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早上起来跑去看电影(之前大晚上买的票太累了没有去),哭的稀里哗啦,这两天在看诗人十四个,有些场景感悟会更深一些。一个点是更理解法海,类似人妖殊途,不能因为个例破了大常(就像是不能因为有人复仇杀人就不把复仇的人绳之以法,虽然没点名这样的后果),这部剧的法海真的是三观又正又法力高强,火焰翅膀看的我一愣一愣的;然后就是白娘子也是三观好正,真的是情痴。世间上的事顺风顺水最好,逆水行舟的艰难只有逆水的人才知道,白娘子修了千年,能从里面感觉到她真的法力高强,又善良为人也不嚣张,和法海相处以及抢灵芝都是先表明立场,话不多,说的都明白又情切。为了爱情真的是抱着舍弃一切的觉悟。喝雄黄酒那块儿,因感到许仙情真,硬是接了三杯,惜心之人;小青就是修炼的更少一些,为人是非黑白分明,不管大义,但在乎姐姐,愿为在乎的人奋力一博。
表现手法真的太强了,演员也是。分了四折加序和尾声,从小荷尖尖,帘雨相识到情投意合,美满度日,再昆仑求灵芝,水漫金山,最终被压雷峰塔。场景干净,四周景物完配人物心情,美满时荷花满池塘;到许仙怀疑娘子,满地黄叶,到白娘子水漫金山失败一池枯叶,看景大概就能知道这折应该抱着什么心情看。幸福美满那段儿成婚和美满的转场(鱼动变茶叶,新婚依偎转头到莲畔赏花)惊艳;还有水漫金山,白娘子剑打后用水袖,舞的很好看;还有同场景白娘子先给法海水墙,法海用袈裟墙挡掉,破阵之法是小青配剑刺穿墙面,击退其他和尚;法海更胜一筹,反配水墙,白娘子破解之法更巧,形成旋转,化了水流,然后白娘子更猛烈的攻势,法海用了杀器火焰之翼,反将加剑阵,白娘子用水袖断剑勉力支撑,终于不敌。这段儿真的太精彩了,打得有理有据……还符合人物性格……还有来有回……然后唱腔我听不出好坏,但很好听,白娘子有一个啊,啊在水漫金山漫天白雪中醒来后,婉转的痛哭,那段儿觉得很精彩。然后很惊艳的一段是采灵芝和鹿童鹤童的打戏,也太干净利落了吧,还不是替身。然后胜了鹿童,但又救了她,因救他被鹤童击败,后鹿童求情,完全get。
排片太少了,真的很精彩~
呼吁一下影院:请给这部好看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多多排片吧!
最近,我被一部电影中的水袖给惊艳到了。
就是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中白素贞金山寺水袖打斗那场戏。
在我心中,它甚至超越了当年《十面埋伏》里章子怡在牡丹坊那段水袖击鼓的舞蹈。
因为毕竟《十面埋伏》的水袖舞除了章子怡,还要感谢幕后的替身舞蹈家王亚彬、武魏峰。
但《白蛇传·情》中的水袖打斗全部是饰演白素贞的粤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自己完成。
《白蛇传》的故事真是屡演不衰,且每看都还能看出新意。
我在看电影《白蛇传·情》的时候,就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人都爱《白蛇传》?
光是影视圈,迄今为止就有无数导演讲述过这个故事:从邵醉翁开始,李翰祥、夏祖辉、徐克、田沁鑫……而且每一部都有每一部的经典之处。
这次《白蛇传·情》的导演是张险峰。他之前的电影《功夫机器侠》《功夫机器侠之北腿》在豆瓣分别只有3.1分和3.0分,但《白蛇传·情》高达8.1分。只能说《白蛇传》确实是一个值得一做再做的好IP。
作为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白蛇传》后来又一路经过了冯梦龙、黄图珌、方成培、玉山主人、张恨水、贡敏、李碧华等文人的不断加工重塑,呈现出了民间传说少有的丰富性、复杂性与深刻性。
《白蛇传》讲述了宏大的妖、人、佛三界,妖要做人,人想修佛,而佛要度妖,彼此牵扯。还讲述了各种情感的面相:许仙对白娘子的恩情,白娘子和小青的友情,白娘子对许仙的爱情……
难怪曾小敏都表示,光白素贞这个角色就跨越了花旦、武旦和青衣三个行当,唱、念、做、打俱全。
也正是因为《白蛇传》本身的丰富性,才令它经得起不同时代的改编诠释,常改常新。
这次《白蛇传·情》对于传统故事的全新演绎,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是对于许仙这个人的改编。
以往对于《白蛇传》的呈现,重心都在白素贞这个妖身上,因为她代表了“情”——一个妖怪修炼千年只为爱上一个凡人,为她幻化人形、盗取仙草、水漫金山……讲述爱情之轰轰烈烈,在舞台和影视作品中特别能够令观众共情。
