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的是浪漫主义镜头,拍出来的是一派胡言的混乱。面对这样一个电影非常具有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来自于絮絮叨叨的故事和先抑后扬可是没有扬起来的节奏。剧情介绍的时候喜欢分3段,可是看下来在我的脑海里明明存在4段:有女朋友的陈和有男朋友的林走在几条小路上矫情的暧昧,彭的几次出现帮助谢完成一个臆想中的暗恋,瞬间跳到12年前向暗恋上彭妈在变态追踪彭爸出轨之后希望和彭妈来一腿,向范联手通过FACEBOOK追踪陈林的偷情。揣测着这个片子弄一个科普教育的开头是想给爱情这个东西来个总结的,比如什么是爱情,人在选择时会面临什么情况,爱情是不是只是一种生理反应,若干。以小见大的题材挺好,可惜,这里太小,太意识流,太琐碎,没有大起来,因为观众没有共鸣,谁也没那心思在看了一个烂片之后反过来想什么是TM爱情。
爱情的形式就那么几种,这里都覆盖了:不是单身可是还张望着小幸福希望有个出口,同年龄同激素的无望暗恋,不合年纪的暗恋男性恋母情节反过来女性恋父情结也是一样,去捉奸夫淫妇的痛苦最后干脆放纵自己随意找个伴。爱情观包含了自由奔放式,囚禁在自己想象力里的变态式,就是爱跨年恋式,随意豪放穷玩乐式。最后一首小爵士交代了一下各个爱情观都是什么结局,个人选择的生活都会带来什么后果,这里非常有哲理和嚼头,只是电影素质这么差,基本也没人愿意去挖掘了。A段想要说人还是要在乎一些约束和责任,有时候彼此厌倦需要的是信任和重新梳理这段感情,如果还有一方存在信任的话。B段说成全一段暗恋其实只是满足自己一段假象,当下一个符合想象的男人出现时,女人自然而然就会嫁接暗恋的对象,即便您是真暗恋,错误的人没有结果也没有甜蜜,都是恐怖片,下一次暗恋说不定就会遇到对的人,给自己一个机会,别太苛求。C段忘年恋自然不靠谱,可是一个家庭出现背叛者当大多数选择熟视无睹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丽,女人自强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这里面还是女权主义荡然无存,因为彭妈最后解脱与一段婚姻之后,她的美好还是为另一个男人绽放。D段胡搞乱搞都去死吧,范在和向一日情时掉了一滴眼泪,祭奠她的爱情,死去她又没办法令其复活的爱情,可是女人在这种轻便里总是最受伤的一个,社会谴责先不说,道德底线也先不说,向只是一种报复行为,或者是范主动送上门也就接受,可是他还是会反过头去找自己的女朋友,他没有失去什么,范最后与陈离别不知道是分开还是冷静冷静,可是在心里她和陈一定再也回不去了。最后一支曲子里面诠释了这么多,之前1个多小时完全在做铺垫。这最后的升华,因为前面的败坏,彻底没升华出来。
有个问题,陈的动作幅度很快很大,可是镜头依旧手持微微摇晃,大哥大姐这是会让人头晕的。陈和林一上来走的那个石铺路,那么圆还非要弄出很扎的姿态和声音,有个大哥不乐意的说“这路是烫还是怎么的阿”,太矫情了。对话比白开水还无味,没有意义,就像对付对付就出来的一稿,他们的暧昧我们理解,导演这种表达暧昧的乱七八糟我们不太能接受。
到了第二段成为恐怖片,在最后一个幻想里司机伸出脑袋说少爷上车,达到恐怖点高潮。太吓人了,配合嘎吱嘎吱的音效,这本该是一个悲情浪漫的地方,试想一个小女孩暗恋一个阳光大男孩,她没有办法接触更多这个男孩,只好通过他送来洗的衣服来幻想他们在一起的场景。镜头里甚至这个男孩的脸都是面具,因为不真实因为对男孩的陌生和不了解。可是那个嘎吱嘎吱的声效一来,木偶机械般的生硬移动,谢某人的难看,组成一个微型恐怖片,起到吓人变态揭示现代人心里多么不健康之功效。
第三段一出,显得第二段完全就是没用和插进来的突兀。为什么要有彭谢的那个故事?134完全可以衔接在一起,像《巴别塔》那种分段式最后汇合的蒙太奇,也是可以的。2段冷不丁毫无联系的在那里,就像彭的公司硬要在这个电影里为他谋一个角色,于是编剧一咬牙胡乱填进去一个,还好彭是帅气的,可以让人熄熄火。第一个正面镜头,我都几乎认不出这个是彭于晏,也照本人差太多了吧?他自己长的那么帅,可是银幕上那么丑,印象分在以后的几次出场里稍微好些。
记得挺有意思的一个评论说,美国刚拍到FACEBOOK如何建立出来,国内已经到用FACEBOOK跟踪破案了。向演了一个心理变态的人,他的眼神从在这个人物里面从小到大都是BT眼神,林最后选择和他在一起,还营造一个暖烘烘的画面,更瘆人。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挺烂的一个片子,和最好的朋友没事做又想聊聊天帮我舒缓一下这几天这么负面的情绪,去到电影院,只有这么一个片子在那个时间。影院是让我可以偷偷发泄情绪默默CHEER自己的地方,只可惜这个电影是砸了,从陆陆续续走出影厅的人群,不停牢骚的观众,拿出手机上QQ的好朋友的状态,我几乎睡着投入不进去越看越不想看的情绪里,是砸了。
