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沉默的盒葬
在刚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模糊的,在反复静静的品尝了几次后,慢慢的有了些念头,于是赶忙提笔写下,怕就这么忘记了..
对于我而言,我觉得盒葬,是一个连体人的梦,她们从小就生活在一起,从小就知道对方在想着什么,而那个男人,是她们唯一的性幻想对象,所以,每当她们入梦,她们都会梦到同一个梦..
就主角来说,她梦到了偏心和不小心烧死的姐姐,而电影的最后,她醒了,她说,我知道,我们做的是同一个梦,但是却有一点点不同
那是什么不同呢,我想,可能是对象不同吧,另一个人,就是她的连体,梦到的可能是自己烧死了主角,因为在她们内心的深处,都渴望对方死掉,成为一个正常人,去生活,所以主角才会在最后说,有一点点不同..
不过,伴随着漫天的飞雪,忽然我觉得有些悲伤,这仿佛不像恐怖片,更像一部传统的爱情片,伴随着诡异,最终那些故事,飘着飘着也就成了冬日里的飘雪..
2 ) 被埋葬的梦之《葬盒》
整个电影像一场断断续续的梦。整个故事被一个个梦的片段串联起来。导演是三池崇之,很难想象一向玩惯了血腥暴力的他。会拍出这样一部唯美诡异,色彩斑斓的电影。
一切的悲剧,源于人的本性------嫉妒。京子因为嫉妒马戏团主对姐姐的爱,而将姐姐关在盒子里,错手烧死了姐姐以及团主。当幼小的京子望着在烈焰中熊熊燃烧的马戏团,是惊恐还是悲伤,是彷徨还是绝望,难以言说。这一切并非她的初衷啊,她其实只想把姐姐关一晚,然后自己代替姐姐被团主抱着睡一晚,体会一下幸福的感觉而已。可最后尽变成,将一切焚烧殆尽这样的结果。
渡部在此片中分饰两个角色,团主和编辑。成年后的京子成为了一个作家。当她第一次见到极似团主的编辑时,她便有触碰他的欲望。编辑离开的时候送给京子一个音乐盒,那盒子里放的音乐正是童年时,她和姐姐表演时用的音乐。那音乐牵引京子又回到了梦中,她站在时间的此端看着时间彼端的自己,看着团主是如何的宠爱姐姐,给姐姐戴上奖励的项链。看到自己是如何可怜的窥探着团主对姐姐的爱,看着自己是如何因为妒忌将姐姐错手烧死。。
其中有一段,京子独自站在茫茫雪地里,脸上画着浓妆,半张脸戴着小丑面具。编辑走到她身边问:“你在找什么?”“找一个人。”她回答。“那个人可以是我吗?”编剧探问。“你长得的确很像他。”京子冷冷的笑,说完后,又只身走入冰天雪地。她找的应该是团主吧,她脸上那个小丑面具上挂着的泪水,大概就是在内心深处永远无法实现的爱吧。
本片的最高潮,是京子最后一次进入马戏团的那场戏。她看着那个装着姐姐的盒子。哀戚的说:“姐姐,你可知道,我最爱的就是你。”此时马戏团主也走了进来,他脸上仍然戴着京子熟悉的面具,当团主扯下面具,露出前额的血痕时,京子惊恐的全身战栗。那道疤痕是她幼年时给他留下的。团主粗暴的扒开京子的眼睛,让她看盒子里的姐姐。京子痛哭着只是一个劲的说着:“对不起。”团主转而又温柔起来,为京子戴上项链,并说着:“你以为我只喜欢你姐姐,其实项链,我也给你准备了一条。”然后他轻轻的吻了京子。在这一刻,京子终于暴露了在内心积压了多年的欲望。她一直爱着他,或者正是因为这份参杂着父爱的情爱,才是致使她错杀姐姐的真正原因。京子开始亲吻团主,哪怕他的态度依旧漠然,她还是继续吻着。终于他也开始回应,热烈而投入。在情绪将要燃到最巅峰时,团主反手用塑料袋蒙住京子。他痛苦扭曲的说:“我也不知道,现在的你和当年的她,哪个更美。你们是最好的结合体啊,怎么能只活一个呢?”团主像捏人偶般的将京子的身体卷成一团,塞入装着姐姐的那个盒子里,然后将盒子埋入无边无际的深雪中。挣扎着,挣扎着,京子醒来了。原来又是那个梦,只是这次醒来,身边多了姐姐。
本片最慑人的一个画面,就是与幼年的姐姐连体的京子,站在凉台上的画面。清冷的冬日晨光,温暖明媚的照射在这对畸形的联体姐妹身上。姐妹两的目光无尽空茫的注视着前方。那种貌似希望下的无望,叫人不寒而栗。