后来,李碧华和徐克从青蛇的角度重新讲述了这个故事。小青原本只是这个传奇中的旁观者,当她成为主角,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妖精的成长”,这里的成长有她对于爱情的领悟、对于人性的参悟、以及对于妖生的了悟……
徐克的电影《青蛇》当年在人物造型上就借鉴了很多戏曲舞台的元素,比如张叔平给张曼玉、王祖贤设计的贴片子发型。
而反过来,当戏曲要从方寸舞台搬上大银幕,导演也需要能建立起电影的美学体系。
遥想当年,《青蛇》中徐克所营造的美术世界,浓烈、飘逸、妖艳又鬼魅十足。有场戏甚至让人把街上的房子都涂成了红色。
《白蛇传·情》中的美学体系,灵感来自宋代美学,导演张险峰说:“《白蛇传》故事发生的年代是宋代,而宋代美学也是我国艺术发展史的高峰阶段,”于是你能发现电影中的场景都特别像宋代的山水画卷。
而田沁鑫的舞台剧《青蛇》,改编重点放在了法海这个佛的代言人身上。因为这部戏是田导学佛13年的一个总结:“我生活中的很多大和尚朋友,都是寺庙的方丈,德行很高。”
于是,舞台剧中的法海不再是传统《白蛇传》里的大反派。田沁鑫在这里做了两个很大的改动:一是白素贞之所以能够成功盗得仙草,是因为法海用意念让自己的好友南极仙翁放白蛇走的。
第二个改动是:当白蛇青蛇来金山寺寻许仙,最后不是法海不愿意放许仙走,他让许仙出来跟白蛇见一面,是怯懦的许仙不肯跟白蛇走……
舞台剧中的法海不再是斩妖除魔,而是降妖除魔。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他成了处处要放蛇妖生路、心怀怜悯之情的圣僧。甚至在最后白素贞被镇压雷峰塔底后,他为了“惩罚”自己,决定五百年间又再轮回生生世世都做方丈,努力修为自己,度化别人。
(具体可看我写的《青蛇》舞台剧剧评《 妖的执著,人的世俗,佛的慈悲》)
《白蛇传·情》的编剧莫非对于许仙的改编也有两处。一处是以前的《白蛇传》中白素贞饮雄黄酒是因为许仙受了法海的鼓动,就是要将妻子打回原形。但《白蛇传·情》中,许仙是不知情的,是白素贞明知是雄黄酒,但被许仙的真情和爱意打动,“忘我”地喝下了三杯。
莫非说:“从小我就特别不喜欢许仙,就是因为他骗白蛇喝酒这场戏。如果知道自己所爱的人是一个异类,内心会有迟疑、有不确定,这很正常,这是人性,但如果你用手段来试探,那就变成人性的卑劣。”
另一处就是当白蛇青蛇来到金山寺寻许仙,之前的版本中,这里的许仙都特别无情,就是不肯跟她们走。但在《白蛇传·情》中,看到白蛇为自己和罗汉们打斗,许仙心痛难忍,主动央求法海的弟子放他走。之后更是跪在雪地祈求白素贞的原谅,要与她再续前缘。
《白蛇传·情》的打斗戏非常精彩,对舞台戏曲动作也做了一些相应的改动。原本金山寺打斗表演的是传统戏曲的“踢枪”。但张险峰认为,到了电影中,“踢枪”会明显节奏失调,“比如10个人围着你扔枪,你一次只能踢掉一根,剩下的9个人就要等。电影观众会不适应,会觉得为什么要等?应该打成一片。”
最终,电影版将这里改成了我前面说到又美又飒的水袖武打。水袖不但有一种“蛇态”的延伸,其曲折绵延又显得白素贞那一刻对于许仙的哀怨。莫非说,这里白素贞就应该“打得很悲怆”,“即便最后无能为力,依然为爱奋不顾身”。
而这样的白素贞也配得上一个更好的许仙。《白蛇传·情》中,许仙有一句唱词“人若无情不如妖,妖若有情亦如人。”他不再只是这段传奇爱情的被动接受者,莫非说:“我让他成为一个很好的爱人。”
饰演许仙的文汝清也是著名粤剧演员。2019年,文汝清和曾小敏一起上过央视春晚。
饰演小青的朱红星则和曾小敏一起上过2021年春晚。当时两人表演的就是粤剧《白蛇传·情》的片段。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许仙、白素贞、法海和小青。
我有朋友重看过很多次徐克的《青蛇》,因为每看一次都还会有对情感有不同的感悟。
还有很多人长大之后再看《新白娘子传奇》才发现小时候以为的喜剧,其实是一出悲剧。白素贞和许仙不再是恩爱夫妻,变成各自修行的道友;古灵精怪的小青被无常世事磨平了棱角,许仕林终究没能和心爱的胡媚娘在一起,娶了指腹为婚的碧莲……
每个人都饱经沧桑,尝尽了生活的苦,再回头已是百年身,没有一对能够“千年修得共枕眠”。
我这次看《白蛇传·情》,再重看《白蛇传》的故事,也悲哀地发现:原来到底爱情不恒久。所有的感情最终为了能够走下去,都不得不变成亲情。
金山寺里许仙之所以回头,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白素贞怀了他的孩子。莫非也承认这一点:“在亲情面前,白蛇不再是蛇,也不再是妖,就是丈夫的妻子,孩子的妈妈”。
小青对于白素贞原谅许仙无法理解,一气之下决定离开他们。然后白素贞一句“青妹”,友情也就变成亲情,小青走不了了。
莫非说:“亲情是连接起生命的共同体”,换成通俗一些的说法就是:亲情是一种禁锢。
你说《白蛇传》的思想先进不先进!
