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漩涡的终点
看Al Pacino的戏仿佛一场穿越,教父三部曲历时近二十年,他从那个俊秀懵懂的少年一路成长起来,像主角那样愈来愈成熟,化人生入戏。
最喜欢教父第三部,却希望自己不曾看过,虽然很早就知道,这部电影与童话无关。
第三部的Michael已然不是前两部里那个儒雅少年了,第一部里的稚气尽脱,第二部里临危受命的焦灼也在频繁事务里习以为常,于是,他真正成为了一个父亲那样的人,不怒自威,谈笑风生,纵览全局,以男人的肩膀支撑起整个家族的兴衰。
然而,这个最小的儿子从未放弃过逃离现状的挣扎,一边是责任,一边是梦想,他努力寻求一种平衡,想要退出,想要冲刷,想要把命运之船驶往属于自己的方向。Al Pacino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因而,对于这个饱经世事的角色,在他演绎之下仍保留着一份罕有的孩子气,第一部是孩子的倔强善良,第二部是孩子的成长无奈,到了第三部,角色垂垂老矣,却终于不必在复杂的家族事务前如履薄冰,Michael学会了淡然,反倒时常流露出青年时没有的顽皮笑容,以前的他被人惧怕,现在的他被人敬仰。
Godfather不是神,更不是魔,他像每一个步入老年的男人那样,不甘示弱却控制不住的衰弱下去,以至于每每镜头切换到他脆弱的模样,我几乎忘记自己在看一部黑道片,完全不介意他这一路走来踩过多少白骨,沾染多少鲜血,只想伸出手抚平眉宇间的忧虑。
Michael这一生,接手家族事务之后,也许再没有一刻纯粹的快乐。全力维护换来众叛亲离,他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一刻开始,命运不再属于自己,他不再是那个可以为人生掌舵的舵手,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动的,在残酷的现实里权衡利益,在两难抉择里作出决定,时刻准备着牺牲一些换回一些,连生存也经历着分秒警惕的考验,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或者,根本没有下一刻。
到底,他逃不开被兄弟们嘲笑的学生气,所以和父亲不同,他从来不甘心就这样一路控制下去,Michael是个满身黑衣却在夜色里寻找光明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信念不仅是生存,终有一天,他是要带领整个家族步入“正规”的。被命运抛入“黑道”是一个矛盾,为大局舍弃亲友是一个矛盾,想由“黑”变“白”更是前人都不会经历的矛盾,他就在这个巨大的漩涡中心苦苦挣扎着,每一次偏离每一次被引力拉回,崩溃过后收拾残遗重新来过。
作为被角色吸引的观众,我怕他死又希望剧情早一些结束,古人云:一入侯门深似海,他的家族比侯门更深不见底,那个初时的英俊少年想要逃离别无他法,命运的漩涡只有死亡一个终点。正如他在病床上的戏谑,越虚弱便越睿智,生命终结的那一刻,梦想终于实现,他也将找回曾经遗失的美好。
2 ) 牺牲者
《教父3》中一再出现Micheal第一段婚姻的妻子。美丽且丰腴,象征着西西里的纯洁无忧。那是Micheal涉入尘世前最后的岁月,意外的梦幻,有着乡间迷人的色彩和少女甜蜜的笑容。
