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片之前,担心50岁的科林费斯会像吉姆凯瑞在《我爱你莫里斯》里面一样,老得让人忍不住出戏。后来发现担心是多余的。科林-费斯饰演的乔治教授是个鬓角微微花白的鳏夫,他松弛的面颊、不再灵活的躯体确实不美,他是美在一种从容自若的雍容神色,永远不慌不忙的笃定态度。
在共同生活16年的同性爱人吉姆死后,乔治决定自杀。他对镜自勉:“挺过这一天。”
在最后一天,倒数的时钟慢下来,人间偏要像个勉力留客的好主人,谄媚似的将自家宝贝都捧出来。看看这打开的珠宝盒里耀人眼目的——球场上健硕男人挥汗如雨的裸身,花苞儿样的邻家女孩,严妆靓服、明眸善睐的邻家太太,乖巧的狗儿,邂逅的西班俊男,热情的老友,冰雪聪明的男学生……各式各样的美态。属于老男人的镜头,总是灰黑色调,除他之外,则全是美人如玉、美眷如花。
生命的焰火在那些眉梢眼角迸现,好像释放出无数条惑人的蛛丝,要拖住他直往死地踏去的脚步,像一场无声的角力。
在银行大厅里,乔治坐下在皮包里找东西,手枪就在手边。角度逐渐变为垂直式俯瞰,在乔治眼前光可鉴人的地板上,闯进一条模糊的影子,只能看到影子主人的一对果绿色皮鞋的纤足和雪白的袜子。在画面里,鞋子的颜色倏地鲜艳了,就像一盏灯燃起来。跟着乔治的视线向上看去:生着处子绒毛的小腿、鲜蓝的裙摆、平坦的稚女的胸脯(身子爱娇地轻轻晃动)、金黄的辫稍、花瓣似的脸颊。借着青春的辉光,老男人灰黄的脸上忽然又映射出红晕。然后,那粉嫩的双唇开合,吐出问话来。
但乔治只是沉静地凝视(镜头无数次强调他的凝视),半冷半温、半悲半喜地微笑,沉着应对,不为所动。
乔治与同性爱人吉姆的十六年生活,闪回了四段:庭院中的蜜吻,烈日下的岩上裸裎相对,静谧斗室中对坐读书,酒吧里的初识与暗许。
饰演吉姆的是马修古迪,当然,他是个美人儿,奇特的是美得出众,却又出众得熨帖;那对剑眉下藏着的星目,聪敏而温和,无端便有情万种,最适合脉脉相对,虽然偶有点促狭的意思,却教人相信他掏出来的是最真挚的心意。在《故园风雨后》中,他和本韦肖在牛津的湖边靠着老树坐着,在夕阳的余晖里为每杯香槟赋予一句诗,着实倾城。在本片中,他与乔治的相遇倾心,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在沙发上读书调笑,又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这样的日子,一旦有过,就难以忍受不再有。这世界成为一座可怕的哀悼他的纪念馆,每处都是要人命的遗迹。
乔治甚至不被允许参加爱人的葬礼。因此他持续梦到大雪中的永别,在死寂的天地里,走向那双玻璃珠一样失掉光泽的眼睛,亲吻冰冷的嘴唇。
他并没在吉姆死的时候立即赴死。但彻骨哀伤像钻进果实中央的蛀虫,逐渐将生趣啃噬殆尽。他并非不爱这生活——从他留字在自备的殓服上“请给我打一个温莎结”就能看出。实在是哀毁过甚,没有法子坚持下去。
乔治在停车场偶遇的白T恤男子,俊得原始,像一头才长成的豹,在紫灰的暮光中吸一支烟也是美的;尼古拉斯-霍尔特饰演的学生肯尼,在衬衣外套着一件白毛衣,毛衣的软绒令他浑体笼着光圈,酷肖天使;而朱莉安-摩尔饰演的他的老友夏洛特,在这片子里出奇的冶艳,大有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尤物的派头。
最后一个夜晚,乔治与曾经爱过的女人夏洛特小酌。私筵之上,食物精致,器具闪亮,音乐柔靡,老酒香醇,老友识趣。谈得入港,乔治也能随着大笑,也能应邀起舞。一切都彰示生命仍可是场欢宴。