它说出了感情的不确定性,流动性。你看,妖本无情,于是妖想做人很重要的一课就是学会拥有感情,因为人是有情的,但人欲修佛又要求你绝情断念。可是在《白蛇传·情》中,后来是妖最有情,人却仿佛最无情。而当白蛇去盗仙草,鹿童鹤童感念她痴心对她网开一面;水漫金山之后,法海得知弟子将许仙放走,也丝毫没有责怪他,他说:“仁者有心,也难怪于你。”佛亦有怜悯之情。
“水漫金山”一直都是《白蛇传》的重头戏。大家喜欢不停改编《白蛇传》,也因为它不仅有“断桥相会”这样感情幽微的文戏,还有“水漫金山”这样惊天动地的武戏。
《白蛇传·情》用现代电脑特效+传统戏曲身段的结合来为观众呈现“水漫金山”。
这长达六分钟的戏由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深圳三地顶尖特效团队共同完成。张险峰说:“我们确实依靠西方特效弥补了传统艺术上的一些不足。”
除了角色的情感走向变化,角色的命运走向变化也很有意思。
《白蛇传·情》中,每个角色的命运都是兰因絮果。
白蛇明明是来报恩于人,结果却是她将许仙吓死。而且水漫金山更是令生灵涂炭。
法海的本意是救人,救许仙,结果却成了棒打鸳鸯的恶僧。
小青呢,她本来是白许二人爱情的拥护者,为此痛斥法海无情,“我呸!人家你情我愿,碍了谁人的眼?关了哪佛的事?逆了哪里的天?”三连问令法海哑口无言。
结果当后来白蛇决定原谅许仙,小青却不干了,她甚至要杀了许仙……那一刻,她仿佛变身法海。法海为保护许仙要拆散他们恩爱夫妻,小青为保护白蛇也要拆散他们……
和法海一样,此刻的小青也开始对别人的爱情指手画脚,发表意见,棒打拆散。我们竟终究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当然,这也是因为《白蛇传》本身情感逻辑的缜密,对于主要人物的改动,牵一发动全身。你要塑造白蛇深情,许仙必然寡情;你要塑造青蛇动情,许仙必然多情;而你要塑造许仙真情,便会显得小青多事……
所以《白蛇传》的故事其实是告诉我们:当爱者迷,旁观者清,但清者只能自清,你不能自清就要求相爱的人不能亲亲。他们爱人还是妖,爱异性还是同性……均与你无关。
你管就会引来天灾。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全城唯一一场,虽然影厅小又设备破落,整部影片还是带来非常美好的体验。结束后心情激动,祝愿这部影片能被更多人看到。 上一部看过并喜欢的戏曲电影,大概还是80年代的京剧电影《真假美猴王》。还记得片中净瓶甘露淹过真假悟空的镜头,当时称奇,现在想起来也是很有想象力的设计。到今天终于又见到一部用前沿电影技术来创作的戏曲电影。坦言,若不是看到“4K全景声”缀于前,只单粤剧电影四个字,大概我连预告也不会打开。戏曲是小众艺术,我多数时是远远敬畏。但此番《白蛇传·情》真的打开了新境界,第一次让我在电影的声画体验下深深沉浸到粤剧的艺术魅力中。 影片水墨画风,大多场景应该还是布景(竹林一处有点疑惑),但已脱离舞台,又多加CG渲染。虚实结合,大致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折衷。浪漫气很重。也感慨怎么会有《白蛇传》这样的浪漫故事,配得上各种浪漫手法来演绎。蒙太奇让转场自由,电脑特技更真正呈现上天入海的法力神通。影片的飞行场面拍得太漂亮了。小青的竹林飞行,白素贞前往昆仑山掠过云海,还是最后二人飞向金山寺。最打破拘束,视觉冲击很强。意境渲染最好的当属金山寺,阴森压抑,罗汉金刚怒目,禅杖冰冷铮铮。无怪是个破坏人家姻缘无情无理的地方。高潮场面水漫金山是最重头特效戏,滔天江浪,小青的万剑流,法海的袈裟结界,攻守斗法蔚为奇观。 