很多看过此片的人都认为,整个故事不过是一个联体女作家的一场妄想。那个长得极似团主的编辑,只是一个渴望爱的孤独的畸形人对爱情及性幻想的对象。但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段残忍可怖的童年往事确实存在过。与京子联体的并非是实体的姐姐,而是京子对姐姐挥之不去的歉疚感。所以,画面中呈现的与京子联体的是幼年的姐姐。
有些梦,并非是无法苏醒,而是做梦的人,不愿意醒。那段令她追悔一生的记忆,化作梦在京子的生命中纠结缠绕。哪怕每次都汗流浃背的惊醒,她扔紧抱着梦不放。因为失去那个梦,她便一无所有了。梦中有她挚爱的两个人,姐姐和团主。所以,当编辑问她:“可以是我吗。”的时候,她才会不给他答案。有些人,有些事,注定是无可取代的。
听到京子说:“我和姐姐从未分离”时,内心莫名温暖。当我们一无所有时,内心深处是否也有着另一个自己,与我们永不分离呢?
收藏 分享 评分
3 ) 埋葬的盒中记忆
埋葬的盒中记忆
“我知道,我们做的是同一个梦,但是却有一点点不同。”
女作家京子从梦中醒来,四溢的寒气、冷色调的大衣和纷乱的梦境似乎暗示着潜藏在平静背后的蠢蠢欲动。编辑的面容与记忆深处中的某人重叠。回忆的重负之下,京子总能看到那个小小的身影,她唤她为“姐姐”。
男编辑赠予的音乐盒是开启京子过往的钥匙,晶莹剔透的旋律声拖着她沉堕进她一直逃避却又不甘放手的过去。色彩斑斓的旧式马戏团中,京子与姐姐一起表演。然而在京子所爱的团主眼中,却只有姐姐,唯有姐姐。明明与姐姐一样努力,和姐姐一样美,年幼的京子得不到团主的奖赏,甚至一句鼓励都显得如此吝啬。京子仿佛是姐姐的幽灵,始终站在阴影处,她嫉妒地窥视着姐姐得到的奖励,嫉妒地看着团主亲手为姐姐戴上项链,嫉妒地渴望着可以像姐姐那样在团主怀里睡觉。“拥有着与姐姐一样的面容,就这一次,这一次就好”,她下定决心在姐姐练习时将她关到盒子里,一场意外却改变了一切——突然起火,姐姐被烧死在盒中。失措的京子逃离了那顶彩色的马戏帐篷,自此,她的生活仿佛一下子进入了冬季,再无绚烂,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这由嫉妒和卑微的爱意而起的小小欲望不仅没能实现,却意外烧死了她的亲人,更迫使她再也无法见团主,熊熊大火变成了她一生的梦魇。只有在梦中她才有机会见到对她而言最为重要的二人,而后再次逃离。
成年京子最终进入马戏团帐篷,直面自己的梦魇。“姐姐,你可知道,我最爱的就是你”,她从未想要伤害姐姐,面上带疤的团主为京子戴上他曾准备的项链,京子终于知晓,团主的心中也有自己。此时,一切仿佛圆满,京子压抑多年的卑微爱意汹涌决堤,她激烈地吻着团主,团主也渐渐开始回应她。蓦地,团主用塑料袋套住京子,将她塞入表演用的盒子,埋进雪中。“我不知道,现在的你和当年的她,哪个更美。你们是最好的结合体啊,怎么能只活一个呢?”他大声嘶吼道。
又是一场梦,京子醒来。只不过这次有点不同,她终于直面那场大火,对团主表达了爱意,得到了她想要的回应,并且向被她伤害的姐姐道出了她一直想说的“对不起”,甚至宿命般地也死在了那个烧死姐姐的盒子里。京子和她一直爱着却又逃避的两人达成了和解,也和童年大火前悔恨彷徨的自己达成了和解。
盒子曾经埋葬了姐姐也埋葬了京子的过去,盒子中死去的自己也通向未来的彼端。仿佛得到了原谅一般,被烧死的幼年的姐姐在京子身上重生,正如团主所说,她们是最好的结合体,她们永不分离。
4 ) 《CUT》:潜意识杀人阴谋,完美的颠覆和逐渐崩溃的神经
《CUT》:潜意识杀人阴谋,完美的颠覆和逐渐崩溃的神经
(文:火神纪)
三部三更。我写过了《饺子》,写了两次《盒葬》,唯独没有写过这部《割爱》。不是因为我不想写,也不是因为这部电影较其余两部浅薄。反而是因为这部电影似乎比那两部三更显得更深沉一些。