我想,在长久了无生趣之后,决定自戕的乔治终于轻松下来,用局外人的眼光审视身周,反而能发见那些回光返照似的神采。可惜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最终让他迟疑的是他的美少年学生肯尼。肯尼是一直默默关注他的。打听他,尾随他,想帮他排遣忧思,含情脉脉地注视他,邀他跳进深夜的大海,略显羞涩地露出姣好胴体,把他的手枪藏在被子下面。有这样的倾慕者,乔治也难以不被打动。
然而结局是《警察与赞美诗》式的:乔治烧掉留给好友的信,把手枪放回抽屉,打算振奋精神,忽然心脏病发,倒数的人生与时钟一起碎裂一地,就此终结。
这里,有一个与那个小姑娘出现同个样式的镜头:乔治仰躺在地上,已至弥留,一双黑皮鞋踱入画面,爱人吉姆微笑前来,在他唇上一吻,又隐没在黑暗中。因为这个,我相信乔治最后一刻是满快活的。
在《西雅图夜未眠》之中,汤姆曾说:“我打算每天清晨,起床,呼吸,再过一阵子,我就不必再提醒自己,起床,呼吸,再过一阵子,我就不会再想起过去的甜蜜。”
在《唐山大地震》中,丈夫死在地震中的女人李元妮,始终独身一个过清苦的生活。在烧纸钱的时候,她把新家的地址告诉丈夫,嘱咐“别走岔了”。
三毛是在1979年失掉荷西的,恩爱逾恒,她却没有与他同死,而在1991年自经。我揣想她确非因病厌世,是多年寡居,生命力着实磨蚀光了。
据说,曾有一个人被雷击中过七次,都大难不死,然而失恋之后他自杀了。
索尔贝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我相信,每个人都曾在自己的极限之内,接近那样言笑自若、实则痛不欲生的时期。幼稚肤浅的心灵能感受到的伤害,不比深邃睿智的灵魂来得浅,就像小蚁举起饼干渣与奥运选手举起杠铃是一样壮观的。
我曾经有过两回这样的体验。第一回在八岁,你想象得到,八岁小女孩是怎样依恋痴爱母亲。然而母亲那年消失了一个月,她生病住院了,是重病。我被交由姥姥照管。一月中我竭力克制,照原样上学放学,背书考试,课间跟女伴跳皮筋、丢沙包。但我清楚地记得心底挥之不去的毁灭性恐慌。一衣一镜一枕一箸,母亲的馨香与手泽俯拾即是,我不知道今后是否只能靠这些来过活。
十几年后,一位很要紧的某君离我而去。我再次感受到世界危如累卵;不过,还得暗暗攥紧拳,命令这具躯壳在图书馆呆到铃响,参加院系联谊会、与邻座男生互留电话号码……然时时惝恍,眼前会忽然一花,出现某君的笑眼白牙;又像蹑足走在绝壁边沿,就算自持不向深渊看去,也真切感到寒气砭人肌骨。而前路隐没在雾霭中。
某友人父亲突然重病,他回去照料。不到两个月后,他在病床边埋首小睡的清晨,父亲去世了,半句话也未留下。他回来后其实我们都有点恐惧,不知怎样面对,笑乎?不笑乎?然而他竟能若无其事,说笑如常,我们讶异佩服之余也轻松下来。然而某天聊天忘形了,谈论父亲节云云,忽听门一响,他悄悄走了出去。我们自恨失言,相对讷讷。我忽然说:“他朝吾辈也相同。”
每位挚爱迟早会离去;早早晚晚的,每人都有份,去领取命定的悲恸(我想,死在爱人之前是种福分)。除非压根不去爱任何人。不过,只要不死,总会活下去。因此我后来依然能吃能睡,在超市里头一个冲进突然开通的付款通道,或者狂奔过两个红绿灯终于赶上末班公车,或者突然发现想看的新电影有了高清下载,或者突然发现爱吃的薯片买二送一……还是会狂喜得在手心里嘿嘿乱笑。
不过,你永远不知道那些言笑晏晏的人们,内里是不是一副破碎过后勉强缀补起来的肺腑;那些睡着了的人,在梦里,是哭着还是笑着呢?