影片角色都由粤剧演员担当。身段唱腔自然没得讲的。其实我从来都看重戏曲演员(不多说,偏题)。白素贞和小青是最好的,一个眼里饱含着情,一个则两眼有光。明艳或娇俏,自然溶在这幅画卷里。而许仙这位就差些。虽然也是名家,但感觉他并不是很融入电影的创作氛围,还像拘束在舞台般,没有十分放开。他演的最好的是夫妻对饮一场戏,人物情感最感染得到。踩厚底靴的法海,气场也是很足的。少年许仙和许白幼子都让反串演员出镜,感觉比较遗憾,破坏了电影意境,让人出戏。 整部影片都浸透在传统文化的审美中。之前几乎未听过粤曲,但片中唱词却每一句都直接沁到心里。音乐迷人,唱词清丽脱俗,又毫不生涩。自然融于人物情感表达,没一刻觉得分离的。影片人物妆容戏服也极具传统文化审美,原谅我无力详尽赏析。故事演绎依循《白蛇传》底色,无太大颠覆,却不觉陈旧。加重灌注一个“情”字,换得许仙最后一句“娶妻如此,夫又复何求”,在这个爱情悲剧神话中,白素贞就又一次占据心头吧。但结尾,从断桥残雪到雷峰塔感觉缺乏缓冲,诀别场面设计又过偏于舞台写意化。爱被夺走得太快太仓促。很难受。 这部影片之前,张险峰导演有过两部《功夫机器侠之南拳/北腿》,是电影频道出品网台同步的大电影。两部电影都很好看,是很有想法和情怀的作品。但从片名就受到太多口水攻击。就湮没在网络偏见中了。本来系列要开发六部,还有院线大电影。也就都没有后话了。我一直很可惜。希望此番《白蛇传·情》能实现破圈,长线发力,取得好一点的成绩。从5·20到端午节,看国风电影,白蛇传故事,总是应景的。
剧情紧凑,看完很多人还没走,差不多直到听完歌才走。绝美中国山水画视觉。演技绝,吊打小鲜肉。我哭了多少次都忘了,结束只感觉我得缓一缓,结尾的音乐实在太好听了,正好给我缓一缓情绪才走出影院。感觉打开粤剧电影新世界的大门。绝对值得一看,不一样的感动。
这剧感觉要爆!白素贞的飞行让我感觉真的在飞,这是从来没有的感觉,可见其对自己的要求相当严格。白素贞饰演者曾小敏,不用多说了,当今粤剧界最好的正印花旦,一个眼神就能让人落泪,在电影里也是能文能武,所有泪点都是她贡献的,所有精彩武打也是她贡献的。全剧还有法海和小青、鹤童鹿童武打也特别好!这些都非二十年功力及天赋难以达成这样精彩的功架。全程无替身,都是戏曲演员的真功夫。曾小敏水袖堪称一绝。我看了最后的演员表,都是粤剧院的演员,而且居然有我知道的国家一级演员(冼鉴棠)做武僧,这算是跑龙套了,国家二级演员(程君捷)做群舞,太吓人了。诚意满满,演技有保证啊!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广东粤剧界最高殿堂的最强力作!
《白蛇传·情》中的【曲牌】
这部电影中有诸多原创新曲、新词,有些词曲都是新创,有些则是新词。经过数年打磨,经得起反复回味。列出个人认为会成为经典的曲牌唱词及念白。(电影版有细微增删)
【圆愿】(圆我的愿)
【清歌】(蓝蓝天,水涟涟,一叶莲舟划过水里天)
【妆台秋思】(万花吐芳旖旎开)
【趁好天时】(趁好天时,山清水旎)
【反线中板】(清明一霎雨霏霏)
【西湖烟雨】(我愿修炼千年,在西湖断桥边)
【落花风中翩】(落花风中翩,舞尽相思意)
【雨中素莲开】(雨中素莲开,你我湖边会)
【怀旧】(痴已心中栽,情根心内埋)
【流水南音】(这酒是雄黄神迷惘,若然饮下我痛难当)
【落叶摇情弄】(天昏地转,雄黄强饮五内伤)
【萧萧班马鸣】(青山冲霄鹤鸟飞)
【可怜我】(上仙山,哪管死生甘登险地)
【首板】(寻觅许郎,飞波逐浪)
【千般恨】(泪化江波雪浪翻)
【若说忘情】(若说忘情离苦海茫茫,我愿永陷亦不离许郎。这千年苦我甘尝,这千年海我甘愿趟!)