这部电影我看了三次,写这部电影依旧还是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如果说,《饺子》是都市神话的最后破灭,《盒葬》是阴郁而低沉的噩梦;那么,这部《割爱》便是张扬而晦涩的心理拉锯。
我喜欢这两部电影的中文译名,也许,这也是我对这两部电影痴迷的原因之一。简洁明了。又似有似无的隐喻。
《割爱》是这三部电影中情节最简单的电影。然而,我最喜欢这部。
毕竟,在一个最简单的情节里加入那些复杂的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是很难能可贵的。情节最简单,可是,表达给我们这些受众的却最多。我总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一部意犹未尽的电影。而更难得的地方,就在其意犹未尽的地方。
电影讲叙了一个疯狂的故事。一个临时演员,一个没有人注意过的临时演员抓了年轻有为的大导演及其妻子。
不需要理由。只是因为导演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富有。年轻。而且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好人。当然,这一切并不是谁的错。
但是,这个世界还有另外的一些人。酗酒。贫穷。丑陋。脾气暴躁。当一个人集中了所有的优点和所有的美好的东西。那个丑陋的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基于这样的假设下。电影在导演的家里和片场里上演了。
像在看一场血腥的木偶剧一样地让人惊叹。电影镜头的推进很快,从精美的三D到实物的转换看起来完美无瑕。而大量的近镜和脸部表情的特写镜头把紧张的气氛一直张扬得滴水不漏。加上很多夸大的细致的声音,比如绞汗机绞碎蔬菜和三根手指头的两次机器的响声,或者是在片场里吸血鬼在咀嚼着吸吮着的声音等等。恐怖,就这样铺张地向我们漫延。
从片子开头的吸血鬼的呕吐到片子最后女主角咬下那个临时演员大动脉后在同一个地方呕吐,吐出来的一样是满地的鲜血。这部电影给了我一种完整的让人心惊肉跳的感觉。
电影没有给我们任何喘息的机会。在临时演员这个带着癫狂味道的角色带领下,我们开始这场惊惶失措的血腥盛宴吧。
看这部电影感觉似乎是一种人性的折磨。不间断地折磨。
当主角被迫着不停地说出自己心理那些最阴暗的东西和意识里永远不敢承认的那结龌龊的时候。完美被彻底地颠覆了。没有任何完美的东西。于是,我突然感觉,那个临时演员的角色至少是忠于自我的。
所谓忏悔。是在早上勒死了自己的妻子并看着妻子拉了满地的屎尿之后扬长而去。所谓忏悔。是在晚上逼着别人杀害自己的儿子而泪流满面。所谓忏悔。是不停地折磨着一些美好的甚至完美的人们让他们彻底地崩溃。
不需要任何堂皇的理由。只是因为我想。正如他指着自己的儿子逼着主角把他杀死的时候,主角问他,那是谁。他说,我也不认识他,在来的路上看到,见他有点闷,于是就把他带来了。当然,这里他说的是谎言。可是这也可以代表他的思维方式。不需要任何理由,只是因为我想,于是就去做。
这一点和剧情的安排很丝丝入扣。毕竟,任何一个稍有理智的人都不会做出类似的事。
最后主角没有杀死临时演员的儿子而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口中念念有词地对着本来应该死去的那个孩子说着本来他应该对自己的妻子说的话。这一组镜头很有些东西应该深思。
至少。我是弄不清楚他是精神崩溃了。或者,仅仅是因为前面说的那些半真不假的话。比如,妻子的不忠,自己的外遇,讨厌妻子全身整容整出来的东西,公式化的生活等等。
其实我更相信第二种。毕竟,这不是一部思想健康的电影。人性阴暗应该是这部电影最想说明白的东西。而且如果用第二种来解释这部电影的话,那么,这部电影的层次无疑又提升了。