这电影的瑕疵,就是一切都美得过分,缺少粗砺的元气,容易受到“太形式化”的批评。当然,电影啊,电影,你不就是一场幻景。不就是导演汤姆叔叔心中的小屋。
曾另有某君,在他的电脑上示我以休-格兰特主演的《About a boy》,当小男孩霍尔特亮相,他叹道:“你看这孩子的眼睛,太美了!”如今某君不知在天涯何处,霍尔特已出落成声名日隆的玉面郎君了。
人生的长度,从来无法丈量。
大千世界,红尘纷扰。是啊,我们都是孤独的出生,孤独的死去。而人生只是这起与止之间,那一望无垠的辽阔。
于是人生的质量,似乎无关痛痒,毕竟人生的终点站只有一个,死亡。
这是非常美的一部影片。
在混乱的六十年代,所谓的古巴核侵袭,苏联的导弹威胁,在George心中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他的生活,高雅,细致,不存在物质上的缺失。而失去了爱侣之后,他意识到他的生活不再完整,逐渐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
他对于这一切的解释是,fear。
其实,谁都只是,贪恋一丝温暖罢了。
16年共同走过,不仅仅说明他们在情欲上合拍,更说明两人精神的契合。George是个长情的男人,他放不下那16年的肌肤相亲,放不下16年的温暖。其实影片与性向无关,将他的爱侣换成女人,故事照样可以上演。只是同性故事,更能说明他的fear,异性恋的世界里寻找完美的爱情尚且不易,何谈同性感情。他其实只是担心自己孤独终老罢了。
现实世界不断向他抛出诱惑,轮番轰炸这颗濒死的心。每一次轰炸都带来色彩的变化以及时间的延缓。邻居孩子快乐的游戏,办公室秘书的明眸红唇,网球青年健美的身体,年轻学生秀气的脸庞,西班牙模特的主动勾引,密友夏洛特的真情期待.....每一刻的心动和情欲都在他身上恣意弥漫,渲染出饱和浓郁的色彩,美丽得摄人心魄。而时间也随之放慢脚步,每一秒似乎都可以细数。而当一切恢复平静,画面又回到色彩度很低的程度。而最精妙的莫过于那心跳的声音,一点点加快,在情欲的面前渐渐释放,也正如观众的心跳,仿佛一时间无法辨别到底是自己的心跳声,还是George的。这种亏张的情欲描写,收放自如,却美不胜收。
其实我一直是个悲观主义者,所以我反而喜欢另一种结局。像他这样的男人,一切都有了,可是人过中年,而想要再找到一段炽烈的爱情,并长久伴随他之后的岁月,只是想想就应该会让他心力交瘁吧。于是人生在他面前,其实不过是一副空虚的躯壳而已。
当发现年轻学生Kenny睡梦中仍手握手枪的一刻,连我都感到我的心微微颤抖了一下。他一直都是知道的,一直都是以一种淡淡的纯澈的感情去爱着George的。
我其实是期待George结束自己的生命的,那样的坚贞那样的孤绝仿佛才是我一直想要的轰烈和精彩。而当他忽然发现,如血的月光照进窗棂,生命的死木长出新芽的时候,一切却来的那么突然,却又那么平静。
Jim的死亡一吻,那么轻柔,似乎一切的虚空一切的焦灼,刹那归零。
而一切的开始,只是因为,贪恋一丝温暖。
http://vividtime.spaces.live.com/回顾一下影片中美丽的细节:
1:片头George在水中的镜头之后在Kenny和他在海水中游泳的时候再次闪现,仿佛George脑海中的孤独、寂寞,一直萦绕不散。
2:车祸的臆想非常惊艳,那苍茫的雪景,血色的蔓延,还有那轻描淡写却无可详述的一吻。
3:他精致的生活,却无法掩盖镜中的枯槁。
4:冰箱里冻过面包,和女仆的拥抱,以及女仆那不解、惶惑、担忧的神色。与之后Geroge在面包里悄悄留下的给女仆的钱呼应。
5:想起Jim心痛乃至心绞痛的伏笔。
6:Jim的cousin电话打过来,George的眼睛逐渐溢满泪水,并声音哽咽。
7:两只爱犬,一只于车祸现场丧生,另外一只也不知所踪,有种暗示George的丧偶之痛,只有自杀才能解脱。
8:邻居家的小孩把蝴蝶弄死并搓成灰烬,喜欢各种伏击,小女孩养蝎子并用各种动物喂养。
9:女秘书的香水味并突然红色满溢的唇色。
10:谈及防空洞时George只关注网球运动员的肌肉,以及突然闪现的狭小空间里一个家庭和圈养牲畜龟缩于其中的怪异景象,George对于这个话题的想象不过这一瞬。
11:Kenny及女友眼睛的特写,穿插在George的讲课之中。
12:说到少数群体时George左手侧的男学生下意识低下头,后来想起这位演员在一部同性题材影片中出现,《抱紧眼前人》, Holding Trevor,此时应该暗指同性恋群体。
13:红色的卷笔刀象征rage和lust,暴怒和欲火,George没有选择象征spiritual的蓝色,选择了黄色,有种选择physical attraction的意味,也有种向Kenny自亮身份的意思。