【情未央】(你有金刚伏魔杖,我有天地揭谛剑一双。今尽与你拼一场!看这法理规千行,管得了众生凡心向?缘生缘聚情未央!)
【春江花月夜】(默默记千年,袅袅丝不尽)
【反线二簧】(恨法海无端横阻隔)
【楼台会】(情重天可悯,誓语重千钧)
【悲秋】(悲痴情,遭霜雪,让那相思去莫寻)
【清歌】(为你拚死生,你尽忘情,山盟尽泯)
【惜缘】(愿惜前尘兰因,缘续再不留憾)
【未了情】(谁的思念)
念白:人间一场恋,西湖几度春。雷峰数层塔,佛陀花如海。
念白:人间好在有情,有爱,亦有家。
念白:至真至美至善,莫过于情之所至,携手一生一世人。
许仙念唱李商隐《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还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念白:山无言,水无心。天地无边,法有规。各归其道,行各则。佛渡众生是大爱!
念白:若是天理不许爱,那我千年缘生又是为何?
念唱:我呸!人家你情我愿,碍了谁人的眼?关了哪佛的事?逆了哪里的天?你凭什要来主宰!
念白:人若无情不如妖,只要有情妖亦人!
念白:又见长堤,断桥依旧。昨日情始,今日情决。千年缘生,我心如昨。奈君负我,天也情薄!
合唱:落得一身伤痕,清泪两行。重回故地,魂断神怆。凄然独对天边冷月,自彷徨。茕茕孤影,家在何方?
念白:姐姐!有情是妖,无情是人。这一趟人间,我们来错了!
念白: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最初的缘始,在这千年的桥边。经五百年的风,受五百年的雨。都只为与你在人间相遇,续一缕情丝。
念白:娘子,我说过此生伴你百年。不管几生几世,我来寻你。
【影评再补充】(六月二十四日):
往深了看,我觉得这部剧就只有白娘子和许仙。小青属于白娘子野性的部分,法海属于许仙世俗规矩的部分。当许仙克服了世俗规矩,就是法海下线的时候了。当白娘子克服了自己的野性,遵守了人间规矩,小青也到了下线的时候了。所以最后只有白娘子和许仙留在我们的视线内。最后纵是未见,也感觉在身边。
比较标志性的是:许仙说出只要有情妖亦人,法海就下线了。当白娘子自愿进塔,小青也就下线了。
世间万物为镜像,非眼前所见。用在这里挺好的。小青本无小青,法海本非法海。小青和法海各自在白许身上。
小青和法海都是白许身上投射出来的幻像,是成全两人爱情的自身固有障碍。
因为法海小青两者最后被白许所克服,也就是自我否定,所以才那么刻骨铭心。
那修炼千年的白蛇,在断桥上遇到了心爱的少年,愿为他付出一切,尽管知道自己身为妖,他为人,也要冲破束缚,葬身爱海。为此,许仙要她饮下三杯雄黄酒,她毫不犹豫;盗仙草命悬一线,想到她的夫若没有这昆仑灵芝也不会醒转,便坦然受死;许仙自愿去了金山寺,水漫金山与法海斗的不死不休也要将许仙揪出来问一问,为何许仙要做负心汉子。白蛇和青蛇相比,她更有伦理观道德观,千年的修行,让她的脾气更为收敛,更加畏惧天道法则,但是面对着爱人,她不像世俗女子一样畏手畏脚,爱了就是爱了,爱了就要追上和他结为夫妻,爱了就要拼死救他出囹圄,这种爱情意识淳朴原始又炙热赤裸,足以令许仙羞愧,仙童垂首,法海妒忌,佛祖悲悯。小青的一巴掌或许更符合现代人的所思所想,但是我特别喜欢白蛇的这种恋爱脑,这种不顾一切的勇气,若没有情,人也是妖,若有情,妖也可以成人。我在影院看的泪落涟涟,这是一个恋爱脑为另一个恋爱脑掬的一捧热泪。 “姐姐呀,你是修炼千年的蛇,又不是扭捏作态的人,既然都找到了,又兜什么圈子呢?”小青这样问白蛇,在青妹眼中,人间虽是春光潋滟,风景旖旎,却又众多规矩限制。红尘中纷纷扰扰的人,或是扭捏作态,或是满嘴天道渡人,冷血无情不如妖,或是软弱负心,月下盟誓铮铮,转身就可将妻儿抛弃。她素来与白蛇游戏山林,野性未祛,哪里知道男女情爱里最能看透人性的丑恶,这一趟人间,终是让她失望透顶。 这部电影总体很值得一看,服化道和特效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广东粤剧团的曾小敏和文汝清朱红星重现经典,给年轻观众,尤其是我这种之前只看过帝女花这样的人一种感觉:粤剧居然如此精彩,让我情不自禁的去了解更多。感谢演员和工作人员! 其中有一个细节让我记得很清楚:许仙在端阳节看到白蛇现真身后晕死过去,小青回来唤醒白蛇,白蛇从此之后从未显露过蛇妖原身,青儿被法海打入江水中化作一条青蛇遁走,下一秒白蛇即将产子,她体力不支也被打入水中,但是并未化作白蛇,仍然是人身。或许是白蛇法力高于青蛇,不过我还是更愿意相信,这是白蛇想在爱人面前留下最后的一丝尊严,女强人在真爱面前也会有卑微的时刻。给了四星是因为这个圆满的大结局,传说中白蛇被困雷峰塔,许仙皈依为僧,许仙憎恶白蛇身为异类,主动切断夫妻缘分,这样的结局更符合我对世间男子的认知。