如果仅仅只是精神崩溃的话。那么,主角杀死自己的妻子只是无心之失。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什么。
可是如果是因为前面说的那些半真不假的话,受不了原来公式化的生活和外遇的妻子而杀死妻子。这样看来,其实,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至少,潜意识里在等待这样的一个机会。
可是他绝对不是清醒的。所以,当他双手掐着自己的妻子的脖子并对那个小孩子说着他如何爱着自己的妻的时候。看起来,这一切,变得像是一场潜意识的阴谋。
恐怖是在这个时候袭来的。毕竟,当杀人只是存在于意识的时候,杀人者只是一个履行者的符号,毫无恐怖可言。可是当一个杀人阴谋只是形成于潜意识里而意识上却永远安逸的时候,杀人者会是一个最可怕的潜在危机。
而来临的危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未知的,还不曾到来的东西。
我记得我在看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著作的时候里面曾经说过,人对所有未知的一切均感觉到恐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未知的东西,我会对这部简短的电影如此迷恋。
而且越看多几次我越相信。女主角被杀是男主角的潜意识的阴谋。毕竟男主角杀死他妻子的时候,那个临时演员的角色已经被女主角咬了大动脉血管而倒地。危机已经解除了。
而男主角在前半段里,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依旧表现得很理智很聪慧,是不应该在危机解除了之后还犯下这样的错误。如果,他在临时演员那个角色倒地之前精神崩溃的话,我可以相信他的确是精神崩溃。可是他在一种彻底没有危机的情况下精神崩溃,我宁愿相信他只是为了潜意识里没有完成的那个杀人阴谋而不舍得放弃眼前的这个大好时机。
女主角脸上惊愕万分的表情和伸长着下垂的舌头是这部电影最后的镜头。镜头之后,我能想像的是男主角依旧完美而且心安理得地活着。一切都还很美。
因为,潜意识里的杀人阴谋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而意识上,他从来不曾想过杀死自己的妻子。他只会知道自己精神崩溃,错手杀死自己心爱的妻。可是,他并不是有心的。因为,潜伏的那些真正阴暗的想法,他不知道。
相对于前面。那个临时演员的角色所做出的活人肢解和那种歇斯底里的自卑情结。其实,我更喜欢这个结局。而且在我看来,前面的大半部电影其实也只是为了给最后这组杀妻的镜头作铺垫罢了。
鲜血淋漓其实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东西深埋在连我们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大脑里。也或者,正是因为我们太理解自己。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自欺欺人式的杀人,我们会感觉到害怕。
也许,什么时候,我们也曾有过这样阴暗的潜意识里的阴谋。未知。一知半解。才是最让我们害怕的东西。
完美的颠覆也许只是为了揭开这些深埋着的罪孽。精神上的崩溃也许只是为了给那些阴秽无比的潜意识里的欲望寻求一个出路而已。无疑,心理学的运用是这部电影最成功的部分。
纵然也许。很多人看起来不会想到这么多。
迷恋。也许,只是出于一种类似经历过的或者模糊想到的这些。
2006-03-29;丙戌年三月初一。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Cut(割爱)