14:Kenny尾随时发现了枪,并说u seem that u need a friend,观察真细致。
15:邻家女孩再次出现,满是清纯之美。其父亲对于同性恋的蔑视和憎恶,在小女孩嘴里传达给George。
16:广告牌上洞悉灵魂的一双眼睛。
17:别人小狗的熟悉的气息。
18:西班牙男子Carlos拉开门把手并故意等Geroge出门时放开的细节,George早就看穿。其眼睛和嘴的特写,还有两人点烟时的情欲暗示。
19:Jim和George在沙发上读书无比温馨的一幕。
20:自杀纠结并最终未遂,选择各种姿势,并在浴缸里滑倒,非常真实却讽刺的一幕。
21:用小狗的方法惩罚邻居家小孩的幻想。(pee on him)
22:Charley无敌的笑话,两人精神的合拍。
23:George劝Charley回London的坚持不懈。
24:George和Jim相识的一幕非常美好,Jim婉拒时的一句:I think I‘m taken.
25:早就从办公室里要到George住址,并在树丛里伺机行动的Kenny。
26:Kenny饱含深意的一番话。
27:Kenny通过裸照发现George的秘密,并主动诱惑George。
28:George第三次出现在水中的幻想,最后一次死前的思想挣扎。
29:Kenny洞穿了George的想法并因担心其自杀握着枪睡觉。
30:惊悚的猫头鹰,血色的月亮,坦然无惧的George。
31:急转直下的结局,无奈的Jim的一吻。所有的芳华绽放,也马上黯然失色,and just like that, it came.
2009年12月17号,盘踞LA的某个懒鬼终于决定在这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再来比较认真地写一点什么东西,因为今天这个懒鬼看了A Single Man.
Breath-taking. Eye-watering. Heart-breaking. And absolutely Soul-shattering.
从第一分钟开始,到第九十九分钟结束。无止境的心痛。无止境的心痛。无止境的心痛。
还有,无止境的美丽。
还记得属于Wyoming和Brokeback Mountain的2006年,A Single Man也许并没有BBM阔大深远,却一样忧伤得震撼人心。
那个叫Colin Firth的男人终于走出了那个叫Mr. Darcy的影子。我发现我没有像我曾经料想的那样失望、焦躁、坐立不安或者感时伤世地埋怨他的死脑筋,——因为荧幕上的那个男人,那个压抑、悲伤、苍老但依然有着温暖的褐色眼睛和可爱笑容的男人,正像一颗埋藏已久并且经过层层打磨的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哦,是啊,英国男人们会这样,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之间你得当心他们突然爆发,——说的不是心脏病,是演技。乔老爷35岁成名,43岁拿到奥斯卡奖,美国人说他大器晚成,英国人别过脸去撇撇嘴,大器晚成?小子哎,你还是抓紧珍惜年轻时光吧!
于是Tom Ford除了比世界上最帅的Gay有名但比世界上最有名的Gay帅的家伙、Gucci家族的救世之星、时尚潮流先锋等等等头衔之外,又多给自己戴上了一顶严肃电影执业者的帽子。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好事。要知道,其实正像时尚产业一样,好莱坞这个大工厂不缺钱不缺工匠,缺的正是才华和创意。而幸运的是,这两样您显然哪样都不缺。
感谢你给了我们一部足以盘踞于每一个年度十佳榜单的漂亮电影。
还有,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感谢你给我们一个在演技上如臻化境的Colin Firth。我们这些整天拿着放大镜忙着叽叽喳喳地对他评头论足的家伙们很惭愧,我们的眼力还远不及你的千分之一。
第一次,看着那两条步子总是迈得太大的长腿和那一副毫不妥协的坚强下巴,评论家们闭上了刻毒的嘴,把眼睛移回屏幕上去。
剧透可免。但是我那颗该死的、影评人一般的玻璃心已经在很Fangirl地尖叫:等到出片的时候,大家可千万别忘了下来看。
我觉得我的第一个新年愿望在迈出电影院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
Colin Firth for the Oscars.