这是去年上半年,院线约的影评……发过去之后,小半年没理我,大概觉得我太刻薄了。今天和朋友聊起来,偷偷贴到全互联网最刻薄的豆瓣上。但文艺界的确有件皇帝的新衣,觉得所谓“优秀传统文化”只要稍加改造,就能适应当下。我相信,系统内很多人一定是看到了皇帝光着身子,但是只有说衣服好看才能分到资源,而且描述得越细致分到的越多,还可以领个项目去做更新的衣服。
近年来,在各方面政策支持下,戏曲改编电影有了一个小热潮,比如早几年的昆曲电影《红楼梦》,更近的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越剧电影《西厢记》、沪剧电影《挑山女人》。即使在这众多的影片中,《白蛇传•情》仍显得颇为突出,主要是它以4K高清格式摄制,并非常规地大量使用数字特效,在技术层面上不太“像”一部戏曲片。其中的原因很容易理解:4K高清产业算是目前广东省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设备和播出渠道对内容的需求相当高,政府投资的戏曲电影肯定要跟着省里的大方向走;当然更重要的是想吸引年轻的观众,虽然电影制作者们并不一定清楚年轻观众的审美是什么,但他们肯定知道,以往戏曲电影的美学常规已经不适应当下主流观众的需求。
从个人角度来讲,数字技术的引入,至少在美学层面上是成功的。受限于经费,《白蛇传•情》的特效和当下主流电影当然有相当的距离,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是接近于二线手游水准,但这里却有意外之喜,即风格与影片本身的题材非常贴近。白蛇幻化人形在凡间恋爱,又与邪恶势力展开不屈斗争,差不多也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仙侠游戏带起的一波仙侠、玄幻流行文化。当然,也可以反过来理解,早就渗入民间文化、大众文化的白蛇故事,才是玄幻仙侠故事的来源之一。再加上戏曲本身高度的假定性,并不符合“真实”标准的特效技术反而衬托出其中意境,比以往戏曲电影借鉴传统舞台布局的美术设计,更具表现力。至于是否符合当下观众的需求,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因为从戏曲电影诞生至今,“戏曲”与“电影”的关系已经发生逆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城市商业文化和留声机、无线电等大众传播手段的繁荣,戏曲正处于高度繁荣的阶段,可以说,戏曲,而不是电影,才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大众文化。电影更多地是戏曲想借助机械复制手段,摆脱演员肉身的时空限制,尽可能地扩大观众。甚至,在很多情况下,电影还需要凭借戏曲的影响力来抢占市场,比如最早的粤语电影都是戏曲片。有声电影技术出现之后,语言/方言成为电影市场的天然分界点,但粤语电影界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都与好莱坞和国语片工业相去甚远,最可行的道路是借影响力更大的粤剧东风。建国后拍摄戏曲电影,一方面是在“戏改”背景下提升戏曲本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更多也是希望借电影这一大众媒介,让更多想看戏而不得的群众能一睹高水平表演。差不多同时的香港、台湾戏曲电影,更是将“戏曲”本身视为电影工业竞争力的来源。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戏曲在整个社会层面的影响力急剧下跌,观众大量流失,戏曲电影不再是“电影”借“戏曲”的影响力来争夺市场,而是“戏曲”希望借助“电影”去吸引那些原本不是戏曲受众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评判戏曲电影的标准不应该是戏曲的,而应该是电影的,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吸引那些原本不是戏曲观众,甚至对于戏曲审美没有什么概念的人,希望他们在观看了电影之后,对于戏曲本身,产生些许的兴趣,能把日渐式微的戏曲传播下去。