听儿子唱着西西里的歌谣,影片中已入暮年的Micheal脱下眼镜,不知是不是擦拭了眼角的泪。少女的笑靥再次浮现脑海,这次他不再是为躲避祸患而逃回老家的富家子弟,而是万人之上的黑帮首领。
他拥有一切,只是没有家庭的美满和睦。
我总以为他曾经对这个少女有过某种夹着怜惜的爱,带点无聊中的消遣和对凯怀念的转嫁。只是这种复杂的感情在暮年变成了一种反讽和对照。死于非命的少女是Micheal得不到的安宁平淡,他注定走上原先他厌恶的道路,最终只能在硝烟弥漫的江湖偶尔凝望彼岸的宁静。
他反抗、妥协、掌握,他一步步走向相反的轨道,如同其父,最后死于最普通的生活与孤独。
苹果落地,死去,从躺椅上倒下。这就是一个伟人、英雄也是牺牲者的落幕。
3 ) 导演重剪版和原版内容比较
改动主要改动在电影开头,有部分删减和调整。
1. 原版以麦克写信邀请孩子参加他的授勋仪式为开头,新版则以主教因为基金亏空求助麦克切入影片,这一改动更符合叙事逻辑,阐明麦克受教会褒奖的原因。不过新版删除老版教堂授勋的画面,直接从主教求助切至家庭宴会情节。
2.老版麦克因糖尿病住院期间,有一场文森在教堂试图劝姑姑和律师同意暗杀扎萨的戏份被删除,但由于这是一场铺垫戏,删除后导致新版麦克恢复后,在告诫文森的场景中,文森说姑姑同意他行动的对白有些突兀。
3.老版麦克回西西里之前,有一场他和艾图的谈话,指明麦克回西西里的真正意图:他需要借助艾图的势力处理基金会的事情,新版将这场戏删除,导致麦克回乡意图不明。
4.文森去做卧底的场景中,有一个他和鲁加西单独谈话的镜头被删除,这场戏无具体戏剧功能,删除无碍。
5.紧接其后的一场戏,原版有汤玛西诺(麦克借住的主人)回家的戏份被删除,这场戏功能同样指向不明,删除亦可。
6.新版暗杀鲁加西的场景更血腥,有血液喷溅的镜头,老版大概受限于当年对暴力的审查标准,这部分未能呈现。
7.老版结束于麦克坐在院子中死去,新版则删除它死去的镜头,而仅呈现他坐在院子里的场景,随即转至黑幕。这一调整说不上多合理,老版在呈现麦克和父亲死亡的差异:老教父起码还是在家人(孙子)陪伴中死去,而一辈子试图让家庭走向正轨的麦克却最终家破人亡。新版删除这一镜头上,导致人物悲剧的情感冲击被减弱。
8.新版增加新的片尾字幕,这一字幕可有可无,并无特殊意义,可以看作是导演的任性。
其他:新版滤镜似乎有所调整,色调更偏蓝,而老板则偏红,具体见下图:
总体而言,部分调整有其理由,但部分删除又让人觉得遗憾。至于是否有场景内部镜头的重新剪辑或调整,由于仅是粗略对比,具体情况未知,等待其他人补充。
4 ) 教父的三次结尾
教父。
三次收篇,三次压抑,三次沉郁。
祈求者亲吻着新教父的手背,KAY凝视着,门静静的关上。她的眼睛在说着什么?
梧桐枯叶落如雨,MICHAEL沉思着,他已不是那个要主宰自己命运的男孩。为什么自己的“牺牲”换来的是亲人们的伤害和背叛?
与三个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相拥起舞,镜头切换,时空转移,轻快温馨的镜头恍如隔世,孤独的悲哀取代了一切,她们都已经远去……
why do they fear me? why my mind betrays me? why i
condemn myself?
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被推上一条不归路.
究竟是命运改变了人,还是人改变了命运?