说实话这部影片当时看是冲着陈伟霆去的,没想过他在这里只有很少的戏份,也没想过他在这里演的是这样一个角色。
怎么说呢,整部影片分了几条线进行描述,看似无关的几人,其实都有些关联,但是看的时候会有些跳跃不连贯,不过既然我是冲着陈伟霆看的,这些于我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单看伟霆戏份的小故事,他饰演了一个单恋着儿时玩伴母亲的角色,为何说这个角色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呢?他将少年阿宝懵懂,却又轻狂,虽有对长辈的敬畏又想追求心中爱情的形象淋漓精致的演绎了出来。当饭桌下偷穿拖鞋时,他好奇又蠢蠢欲动;当跟踪偷拍心上人时,偷偷为她挡去刺眼的反光车窗;当看到心仪之人在你面前哭泣,想安慰又怕造次却也忍不住亲近……所有种种细节,陈伟霆把握得相当细腻到位,看完让人觉得这是种少年情窦初开的很纯洁的单恋情感,而并没有任何畸恋的感觉,只是对象不同罢了,这样的梁宝晴我是很喜欢的。只是剧情的后来我没有料到,却是毁了好友原本的家庭,最后那句“那我走了”让我忍不住想他是后悔还是遗憾,后悔做了些事毁了一个家庭,亦或是遗憾再也不能见到那个永远话不多却像是高高在上的“女神”。看到最后这幕我是有遗憾的,我想知道后来怎么了?可能潜意识想他们继续发生点什么?😂
说实话,喜欢陈伟霆仍在香港时拍的一些电影远胜于来到内地后拍的一些,不论香港人怎么看,我觉得那些角色更生动更有血有肉,而他的演技就在这些角色中慢慢成熟起来,甚至做到了入木三分,犹胜生活。
细腻有余,精巧不足,演员整体很到位,秉承香港文艺片一贯的水准,但是缺乏新意,几路人马设计的本该更巧妙,可惜用力不足,稍显遗憾。
曾国祥心思细腻,但我不喜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少年梁宝晴,不动声色地穿阿姨的拖鞋,眼镜上层层雾气泄露他内心慌张。心事密织成一件衫,送给不敢爱的人穿。他的人设深挖一下就是日本伦理情色片男主角,韩国犯罪片里的高智商变态杀人狂。腼腼腆腆,心事比海深。
和妹子看书很开心,吃饭很开心,聊天很开心,逛街很开心……然后,我们看了这部电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要开创一个新叙事结构吗我去。。。好好的故事讲成这样,膜拜。。
喜欢开头eason和林嘉欣那段,有很多让我戚戚焉的台词和场景,结尾处范晓萱出轨后躺回eason身边与电影开头相呼应也还说得过去,但我就不理解中间那一大段到底在讲啥?给两颗星全为eason这可能是他最后一部扮相“比较帅气”的电影了吧- -
恋人絮语 看完很感慨 总之恋爱就那么点事和关系 这个片子会找到每个人的故事 我喜欢范晓萱最后的话。。。好累 不想再习惯另一个人 然后开始很好最后一样的伤害 重复着 好累
偷情、暗恋、恋母、断背,总有那么一段恋情会让你感觉到似曾相识,亦或者说,每一段感情都只是一再重复过去发生的种种,只是身边人的面孔有所改变。令人激动的演员组合,浪漫精致的片尾曲,穿插在几个不同的爱情故事之间。但无论何人看后都会觉得揪心,拖沓杂乱,虎头蛇尾,故作高深。★★★
简直就是侮辱罗兰巴特
每一段爱情都那么诡异,全片115分钟,都不及最后5分钟的片尾曲精彩。
eason和林嘉欣的牙膏 x 戏呐!?mb坑爹不是一点点。此片属意识流。坐等文艺青年来装逼。。
亮点其实是彭于宴和那个黑白条纹POLO衫~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用了类似Inarritu《爱情是狗娘》的结构,四段故事衔接流畅,可内容有点空洞,节奏也极为拖沓,导致全片有种slow motion的感觉,尽管有肥彭保驾护航,但曾志伟仔的处女作没什么新鲜感
上当啦,这哪是恋人絮语,这分明是苦情短片集嘛!看完陈奕迅和林嘉欣的第一段后就可以退场了...
分成四个故事,又有意的将几组主人公联系起来,能看出创作者的用心。可惜几个不是太老套,就是太鬼扯,看久了难免心烦。
戀人們的絮絮叨叨。還有謝安琪驚豔的表演。
依然还是叹气,躲都躲不急了。
我觉得剪了谢安琪和彭于晏的那段会好很多。
纯粹是看MAVIS FAN
2011开年坑爹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