■导演:朴赞郁(PARK Chan-wook)
■编剧:朴赞郁(PARK Chan-wook)
■主演:李秉宪(LEE Byung-heon)
IM Won-hee
姜惠贞(KANG Hye-jung)
廉晶雅(YEOM Jung-ah)
■类型:恐怖(Horror)
■国家地区:韩国
■语言:Korean
■首映日期:2004年8月20日
■MPAA定级:18 级
■片长:126 分钟
5 ) Cut!割谁的爱
某种意义上,47分51秒的《割爱》依然延续了复仇三部曲的道德命题。不过作为独立短片,同时又是《三更2》章节之一的它并不能如此定论。
片名《Cut》,一语双关。既指身为导演的柳志浩挂在嘴边的工作用语,也是临时演员歹徒对妻子实行的惩罚行为。
开场的360度环拍如此赏心悦目,后移、跳退,把视角归回到拍摄片场倒是意料之中。
廉晶雅客串的女吸血鬼行为古怪得有些不可思议,又是拿假牙、掏手机、弹钢琴,然后娇声嗲气地喊着食物不新鲜,做痛苦状大口地吐出鲜血。
为什么呢,就一开始那个毫无表情的老头。老伯的血怎么会新鲜呢?如此幽默只是正戏来临前的过场。
至于吸血鬼戏份,猜测是因为2007年朴赞郁将拍一部和吸血鬼有关的影片,名字暂定为《Evil Live》(活着的邪恶?邪恶的活着?),已经定了的演员有宋康昊大叔,讲述吸血鬼的现代生活。
不仅于此,以上场景在后面故事发展中都得到了环环相扣的照应——即真实的片场到虚拟的片场的切换,置身于和导演家中一模一样的片场(严格意义上说,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割爱》依然只是一部电影)。临时演员遇见毫无表情的跑龙套老头,自己都被吓了一跳,颇有些讽刺恶搞;痛苦倒地之后不忘来一句“导演,我怎么样”。影片中的黑色幽默又不只这些,临时演员的表演方式无疑是不太容易归入正经一类。
紧张气氛的营造、故意为之的幽默,还有走向崩溃的疯狂行为构成了影片的最大亮点。
Norris批评说《割爱》的“复仇”过于赤裸,朴赞郁借临时演员的口说出了心里的控诉。的确《割爱》的拍摄是夹在“复仇三部曲”中的完成。因此影片有些地方难免让人遐想,比如翻了几次白眼都没被掐死的小孩,目睹父亲丧命,必然地吐出了一句:我要报复。
质疑完美、仇视富人的临时演员也是以无可救药的推理要求对导演实施惩罚,该行为可以视为下层对上层、贫穷人们对富有阶层的报复心理。按照他的说法:你有钱没关系,但你居然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大好人。这就有问题了,我不相信,还要证明你心中也有大恶。
在否定了导演的百般劝说、极力证明甚至还有低级逗乐后,他只是想让柳志浩杀一个人,以此证明他的“恶”。绝望的推断不如说是他的计划圈套——借助导演的手杀死自己儿子,这并不意外。他说过不忍心,走上绝路的他还存有一丝正常。
临时演员的一系列行为根本无以解释动机由来,既是游戏性质的提问竞答,又是一场安排好的高难残局。
木偶傀儡一般的妻子被数十根琴弦绑得动弹不得,肢体摆设得极富想象。但十根洁白修长的手指凸现在了危险不安的位置,粘在琴键上,同时被钢丝琴弦箍捆着。
一边是每隔5分钟就下落在手指上的利斧还有随即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对于妻子的角色形象,按照姜惠贞说法“她只是架设在导演和临时演员之间的一个木偶人物”。换言之,作为人质的她在影片中呈现的一切都是被另外两个人物所操纵的。于是观众相信着她疯狂迷恋整容、大手脚花钱、毫无艺术细胞又有着钢琴家的名号,通过柳志浩的控诉和临时演员的揭发,夫妻二人的情感生活实际上是缺乏沟通、相互背叛的。
妻子催促导演杀人的嘶叫,唯一一次致命的反击来自那下不顾一切的啃咬,出自本能的反击。