请不要给我一个辩证的答案。
5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教父三部曲,只能用经典来形容。男人的圣经,这句话说的好。在第三部结束的时候,杀手在政治高官的耳朵轻轻低语: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顷刻点明了生存的本质。清白的迈克原本希望走自己的路,不再步入是非之地。但是父亲病危,大哥冲动,最后被杀,二哥无能,做为一个男人,强烈的责任感让迈克必须勇敢的承担家庭的兴亡,走上这条命运之路。父亲早就看出了他有成为接班人的潜能,在第二部的结尾,就点出了谜底,他做到了,但也失去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兄弟。在别人面前他是个无所不能,任何事情不为所动,沉着冷静的教父,其实在感情上他是多么的脆弱。对着妻子的怀疑和不理解,大发雷霆;对自己的兄弟不争气和背叛,怒火出鞘;当失去自己最爱的女儿,嚎啕绝望的抽噎哭泣;教父也是人,也有感情,能做到忘情忘爱的也就成神佛了。
如同在纷争的战国乱世,现在的各种竞争不也一样吗?我们想做个诚实的好人,开心平安的过完一生,但是事实的残酷必须让我们都带上沉着冷静的虚伪假面,利益的争夺让我们也失去了朋友,爱人的真心。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和迈克一样小心翼翼,不被人看到脆弱的内心,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孤独和空虚........当迈克面对二哥对自己的背叛,采取纵容他不如杀死他,这种毁灭的态度。
最令人震撼的是故事中正直的能让迈克说出心理话的继任教皇,也就是红衣教主,带着嘲笑世人的微笑,被人下毒害死,现在只想引用诗人北岛的一首诗来结束这残酷: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6 ) 教父3
1.You make the choice, and this is your price.
你做出了这个决定,这是你的代价。
2.过去的事就过去了,永远别回头,无论是为了找借口、为自己辩解还是找乐子,永远都不要回头。你现在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世界眼下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3.有钱人就应该冷酷无情、保持警惕性,而穷人应该成为罪犯以对抗法律,因为法律都是有钱人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钱而定的。所有社会福利都是给穷人的贿赂,以防他们发动革命。宗教都应该像药一样管制,凭处方才能使用。
4.生活就像一箱子手榴弹,你永远不知道哪一颗会送你见上帝。
5.人可以不断犯错,但绝不能犯要命的错。
6.他是最后的教父,地下世界的统治者。谁也无法揣测教父最后的阴谋,谁都无法阻挡家族终极的野心。没有正义,只有胜利。
7.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尊重总会收到回报,而一次小的疏忽,无论多么微不足道,某一天都会被记起来。
8.无论爱有多么深,这种情感都不可靠,爱不一定带来感激和顺从,也不一定能在如此艰难的世界里带来和睦。
9.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权利,就得令行禁止。
10.我们都是伪善者。
11.上帝创造了一个危险的世界,而人类把它变得更加危机四伏,上帝创造的世界如同监牢,在这监牢里,人们必须自己挣出每日的食物,而同伴其实都是猛兽,弱肉强食、毫无怜悯。
12.他从来没折磨过人,真的没有什么秘密重要到必须严刑拷打的地步,杀人,不过是把他跟这个世界隔绝,让他没法再伤害你。
13.不管怎么说,父亲永远希望子承父业,永远希望孩子能像自己一样,血缘就是血缘,永远变不了。家族必须永远传承下去,不管这个选择有多艰难,都要坚持。
14.All my life, I, kept trying to go up in society where everything higher up was legal, straight. But the higher I go, the crookeder it becomes. How in the hell does it end?
