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瘾》里,费拉拉用吸血鬼的故事为观众呈现了纽约的夜色,而本片里费拉拉则通过一个哑女晋升为复仇女神的故事为观众呈现了光天化日下的纽约,在阳光照射的街头,没有了吸血鬼,没有了哲学自语,但罪恶却依然存在,甚至更加邪恶。哑女的角色设定极具现实意义,在这个你不得不承认的男权社会,女人的弱势显现在各个方面,力量、工作、话语权等等,在很多情况下,女性面对不公时被迫陷入失声状态,这种失声不仅仅是自发的,也是被忽视的,一种男权社会里的静音法则。影片里哑女在同一天经历了两次被强奸的劫难,一次在小巷里被戴面具的陌生男人强奸,回家后又被小偷强奸,她没法出声,没法尖叫,最终在小偷高潮时杀死了小偷,分尸丢弃,并留下了小偷的手枪。至此以后,这把枪成为了她的发声工具,从最开始的自卫到后来的大开杀戒,这把替她发声的手枪让人想到了波兰斯基的《不道德的审判》里,曾经被性虐待的西格妮.维弗拿着枪对丈夫说:“如果我手里没有枪,你根本就不会听我说话。”这是一个不得已的宣言。跟踪哑女的无业男青年、搭讪她的男摄影师、殴打女伴的中年黑人等等统统被杀掉。之前单纯温柔的哑女用浓妆艳抹和抚媚风情来主动激发男人的性欲和占有欲,直到最后的舞会大屠杀,穿上修女服的哑女代替了上帝审判男人的原罪,将男人的性欲彻底罪恶化,变成了无差别杀戮的杀人狂,这个女版惩罚者的故事彻底失去了道德支撑,变成了精神病般的杀人游戏,从复仇变成了报复,成为了彻底的反社会者。这个舞会屠杀段落让人想到了《夜瘾》里最后的吸血鬼舞会自助大餐……最后哑女被女同事从背后捅死,结束了她的不道德审判。杀死自己的是另一个女人,这个女同事曾经在咖啡厅里怒斥搭讪的男摄影师,如今她结束了哑女的生命,她看起来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女人。
《出租车司机》和《猛龙怪客》这些电影讲述了男人靠暴力和私刑维持公义;而《.45》则描述了一个弱小的哑女靠暴力走向了毁灭。
用今天的眼光看,这种八十年代R级cult片肯定是很老套,血浆,枪击效果都很假。不过剧情还算凑合,风格上很明显受到《出租车司机》的影响。毕竟讲究的是快意恩仇,并不需要过多强调逻辑,黑化之后变成psychopath,拿起枪见人就杀。
无调性萨克斯配乐有点刺耳,但搭配浑浊的纽约还算合适。有一些故弄玄虚,仍是可接受范围内。纽约脏乱差也是时代的特征。
不得不说女主很漂亮,有娜塔莎金斯基+米拉乔沃维奇的味道。如今用烂的好女孩黑化变成复仇+修女服cosplay的套路,大概就出自这部电影。
女孩Thana就职于一家女装公司,人长得漂亮,工作还非常出色,美中不足的是她是个哑巴,所以相对别的女孩,Thana的生活显得更加孤单一点。 在下班回家的路上,Thana突然就被一个蒙面歹徒拉进了街角,就这样被蹂躏强女干了… 弱女子有苦说不出,只能回到自己的小小租房偷偷地哭。没想到,当天晚上又来了一个持枪歹徒,再次对Thana实施蹂躏。极度痛苦和愤怒的Thana趁着歹徒欲死欲仙的时候,砸碎了他的头… 杀死了人,Thana非常理智地处理好善后,她将罪证装入不同的垃圾袋,每天扔在不同的地方,倒是没被人发现。 歹徒留下的45口径手枪成了Thana的护身符,她白天照常上班,到了晚上,她把自己打扮一新。她穿着黑丝和皮靴,一身妖艳的紧身衣漫步在罪恶的街头,那些任何想占她便宜的臭男人们要倒霉了… 《四五口径女郎 》,由阿贝尔·费拉拉执导的美国黑色犯罪片,乔·路德,吉姆·约翰逊等主演,1981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哑女Thana被人连续强暴两次之后,她决定靠自己的双手来复仇的故事。 一部激情满满的B级黑色犯罪片,哑女转变为复仇天使的过程略显突然,不过复仇故事还是很激爽,尤其是最后的化妆舞会上Thana化身持枪修女,那射出的子弹就是向一切罪恶,甚至向男权宣战! 女主的扮相冷艳,她那迷人的魅力只为吸引猎物,而异性之爱何其稀缺。以暴制暴,最终必然是毁灭性的结局,或许导演真的认为人性本恶。