在这个故事里有的正是各种极端,自我掩饰下的柳志浩终于抵挡不住精神拷问,承认了自己具有的恶:从妒嫉到外遇,还有对妻子的恨。爱妻子而去杀死一个不相干的人?不爱妻子却看她被人凌虐至死?两难的尴尬处境随着高潮来临而瓦解,他的无能为力被推放到了无关位置。
对于柳志浩的最后行为已经演变成了必然,多数人倾向认为他在最后时刻完全崩溃——影片接了一段大幅度的晃动的片场画面:虚拟和真实的错乱、妻子大口吐出的鲜血和片头女吸血鬼的不新鲜食物。
亲眼目睹惨剧的刺激让他崩溃,片子本身带着强烈的黑色幽默还有电影桥段再现、情境颠覆通通不复存在。
以朴赞郁的现身说法是他内心所恐惧的、对于外来者突然闯入所带来的家庭与自我崩溃。影片中的导演柳志浩即是现实生活中的朴赞郁,喜欢的家具款式到房屋内的布置摆设,在影片里它被移为一个拍摄片场。
好事者可能对于意外侵入有着更多猜测,比如是柳志浩本人设置下的杀妻圈套,然而这样的伪命题是不成立的。《割爱》存在最多的正是交织复杂的二元冲突对立,由最简单的善与恶出发到地板上的黑白对比。著名导演和临时演员正是构成影片矛盾的基石,而妻子和小孩则是充当至关重要的中间人角色。
对于柳志浩,通过临时演员不断增强施加的压力,把他逼向越来越绝望的两难之境,迫使他作出了无意识的自我抉择。
大多时候神经兮兮的临时演员一方面是对先前的长久疑问做个解答,一方面借助柳志浩杀死自己的儿子。《割爱》最初给观众一种只是以真人性命安危为诱饵的游戏,事情真相的揭示并没有一步到位,而是经过层层深入的剥除才在最后完全明晰。
6 ) 割爱
《三更2: 割爱》李秉宪2004年电影作品。
李秉宪饰演一个年轻成功的导演,住着大房子,开着卡宴,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待人谦和,受人爱戴。一天回到家,家里进了匪徒,他以为那人求财,就说家里有珠宝可以拿去。那人原来是认识他的群众演员,参演过他的作品,他还曾经对他很好。但是这个群演是个失败者,出生于家暴家庭,长大也无法谋生,早晨杀了他的妻子,带着他的儿子来找导演,想以导演妻子为人质,逼迫导演做一件坏事,杀死他的儿子。
他嫉妒导演拥有的一切,甚至嫉妒他可以做个好人进天堂。逼迫导演忏悔,否则就割掉导演钢琴家太太的手指。导演无奈承认自己对另一著名导演的嫉妒,又承认了自己和同事出轨,在湖畔酒店304房。接着又怒斥自己的太太无法交流,只知道买买买和整容,不会做家务。而他的太太竟然也和自己的同事有染,锦被下全是虱子的感觉。他的太太督促他杀死小孩子以换取保留自己的手指,他说她没有艺术天赋,不必心疼她的手。最终歹徒下了最后通牒,却被戒指绊了一跤,卡在了绳子里面,导演太太使全力像吸血鬼一样咬死了歹徒。导演最后掐死了他的太太。
李秉宪的出演非常精彩,尤其是忏悔自己的时候,台词棒极了。虽然这个版本的声音听不清楚,但是神态好极了。
虽然是个恐怖片,但是立意很深刻。李秉宪完成的非常好,推荐。
盒葬封面真的很诡异
整体还行
没第一部好看
当最后谁都苍老,我们仍然不惜一切代价要青春永驻。
因為餃子是李碧華的本子~所以給4星!
亚洲特色鲜明的恐怖片
割爱
三池崇史和朴赞郁都很让人期待的导演,本次也奉献了佳作。不知道有没有人认为此片cult,反正《cult》是肯定在此范畴。《饺子》36分钟版本比1个多小时棒多了!
韩国的那个,印象超级深
吃婴儿胎映像深刻
三池崇史大变态,朴赞郁也是。我也是。
经典的再组合,这三个导演也注定的片子的不俗,确实挺别致的
时隔两年【三更2】比【三更1】更血腥变态了不少,却少了几分人文气息。★★★☆
割爱
朴赞郁>陈果>三池
有朴赞郁就足够
私人排序是:三池的最烂,陈果的一般,朴赞郁大人毋庸置疑最出色了
割爱>>>饺子>>>>>>>>>盒葬,大于号这么多,只因盒葬烂透顶了。
割爱看的我笑死了,李秉宪演的真好........盒葬里有大叔,哇哈哈哈哈哈
烂片!差评!高丽棒子连个鬼片也能把节奏放的跟个200集连续剧一样慢!下午给我看睡着了,刚才又差点看睡着了!看鬼片为提神醒脑补充钙质好吗!