆,走进去,会融化在那已经远去的阳光灿烂中,当然前提是你是个有梦有故事的人。《将爱》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就像片中陈奕迅唱的,是一张刻满了老歌的CD……
一直感觉徐静蕾是一个特别有味道的女人,演戏特别吸引人。好评
所有的物是人非,80后的集体回忆。
好看。将爱情进行到底是所有人美好的愿望。因为追求梦想的道路注定是孤独的。
其实《等你爱我》这歌声一响起,我就知道我没法理智了。终于我们也到了借电影回忆往事的年纪。将爱情进行到底的三种可能,还是更喜欢第二段,因为那里有更多将爱的回忆。整体看,一段2星,二段4星,3段1星。原声真的很好听。电影与音乐一样,都是有记忆的。相信爱,并将爱情进行到底。
一场很多年后的邂逅和两个人的追梦,将爱情进行到尽头
第一部是科幻片,第二部是情色片,第三部是风景片。。。
十二年后的陌生人
一切東西往法國一擺都是美的
2011:原来将爱进行到底的真正意思是再也没有办法将爱进行到底了……2019:在波尔多,原来最后一幕文慧从圣艾米隆跑到了阿尔卡雄(ᵒ̤̑ ₀̑ ᵒ̤̑) 看过现场后的违和感
倒不如这样,我们回到拥抱的现场,证明感情总是善良,残忍的是人会成长。
第二段很不错的,其余的不是在装贵族就是在装中产,很讨厌。但我想问,若彤,现在的你过得怎样?
等----你----爱----我 不能永久 等----你----爱----我 一次足够
徐静蕾虽然是个才女,但制作的电影都不如她自己演的好看
“我们都不是过去的我们了,还能怎么样?还想怎么样?”当电影开场,主题曲一播;当一次次切换到曾经的电视版画面;当一次又一次听到熟悉的台词的时候,只会感觉头皮发麻、鼻尖陡然发酸,脑中回想的都是那些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那些感动我们的其实不是电影本身,是那些过往的情结。★★★☆
MTV+广告片+访谈+后半段的风光片的大杂烩,还是留一颗星星给王菲和陈奕迅吧!
看完《将爱》,无比感动,最喜欢第三个故事,第二个却最悲伤~有时候并不是故事越凄惨越精彩,完美中包容着遗憾才是最棒的。等你爱我的这些年,你都干嘛去了?今夜北京又下雪了,明天会是个好春天。
十二年前一对清纯的恋人终于沦为了十二年后玩车震的“狗男女”。等你爱我,哪怕只有一次也就足够,也许只有一次才能永久。
其实这部电影真的不用炒,因为对于很多30而立的人来讲“将爱情进行到底”就是一代人的符号,一代人的沉淀。。。。借用别人的一句话“就算電影版是用來騙錢的,也要去看被骗的青春,去看都他妈不可能再回来的青春”
三段式MV。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整体就是,听比看好。
情人节,去看吧。纵然你们看过了会骂也没关系。不为什么,就为它的片名,将爱情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