(我一生都费尽心思地向上攀爬。之前我认为上层的世界合法、磊落。可越往上攀爬,越觉险恶。这没完没了的勾心斗角、争执倾轧,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安迪·加西亚真像年轻版本的阿尔•帕西诺!这一部像是回归到原点,与前两部惊人相似的聚会场面,年轻一代的邂逅与相爱,下一代对家族生意的抵触,重返西西里的感慨;最感动的还是教父失去爱女的痛苦吼叫、无法得到的谅解、垂暮之年的眼泪、临终前的回忆。
"All the power on faith can't change destiny."任何信念的力量,都无法改变命运。人们觉得第三部不好的原因只是我们不愿接受故事的真实结局。
1990年《好家伙》,1984年《美国往事》。《教父1+2+3》看的我打瞌睡啊好几次,实在看不下去,不是很好故事。还臭长臭长不知所云。
牛逼人物的特质是枪都开不死。帕西诺。
构图真的太厉害了,好多次都以为我在看油画呢。对死亡的处理、对戏剧冲突的摒弃,这种返璞归真大概是试图从中获得某种更为宗教性也更为抽象的东西。教父拍到最后也在往启示录那个方向走啊。 ps看到索菲亚柯波拉蹦达全场我就知道导演爱女儿其实多过Micheal。伟大,真爱。
年老的阿尔·帕西诺,并没有失去力量,而是更魅惑动人。
如果能妻子是阿波罗尼亚,Mike会不会更幸福?无法忘记婚礼舞蹈那一段555555
《教父》系列完结之作,表现力和深刻性绝不亚于前两部!阿尔·帕西诺老了依然魅力十足,演技更无需赘言。片中依旧是很多一针见血的箴言,另外相比前两作这部感情和家庭戏份增多。影片配乐太动听了,高潮部分那段歌剧演出与腥风血雨明暗平行剪辑的场景真是美!(9.0/10)【2021.6.17.SIFF 大光明 4K修复导演重剪版】导剪版将迈克尔死亡结局删去,私以为比及原版悲剧性略逊。尽管迈克尔破天荒地忏悔告解,不顾一切想洗白事业让家族上岸,终还是逃不脱轮回与重蹈覆辙:狂欢节街头活动的刺杀同[教父2],家庭聚会与全家福拍摄则与[教父1]一样暗示了代际传承,歌剧院多线刺杀恍如首作洗礼清算的再现,直升机楼顶机枪屠戮股东比前作的黑帮内讧更疯狂,文森特更多继承了桑尼的冲动狂傲,但也不无冷静谋算。迈克尔的糖尿病脑梗发作与无声的撕心裂肺之吼太心酸。
维多·柯里昂死于极乐,旁边是一个机灵的毛孩;麦克·柯里昂死于极悲,旁边是一只棕色的小狗。
Michael Corleone也想做一个好人。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家族,黑道浮沉数十载,甚至杀死了自己的哥哥。风烛残年的昔日教父坐在故乡夕阳下的藤椅上,回想这世间他最爱的三个女人,如今全都已离他而去。手间滑落的橘子、两只土狗与一口老井见证了他最后的悲凉。 ——2018重温
在西西里乡下,死的时候只有一条狗陪。是我的归宿。
对政治的结露辛辣精确,对Michael的刻画终于成熟,影片氛围观感均保持一致,但韵味上留白欠缺。帕西诺的表演令人难忘。
一个完整的教父,最后风烛残年很令人感动。其实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不喜欢这部经典的第三部,毕竟时隔这么多年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各方面都变化太大了,能保持在水准之上已经实属不易。★★★★
我这一辈子都在力争向上,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清白的人。可我爬得越高,世道就越险恶。
膜拜神片最后一站。没想到这三部曲中评价最差的(但也是影史经典)一部却最对我的胃口,我很喜欢。帕西诺的老年妆很好。演技依旧出神入化。16年后的科导为此系列画上圆满句号!真是大师级神导演啊!科导的女儿不仅长得漂亮,演的也不错!(后来继承父业了~)//20150412资料馆大银幕胶片,字幕很差
说实话,我真不喜欢三。
可能是因为看电影中途没有被打断,也可能是因为阿尔哥岁数渐增,演技越加成熟,第三部的感觉比第二部好很多。如果说基督山伯爵最重要的五个字是期望和等待,那教父系列的主题就是责任和担当,或者得到和牺牲。教父三部,时间从72年,74年直到跨入90年,还有质有量,科波拉也非凡人。
看到最后要哭死了,可能因为总算有终了,这是教父系列我最喜欢的一部。另外想问问索菲亚小姐,您演技差也没关系但是没见过人死吗。。。。要不是帕西诺在嚎啕就完全没泪点了。
本来冲着索菲亚·科波拉要少打一颗星的,但是看到她被杀死了好开心啊!!!!
一切始于对家庭的责任,可是最后却让家人处于更危险的处境之中,不归路有时以这样悖论的方式展开。人们都爱你意气风发的初登场,我却独爱你暮年的晚景凄凉,有悔但仍有爱。反正所有人的结局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