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威尼斯,一座绝美之城,三颗迥异炙热的灵魂,融进了一段美好的情欲和纯洁的爱恋。
I love you, both of you,情到深处,致死方修。在那座烟雨的水城里,那个叫米粒的姑娘初尝爱情的美好,却永别于密友和挚爱的背叛。
美貌执着的凯特,以决绝聪慧的心把她原本岌岌可危的爱情推向另一个善良纯真的姑娘。她侥幸的以为死亡即是终点。然而令她始料未及的是,只有真正的死亡才是他们永远也迈不去的坎。
贫富不均的爱情比不上纯洁的稻草。那些用爱情去赌未来的姑娘最终只会一败涂地。
所以我一向认为太过聪明的女孩往往内心很难丰满。当一个人内心太明确她想要得到什么,也许她终将失去更多。
莫顿深爱着凯特,至少在凯特遣返回伦敦之前,他的内心没有动摇过,蒙面舞会后,他们在月下疯狂的接吻,做爱,爱意绵长。然而爱人退离远去,当他朝夕相对,如影随形的是一个薄弱的微光中倾尽所爱的女孩,她的勇敢坚强,胜过每一个活着的光芒万丈的凡人,那些不可遇知的赢弱倔强,不知道能闪耀多久,却温润着孤寂的灵魂。
可是突如其来的真相是一剂毒药,摧垮的那个凭着美好的爱情憧憬活下来的少女,唯剩的希望吞笞着孱苟的心,犹如死亡笼罩着的这片水域。
我想莫顿在米粒去世之前就已经对满怀仁爱的女孩充满了敬畏和喜欢。所以他执笔写给凯特的信里写满了愧疚和不忍。他想逃离,只是人心是最善变无常的。
爱情究竟是哪般模样,是米粒初见莫顿的柔情浓意,别时的悲觉难平,还是凯特欲罢不能的心火,转角殇璃的情欲。亦或是占据莫顿回忆的那抹泪痕。
一个人也许永远无法同时眷顾两个人,如果真实存在,那一定不是爱情,至少沦不上考验。当莫顿带着永恒的遗憾驻留在了威尼斯,那些关于她的记忆也一起长眠在他的心中,这是最好的结局,是这座绝美之城淡淡中透着绝望的故事。。
而这样的故事足够震撼洗涤我们的灵魂一万遍。。
在许多个具体的时段中,我甚至是要全部的汲取。这好像是每个欲望承载者自带的,难忤逆的。
但在脱离了一个具体的时段后,我将要承认并且做到我不拥有整体,我做到这点,与这个流动的整体本就是拥有的失败的证明无关。(尽管总是知晓,而不是做到,并且认识到之后还要经历情绪上的折磨)
我爱着你,但很大可能我会多次错过你,就像我多次错过自己那样。时机不对,真的不是说说而已,许多人都被迫交出自己的时间。
同时,我不得不在知晓了我实际上并不拥有你这一事实之后,仍然在某个具体的时段中,全部的去爱,毫无保留。
最后想说说无止境的自我追逐。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极其丰富的体验,即使只有自己知道,这些感觉的过程里确实是极舒爽的。
但我还是不完全肯定一种效果上好的努力,这样的痛(不仅仅是肉体)不是该被体验的。除非改造,以后肯定会要面临改造,但这种改造很难是没有代价的…而切换,这几乎只能是魔法吧…
最近看了两部改编自美国19世纪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小说的电影:《一个女人的画像》(The Portait of a Lady)和《鸽之翼》(The Wings of the Dove)。两部影片都是以刻画陷入爱情的女人的命运为主题,最后的结局使人感慨,让人沉思。
以欧洲背景取材的画面极富美感,不论是自然风光,还是教堂建筑,摄影师以其精准视角将那种古老又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表达得淋漓尽致,沉静中透着力量,简洁中渗着繁杂。在这种经过时光打磨的环境中,不自觉地会有一种卑微感袭来。
唯美的背景衬托固然重要,但其中涌动的淑女、绅士般的人物体现才是重中之重。从通俗视角来看,女主角都为爱付出了苦楚和代价。《一个女人的画像》中的伊莎贝尔为了所谓的自由深陷骗局不回头,对身边深爱着自己的男人置之不理;《鸽之翼》中的凯特为了与心爱的人结合设局欺骗善良的富家女。她们得到了,也失去了。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得到与失去之间,如何去衡量,每个观众心中自有答案,而且各不相同。
我们都很擅长对他人评头论足、指手画脚,就包括原著作者在内,都以女主人公为反面教材,但主人公当时的心境是幸福,还是悲伤,又怎么那么容易说得清呢。伊莎贝尔没有随波逐流,形而上地扎入与世俗现实格格不入的所谓自由之境,最终却失去了自由。凯特深谙没有物质支撑的爱情难获长久,从而设局骗取闺蜜钱财,最终却失去了爱情。为了自由失去自由,为了爱情失去爱情,命运就是如此地吊诡。故事的结局,命运对伊莎贝尔是仁慈的,她醒悟了。命运对凯特又是残忍的,她失去了爱。
得到的多,失去的少,得到的少,失去的多……人生这个天平,就这样倾倾斜斜间记录着每个人经历的起起伏伏。我们唯能做的是既往不咎,痛定思痛后把握住当下,像拥有双翼的鸽子,飞跃深渊,赋予生命新的活力与意义。
If I had wings like a dove,for then I would fly away and be at rest.