吸引非戏曲观众的兴趣,又涉及两个主要议题。一个是表现形式,另一个是故事本身。前者和数字特效的关系已经探讨过,整体的美术风格也符合当下“莫兰迪”色系的审美,演员本身也适合大银幕的审美。不得不说,大银幕是非常残忍的,特别是纤毫毕现的4K高清格式。近年也有一些戏曲电影,用了功底深厚的名家,在舞台上只觉得唱念做打样样动人,但大银幕却只会让观众看到眼角的皱纹和不再紧致的轮廓,不再相信其中青春洋溢的爱情故事。事实上,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对戏曲演员本身是残酷的,即使舞台表演,也不得不分更多的精力在视觉效果上。新世纪以来传播上最成功的青春版《牡丹亭》,就以牺牲表演本身的艺术水准为代价,全面启用年轻演员,并结合现代舞的灯光、舞美设计,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昆曲爱好者。批评者可以认为指出它无数不符合昆曲美学规范的地方,但无法抹杀它在戏曲传播上的价值。回到《白蛇传•情》,和舞台剧版本相比,无疑是少了很多隽永的美感,“盗灵芝”“水漫金山”,甚至是片头片尾处手游品质的数字特效都过度使用,但这种泛滥本身有一种情绪性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弥合了戏曲审美与当下主流观众之间的差距。
但说回来,能在根本上弥合差距的,并不在视觉层面,而是戏曲改编如何能够符合当下主流观众的价值取向,即戏曲故事的伦理内涵上。戏剧的关键在于其现场性,在于观众和舞台之间的情感联结,而不是虚浮的“审美”。百余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在经历巨变,大部分所谓“传统戏曲”的精神内核,都不太符合时代精神的变迁,而必须随时做出调整。那些讲“忠孝节义”的京剧,只能以折子戏的形式存在,很难想象完整演出的《大登殿》能吸引年轻一代的非戏迷观众。《锁麟囊》常演不衰,也是因为“积德行善必有余庆”在一众“传统戏剧”中,还能符合当代观众的价值观。
《白蛇传》的戏曲版本,同样经历了剧烈的改编。我们今天大众文化所熟悉的白蛇故事,以及其中的白蛇和许仙形象,基本奠基于新中国“戏改”田汉版本的京剧《白蛇传》。在这个版本中,民间传说和“传统戏”中白蛇“盗库银”“水漫金山”致使生灵涂炭的“妖”性一面基本消除,留下的是“传统妇女的美德”一面,以及为追求恋爱自由而激烈地“反封建”性。而为了不让白蛇对许仙的情感太突兀,或者太不值得,许仙的形象也得到了大幅度改造。从“遇妖”故事中常见的犹豫、生怕被骗的普通书生,变成了同样为爱情坚贞不屈的痴情人。相应,法海则成为封建势力的总代表。90年代风行一时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也基本是在这个框架下展开,但基本保留了“报恩”和“修行”两个元素。但吸引观众的,始终是白蛇和许仙之间的浪漫爱。最近几年,徐克《青蛇》在互联网翻红,许仙懦弱的一面又被重现,但故事的重点已经放在青蛇和法海上,同样聚焦的还是二者被外在因素限制的浪漫爱。可以说,经过“戏改”的提纯、净化,白蛇故事变成了一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浪漫爱,并以浪漫爱对抗一切社会压力的故事。
但问题在于,百余年的社会变迁,特别是最近四十年来的市场化改革和社会快速的原子化、新自由主义化,年轻一代虽然还为情所扰,但主要的压力来源已经不再是外部力量,而是来自浪漫爱本身。或者说,来自文艺作品建构的浪漫爱的唯一性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多变性、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所以,今天的市场,不再会追捧那些“莫名其妙就爱上”的流行文化产品,而希望去详细表现浪漫爱本身的展开过程,和由两个人性格弱点本身决定的冲突,以及自我实现与浪漫爱之间的矛盾。包括对琼瑶电视剧的重新评价,无不是在这个脉络之内。而像《白蛇传》这样的一见钟情,包括简单的“报恩”理由,都很难让观众信服。所以,前年取得市场成功的《白蛇•缘起》,想重讲这个故事,给白娘子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但是限于编剧功力,虽然重点在表现相爱的过程,只是把原作白娘子的单方面付出,改为许仙的牺牲。影片的豆瓣页面上,充满了对这一点的批评,认为这不过是见色起意。