从开始祸不单行的被劫色后估计是有那么些被害妄想症的成分了。到后面逐渐黑化大杀四方确实女主有点🐂🍺。不管是搭讪的还是皮条客被女主遇到就是一梭子祭天。那个追女主的搭讪男也够倒霉,只是想搭个讪结果把命搭进去了。还有坐车里的那个胖子给钱想搞女主,结果反而被打成了“爆丸小子”。这哑女主第一次在自己家里反杀劫色男得到一把枪后就没缺过子弹。至于这个结尾女主在派对上不分左右的杀人我有点不太理解。感觉这个编剧是想不到啥好的收尾了。就弄个被好姐妹背后捅刀的结局。好在最后女主没杀狗子,狗子平安的回到了家。
关于女性的一个很悲伤的故事,最后的结局很讽刺。
你不是第一个持枪的女性,有人用枪来创作,你则用来审判。这部电影难怪在时尚史排得上名号,先别说Zoe Lund本身的传奇性,分分钟就把曼哈顿变YSL的巴黎了。
t3ae6be842
驴子背刺极端女权
总体透着一股B级片的荒诞不经粗制滥造却也充满闪光点。白嫩的猎物蜕变成妖冶的猎手,男性凝视套着凝视男性,她越鲜美,他们就越丑恶。对亚裔男性没有直接的性暴力描写,最后也只有他逃过一劫,关于种族阶级的种种细节特别纽约。有一个镜头女主站在男厕所前,她把头发梳到后面,一双冷漠的眼,旁边赫然一个“MEN”的牌子。让哑女最终出声的不是来自男性的性,而是拿起代替阳具的尖刀(比枪更phallic)的女性,那一声嘶哑的”Sister!”竟比前面那么多尸杀戮更加haunting。女主选得太好了吧,我想和她来一场(充分讨论、知情同意的)强奸play呀。以及电影中最常出现的让我觉得最不realistic两件事本片凑齐了:第一次拿起枪来就是神射手,第一次拿起口红就是美妆博主——可能这就是MeToo的神力!
随机看了《处女泉》,又随机看了这个片,哎呀,好似一个系列的。可是,我就是喜欢费拉拉呀,真没办法。
老娘今天就要屠光在场所有男人!!!
罗曼波兰斯基风格的惊悚片,修正主义的《冷血惊魂》,地点来到了无法无天的纽约,女权最极端的做法就是杀光所有的臭男人然后自毁,女主的修女红唇装够经典
只有死亡才能停止男人的性欲。
过时
纪念一下,没想到人生第一部脱离中文字幕看完的英语电影居然这么肉欲、暴虐和少言寡语,一部毫无顾忌的使用各种B级片元素的黑色电影,一个持枪修女在纽约,在人物和地方方面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亚裔男子并未直接展示性或暴力,最终也只有他逃过一劫。这个故事实在太纽约了。Thana是哑巴,所以她特殊,恰恰和Taxi Driver中的男主角相反。Here in New York, you see the best and the worst in people。可最终她和用刀(挺起的阳具?)刺穿她的sisters们,在这世上有千千万万。美国堕胎权不保,异性恋的,男权的世界实在太可怕了。
影片的主题比一般的女性复仇电影走的更远,关于一个弱势女人在几次面对色狼持枪自卫后逐渐发现了射杀男性的乐趣,并随处射杀罪不至死甚至晚会上完全无辜的男人。这显然让影片跳脱出了典型女性复仇电影(如《魔女嘉莉》)或《杀手的肖像》一类关于杀人快意电影的常识,使影片展现出一个更具颠覆性的过程。凶器手枪和餐刀明显的性暗示也让影片的语境更加令人震惊。
这样的嘴唇真是让人想亲吻。
持枪哑女以上帝之名审判世人。
清纯哑女惨遭残酷入侵哀婉绝望,夺命女神奋起持枪劲射华丽流畅——作为强暴复仇的类型片,其表层桥段已是臻于完美。最终的扮相是末日审判的黑衣修女,在假面舞会上惨死于女同事的蛋糕刀下:持刀刺入前的位置姿势,恰似下阴勃起的利刃阳具——小可怜儿,你怎么能和纽约男女集体的色欲狂潮为敌呢?【7】
故事是好的 修女服很出彩
姐妹,我们不应该团结一致吗?
女主角很美
算是费拉拉探索期的作品,还不怎么成熟,几场枪杀戏和夜景处理得不错,但故事的起因和结局都太过荒谬了。女主蜕变为杀人狂的动机立不住脚,有些刻意的为杀而杀,且行凶时的配乐太愚蠢。费拉拉是相信甚至是崇拜恶的,他镜头下的纽约街头到处流窜着沉迷于女色的男强奸犯和热衷于猎杀男人的女精神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