虽然没读过亨利詹姆斯的原著,但基本可以感觉到电影做了过多破坏留白的视觉化呈现(例如结尾和威尼斯的两段性爱戏),以至于让电影显得更像是改编自拉克洛《危险关系》,而不是《鸽之翼》。
说说你有多遗憾 而你又有多爱
温和三角恋,画面很美~
真是个道德难题,得到的代价就是失去。每次看到海伦娜·邦汉·卡特前期的作品,都会觉得嫁给蒂姆·波顿这种怪人真是挑战啊,现在的她已经完全被同化成巫婆样了
等你发现横亘在你们中间的,除了鬼魂,还有爱恨难辨时,你将长年后悔。
那句“I love you both”真是杀人不见血
“oh, that i had wings like a dove... for then i would fly away...” 开始怀疑法版的字幕会不会全是错的。这种爱恨纠缠真是无法理清。男主很不好演,强一点变成了危险关系,弱一点又隐没在两个女主之间。年轻时的HBC清秀如今日的小K.
能把亨利詹姆斯拍成这个样子,导演和编剧应该问心无愧了。奇怪的是这个Iain Softley 为啥没什么名气呢?(相较于James Ivory而言)另外,本片的美术指导应该成为所有爱美小女生膜拜的对象吧。片中的色彩……可以用“娇艳欲滴”来形容。
影片三星,还有一星是给海伦娜奉献的从影以来最激情演出。
看多了这类文学改编的电影,你会发现,在威尼斯很容易老去,不仅是人的躯干,还有情感……
这片被严重低估了!!!故事 编剧 台词 导演 音乐 演员 场景 服装方方面面都完美。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 男主欠点火候。这是海伦娜的古典类型片里表演最成功的一部 比她之前演的那些小丫头片子有深度,当然角色本身也更具表现力。等我有空去看原著。
这当然不会是个拥有美好结局的故事,身份调换也不能成。可若是女人去冒险,故事的脉络会有另外的方向吧。女人总是更坚定些。为爱坚定,又被爱抛弃,
奔着海伦娜去,却被威尼斯迷倒(二十世纪初英美文学中的意大利也不失为一个题目啊!!!我这是分分秒秒想甩艺术史的节奏么T.T)
女主最后可以不为钱嫁给他,男主却无法承诺不会爱上米莉的记忆。果然逝者是完美的,人心经不起试探和操控。no zuo no die
蝴蝶梦里面说的可以和活人争辩,无法和死人拼命,就是这样吧。
Linus Roache ❤❤❤
一切都是为了爱,一切又都不是当初所想的样子了。 这是爱情最让人怅惘的地方。
明明可以没有愧疚但清贫的在一起,可是贪图爱情和财富,所以虽然三人拥有快乐的回忆,却随着米莉的死,莫顿和凯蒂的爱多了永远不能从脑中抹去的隔阂,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非常舒缓的片子,一开始觉得很动人,表面平静,暗潮汹涌。慢到后来就有点吃不消了。故事有点像尼罗河惨案,只不过掘金郎最后爱上了富家女,而大家还都有良心在。道德与纯洁的堕落。
失去的永远刻骨铭心,哪怕不曾爱过也要遗憾一生。爱情再强大也要被柴米油盐的生活击得粉碎。金钱虽万能但无法为其泯灭良心更无法割舍真爱。呐,矛盾心里无限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