调性、质感、节奏、气氛、慢镜…宛如装在玻璃盒子里的一枚60年代标本,凝视它,时间就慢了下来,甚至退了回去。现在,是与过去的温存。未来亦然。绝佳的原声音乐,恍惚间似是《The Hours》、《The Fountain》与《花样年华》的一个曼妙拼装版。而老中青三代型男云集,眼福吖耳福
不比一般的文艺片好,也不比一般的文艺片差,但所有的人、物、景都非凡的美啊。。colin firth未必是靠痛哭戏才拿奖的吧,将peck女人与kiss男人拿捏到如此自然才是点。。导演大人的指导功不可没哈哈哈
"这里下了一天雨。我一直困在家等你电话。"片尾字幕小小的For Richard Buckley虐哭。
Mr.Darcy, long time no see.
乔治对学生肯尼说,再去拿瓶啤酒,被反问这是命令吗?他恍惚了片刻,这才意识到,终于再无一个人可以那般被他使唤去换唱片,带着嗔怒和推托,愿意永远当一个老人家。无论偶遇到英俊的西班牙男孩、相识经年不忘的伦敦女友、飘荡街头只想见他的沉郁少年,他毕生的爱业已耗尽。心如死灰,亦无法再被点燃。
为什么我爱的男人都去演GAY了!
这分明只是导演在展示他的取向、审美、爱好、品味以及洁癖……
有时候人生的真相很残忍,功成名就的,也会失去挚爱;不愁生活的,也会没脸回故乡;年轻俊美的,希冀着前程远大。而人生这趟单向路径,怎么走,都只有一个结果:death is the future。而路途中不断学习着一一失去。
我一生中少有这么绝对清澈的时刻,在这倏忽的几秒,寂静沉寂了杂音,我用感觉,而不用思考,事物是那么鲜明,世界是那么清新,一切充满存在感。-------我记住了这句。而整部电影画面美得可随时按下暂停荡漾半天。
光是色调变化代表内心纠结这一点就已然足够惊艳。Colin Firth处处见真情的隐忍压抑绝对是本年度最佳表演之一。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深情的爱,优雅的死。
作为汤姆·福特的处女作,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使之升华的还是科林·费尔斯。画面精美,基调伤感,但却毫不做作,好几次让我想起了王家卫的电影,每一个画面都很美,可以随时定格下来让你回味很久。配乐更是完美,在情节缓慢的进行中浸透着深沉的爱和孤独。★★★★
波澜壮阔后的平静还是没能阻挡住悄然到来的死亡之吻。
被Tom Ford的执导能力震撼了,被Colin Firth的演技折服了,被Nicholas Hoult电晕了,还有配乐·剪辑·剧本(感谢QAF的精彩翻译)以及戏份不多的摩尔都表现得相当完美。于是乎我觉得这是去年最好的电影!奥斯卡,你真的太没有眼光了...
色调变化颇有意思。
要知道只有一样东西能予人生以价值,就是为数不多的和另一个人心灵相契。
【B】作为一部gay片,台词里一次“gay”都没出现过。聚焦于丧偶男人的内心,刻意避免了同性恋情的特殊性,将其视为普通情感对待。乔治对夏洛特说“你最大的缺点就是自怜自艾!”,这也是我想对大部分矫情的gay片说的。
很喜歡Matthew Goode。。 完全不是Nicholas Hoult能比的。
Nicholas Hoult不愧是89的小萌男..
先说一句:开头的雪地真的很惊艳。看完电影后,我一直在想一个我始终不明白的问题,为什么人需要另一个人与之心灵相契?人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死去,却要穷其一生去抗拒孤独。一个人存在于世的意义是否就是要在对方的心里证明自己“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