说回到《白蛇传•情》,限于戏曲的体裁,更难以表现浪漫爱本身在生物性和社会性两个层面的复杂性,而只能再次重申“戏改”时期京剧版和越剧版的纯爱故事,并极大淡化了“反封建”的内容,让观众对两个人的毫无来由的相爱无所适从,难以共情。可以想象,黑暗影厅中的年轻观众,在亲密关系中的最大痛苦并非来自长辈、社会的干涉,而是“我爱的那个人并不爱我”“我无法和恋人保持健康的亲密关系”“如何平衡自我实现和亲密关系之间的平衡”,那么,能够回应他们这些疑问,才是戏曲改编能获得时代新生的关键。要知道,我们今天,所有为大众文化所熟知的戏曲,都是新中国“戏改”的反封建版本,而不是“忠孝节义、因果循环”,它们才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扎根大众,远及海外。时移世易,戏曲也应该参与新的文化建设,而不是退回到抽空社会内容的浪漫爱。
戏曲与电影本身就有天然的冲突,拍摄层面其实做得挺好的。最大的遗憾是文本上还是过于保守了。跟导演聊了一下这个话题,导演也很无奈,想变却变不动,老艺术家们层层把关,实在变不了啊。。
服化道演员镜头都美炸了,果然没有流量捞钱,电影就会有质的提升,可惜拍片观众都太少了(我竟然体会到了包场的快乐😂),大家都多多支持支持这种新的电影形式吧~
“我呸!人家你情我愿。碍了谁人的眼?关了哪佛的事?逆了哪边的天?” 青妹泼辣依旧。
#PYIFF# 本届最大的惊喜,太震撼!
底本还是旧故事,还是强行和睦,但小青跳了出来,掴了许仙一巴,忽然就变得解气,变得有一个出口。另外一处高光是盗灵芝遇仙童,素贞救了鹿,所以鹿也饶恕她。
这是新中式影楼美学电影?但粤剧好好听,词儿也不错,传情可以说是丝丝入扣,水漫金山奇观戏也还有设计(且不说好不好),啊《白蛇》真是常看常新的一个故事。
#3rdPYIFF# 尊重原著不出大错的改编,开篇特效影楼审美,但整体来讲布景人物美轮美奂、戏曲声腔韵味十足,给电影观众带来了非同寻常的体验,水漫金山一场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好国产奇幻
举世无双的美术!盗仙草那一折哭成狗,40块的电影票,光水漫金山就值400了。请多多贡献票房
2019.11.13,坐标琼花大剧院。这是印象中去现场看的第一部粤剧,去看之前别人说什么粤剧看不懂不好看之类的感觉,看了之后完全不是的,觉得挺好看的,非常值得一看。一句拉长音的许郎,娘子,把不舍之情尽显在腔调中,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包括演员的身段,唱功,基本功等等,感觉戏曲比一般的话剧难度高多了啊。
画面很美,小青的话就是所有观众的心声。很高兴能看到国粹的突破与进取。
太惊喜了,导演创新性的选择了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来演绎这段经典。它即保留了戏曲的写意部分,又用视听丰富了写实部分。笔者认为它开创性的为国粹带来新生,如此这般,那能开发的题材太多了,惊喜惊喜啊。顺便吐槽某些迟到的观众,声音大还开手电筒,素质有待提高。
电影很好,粤剧好听,画面绝美。但是许仙是真的傻逼。
粤曲电影从来没这么好看过。
这水漫金山不比复联4好看?
本来对戏剧电影没什么期待,但是真的有惊艳到!四分是鼓励!可以理解一些人对这个片子很有意见,无法接受戏剧进行某种电影的表达。
#3rd PYIFF#类型之窗。传统粤剧+电影化的拍摄手法+CG后期,很杂糅的产物。说实话没看出技术有多么牛逼,但是在形式上可能是有超前之处。鉴于对这种类型完全无感,给三星算鼓励。
编曲精良(为了贴近主流电影观众,唱段更接近通俗流行,水漫金山段则直接上了西洋管弦乐),白蛇传故事也常看常新,但第五折的处理有腰斩感,全片镜头设计也干巴巴的,相比舞台搬演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提升。不过CG的引入比玩3D噱头的《白毛女》之流有诚意多了,尽管质量不佳,但仍是一次勇敢且有意义的尝试。
戏曲电影终于脱离舞台的束缚,通过CG技术走向更自由的状态。/ PYIFF @1号厅 10.18
耳目一新 青妹宛若活体弹幕一般
舔狗白素贞,渣男许仙和理中客法海的故事。法海当一次好人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